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然鲜味调味料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6712738发布日期:2024-01-16 12:08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天然鲜味调味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调味料,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天然鲜味调味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食品风味的好坏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因素之一。食品一般包括酸、甜、苦、咸、鲜、醇厚六种基本味。鲜味具有增强其它基本味、改进食品适口性的特点。鲜味对各种蔬菜类、肉类、乳类、水产类乃至酒类产品都起着良好的增味作用。鲜味调味料可用于各种速冻食品(如水饺)、方便食品(如汉堡饼、方便面汤料)、植物源素食食品(如植物肉)、休闲食品(如薯条)以及厨房烹调中。

2、目前常用的食品鲜味料为味精(主料为l-谷氨酸钠和i+g(5’-肌苷酸二钠和5’-鸟苷酸二钠)),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天然鲜味感差,鲜味直冲、口感单一、甚至有涩苦味;(2)盐的摄取量高,影响健康。医学证明钠盐过量摄入,会导致人体患心血管疾病、肾脏病等其他疾病。

3、cn 116491645 a公开了一种不添加盐、味精和香精的健康型菌精调味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由复合植物水解酶、复合蛋白酶和核酸酶酶解食用菌纯粉,然后与麦芽糊精、玉米淀粉、黄豆粉、酵母抽提物粉、脱水蔬菜粉经高效混合机混合、造粒机造粒而成。

4、cn 108523076 a公开了一种减盐增味复合调味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利用香菇酶解液、花椒的乙醇提取物、低钠盐、鲜味剂(味精和5’-核苷酸二钠)、粘合填充剂复配而成。

5、cn 105831683 a公开了一种复合调味品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使用富含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食用海藻酶解物、大豆蛋白酶解物以及食用菌酶解物降低咸味的阈值,解决食用现有食盐的钠盐摄入过多问题。

6、上述现有技术中,均利用了天然鲜味食材(如香菇)通过生物酶解制备,但与传统熬制的厨房鲜味汤相比,产品存在天然感不足的技术缺陷,表现在鲜味协调性不足、口感单薄、烹调自然性差等方面。

7、综上,如何提供一种鲜味协调、口感醇厚、鲜味自然的调味料产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天然鲜味调味料的制备方法。

2、本发明采用具有高鲜味和醇厚味的食材,通过酶解,复配酶解物,再与水、还原糖、半胱氨酸、植物油、八角、香叶,加热反应得到。与现有技术相比,生产的鲜味调味料可代替目前的味精使用,具有鲜味自然协调及口感醇厚、含盐量低的优势。

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4、一种天然鲜味调味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1)将食材a粉碎后经风味蛋白酶酶解,冻干,得酶解粉a;

6、所述食材a为干蒜片、脱水大葱、脱水洋葱、大葱籽、洋葱籽、韭菜籽中的一种或多种;

7、(2)将食材b粉碎后依次经纤维素酶、风味蛋白酶和复合蛋白酶酶解,冻干,得酶解粉b;

8、所述食材b为干燥的香菇、草菇、牛肝菌、杏鲍菇、平菇中的一种或多种;

9、(3)将食材c粉碎后依次经纤维素酶、胰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酶解,冻干,得酶解粉c;

10、所述食材c为干燥的虫草花、竹荪、猴头菇、鹿茸菇、茶树菇中的一种或多种;

11、(4)将酶解粉a、酶解粉b、酶解粉c复配,得组合物;

12、(5)将水、半胱氨酸、木糖、葡萄糖、植物油、八角粉和香叶粉混合后在温度为85~120℃下,加热反应10~120min,得反应液;

13、(6)将组合物与反应液混合,经80~105℃下加热反应5~40min、调节ph6~8,冷冻干燥,得成品。

14、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酶解的具体操作为:加1~8%w/w底物的风味蛋白酶,50~60℃酶解3~9h。

