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决铁观音茶叶加工发酵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69758发布日期:2023-03-29 13:58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解决铁观音茶叶加工发酵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解决铁观音茶叶加工发酵设备。


背景技术:

2.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在摇青之后需要发酵。传统的加工方法是将茶叶倒入摇青机内进行摇青,之后再将茶叶取出并铺平在箩筐上,再将箩筐放置在发酵设备的发酵室内进行发酵。可见此加工过程需要将茶叶从摇青机转移到发酵设备内,增加了加工过程中的搬运工序,因此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解决铁观音茶叶加工发酵设备。
4.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解决铁观音茶叶加工发酵设备,其中,该加工设备包括:
6.内部形成加工腔室的外壳;
7.连接在所述加工腔室内转动的内筒,所述内筒用于容纳待加工的茶叶,且所述内筒内固定内气管,该内气管的轴心线和所述内筒转动的轴心线同轴,且所述内筒的表面分布第一气孔,所述内气管表面分布第二气孔;
8.设置在所述外壳外的空气调节装置,所述空气调节装置输出指定温度的空气,且所述空气调节装置将空气输送至所述加工腔室以及所述内气管。
9.作为上述加工设备的改进,所述外壳的一侧表面分布格栅孔,且所述外壳在分布所述格栅孔的位置固定连接侧进风管,使侧进风管将所述格栅孔封住,所述空气调节装置的输气端连接至所述侧进风管。
10.作为上述加工设备的改进,所述侧进风管的一端固定连接风机,所述风机的输入端和所述侧进风管连通,所述风机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内气管。
11.作为上述加工设备的改进,所述外壳一端固定连接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一端伸入所述加工腔室,并套在所述内气管的一端外,所述导气管另一端连接至所述风机的输入端。
12.作为上述加工设备的改进,所述外壳两端均固定机架,所述内筒在所述加工腔室内的两端均为封板,所述内筒的中心连接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穿过并固定至两所述封板,且转轴的两端穿过所述外壳的两端外并连接在所述机架上转动;所述转轴的一端还穿过所述导气管的端面外连接在所述机架上转动,所述导气管一端的侧面连接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连接至所述风机的输入端。
13.作为上述加工设备的改进,所述外壳两端均固定机架,所述内筒在所述加工腔室内的两端均为封板,所述内筒的中心连接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穿过并固定资两所述
封板,并且转轴的两端穿过所述外壳的两端外并连接在所述机架上转动;所述机架还固定连接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驱动所述转轴转动。
14.作为上述加工设备的改进,所述外壳的上方连接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加工腔室内,排气管的另一端对应至所述空气调节装置的进风处。
15.作为上述加工设备的改进,该加工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底部的输送机,所述加工腔室底部形成开口,该开口对应在所述输送机上,所述输送机的一端延伸出所述外壳的端面以外。
16.作为上述加工设备的改进,所述外壳侧面设置第一敞口,且所述外壳表面铰接第一仓门,所述第一仓门转动至可将所述第一敞口封住。
17.作为上述加工设备的改进,所述内筒的侧面设置第二敞口,且所述内筒表面连接可拆装的第二仓门,所述第二仓门连接在所述内筒后将所述第二敞口封住。
18.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在将茶叶倒入所述内筒后,通过控制所述内筒在所述外壳内转动,即可实现茶叶的摇青,并且在摇青过程中通过所述空气调节装置向所述加工腔室内和所述内气管内输出指定温度的空气即可使茶叶处于合适的摇青温度环境。而晾青则控制所述内筒暂停运转或缓慢运转即可。之后茶叶发酵时无需倒出茶叶,通过控制所述空气调节装置向所述加工腔室内和所述内气管内输出指定温度的空气即可使茶叶处于合适的发酵温度环境,并且此过程中可控制所述内筒缓慢运转,使茶叶充分地和所述内筒内的空气接触。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在茶叶完成摇青工序后无需取出,在所述内筒内可继续进行发酵,因此较为便捷,有利于提高茶叶加工的效率。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侧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侧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的示意图。
