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31947发布日期:2022-09-06 22:15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鱼丸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机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鱼丸机。


背景技术:

2.传统制作鱼丸的方式基本采用手工制作,手工制作取决于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不仅工序复杂,而且生产效率低下,制作速度较慢。因此,市面上出现了专门制作鱼丸的鱼丸机,如申请号为201220215209.6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就公开了一种鱼丸机,包括 :料斗、料泵、挤出管、支架、切丸器、切丸器钳形柄、电动机、配重底座、拉簧、切丸器打开柄、轴和销子,使用时打开料泵使鱼丸料沿挤出管下行,启动电机驱动切丸器两个半球形模具张开,当鱼丸料经过切丸器时,再利用弹簧使切丸器两个半球形模具合拢,从而完成一次切丸,但是这种鱼丸机由于不能控制挤出管下料速度,同时也因为鱼丸料自身重力,使得切丸器切出的鱼丸易呈现圆柱状或者水滴状,造成鱼丸外观不佳,另外,还因为鱼丸制作完成后,直接用容器承接,鱼丸落入容器产生的冲击力也可能导致鱼丸变形甚至溃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4.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鱼丸机,可改善切出的鱼丸的外观,使其更加接近圆球状。
5.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鱼丸机,包括:底座、设置于底座上的支架、设置于支架上的料斗、设置于支架上且位于料斗下方的切丸器组件、以及设置于底座上用于驱动切丸器组件的第一电机,还包括:
6.第二电机,其水平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7.转轮,其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转轮的圆周面上设置有半圆形的凹槽;
8.半环槽,其围绕所述转轮设置,所述半环槽的截面轮廓也为半圆形,以与所述凹槽组成用于搓丸的通道;
9.其中,所述半环槽一端位于所述转轮上方,另一端位于所述转轮下方,所述半环槽位于所述转轮上方的一端连接有接丸斗,所述接丸斗位于切丸器组件正下方,以将切丸器组件切出的鱼丸导入用于搓丸的通道中。
10.优选的是,所述底座上与所述半环槽位于所述转轮下方的一端衔接处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底边连接有向下倾斜的导板,所述导板下端与一热水槽槽口连接,用于将搓圆的鱼丸导入热水槽内。
11.优选的是,所述导板的两侧边缘均设置有拦板,用于防止鱼丸从导板两侧边缘滚出。
12.优选的是,还包括:喷水嘴,其朝向所述凹槽未被所述半环槽遮挡的部分设置。
13.优选的是,所述料斗上方设置有与所述支架顶部连接的顶板,所述顶板上设置有第三电机,所述顶板上设置有容所述第三电机输出轴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通孔与一转轴连接,所述转轴位于所述料斗中心,所述转轴上设置有螺旋叶。
14.优选的是,所述凹槽内壁和所述半环槽内壁均涂覆有陶瓷防粘涂层。
15.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转轮和半圆槽组成了用于搓丸的通道,再利用接丸斗将切丸器组件切出的鱼丸导入用于搓丸的通道中,通过第二电机驱动转轮转动即可对鱼丸进行搓圆,同时由于用于搓丸的通道位于切丸器组件和底座之间,故可以顺利将切丸器组件切出的鱼丸的运动状态从竖直下落改变为水平滚出,鱼丸不再直接砸落到用于盛放鱼丸的容器中,避免鱼丸受冲击变形。
