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缓释载体和缓释滴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49906发布日期:2023-11-06 23:25阅读:54来源:国知局
益生菌缓释载体和缓释滴丸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保健品领域,具体地,本技术涉及一种益生菌缓释载体和缓释滴丸。


背景技术:

1、缓释滴丸应用于食品、药品等多个领域。缓释滴丸具备多种优点,最为突出的是缓释滴丸的包埋作用能够防止敏感物质化学和物理降解,能够使相互接触会不利的物质分离,能够掩盖物质的原有气味、颜色或味道,能够控制物质的分散性,且能够防止被包封物质被破坏。

2、益生菌作为一类益生功能成分,其功能作用逐渐被消费者所接受,科学研究也逐渐揭开益生菌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机制。常规益生菌产品以粉剂、片剂、胶囊剂为主,一方面无法达到很好的肠溶效果,导致益生菌在胃酸中破坏,另一方面没有很好的肠道停留能力,使得益生菌在肠道中过早释放或过晚释放。

3、为了解决益生菌肠溶缓释问题,益生菌缓释滴丸作为一种开发方向,但现有益生菌缓释滴丸存在以下问题:单层益生菌滴丸不能耐受胃酸,不能保证滴丸内部益生菌活着到达肠道,因此目前多采用双层或三层滴丸。例如,专利cn201711334957.x公开了一种双层益生菌滴丸,其设置了耐胃酸层和芯层,然而,耐胃酸层进入小肠后即崩解,在小肠处释放益生菌,使得胆盐敏感型益生菌被胆盐所灭活,不能保证胆盐敏感型益生菌的活性;又如,专利cn201880063102.4公开了一种由非氢化油脂构成的三层结构胶囊,其设置外层(耐胃酸层)、中层(保护层)和益生菌芯层,然而普通的三层结构胶囊,外层脱落时易带走中层结构,难以达到理想的定向结肠缓释效果;专利cn202111098705.8公开了一种胃肠道控释型益生菌珠,其为三层滴丸,采用固态油相材料作为中层。但固态油相在肠道内会软化并被小肠胆汁所分解,无法保证完全避免胆汁对芯层益生菌的杀伤。

4、因此,仍需进一步开发新的益生菌缓释载体和缓释滴丸,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缓释载体及应用该缓释载体的缓释滴丸,该缓释载体具有三层结构,在外层和中层之间有特定的微孔结构,从而保证外层脱落时可与中层完全剥离开,而不影响中层结构的完整性,进而有利于缓释滴丸中益生菌的定向缓释,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多层滴丸结构难以达到理想的定向结肠缓释效果的问题。采用该缓释载体的缓释滴丸,其待释放物质的包埋率好、存活率高,耐胃酸和胆盐效果好,定向在结肠中停留和缓释,稳定性优异,制备工艺安全简便,适合工业化生产。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缓释载体,如图1所示,包含:油相芯层100、中层102以及外层104,其中,外层和中层之间有微孔结构103,其中微孔结构103的放大示意图见图2。

4、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外层也称为耐胃酸层,所述中层也可称为保护层。现有技术中的三层缓释载体结构在进入体内作用时,外层脱落时易带走中层结构,难以达到理想的定向结肠缓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发现,通过在外层和中层之间设定微孔结构,可以保证外层脱落时与中层完全剥离开,而不影响中层结构的完整性,进而有利于缓释滴丸中益生菌的定向缓释。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上述缓释载体还可以包括下列附加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之一: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中层分散有第一高分子物质。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外层分散有第二高分子物质。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该缓释载体的外层还分散有酸。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中层还含分散有碳酸盐。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微孔结构为纳米微气孔。根据本实用新型,该纳米微气孔可更好地实现外层与中层剥离,从而保证外层完全脱落而不影响中层。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酸包括硫酸、盐酸、醋酸、磷酸或乳酸。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外层的ph值为2.5~3.0,例如2.5、2.6、2.8、3.0等。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碳酸盐包括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碳酸镁、碳酸钾、碳酸氢钾、碳酸锌、碳酸铁或碳酸钡。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碳酸盐优选为纳米级碳酸盐颗粒,所述纳米级碳酸盐颗粒的粒径为200nm~600nm,例如,200nm、250nm、300nm、310nm、400nm、500nm、600nm。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碳酸盐为碳酸钙,优选为碳酸钙颗粒,更优选粒径为300nm~600nm的碳酸钙颗粒。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高分子物质选自卡拉胶、结冷胶或果胶,优选为结冷胶,例如低酰基结冷胶。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前述的第二高分子物质包括明胶、琼脂、结冷胶或卡拉胶果胶。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高分子物质包括明胶。

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明胶包括小肠溶明胶蛋白,更优选地,所述小肠溶明胶蛋白的分子量为23-33kda。使用23-33kda的小肠溶明胶蛋白,可有效提高滴丸的耐胃酸效果,阻止滴丸结构被胃酸中的酶液所破坏,并保证滴丸进入小肠后外层迅速脱落,暴露出中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第二高分子物质不受特别限制,只要是具有较好的耐胃酸效果的可食用或者药用的高分子即可。

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中层还分散有益生菌。

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益生菌包括吸附结肠的益生菌。

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吸附结肠的益生菌包括对结肠细胞吸附率不低于12cfu/cell的益生菌。

2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益生菌的活性不低于10-20亿个/g。

2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益生菌包括乳杆菌。

2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乳杆菌包括罗伊氏乳杆菌、嗜酸乳杆菌或植物乳杆菌。上述罗伊氏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都具有吸附结肠黏膜的特异性。

