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装置及电子雾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89013发布日期:2019-03-13 23:13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雾化装置及电子雾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子雾化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雾化装置及电子雾化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设备又名虚拟香烟、电子雾化器。电子雾化设备可替代香烟用品。电子雾化设备可产生与香烟相似的味道,但一般不含香烟中的焦油、悬浮微粒等其它有害成分。

现有技术中的电子雾化设备主要由雾化装置和电源组件构成。雾化装置将烟液进行雾化,但是现有技术中的雾化装置在对烟液进行雾化期间,烟液在不断被消耗时,产生负压导致整个雾化装置下液不畅,从而造成焦味,也给用户带来了不好的抽吸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雾化装置及电子雾化设备,能够改善现有技术中下液不畅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雾化装置,包括:烟弹管、发热组件和第一密封件。

烟弹管形成有用于存储烟液的储液腔。发热组件用于将来自于储液腔的烟液进行加热雾化形成烟雾。第一密封件设置于烟弹管和发热组件之间以实现密封。其中,第一密封件和烟弹管之间形成有导气通道,用于将空气导引至储液腔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设备,包括上述本申请提供的雾化装置及电源组件,电源组件用于为雾化装置进行供电,以使得雾化装置能够将烟液进行雾化成烟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至少在第一密封件和烟弹管之间形成导气通道,能够顺利地将进气孔引进的空气导引至储液腔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平衡储液腔内外的压力差,可以改善由于烟液消耗导致的储液腔内部负压不断变大的问题,从而保证了烟液的下液顺畅,能够有效改善现有电子雾化设备产生焦味的问题,提升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雾化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侧视图;

图2是图1中的a-a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结构的一种拆解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结构的另一种拆解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结构中的m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雾化装置第二实施例中关于烟弹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结构中的n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电子雾化设备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电子雾化设备是一种有区别于传统香烟的新型物体,电子雾化设备是利用电流使相关部件上进行发热将烟液进行蒸发以雾化成蒸汽的装置,电子雾化设备中将烟液进行加热雾化的相关部件是雾化装置(或称雾化器)。

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长期研究发现,现有的电子雾化设备在被使用时,雾化装置处于工作过程中不断地进行雾化工作,由于烟液被不断消耗,导致雾化装置内存储烟液的腔体负压不断变大,由于负压的存在导致烟液的下液不畅,而且由于烟液未得到及时的更替,还会产生焦味,如此不仅会损坏产品,还会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使用体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基于发明人做出的许多努力和艰辛工作,提供如下一些实施例。

参阅图1至图2,本申请雾化装置第一实施例主要包括烟弹管11、发热组件12和第一密封件13。

其中,烟弹管11形成有用于存储烟液的储液腔1101。发热组件12用于将来自于储液腔1101的烟液进行加热雾化形成烟雾。例如,储液腔1101和发热组件12可以流体连通,储液腔1101的烟液可以流动至发热组件12上,发热组件12在电流的工作下进行发热将烟液进行雾化。第一密封件13设置于烟弹管11和发热组件12之间以实现密封,主要是防止储液腔1101流至发热组件12上的烟液发生泄露。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13和烟弹管11之间形成有导气通道10,在第一密封件13实现密封的同时能够将空气导引至储液腔1101内。

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一密封件13和烟弹管11之间形成导气通道,能够顺利地将空气导引进储液腔1101内,平衡储液腔1101内的压力,改善由于储液腔1101的烟液不断被消耗产生的负压而导致的烟液下液不畅等问题,提升使用体验,同时能够简化结构。

继续参阅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烟弹管11包括用于围设成储液腔1101的第一管壁111,烟液存储在第一管壁111所围成的储液腔1101内。

可选的是,烟弹管11例如可以是呈管状设置,具体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烟弹管11在沿其轴线方向分别开设上述储液腔1101、烟气通道1102和进气通道1103。储液腔1101、烟气通道1102和进气通道1103三者之间呈间隔设置,例如三者在烟弹管11内不连通。

例如,烟弹管11可以包括第一管壁111和第二管壁113。第一管壁111围设成储液腔1101。第二管壁113的数量例如为2个,第二管壁113呈弯折状分别连接在第一管壁111外表面从而分别与第一管壁111围设成进气通道1103和烟气通道1102。本实施例中,进气通道1103用于将雾化装置1外的空气导引至发热组件12的位置,空气形成的气流将发热组件12形成的烟雾带入到烟气通道1102内,从而由烟气通道1102导引至吸取位置,例如是烟嘴等部位。

