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含乳酸菌胞外多糖的发酵乳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7489276发布日期:2024-04-01 13:57阅读:9来源:国知局
一种富含乳酸菌胞外多糖的发酵乳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发酵乳制品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富含乳酸菌胞外多糖的发酵乳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全身性及代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糖尿病用药主要包括:胰岛素增敏剂类、胰岛素增泌剂类、氨基酸相似物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研究表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有效地降低糖尿病人的餐后高血糖,作为口服降糖药的一种,其发生作用的场所位于小肠,作用方式是抑制小肠体内的α-葡萄糖苷酶活性,从而达到降低餐后高血糖的目的。

2、乳酸菌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是乳酸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分泌到细胞壁外的黏液或荚膜多糖的总称。国内外研究表明乳酸菌eps具有抗氧化、抗肿瘤、调节肠道菌群、降血糖、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功能,现已有研究表明,乳酸菌胞外多糖不仅能够赋予食品良好的风味和口感,还能够有效改善产品的性能,如增强持水力、增加粘度等。乳酸菌eps是新型食品级多糖的一种良好来源,可被广泛运用于食品工业化生产、化妆品和微生物制药等领域中。不同乳酸菌菌株产生的多糖差异性很大,不同的多糖具有各自特定的功能,cn202210437712.4公开了一种来源于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plantarum)dpa1c的具有体外降糖活性的胞外多糖及其制备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其eps具有显著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能力,植物乳植杆菌作为可添加入食品的益生菌,目前研究表明dpa1c在乳中发酵能力较弱,产品中得到的eps含量低。

3、鉴于上述不足,本申请为了提高其在产品中的eps含量,克服了dpa1c发酵能力弱的缺陷。由此开发出一款富含dpa1c eps的产品,可进一步应用于缓解高血糖的功能食品的开发,具有广阔的研究价值与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富含植物乳植杆菌dpa1c胞外多糖的的发酵乳饮料的制备方法,采用该方法制得的发酵乳饮料富含具有体外降血糖功能的胞外多糖,产品胞外多糖含量达到200mg/l以上。

2、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的:

3、一种富含乳酸菌胞外多糖的发酵乳饮料,将植物乳植杆菌dpa1c接种于发酵基料中进行发酵获得发酵乳,该发酵乳与甜味剂和稳定剂调配得到发酵乳饮料。

4、进一步地,所述植物乳植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dpa1c由泡菜分离纯化得到,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24437,保藏日期:2022年2月28日。其胞外多糖(eps)具有显著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能力。

5、进一步地,所述发酵乳饮料eps含量≥200mg/l,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78%。

6、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富含乳酸菌胞外多糖的发酵乳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a)将植物乳植杆菌dpa1c接种于发酵基料,经发酵得到发酵乳;

8、(b)将发酵乳与水按1:1比例进行混合,并均质处理,添加甜味剂、稳定剂进行调配灌装,得到发酵乳饮料。

9、进一步地,步骤(a)所述发酵基料由如下成分构成:

10、按质量百分比计,取脱脂乳粉18%、大豆分离蛋白0.2%、酵母浸粉0.2%、余量水混合,即得。

11、进一步地,步骤(a)所述植物乳植杆菌dpa1c接种量为2%~10%(体积百分比)。

12、进一步地,步骤(a)所述发酵温度为37℃,发酵时间为48h。

13、进一步地,步骤(b)所述甜味剂为甜菊糖苷,质量分数为0.1%~0.3%、稳定剂果胶的质量分数为0.5%~0.9%。

14、进一步地,步骤(b)所述均质处理在常温、压力为30mpa条件下进行。

15、本发明有益效果是:

16、本发明技术方案中,首次采用高产胞外多糖的植物乳植杆菌dpa1c为发酵剂,制备得到富含胞外多糖且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发酵乳饮料。与其他常规发酵乳饮料的菌株相比,植物乳植杆菌dpa1c所制备的发酵乳饮料富含乳酸菌胞外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效果好,发酵乳饮料稳定性好。

17、本发明技术方案中,在脱脂灭菌乳培养基中加入大豆分离蛋白和酵母浸粉作为生长因子,显著提升了植物乳植杆菌dpa1c产酸产多糖能力,缩短发酵时间至48h。

18、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极大地简化了生产步骤,节省了生产成本,同时降低了非连续性操作中带来的污染风险;制备所采用的发酵培养基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天然安全,在降低物料成本的同时,提高了食品的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富含乳酸菌胞外多糖的发酵乳饮料,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含乳酸菌胞外多糖的发酵乳饮料,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含乳酸菌胞外多糖的发酵乳饮料,其中:

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富含乳酸菌胞外多糖的发酵乳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

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4~8任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富含乳酸菌胞外多糖的发酵乳饮料。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有乳酸菌胞外多糖(EPS)的发酵乳饮料及其制备方法,将脱脂乳粉、大豆分离蛋白、酵母粉混合作为发酵基料,接种植物乳植杆菌DPA1C进行发酵,得到发酵乳,将发酵乳与水按体积比1:1混合均质,再加入甜味剂、稳定剂,即得富含乳酸菌胞外多糖的发酵乳饮料。本发明首次采用高产胞外多糖的植物乳植杆菌DPA1C为发酵剂,制备得到富含胞外多糖且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发酵乳饮料。与其他常规发酵乳饮料的菌株相比,植物乳植杆菌DPA1C所制备的发酵乳饮料富含乳酸菌胞外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效果好,发酵乳饮料稳定性好。该发酵乳饮料的EPS(乳酸菌胞外多糖)含量≥200mg/L,具有显著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刘书亮,王兴洁,赖文翊,谢艾伶,王临辉,何祖星,叶城,贾馨雨,李建龙,赵宁,周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农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