22.图4为图3中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图4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24.图6为图3中b-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内筒安装第二仓门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图7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
27.图9为内筒拆下第二仓门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10为翻起第一仓门并隐藏内筒及其内部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30.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是一种解决铁观音茶叶加工发酵设备,如附图1、3和5所示,该加工设备包括外壳1、内筒4和空气调节装置2。其中,所述内筒4内部用于容纳待加工的茶叶,且所述内筒4内固定内气管23,所述内筒4的表面分布第一气孔401,所述内气管23表面
分布第二气孔2301。所述外壳1内部形成加工腔室101,所述内筒4连接在该加工腔室101内转动。所述空气调节装置21输出指定温度的空气,即所述空气调节装置21为现有技术中的空调,且所述空气调节装置21输送调节后的空气至所述加工腔室101以及所述内气管23,从而实现控制所述内筒4内部及其周围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以便于使茶叶在指定的环境条件下杀青或发酵。
31.如附图10所示,所述外壳1侧面设置第一敞口104,且所述外壳1表面铰接第一仓门11,所述第一仓门11转动至可将所述第一敞口104封住。所述第一仓门11和所述外壳1可通过搭扣实现连接,实现所述第一敞口104封住后,所述第一仓门11的固定,从而避免空气大量的外泄。
32.如附图7至9所示,所述内筒4的侧面设置第二敞口402,且所述内筒4表面连接可拆装的第二仓门43。所述第二仓门43连接在所述内筒4后将所述第二敞口402封住,其连接方式可以是如附图8所示的,所述内筒4在所述第二敞口402的上下两侧均设置定位柱461,所述定位柱461的端部为直径扩大的限位部462,所述第二仓门43的两侧均设置连通的嵌入口4301和限位口4302,所述嵌入口4301的口径大于所述限位部462,所述限位口4302的宽度大于所定位柱461且小于所述限位部462。安装所述第二仓门43时,将所述第二仓门43两侧的各所述嵌入口4301分别对应套在所述第二敞口402两侧的所述定位柱461外,之后再滑动第二仓门43,使所述限位口4302卡在所述定位柱461,即可使第二仓门43固定,从而避免摇青中的茶叶掉落。拆卸所述第二仓门43时,则滑动所述第二仓门43至所述嵌入口4301对应所述定位柱461,之后即可将第二仓门43取下,从而使第二敞口402敞开,完成茶叶的放入或取出。
33.如附图4和6所示,所述加工腔室101底部形成开口103,所述外壳1底部固定一输送机3,该输送机3可以是皮带输送机,且该输送机3的对应在所述加工腔室101底部的开口103上,该输送机3的一端延伸出所述外壳1的端面以外。此结构中,完成加工的茶叶可直接从所述加工腔室101底部的开口向下落入至所述输送机3上并输出,从而方便将完成加工的茶叶取出收集。具体看将所述第二仓门43取出后转动至所述第二敞口402朝下,即可使茶叶向下掉落至所述输送机3上。
34.继续参照附图10,所述外壳1的一侧表面分布格栅孔10。再参照附图2和3,所述外壳1外在分布所述格栅孔102的位置固定连接侧进风管22,使侧进风管22将所述格栅孔102封住,所述空气调节装置21的出气口连接至所述侧进风管22,以此使所述空气调节装置21将空气输送至所述加工腔室101内,并从所述第一气孔401输入至所述内筒4内,以使所述内筒4内的茶叶处于指定的温度条件下。
35.如附图1和2所示,所述侧进风管22的一端固定连接风机24,所述风机24的输入端和所述侧进风管22连通,所述风机24的输出端通过导气管26连接至所述内气管23,所述外壳1一端固定连接导气管26,所述导气管26的一端伸入所述加工腔室101,并形成如附图5所示的,导气管26对应套在所述内气管23的一端外,而导气管26的另一端则连接至所述风机24的输入端。此结构通过所述风机24将所述侧进风管22内的空气抽送至所述导气管26内,并经所述导气管26进入所述内气管23,实现了将所述空气调节装置21输出的空气送入所述内气管23,并且从所述内气管23的所述第二气孔2301输送至所述内筒4内,以此形成从所述内筒4内部向外输送指定温度或适度的空气。