例如雾化装置1进一步开设有进气孔100,连通进气通道1103,雾化装置1外的空气可以经进气孔100进入到进气通道1103内。

具体地,第二管壁113位于第一管壁111的两侧,烟气通道1102和储液腔1101之间由第一管壁111间隔开,进气通道1103和储液腔1101也同样由第一管壁111间隔开。可选的是,烟弹管11是一体成型的,也即第一管壁111和第二管壁113是一体成型的。在本实施例中,在邻近发热组件12一侧,第二管壁113的延伸长度可以大于第一管壁111的延伸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发热组件12可以至少部分位于第一管壁111内,例如是从储液腔1101的一端嵌入到第一管壁111内。第一密封件13抵接于第一管壁111的内表面和发热组件12的外表面之间以进行密封,其中第一密封件13和第一管壁111的内表面之间形成导气通道10。例如可以在第一管壁111朝向发热组件12的内表面设置有凸起结构或者凹槽结构,第一密封件13抵接于第一管壁111的内表面时,凸起结构或者凹槽结构能够使得第一密封件13和第一管壁111之间存在间隙,形成导气通道10。

在另一实施例中,发热组件12可完全位于第一管壁111下方,并且可利用不同形状的第一密封件13连通储液腔1101与发热组件12。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13可抵接于第一管壁111和发热组件12之间以进行密封,并且第一密封件13和第一管壁111之间可通过凸起结构或者凹槽结构形成导气通道10。

参阅图3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管壁111邻近发热组件12的一端的内表面间隔设置有多条第一凸筋1110,第一凸筋1110凸出第一管壁111的内表面。第一密封件13在抵接第一凸筋1110时,第一管壁111的内表面和第一密封件13之间的间隙形成导气通道10。具体地,第一密封件13在抵接第一管壁111的内表面时,由于第一凸筋1110是凸出第一管壁111的内表面的,因此在邻近第一凸筋1110的位置是具有间隙的,因此间隙的存在形成了导气通道10。

可选的是,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管壁111邻近发热组件12的一端的内表面沿周向方向设置有凸缘112。凸缘112例如可以用于止挡发热组件12,且便于凸缘112和发热组件12之间的密封。第一密封件13夹持于凸缘112和发热组件12之间以同时接触凸缘112和发热组件12进行密封,进一步防止储液腔1101的烟液在流动至发热组件12上时产生泄露。在本实施例中,凸缘112是一体成型在第一管壁111的内表面。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烟弹管11也可以不是一体成型而成的,凸缘112例如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在第一管壁111的内表面。凸缘112外边缘围成有孔,也就是该凸缘112的中间部分是中空的孔,以便烟液在储液腔1101内通过该孔流动至发热组件12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13和第一管壁111的内表面以及凸缘112之间形成导气通道10。在本实施例中,空气能够通过导气通道10进入到储液腔1101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平衡储液腔1101内外的压力差。

本实施例的雾化装置1在工作过程中,例如使用者在抽吸时,由于抽吸压力的作用,使得空气从进气孔100进入到雾化装置1内形成流动的气流,烟液流动至发热组件12上进行发热雾化成为烟雾,烟雾随着气流的流动进入到烟气通道1102,最后流动到吸取位置供使用者进行吸取,由于导气通道10能够将空气导引至储液腔1101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平衡储液腔1101内外的压力差,可以改善由于烟液消耗储液腔1101内部负压不断变大的问题,从而保证了烟液的下液顺畅,能够有效改善现有电子雾化设备产生焦味的问题,提升使用体验。

参阅图2,可选的是,凸缘112的凸出方向可以是垂直于第一管壁111邻近发热组件12的内表面或者垂直于烟弹管11的轴线方向。

参阅图4和图5,可选的是,凸缘112朝向第一密封件13的表面间隔设置有第二凸筋1120。第二凸筋1120是凸出凸缘112的表面设置的,在第一密封件13抵持第二凸筋1120时,由于第二凸筋1120的高度的存在可以使得凸缘112和第一密封件13之间会存在间隙,至少在第一凸筋1110的附近会形成间隙。由于第一密封件13抵接于凸缘112、第一管壁111的内表面和发热组件12之间时,第一凸筋1110和第二凸筋1120的附近都存在相互连通的间隙,可以形成导气通道10,如此可以使得空气能够顺利地经该导气通道10进入到储液腔1101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筋1110和第二凸筋1120可以是由烟弹管11一体成型而形成的。同时,采用第一凸筋1110和第二凸筋1120的凸出第一管壁111的内表面和凸缘112的结构能够使得烟弹管11在注塑成型时,出模更容易。