1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食材a的总氨基酸组成按照质量分数计,天冬氨酸(asp)3~7%、谷氨酸(glu)13~23%、丝氨酸(ser)5~8%、苏氨酸(thr)3~7%、甘氨酸(gly)1~4%、丙氨酸(ala)1~5%、缬氨酸(val)4~8%、甲硫氨酸(met)4~10%、异亮氨酸(ile)5~8%、亮氨酸(leu)5~10%、苯丙氨酸(phe)4~9%、组氨酸(his)0.5~3%、酪氨酸(tyr)1~5%、精氨酸(arg)2~8%、脯氨酸(pro)3~8%、半胱氨酸(cys)5~11%、赖氨酸(lys)2~7%。

16、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的具体操作为:将食材a粉碎至80目,按料水比1:5~1:10(w/w)加水匀浆,加1~8%w/w底物的风味蛋白酶,50~60℃酶解3~9h,灭酶,离心,取上清液,冻干,得酶解粉a。

17、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酶解粉a的分子量分布(按照质量分数)为:>3kda(25~38%)、1~3kda(10~25%)、<1kda(50~70%)。

18、酶解粉a游离氨基酸组成(按照质量分数)为:天冬氨酸(asp)4~8%、谷氨酸(glu)14~25%、丝氨酸(ser)4~12%、苏氨酸(thr)6~10%、甘氨酸(gly)0.5~2%、丙氨酸(ala)1~7%、缬氨酸(val)3~8%、甲硫氨酸(met)3~10%、异亮氨酸(ile)3~7%、亮氨酸(leu)3~8%、苯丙氨酸(phe)5~9%、酪氨酸(tyr)1~4%、精氨酸(arg)3~8%、脯氨酸(pro)0.5~5%、半胱氨酸(cys)6~12%、赖氨酸(lys)2~10%、色氨酸(trp)1~4%。

19、酶解粉a核苷酸的组成为:5’-amp(5’-腺苷酸)0.3~1.5mg/g、5’-imp(5’-肌苷酸)0.3~0.7mg/g、5’-cmp(5’-胞苷酸)0.7~1.5mg/g、5’-gmp(5’-鸟苷酸)0.3~1mg/g。

2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酶解的具体操作为:

21、(21)加1~7%w/w底物的纤维素酶,50~60℃酶解2~7h;

22、(22)加2~9%w/w底物的风味蛋白酶和1~9%w/w底物的复合蛋白酶,50~60℃酶解1~9h。

23、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食材b的总氨基酸组成按质量分数计,天冬氨酸(asp)6~12%、谷氨酸(glu)22~35%、丝氨酸(ser)4~8%、苏氨酸(thr)1~5%、甘氨酸(gly)3~7%、丙氨酸(ala)4~9%、缬氨酸(val)3~8%、甲硫氨酸(met)3~8%、异亮氨酸(ile)3~8%、亮氨酸(leu)5~10%、苯丙氨酸(phe)2~9%、酪氨酸

24、(tyr)1~5%、精氨酸(arg)1~7%、脯氨酸(pro)1~5%、半胱氨酸(cys)1~4%、赖氨酸(lys)2~8%。

2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的具体操作为:将食材b粉碎至80目,按料水比1:15~1:30(w/w)加水匀浆,加1~7%w/w底物的纤维素酶,50~60℃酶解2~7h,添加2~9%w/w底物的风味蛋白酶和1~9%w/w底物的复合蛋白酶,50~60℃酶解1~9h,灭酶,离心,取上清液,冻干,得酶解粉b。

26、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酶解粉b的分子量分布(按照质量分数)为:>3kda(10~25%)、1~3kda(10~20%)、<1kda(60~80%)。

27、酶解粉b游离氨基酸的组成(按照质量分数)为:天冬氨酸(asp)4~9%、谷氨酸(glu)30~40%、丝氨酸(ser)4~10%、苏氨酸(thr)4~8%、甘氨酸(gly)0.5~2%、丙氨酸(ala)1~7%、缬氨酸(val)4~9%、甲硫氨酸(met)0.5~4%、异亮氨酸(ile)3~7%、亮氨酸(leu)3~7%、苯丙氨酸(phe)5~9%、酪氨酸(tyr)1~6%、精氨酸(arg)1~5%、脯氨酸(pro)2~6%、半胱氨酸(cys)2~8%、赖氨酸(lys)1~6%。

