大箩压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88844发布日期:2022-09-10 08:13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大箩压箩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大箩篓装茶的压箩机。


背景技术:

2.大箩篓装茶是一种用大箩盛装的六堡茶,属于紧压茶类,该茶的制作包括通过蒸茶机蒸茶后再入篓压紧的程序。现有的蒸茶机,包括具有进料通道和出料通道的蒸茶筒,蒸茶筒顶部设有蒸汽输入管;制作时,茶叶从进料通道输入蒸茶筒内进行蒸茶,蒸茶完毕后,茶叶需降至适宜的温度,才能将其从出料通道输出到篓内,再搬至一旁对篓内的茶叶进行不断的踩踏压实;存在着:1)由于蒸茶筒内必须完全出茶后才能进行装茶,出茶和装茶都会占用一定的时间,而出茶和装茶的时间内蒸制过程必须停止,因此整体蒸茶效率无法有效提高,且蒸茶筒降温后再升温,也造成能源的浪费;2)人工进行踩踏压实易产生篓茶中心部位因压结过实无法透气而变质的烧芯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箩压箩机,这种大箩压箩机可以解决现有小篓装茶制作存在的生产效率低下以及易产生篓茶烧芯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大箩压箩机,包括设于平台上的环形道和通过电机驱动的在所述环形道上从所述环形道的始端至末端循环转动的转筒,所述转筒的上方设有带蒸汽输入管的蒸茶罩,所述转筒内通过径向的多个隔板分为容置茶叶的多个盛茶格,对应于所述环形道的始端的所述盛茶格的上方设有输入料斗,对应于所述环形道的末端的所述盛茶格下方的所述平台上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下方设有将蒸制后的茶叶冷却并输入篓内的茶叶输送带,所述茶叶输送带的下方设有将篓茶送至压机的输送带,所述压机具有压块,所述压块的压接面的外缘处设有齿圈。
5.上述技术方案中,更具体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电机为步进电机,所述电机的转角的角度与相邻的两个所述隔板的夹角的角度相同。
6.进一步的:所述平台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盛茶格至少有均布的四个。
7.进一步的:所述电机设于所述平台的下方,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依次穿过所述机架、所述平台穿装在所述转筒的芯部。
8.进一步的:所述齿圈上的齿为轴向齿。
9.进一步的:所述机架的一侧设有为所述输入料斗输入茶叶的提升输送机;所述平台的底端设有围设所述出料口的输出料斗。
10.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1.由于本压箩机的结构,制作时,茶叶从输入料斗下至位于环形道始端的第一个盛茶格内,当第一个盛茶格内的茶叶达到预定位时,电机动作,带动转筒连同其上的第一个盛茶格步进向前转动开始蒸茶,同时,位于环形道末端的茶叶已输出的并与第一个盛茶格相邻的第二个盛茶格进入输入料斗的下方开始进茶, 如此依次循环,这一过程中,由于电机
转角的角度与相邻的两个隔板的夹角的角度相同,当每个盛茶格转至环形道的末端时,其与平台上的出料口都刚好相通,蒸制好的茶叶从出料口输出至茶叶输送带上冷却,然后装篓压制。蒸制好的茶叶无需在蒸茶器具内降温,进茶