例如在组装过程中,先将第一密封件13套设在发热组件12外周,接着将套设有第一密封件13的发热组件12经第一管壁111邻近发热组件12的一端嵌入第一管壁111所围设的空间内,第一密封件13能够同时接触第一管壁111的该内表面和凸缘112,如此可以进行更有效地密封。由于第一凸筋1110的高度的存在,因此第一密封件13与第一管壁111的内表面之间同样也存在间隙,至少在第一凸筋1110的附近存在间隙。通过第一凸筋1110和第二凸筋1120的配合,第一密封件13和第一管壁111的邻近发热组件12的一端的内表面以及凸缘112之间所存在的间隙就形成导气通道10,空气就能够经该导气通道10顺利地进入到储液腔1101内。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凸筋1110和第二凸筋1120,能够有效地形成导气通道10,从而使得空气能够顺利地进入到储液腔1101内,平衡储液腔1101内的压力避免负压所导致的下液不畅等问题。

继续参阅图4和图5,可选的是,第二凸筋1120的一端延伸至凸缘112的外边缘,第二凸筋1120的另一端延伸至凸缘112与第一管壁111的连接处,比如第二凸筋1120可以是大致呈直线延伸。第一凸筋1110的一端连接第二凸筋1120,第一凸筋1110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一管壁111靠近发热组件12的一端的边缘,第一凸筋1110也可以是大致呈直线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凸筋1120和第一凸筋1110是连接在一起的,如此能够使得所形成的导气通道10在导引空气的时候更加顺畅。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凸筋1120和第一凸筋1110的线型不做限定,例如可以曲线、弧线等。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凸筋1120和第一凸筋1110也可以是间隔设置,比如第二凸筋1120在凸缘112和第一管壁111的连接处的位置与第一凸筋1110在凸缘112和第一管壁111的连接处的位置是错开的。

继续参阅图4,可选的是,第一凸筋1110的数量为2-8条,设置于第一管壁111的内表面相对的两侧,且位于同一侧的第一凸筋1110之间呈间隔设置。例如第一凸筋1110为4条,设置在第一管壁111的内表面的两侧,每一侧设置有2条,且位于同一侧的2条之间间隔设置。位于同一侧的相邻两条第一凸筋1110之间的间距例如1-3mm,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继续参阅图4,可选的是,第二凸筋1120的数量为2-8条,相应地设置于凸缘112朝向发热组件12的表面的相对两侧。可以是在一侧设置一部分第二凸筋1120,在相对设置的另一侧设置另一部分第二凸筋1120,例如第二凸筋1120的数量为4条时,2条设置在一侧,另外2条设置在另一侧。每一侧的第二凸筋1120之间是间隔设置,或者间隔排列。位于同一侧的相邻两条第二凸筋1120之间的间距例如1-3mm,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第一凸筋1110和第二凸筋1120的数量可以是相同也可以是不同,例如第一凸筋1110和第二凸筋1120的数量相同为4条,4条第一凸筋1110分别对应连接4条第二凸筋1120。

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凸筋1120也可以沿周向设置在凸缘112朝向第一密封件13的表面,该周向是第二凸筋1120所形成的周向,此时第二凸筋1120的延伸长度小于凸缘112的外边缘的周长,如此设置能够避免第二凸筋1120在凸缘112的该表面形成闭环而导致的不能进行导气的情况。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凸筋1120和第一凸筋1110的线型和延伸方向可以不做限定,但是在第二凸筋1120沿周向设置在凸缘112的表面时,第二凸筋1120的延伸长度是要小于凸缘112的外边缘的周长。同理,第一凸筋1110沿周向设置在第一管壁111的内表面上时,第一凸筋1110的延伸长度小于第一管壁111的该内表面在垂直于其轴线方向的截面的周长。