28、酶解粉b核苷酸的组成为:5’-amp 0.3~1mg/g、5’-imp 6~13mg/g、5’-cmp 1~2.5mg/g、5’-gmp 0.5~2mg/g。

29、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酶解的具体操作为:

30、(31)加1~8%w/w底物的纤维素酶,50~60℃酶解3~8h;

31、(32)加2~6%w/w底物的胰蛋白酶和1~7%w/w底物的风味蛋白酶,50~60℃酶解2~9h。

3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食材c的总氨基酸组成按质量分数计,天冬氨酸(asp)6~9%、谷氨酸(glu)25~38%、丝氨酸(ser)2~10%、苏氨酸(thr)2~5%、甘氨酸(gly)2~10%、丙氨酸(ala)6~12%、缬氨酸(val)2~8%、甲硫氨酸(met)4~8%、异亮氨酸(ile)2~6%、亮氨酸(leu)4~10%、苯丙氨酸(phe)3~8%、酪氨酸(tyr)1~4%、精氨酸(arg)1~5%、脯氨酸(pro)1~8%、半胱氨酸(cys)1~4%、赖氨酸(lys)1~6%。

33、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的具体操作为:将食材c粉碎至80目,按料水比1:10~1:25(w/w)加水匀浆,加1~8%w/w底物的纤维素酶,50~60℃酶解3~8h,添加2~6%w/w底物的胰蛋白酶和1~7%w/w底物的风味蛋白酶,50~60℃酶解2~9h,灭酶,离心,取上清液,冻干,得酶解粉c。

34、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酶解粉c的分子量分布(按照质量分数)为:>3kda(10~25%)、1~3kda(7~20%)、<1kda(60~75%)。

35、酶解粉c游离氨基酸的组成(按照质量分数)为:天冬氨酸(asp)4~11%、谷氨酸(glu)20~38%、丝氨酸(ser)5~15%、苏氨酸(thr)2~8%、甘氨酸(gly)4~10%、丙氨酸(ala)3~8%、缬氨酸(val)2~5%、甲硫氨酸(met)1~5%、异亮氨酸(ile)1~5%、亮氨酸(leu)4~9%、苯丙氨酸(phe)5~9%、酪氨酸(tyr)1~4%、精氨酸(arg)1~7%、脯氨酸(pro)1~5%、半胱氨酸(cys)2~6%、赖氨酸(lys)1~5%、色氨酸(trp)1~4%。

36、酶解粉c核苷酸的组成为:5’-amp 0.4~2mg/g、5’-imp 6~15mg/g、5’-cmp 0.4~2mg/g、5’-gmp 0.3~1.5mg/g。

37、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酶解粉a、酶解粉b、酶解粉c的质量比为1~3:4.5~6:5.5~7.5。

38、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水、半胱氨酸、木糖、葡萄糖、植物油、八角粉、香叶粉的质量比为:200~500:10~60:20~70:10~35:50~250:2~5:3~8。

39、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的具体操作为:将水、半胱氨酸、木糖、葡萄糖、植物油、八角粉、香叶粉,按照200~500:10~60:20~70:10~35:50~250:2~5:3~8(w/w)比例混合,混合液在85~120℃下加热反应10min~2h得反应液。

4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所述植物油为将色拉油和葵花油按照质量比0:1~1:3比例混合后,在120~150℃温度下,加热3~10min。

4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6)中,反应液与组合物的质量比为4~8:3~6。

4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6)的具体操作为:向反应液中加入组合物,80~105℃下加热反应5~40min,优选的为90~100℃反应15~25min,调ph值至6~8,冷冻干燥,得产品。

43、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44、(1)本发明优选三种食材,通过优化各食材的酶解条件获得酶解粉,优化组合物中各酶解粉所占的比例,获得各呈味多肽的分子量分布比例适宜、游离氨基酸(尤其鲜甜味氨基酸)以及核苷酸的组成均衡的效果;

45、(2)本发明优化水、半胱氨酸、木糖、葡萄糖、植物油、八角粉、香叶粉的比例和加热条件获得反应液,以及优化反应液与组合物混合比例和加热条件,调节ph后冷冻干燥获得产品,产品未添加盐,具有口感饱满醇厚、鲜味协调自然、含盐量低的特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