蒸茶

出茶不间断的循环进行,大大节省了进茶、出茶时间和蒸茶器具的降温升温的时间,节约了能耗,同时,压机分次下压时,齿圈可使成型的篓茶分层透气,避免了篓茶中心部位的烧芯变质。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图1的a-a处剖视图。
14.图3是图1的b-b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16.图1、图、图3所示的大箩压箩机,包括机架1,机架1的顶板1-1上设有平台2,平台2上设有环形道3,环形道3上设有通过电机4驱动的转筒5,电机4设于平台2的下方,电机4的输出轴4-1依次穿过机架1的顶板1-1、平台2穿装在转筒5的芯部并与转筒5固定连接;电机4为步进电机,电机4驱动转筒5在环形道3上从环形道3的始端至末端循环转动,转筒5的上方设有带蒸汽输入管7的蒸茶罩6,转筒5内通过径向的多个隔板8分为容置茶叶的多个盛茶格a,电机4转角的角度与相邻的两个隔板8的夹角的角度相同;盛茶格至少有均布的四个,本实施例的隔板8有八个,将转筒5内分为八个盛茶格a;对应于环形道3的始端的盛茶格a的上方设有输入料斗9,对应于环形道3的末端的盛茶格a的下方的平台2上开设有出料口k,平台2的底端设有围设出料口k的输出料斗10,出料口k的下方设有将蒸制后的茶叶冷却并输入篓内的茶叶输送带11,茶叶输送带11的下方设有将篓茶12送至压机13的输送带14,压机13具有压块15,压块15的压接面的外缘处设有齿圈15-1,齿圈15-1上的齿为轴向齿;机架1的一侧设有为输入料斗9输入茶叶的提升输送机16,提升输送机16的输出口与输入料斗9的输入口之间设有计量给料机17。
17.制作时,茶叶从输入料斗9下至位于环形道3始端的第一个盛茶格a内,当第一个盛茶格a内的茶叶达到预定位时,电机4动作,带动转筒5连同其上的第一个盛茶格a步进向前转动开始蒸茶,同时,位于环形道3末端的茶叶已输出的并与第一个盛茶格a相邻的第二个盛茶格a进入输入料斗9的下方开始进茶, 如此依次循环进行,这一过程中,由于电机4转角的角度与相邻的两个隔板8的夹角的角度相同,当每个盛茶格a转至环形道3的末端时,其与平台2上的出料口k都刚好相通,蒸制好的茶叶从出料口k输出至茶叶输送带上冷却,然后装篓压制。蒸制好的茶叶无需在蒸茶器具内降温,进茶

蒸茶

出茶不间断的循环进行,大大节省了进茶、出茶时间和蒸茶器具的降温升温的时间,节约了能耗,同时,压机分次下压时,齿圈可使成型的篓茶分层透气,避免了篓茶中心部位的烧芯变质。


技术特征:
1.一种大箩压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平台上的环形道和通过电机驱动的在所述环形道上从所述环形道的始端至末端循环转动的转筒,所述转筒的上方设有带蒸汽输入管的蒸茶罩,所述转筒内通过径向的多个隔板分为容置茶叶的多个盛茶格,对应于所述环形道的始端的所述盛茶格的上方设有输入料斗,对应于所述环形道的末端的所述盛茶格下方的所述平台上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下方设有将蒸制后的茶叶冷却并输入篓内的茶叶输送带,所述茶叶输送带的下方设有将篓茶送至压机的输送带,所述压机具有压块,所述压块的压接面的外缘处设有齿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箩压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为步进电机,所述电机的转角的角度与相邻的两个所述隔板的夹角的角度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箩压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盛茶格至少有均布的四个。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箩压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设于所述平台的下方,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依次穿过所述机架、所述平台穿装在所述转筒的芯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箩压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圈上的齿为轴向齿。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箩压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一侧设有为所述输入料斗输入茶叶的提升输送机;所述平台的底端设有围设所述出料口的输出料斗。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箩压箩机,属茶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该大箩压箩机包括设于平台上的环形道和通过电机驱动的在环形道上从环形道的始端至末端循环转动的转筒,转筒的上方设有带蒸汽输入管的蒸茶罩,转筒内通过径向的隔板分为多个容置茶叶的盛茶格,对应于环形道的始端的盛茶格的上方设有输入料斗,对应于环形道的末端的盛茶格下方的平台上开设有出料口,出料口的下方设有将蒸制后的茶叶冷却并输入篓内的茶叶输送带,茶叶输送带的下方设有将篓茶送至压机的输送带,压机具有压块,压块的压接面的外缘处设有齿圈。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现有小篓装茶制作存在的生产效率低下以及易产生篓茶烧芯的问题。产生篓茶烧芯的问题。产生篓茶烧芯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黄达勤 林家威 王慧芹 曾玉凤 袁旭泽 庾艳玲 石荣强 伍云邵 谢陆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梧州茶厂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17
技术公布日:2022/9/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