可选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筋1110凸出第一管壁111朝向发热组件12的内表面的高度为0.05mm-0.2mm,可选为0.07mm-0.15mm,还可选为1mm-0.12mm。可选的是,第一凸筋1110在垂直于其高度方向上的宽度为0.07mm-0.2mm,可选为0.09mm-0.12mm。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凸筋1110是大致呈直线延伸时,第一凸筋1110的宽度方向大致垂直于其延伸方向和高度方向。可选的是,第二凸筋1120凸出凸缘112朝向发热组件12的表面的高度为0.05mm-0.2mm,可选为0.07mm-0.15mm,还可选为0.1mm-0.12mm。可选的是,第二凸筋1120在垂直于其高度方向上的宽度为0.07mm-0.2mm,可选为0.09mm-0.12mm。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凸筋1120是大致呈直线延伸时,第二凸筋1120的宽度方向大致垂直于其延伸方向和高度方向。经过长时间的试验,发明人发现第一凸筋1110的高度和第二凸筋1120的高度均在0.05mm-0.2mm之间,宽度均在0.05mm-0.2mm时,所形成的导气通道10能够较好地进行导引空气,同时能够防止烟液从导气通道10中泄露。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凸筋1110可以设置在第一密封件13朝向第一管壁111的表面。进一步地,第二凸筋1120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密封件13朝向凸缘112的表面。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筋1110可以设置在第一密封件13朝向第一管壁111的表面,而第二凸筋1120可以设置在凸缘112朝向第一密封件13的表面。或者,第一凸筋1110可以设置在第一管壁111的内表面,而第二凸筋1120可以设置在第一密封件13朝向凸缘112的表面,第一密封件13抵接第一管壁111和凸缘113时,第一凸筋1110附近的间隙和第二凸筋1120附近的间隙连通形成导气通道10。

继续参阅图2至图4,可选的是,发热组件12包括多孔陶瓷导液体121和发热件122。在本实施例中,例如多孔陶瓷导液体121是由多孔陶瓷材料等制成,多孔陶瓷材料例如是由骨料、粘结剂及造孔剂等组分由高温烧结的陶瓷材料,其内部具有大量彼此连通并与材料表面连通的多孔结构。多孔陶瓷材料具有孔隙率高、化学性质稳定、比表面积大、体积密度小、导热性低以及耐高温耐腐蚀等优良性能。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导气通道10,能够进一步避免多孔陶瓷导液体121的呈曲折状的多孔结构在使用者吸取烟雾所导致的储液腔1101产生负压情况下出现无法有效地进行换气等问题,从而也避免了由于多孔结构无法进行换气而导致多孔陶瓷导液体121下液不畅造成焦味等问题,从而提升雾化装置1的雾化效率,提升使用体验。

继续参阅图2和图3,多孔陶瓷导液体121面向储液腔1101的一侧面形成有导液槽1210,即导液槽1210由多孔陶瓷导液体121面向储液腔1101的一侧面(可以称为顶面121a)向多孔陶瓷导液体121内部凹陷而形成的。在平行于多孔陶瓷导液体121面向储液腔1101的一侧面的截面上,导液槽1210的截面积沿导液槽1210的深度方向逐渐减小。导液槽1210用于接收来自于储液腔1101的烟液,并经多孔结构流至发热件122上。本实施例通过形成导液槽1210,可以便于盛放烟液,同时增大烟液和多孔陶瓷导液体121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以提高烟液的流动效率和速度。

可选的是,多孔陶瓷导液体121的外侧面121b在相对设置的两侧设置有台阶,形成有背离顶面121a的台阶面121d。第一密封件13套设在多孔陶瓷导液体121上时,包覆顶面121a的边缘部分和部分外侧面121b以及台阶面121d,以能够在多孔陶瓷导液体121嵌入到第一管壁111内时第一密封件13能够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

继续参阅图2至图4,第一密封件13例如呈套状设置,包括顶壁131,顶壁131环绕导液槽1210设置于多孔陶瓷导液体121的顶面121a和凸缘112之间且使得导液槽1210裸露。进一步地,第一密封件13还可以包括连接于顶壁131外边缘的侧壁132,第一密封件13套设于多孔陶瓷导液体121上且抵顶凸缘112和第一管壁111的内表面以进行密封,侧壁132位于多孔陶瓷导液体121外侧面121b的外周。具体地,第一密封件13套设于多孔陶瓷导液体121上时,顶壁131接触多孔陶瓷导液体121的顶面121a,侧壁132接触多孔陶瓷导液体121的外侧面121b的外周,以进行密封。通过设置第一密封件13的顶壁131和侧壁132能够有效保证第一密封件13的密封效果,同时能够对多孔陶瓷导液体121进行保护。再进一步地,第一密封件13包括底壁133,底壁133设置于第一密封件13相对设置的两侧,且连接第一密封件13的侧壁132远离顶壁131的一端,底壁133与顶壁131间隔且相对设置。在第一密封件13套设于多孔陶瓷导液体121上时,底壁133包覆台阶面121d。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13通过顶壁131、侧壁132和底壁133包围部分多孔陶瓷导液体121可以使得第一密封件13和多孔陶瓷导液体121的配合更加稳固。