16.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鱼丸机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20.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1.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鱼丸机,包括:底座1、设置于底座1上的支架2、设置于支架2上的料斗3、设置于支架2上且位于料斗3下方的切丸器组件4、以及设置于底座1上用于驱动切丸器组件4的第一电机5,这里切丸器组件4包括切丸器、切丸器钳形柄、拉簧、切丸器打开柄、轴和销子,由于底座1、支架2、料斗3、切丸器组件4和第一电机5在现有技术中已经公开,故在此不再赘述。
22.需要关注的是,所述鱼丸机还包括:
23.第二电机6,其水平设置于所述底座1上;
24.转轮7,其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机6的输出轴上,所述转轮7的圆周面上设置有半圆形的凹槽;
25.半环槽8,其围绕所述转轮7设置,所述半环槽8的截面轮廓也为半圆形,以与所述凹槽组成用于搓丸的通道;
26.其中,所述半环槽8一端位于所述转轮7上方,另一端位于所述转轮7下方,所述半环槽8位于所述转轮7上方的一端连接有接丸斗9,所述接丸斗9位于切丸器组件4正下方,以将切丸器组件4切出的鱼丸导入用于搓丸的通道中。
27.上述实施例在使用过程中,当第一电机5启动开始切丸时,也开启第二电机6进行搓丸,切丸器切出的鱼丸落入接丸斗9中,再顺着接丸斗9落在转轮7的凹槽内,转轮7转动过程中借助凹槽和半圆槽不断将鱼丸搓圆,鱼丸在搓圆的过程中又依靠重力顺着用于搓丸的通道滚到半环槽8下端出口,这里工作人员可以手动收集搓圆的鱼丸,也可以采取下面实施例中的方式收集搓圆的鱼丸。
28.上述实施例通过设置转轮7和半圆槽组成了用于搓丸的通道,再利用接丸斗9将切丸器组件4切出的鱼丸导入用于搓丸的通道中,通过第二电机6驱动转轮7转动即可对鱼丸进行搓圆,同时由于用于搓丸的通道位于切丸器组件4和底座1之间,故可以顺利将切丸器组件4切出的鱼丸的运动状态从竖直下落改变为水平滚出,鱼丸不再直接砸落到用于盛放鱼丸的容器中,避免鱼丸受冲击变形。
29.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上与所述半环槽8位于所述转轮7下方的一端衔接处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底边连接有向下倾斜的导板10,所述导板10下端与一热水槽11槽口连接,用于将搓圆的鱼丸导入热水槽11内。
30.上述实施例中,从半环槽8下端出口滚出的鱼丸可沿着导板10一直向下滚动进入热水槽11中,经过热水熟化使得鱼丸定型,这样既能保证鱼丸较好的外观,同时利用鱼丸的形状与其自身重力就在热水槽11中自动收集鱼丸。
31.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板10的两侧边缘均设置有拦板,用于防止鱼丸从导板10两侧边缘滚出。
32.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鱼丸机还包括:喷水嘴,其朝向所述凹槽未被所述半环槽8遮挡的部分设置,这里可以另设水槽和水泵对喷水嘴供水,由于鱼丸为食品,故喷水嘴所用的水至少为可饮用水,通过利用喷水嘴向凹槽未被所述半环槽8遮挡的部分喷水,一方面可以冲刷可能粘附在凹槽内的鱼丸料,另一方面增加鱼丸与凹槽间的润滑性,避免鱼丸粘附在凹槽中。
33.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料斗3上方设置有与所述支架2顶部连接的顶板12,所述顶板12上设置有第三电机13,所述顶板12上设置有容所述第三电机13输出轴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三电机13的输出轴穿过所述通孔与一转轴14连接,所述转轴14位于所述料斗3中心,所述转轴14上设置有螺旋叶15。
34.上述实施例使用时,将鱼丸料从料斗3口倒入料斗3内,开启第三电机13,使第三电机13驱动转轴14及螺旋叶15转动,即可将料斗3中的鱼丸料向料斗3下端的出料口挤出,螺旋叶15既有一定的搅拌功能,又有输送功能,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料泵,效果更好。
35.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内壁和所述半环槽8内壁均涂覆有陶瓷防粘涂层,通过设置防粘涂层可尽量避免鱼丸料与凹槽内壁和/或半环槽8内壁粘附,由于鱼丸为食品,而含氟的不沾涂层长时间使用可能有有害物质析出,故使用陶瓷防粘涂层,更安全卫生。
36.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