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凉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7387阅读:15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中华凉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健凉茶,特别是选用鲜芦根等六种天然中药与名茶加工成的中华凉茶。
目前未有利用本发明所选用的芦根等六种天然中药与名茶配制成凉茶。
1.芦根,别名苇根、芦头,为禾本科芦苇属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的根状茎,是多年生高大草本,生于河边、塘滩、池沼和盐渍地,我国大多数省区都有分布。在芦苇的根状茎含有天冬酰胺(asparagin,C4H8O2N)、还原糖、蔗糖、蛋白质、淀粉及薏苡素,其性味甘、凉,具有清肺胃热,生津止渴,止呕除烦的功效。
2.荷叶,为睡莲科属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叶,是多年生水生草本,生于水泽、池塘、湖泊中,我国南北各省区均有栽培。在荷叶中含多种同类的生物碱,属苄基异喹啉型,荷叶碱(nuciferine,C19H21O2N)、去甲荷叶碱(nor-nuciferine)、荷梗碱(roemerine,C18H17O21N),还含黄酮甙类,称荷叶甙(nelum-boside)、 皮素异 皮素。其性味微苦、平,具有升清降浊,清暑解热的功用。
3.白茅根,别名丝茅草、茅草、白茅草、茅草根,为禾本科白茅属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Beauv)的根状茎,是多年生草本,多生于喜阳耐干的路旁、山坡、草地,全国各地均产。在白茅根状茎含两种三萜类化合物芦竹素(arundoin)、白茅素(Cylindrin)、薏苡素(coixol)和豆甾醇、菜豆甾醇、β-谷甾醇,还含多量蔗糖、葡萄糖、少量果糖、木糖、枸橼酸、草酸、苹果酸、钾盐、山柑子酮(arborinone, C30H48O)、山柑子醇(arborinol)及异山柑子醇(isoarborinol)。其性味甘、凉,具有清热利尿,凉血止血的功效。
4.薄荷,别名苏薄荷,为唇形科薄荷属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全草,是多年生草本,生于水边湿地与水沟边、河岸及山野湿地,分布全国各地,广为栽培。在薄荷全草含挥发油1~3%(即薄荷油,叶中含量较高),油中主要成分为薄荷脑(menthol,C10H18O)约70%~90%、薄荷酮(menthone,C10H18o)约10~20%、乙酸薄荷酯约3%,以及其他萜烯类化合物。其性味辛、凉,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的功效。
5.甘草,别名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粉草,为豆科甘草属植物甘草(Glyc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根和根状茎,是多年生草本,生于干燥草原及向阳山坡,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山东等地区。在甘草的根和根状茎含甘草甜素(glycyrrhizin,即甘草酸glycyrrhinic acid,C42H62O16)6~14%,为甘草的甜味万分,是一种三萜皂甙;甘草酸水解产生一分子甘草次酸(glycyrrhetic acid 即glycyrrhetinic acid,C30H46O4)及二分子葡萄酸(glycuronic acid,C6H10O7),还含少量甘草黄甙(即甘草甙Liquiritin,C12H22O9为一种黄烷醇flavanone的甙,其甙元名甘草素liquiritigenin,C15H12O4和甘草苦甙glycyamarin)、异甘草黄甙(iso-liquiritin,C21H24O9)、二羟基甘草次酸(dihydroxyglycyrrhetic acid 即 grabric acid,C30H46O5)、甘草西定(licoricidin,C25H32O5即 3’,6-二异在戊烯-2’,4’,5-三羟基异黄烷)、甘草醇(glycyrol,C21H18O6)、5-O-甲基甘草醇(5-O-methylglycerol,C22H20O6)、异甘草醇(iso-glycyrol,C21H18O6),还含甘露醇(mannite)、葡萄糖3.8%、蔗糖2.4~6.5%、苹果酸、桦木酸(betulic acid,C30H48O3)、天冬酰胺、菸酸、生活素(biotin,C10H16O3N2S)296微克/克、微量挥发油及淀粉。其性味甘、平,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补脾益气,调和诸药的作用。