36.由此可见,当茶叶在所述内筒4内完成摇青后无需取出,在所述内筒4内即可继续进行发酵,较为便捷,有利于提高茶叶加工的效率。并且通过在所述加工腔室101内从所述内筒4外向内输送指定温度的空气和从所述内筒4内向外输送指定温度的空气的方式有利于保证所述内筒4内部温度的稳定性和均衡性,使茶叶可位于温度分布均衡的环境内进行发酵,避免所述内筒4内部和所述内筒4外部的温度不一致而导致内筒4内靠外的茶叶和靠内的茶叶发酵程度不同,而影响发酵后整体茶叶的品质。
37.继续参照附图2和3,所述外壳1的上方还可连接排气管13,所述排气管13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加工腔室101内,排气管13的另一端对应至所述空气调节装置21的进风处,此进风处即相当于空调室内机的进风口上方。此所述排气管13连接的方式可形成所述空气调节装置21吸入所述加工腔室101内空气,并调制成设定温度的空气再输送回所述加工腔室101内和所述内气管23内的循环过程,相当于所述空气调节装置21吸入的是接近于设定温度的空气。相比于所述空气调节装置21直接吸入外界空气而言,此方式有利于使空气调节装置21在短时间内和较低能耗的情况下即可输出所需温度的空气。因此,此通过所述排气管13连接所述加工腔室101和所述空气调节装置21进风处的方式使所述空气调节装置21的工作较为节能。
38.继续参照附图7和9,所述内筒4在所述加工腔室101内的两端均为封板42,且所述内筒4还设置若干隔板44,所述隔板44将所述内筒4间隔形成多个放置待加工茶叶的腔室,所述内气管23和所述隔板44均固定连接,且内气管23穿过各所述隔板44,同时内气管23的两端还均分别和两所述封板42固定连接。所述内筒4的中心还连接转轴41,该转轴41穿过所述内气管23。所述外壳1两端均固定机架31,所述机架31可固定至所述输送机3的两端。所述转轴41的两端分别穿过并固定至两所述封板42,且转轴41的两端穿过所述外壳1的两端外并连接在所述机架31上的轴承座,以此实现所述上转轴41相对所述机架31转动,即相当于通过所述转轴41和所述机架31的连接实现了所述内筒4相对所述外壳1转动。
39.另外,所述风机24连接至所述导气管26的方式可以是通过进气管25连接,所述进气管25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导气管26一端的侧面,进气管25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风机24的输入端。所述转轴41的一端可从导气管26封闭的端面穿出后连接至所述机架31上的轴承座,而所述转轴41的另一端则与固定在所述机架31上的旋转电机45通过皮带传动,使所述旋转电机45可驱动所述转轴41转动。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可配置一套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可以是plc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旋转电机45转动,实现控制所述内筒4转动的速度,具体在摇青过程中可设置所述内筒4转速为24~30r/min,在发酵过程中可设置所述内筒4为转速4~6r/min。
40.优选的,所述外壳1的顶部还可固定若干排气扇12,所述加工腔室101内还可设置湿度传感器(附图未示),所述湿度传感器感应所述加工腔室101内的湿度,并且将感应后的湿度转化为电信号连传递至所述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根据该电信号控制所述排气扇12的启闭。具体的,当所述湿度传感器所检测的湿度信号高于所述控制系统预设的湿度阈值后,所述控制系统依据控制所述排气扇12运转,以排出所述加工腔室101内的湿气,使加工腔室101保持在设定的湿度条件下。
4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加工设备中,在将茶叶倒入所述内筒4后,通过控制所述内筒4在所述外壳1内转动,即可实现茶叶的摇青,并且在摇青过程中通过所述空气调节装
置21向所述加工腔室内和所述内气管23内输出指定温度的空气即可使茶叶处于合适的摇青温度环境,可降低摇青过程中茶叶因摩擦而发热的温度。之后茶叶发酵时无需倒出茶叶,同样通过控制所述空气调节装置21向所述加工腔室内和所述内气管23内输出指定温度的空气即可使茶叶处于合适的发酵温度环境,并且此过程中可控制所述内筒4缓慢运转,使茶叶充分地和所述内筒4内的空气接触。同时,此通过向所述加工腔室内和所述内气管23内输出指定温度的空气的方式还有利于保证所述内筒4内部温度的稳定性和均衡性,使茶叶可位于温度分布均衡的所述内筒4的内部进行发酵,避免所述内筒4内的茶叶发酵不均,因此有利提高发酵后整体茶叶的品质。
42.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