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茶油加工除菌消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41187发布日期:2023-03-04 02:27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山茶油加工除菌消毒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山茶油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山茶油加工除菌消毒装置。


背景技术:

2.山茶油,又名油茶籽油,是从山茶科植物油茶树种子中获得的,经常食用具有降低胆固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降血脂、防止心脑血管疾病、提高免疫力、抗辐射、清除自由基、预防肿瘤等功效。
3.目前,在山茶油的加工过程中,一般会对其进行杀菌消毒处理,现有山茶油的生产加工用除菌消毒装置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往往仅通过在油桶中设置紫外线杀菌灯来对其进行杀菌,而由于油桶中山茶油较多,从而无法对所有的山茶油进行完全杀菌消毒。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山茶油加工除菌消毒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目前仅通过在油桶中设置紫外线杀菌灯来对其进行杀菌,而由于油桶中山茶油较多,从而无法对所有的山茶油进行完全杀菌消毒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山茶油加工除菌消毒装置,包括杀菌消毒筒,所述杀菌消毒筒的左侧固定安装有进料口,杀菌消毒筒的内侧安装有过滤机构和搅拌机构,过滤机构位于搅拌机构的上方,杀菌消毒筒的内侧底部固定安装有玻璃灯罩,玻璃灯罩的内侧等距离固定安装有紫外线杀菌灯,杀菌消毒筒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出料口,杀菌消毒筒的底部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竖板;
6.过滤机构包括位于杀菌消毒筒内侧的安装框,安装框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滤板,杀菌消毒筒的内侧左端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板,安装框位于支撑板的上方。
7.优选的,所述安装框的右端贯穿杀菌消毒筒并延伸至杀菌消毒筒的右侧,安装框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密封圈,密封圈的左侧与杀菌消毒筒的右侧贴合。
8.优选的,所述安装框的上下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侧块,两个侧块均位于杀菌消毒筒的右侧。
9.优选的,所述杀菌消毒筒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两个螺杆,安装框位于两个螺杆之间,两个侧块分别与两个螺杆活动连接,两个螺杆的外侧均螺纹连接有螺母,两个螺母的左侧分别与两个侧块的右侧贴合。
10.优选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位于杀菌消毒筒内侧的转轴,转轴的左端与杀菌消毒筒的内侧左端面转动连接,转轴的右侧贯穿杀菌消毒筒并固定连接有电机,转轴的外侧等距离固定安装有固定套二,固定套二的外侧等角度固定安装有搅拌杆。
11.优选的,所述电机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侧板,侧板的左侧等角度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支撑杆的左端与杀菌消毒筒的右侧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转轴的外侧等距离固定安装有固定套一,固定套一与固定套二交错
排列,固定套一的外侧等角度固定安装有搅拌叶。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转轴和固定套二之间的配合,继而能够舒蝶固定套一和固定套二同时转动,继而能够使得搅拌叶和搅拌杆同时转动,从而能够对杀菌消毒筒内侧的山茶油进行充分的搅拌,并通过紫外线杀菌灯的作用能够对山茶油进行充分的杀菌消毒,从而便于实现山茶油的全面杀菌消毒;
15.(2)、该新型通过安装框和支撑板以及密封圈之间的配合,继而能够使得滤板放置在杀菌消毒筒的内侧,并通过螺母和螺杆以及侧块之间的配合,继而能够将滤板固定在杀菌消毒筒的内侧,从而便于对山茶油内的杂质进行过滤。
附图说明
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7.在附图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玻璃灯罩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过滤机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搅拌机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杀菌消毒筒;2、过滤机构;201、安装框;202、滤板;203、支撑板;204、密封圈;205、侧块;206、螺杆;207、螺母;3、出料口;4、搅拌机构;401、转轴;402、固定套一;403、固定套二;404、搅拌杆;405、搅拌叶;406、支撑杆;407、电机;408、侧板;5、玻璃灯罩;6、竖板;7、进料口;8、紫外线杀菌灯。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实施例一,由图1-图4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杀菌消毒筒1,杀菌消毒筒1的左侧固定安装有进料口7,杀菌消毒筒1的内侧安装有过滤机构2和搅拌机构4,过滤机构2位于搅拌机构4的上方,杀菌消毒筒1的内侧底部固定安装有玻璃灯罩5,玻璃灯罩5的内侧等距离固定安装有紫外线杀菌灯8,杀菌消毒筒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出料口3,杀菌消毒筒1的底部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竖板6。
25.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过滤机构2包括位于杀菌消毒筒1内侧的安装框201,安装框20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滤板202,杀菌消毒筒1的内侧左端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板203,安装框201位于支撑板203的上方,安装框201的右端贯穿杀菌消毒筒1并延伸至杀菌消毒筒1的右侧,安装框20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密封圈204,密封圈204的左侧与杀菌消毒筒1的右侧贴合,安装框201的上下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侧块205,两个侧块205均位于杀菌消毒筒1的右侧,杀菌消毒筒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两个螺杆206,安装框201位于两个螺杆206之间,两
个侧块205分别与两个螺杆206活动连接,两个螺杆206的外侧均螺纹连接有螺母207,两个螺母207的左侧分别与两个侧块205的右侧贴合;
26.首先将安装框201放置在杀菌消毒筒1的内侧,同时使得安装框201为支撑板203的顶部,此时滤板202位于杀菌消毒筒1的内侧,同时密封圈204的左侧与杀菌消毒筒1的右侧贴合,同时两个侧块205分别套在两个螺杆206的外侧,然后将两个螺母207分别套在两个螺杆206的外侧并顺时针旋转,直到两个螺母207的左侧分别与两个侧块205的右侧贴合,此时完成滤板202的固定,当山茶油进入到杀菌消毒筒1的内侧时,最后对山茶油内的杂质进行过滤。
27.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搅拌机构4包括位于杀菌消毒筒1内侧的转轴401,转轴401的左端与杀菌消毒筒1的内侧左端面转动连接,转轴401的右侧贯穿杀菌消毒筒1并固定连接有电机407,转轴401的外侧等距离固定安装有固定套二403,固定套二403的外侧等角度固定安装有搅拌杆404,电机407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侧板408,侧板408的左侧等角度固定安装有支撑杆406,支撑杆406的左端与杀菌消毒筒1的右侧固定连接,转轴401的外侧等距离固定安装有固定套一402,固定套一402与固定套二403交错排列,固定套一402的外侧等角度固定安装有搅拌叶405;
28.首先启动电机407,带动转轴401的转动,并带动固定套一402和固定套二403的转动,此时搅拌叶405和搅拌杆404转动并对山茶油进行充分的搅动,同时启动紫外线杀菌灯8,最后对山茶油进行全面的杀菌消毒。
29.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首先将安装框201放置在杀菌消毒筒1的内侧,同时使得安装框201为支撑板203的顶部,此时滤板202位于杀菌消毒筒1的内侧,同时密封圈204的左侧与杀菌消毒筒1的右侧贴合,同时两个侧块205分别套在两个螺杆206的外侧,然后将两个螺母207分别套在两个螺杆206的外侧并顺时针旋转,直到两个螺母207的左侧分别与两个侧块205的右侧贴合,此时完成滤板202的固定,当山茶油进入到杀菌消毒筒1的内侧时,最后对山茶油内的杂质进行过滤,然后启动电机407,带动转轴401的转动,并带动固定套一402和固定套二403的转动,此时搅拌叶405和搅拌杆404转动并对山茶油进行充分的搅动,同时启动紫外线杀菌灯8,最后对山茶油进行全面的杀菌消毒。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