2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中层中分散的益生菌、第一高分子物质及碳酸盐的质量比包括(4~11):(1~3):(0.1~0.5),例如,4:1:0.1、5:2:0.4、10:1.5:0.3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只要使得所上述中层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耐胃酸效果,所述中层中分散的益生菌、第一高分子物质及碳酸盐的质量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27、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中层中添加吸附结肠的益生菌菌体,能够使中层具备吸附结肠黏膜的效果,从而延缓滴丸在结肠中的缓释时间,进一步保证油相芯层中益生菌定向缓释在结肠处。此外,使用第一高分子物质代替现有技术中的固态油相作为中层结构支撑材料,具备两方面作用:一是保证含有吸附结肠的益生菌菌体的中层完整通过小肠,让中层中的特异性吸附因子能在结肠处发挥效果;二是所述中层耐胆酸盐腐蚀,且使中层具备一定强度而不在小肠中被破坏,有效防止小肠液中胆汁酸、胆盐、胰酶等成分破坏油相芯层中的益生菌。

2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外层还分散有食品上可接受的辅料,所述食品上可接受的辅料包括增塑剂、矫味剂、遮光剂或防腐剂。

2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食品上可接受的辅料包括增塑剂。

3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增塑剂包括甘油、山梨醇、羧甲基纤维素钠、丙二醇或羟丙基纤维素。

3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外层中的所述第二高分子物质与增塑剂的质量比包括(8~10):(5~8)。所述外层中的所述第二高分子物质与增塑剂的质量比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3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油相芯层分散有植物油。

3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植物油包括大豆油、葵花籽油、橄榄油、蓖麻油、花生油、菜籽油、芝麻油、棉籽油、亚麻籽油或红花籽油。

3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植物油包括大豆油、葵花籽油或橄榄油。

3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油相芯层还分散有熔点调节剂。

3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熔点调节剂包括蜂蜡、氢化棕榈油、起酥油或谷甾醇。

3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熔点调节剂的熔点包括40℃~100℃。

3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熔点调节剂的熔点包括60℃~80℃。

39、根据本实用新型,分散的熔点调节剂可保证油相芯层在常温条件下处于固态,固体的芯层可固定待释放物质,保证内部待释放物质在贮藏过程中均匀分布,减少聚集;且固体的芯层在结肠中释放时,具有缓释功能,可以有效扩大待释放物质释放范围。

40、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缓释滴丸。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缓释滴丸包括前述的缓释载体及待释放物质,所述待释放物质分散于所述缓释载体的油相芯层100中。

4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上述缓释滴丸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下列附加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之一:

4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待释放物质为益生菌菌群。

4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益生菌包括乳杆菌、双歧杆菌、乳球菌或酵母菌。

4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乳杆菌包括嗜酸乳杆菌、德氏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或植物乳杆菌。

4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双歧杆菌包括两歧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或长双歧杆菌。

4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乳球菌包括乳酸乳球菌。

4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益生菌菌群也可以包含多种益生菌,所述多种益生菌可以按照等比例混合、配合或接种使用。所述等比例包括等重量比、体积比、摩尔比、活力比或重量体积比。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常规的益生菌搭配方式将多种益生菌进行混合使用。示例性的,当所述益生菌菌群包含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时,所述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的重量比为1:1:1;所述益生菌菌群包含副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和乳酸乳球菌时,所述副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和乳酸乳球菌的重量比为1:1:1:1;当所述益生菌菌群包含两歧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和长双歧杆菌时,所述两歧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和长双歧杆菌的重量比为1:1:1:1:1。

4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益生菌菌群活性为2000~4000亿个/g。

4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缓释载体中熔点调节剂的含量占所述缓释载体中的油相芯层和所述待释放物质总重量的1%~10%,例如,1%、2%、3%、4%、5%、6%、7%、8%、9%、1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所述熔点调节剂的上述占比。

5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缓释载体中熔点调节剂的含量占缓释载体中所述油相芯层和所述待释放物质总重量的3%~5%。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待释放物质包裹在所述缓释载体中,因此,在计算各个组分占比时,采用的是各组分与所述油相芯层和所述待释放物质的总重量占比。

5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待释放物质占所述缓释载体中的所述油相芯层和所述待释放物质总重量的2%~20%,例如,2%、3%、5%、8%、9%、10%、13%、15%、17%、20%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所述待释放物质的上述占比。

5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待释放物质占所述缓释载体中所述油相芯层和所述待释放物质总重量的5%~10%。

5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缓释载体中植物油的含量占所述缓释载体中的油相芯层和所述待释放物质总重量的70%~97%,例如,70%、72%、75%、80%、92%、93%、96%、97%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所述植物油的上述占比。

5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缓释载体中的外层、中层和油相芯层与所述待释放物质总重量的重量比为(2~4):(1~3):(4~6),例如,3:2:5、2:2:5、1:2:4、3:1:6、3:3:4等,优选重量比为3:2:5。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所述缓释载体中的外层、中层和油相芯层与所述待释放物质总重量的重量比。

55、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滴丸的直径和重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例如,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缓释滴丸的直径为25±3mm,所述缓释滴丸的重量为20±3mg。

56、应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中,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各技术特征和在下文(如实施例)中具体描述的各技术特征之间都可以互相组合,从而构成新的或优选的技术方案。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