6.甜茶,又名为土常山(Hydrangea aspera Don)的叶,是灌木,生于山坡林边、溪边,分布四川、贵州、湖北、广西、云南、江西、湖南、浙江等地,在甜茶叶中提出有三种生物碱,与常山碱甲、乙、丙相同,其性味甘、凉,具有利尿、止咳、消食积、解热毒、抗疟的功效。
7.绿茶,为山茶科植物茶的芽叶,鲜叶采后,经杀青、揉捻,干燥、精制加工则成。是常绿灌木,产于我国南部山地,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广西等地均有栽培。绿茶含咖啡因(caffein, C8H10O2N4)、茶碱(theobromine,C7H8O2N4)、黄嘌呤(xanthine, C5H4O2N4)、无色花青甙、可可豆碱(theobromine, C7H8O2N4)、紫云英甙(astragalin)、 皮素、山柰甙、 皮素-3-鼠李葡萄糖甙(guercetin-3-rhamnoglucoside, C33H40O21)、山柰醇-3-鼠李葡萄糖甙(kaempferoi-3-rhamnoglucoside, C33H40O20)、杨梅皮素-3-葡萄糖甙、杨梅皮素-3-半乳糖甙,还含维生素A、B2、C,麦角甾醇、胡萝卜素,鞣质约12%,为没食子酰-1-表没食子儿茶精(galloyl-l-epigallocatechol)、1-表没食子儿茶素、1-表儿茶精,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β与γ庚烯醇、α与β庚烯醛、羟基桂皮酸,以及茶氨酸(theanine即N-乙基γ-谷酰胺)、精氨酸、α-菠菜甾醇(α-spinasterol)。其性味苦甘、凉、具有清头目,除烦渴,消食化痰,收敛止泻,强心利尿,抗菌消炎,解毒的功效。
本发明的目的是利用芦根等六种天然中药与绿茶配制成具有防病和保健作用的中华凉茶。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选用鲜芦根、荷叶、鲜白茅根、甜菜、薄荷、甘草天然中药为原料与绿茶配制成中华凉茶(本发明所选用鲜芦根、鲜白茅根是新鲜的,用陈年的欠佳)。共工艺为分别将上述中药除杂质、洗净、杀青、烘干、粉碎、分筛、配方、拼配混和,再烘干、消毒、袋泡茶滤纸包装得成品。本发明制得的中华凉茶,饮用时,对人有清热生津,解暑升阳,凉血解毒,提神醒脑的功效,对热症、夏日伤暑、心烦、口喝、头痛、鼻血、尿血、肺热咳嗽、痰黄稠、胃热呕吐、嗝逆、口臭、高血脂,单纯性肥胖等症有显著的预防和保健作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制造工艺方框图;实施例见图1取鲜芦根、荷叶、鲜白茅根、甜茶、薄荷、甘草与绿茶分别将中药除杂质、经洗净、杀青、烘干、粉碎、分筛,按鲜芦根35%、荷叶15%、鲜白茅根10%、甜茶7%、薄荷2%、甘草1%配比和绿茶30%拼配混和,再烘干、消毒、袋泡茶滤纸包装得中华凉茶。
本发明制得的中华凉茶,经广西分析测试研究中心进行维生素,氨基酸类及微量元素分析结果含维生素C、B1、B2,门冬氨酸等18种氨基酸及锌、硒微量元素;广西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检验结果中华凉茶配方选用的中药原料符合卫生部(87)卫防第57号和卫生部卫监发(91)第45号的规定,全部符合GB9679-88卫生标准;医院临床验证对肺热咳、痰稠,胃热痛、呕吐、口臭、鼻血、尿血、热症总有效率达97%以上。
权利要求
1.一种以天然中药与名茶配制的中华凉茶,其特征是选用鲜芦根、荷叶、鲜白茅根、甜茶、薄荷、甘草为原料与绿茶配制成,其工艺为分别将上述中药除杂质,经洗净、杀青、烘干、粉碎、分筛、配方、拼配混和、再烘干、消毒、袋泡茶滤纸包装得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中华凉茶,其特征是选用中药的配比为鲜芦根35%、荷叶15%、鲜白茅根10%、甜茶7%、薄荷2%、甘草1%和绿茶30%。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采用鲜芦根等六种天然中药与绿茶配制成中华凉茶。它是将鲜芦根等六种天然中药分别除杂质、经洗净、杀青、烘干、粉碎、分筛、配方和绿茶拼配混合,再烘干、消毒、袋泡茶包装工序即得成品。中华凉茶采用的中药原料经检测部门分析含有多种维生素、18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中华凉茶经医院临床统计验证结果对肺热咳嗽、痰稠,胃热痛、呕吐、口臭,鼻血、尿血,热症等总有效率为97%以上,是一种纯天然的具有清热解暑、凉血解毒、防病、保健养生的凉茶。
文档编号A23F3/14GK1100892SQ9311941
公开日1995年4月5日 申请日期1993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1993年10月25日
发明者廖翠萍, 周汉强 申请人:桂平西山云台茶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