参阅图2和图4,可选的是,发热件122位于多孔陶瓷导液体121的与导液槽1210相背的底面121c。烟液在导液槽1210内经过多孔结构流至发热件122上,发热件122用于与电源连接在电流的作用下进行发热将烟液雾化成烟雾。在本实施例中,发热件122可以是发热涂层、发热线路、发热片或发热网中的至少一种。例如发热件122为发热电阻丝,接通电源后,电流流经发热件122导致发热,从而将经多孔结构流至多孔陶瓷导液体121的底面121c的烟液进行雾化产生烟雾。在本实施例中,发热件122可以呈曲折状设置。

继续参阅图2至图4,可选的是,发热组件12进一步包括电极针123,电极针123插设或者固定在多孔陶瓷导液体121的底面121c并往远离底面121c的方向延伸。电极针123电连接发热件122。电极针123用于连接电源,以将电流传导至发热件122上。当然电极针123的数量可以为2个,以连接电源的正负极。电源例如是电池。

参阅图2至图4,可选的是,本实施例的雾化装置1进一步包括底座14和第二密封件15。底座14与烟弹管11邻近发热组件12的一端固定连接,例如在烟弹管11邻近发热组件12的一端的延伸方向,第二管壁113的延伸长度比第一管壁111的延伸长度长,底座14与第二管壁113固定连接,发热组件12部分嵌入到第一管壁111的空间内且位于底座14和凸缘11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4和第二管壁113可以通过卡扣连接,底座14设置有卡扣部141,第二管壁113的内表面相应位置设置有卡扣槽1130。在连接时,卡扣部141插入到卡扣槽1130中,通过卡扣部141和卡扣槽1130的卡扣配合实现固定连接。

继续参阅图2至图4,可选的是,第二密封件15设置于底座14和烟弹管11邻近发热组件12的一端之间以进行密封,以避免产生烟雾泄露等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4的卡扣部141穿过第二密封件15与第二管壁113的卡扣槽1130进行固定连接,通过底座14和第二密封件15的贯穿结构能够使得第二密封件15的密封效果更好。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密封件15和多孔陶瓷导液体121的底面121c之间形成有间隙或者空间150,发热件122经过发热产生的烟雾一般位于该空间150内。

在本实施例中,进气通道1103经第二密封件15和发热组件12之间的空间150与烟气通道1102连通,以通过空气将多孔陶瓷导液体121的底面121c产生的烟雾顺利地导引至烟气通道1102。导气通道10连通储液腔1101和第二密封件15与发热组件12之间的空间150,能够使得该空间150中的空气进入到储液腔1101中,平衡储液腔1101内的压力,避免储液腔1101和多孔陶瓷导液体121下液不畅。

继续参阅图3和图4,进一步地,底座14开设有安装孔140,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孔140可以在轴线方向上贯穿底座14。第二密封件15部分容置在安装孔140中同时也起到密封的作用。第二密封件15位于安装孔140内的部分背离发热组件12的一侧面设置有电极座151,例如该电极座151部分插置在第二密封件15上从而进行固定。发热组件12的电极针123的一端固定连接发热件122,电极针123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密封件15连接电极座151,电极座151用于与电源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电极座151远离发热组件12的一端裸露出底座14远离发热组件12的一侧面从而形成触点,可以与电源连接从而传导电流。进一步地,雾化装置1可包括电极固定件152,套设于电极座151远离发热组件12的一端,用于对两个电极座151进行固定和定位,电极座151远离发热组件12的一端进一步裸露出电极固定件152以形成触点。在本实施例中,电极固定件152可以呈片状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4支撑多孔陶瓷导液体121,以能够将多孔陶瓷导液体121和第一密封件13嵌入到储液腔1101内抵顶凸缘112进行密封。参阅图2和图3,例如底座14朝向多孔陶瓷导液体121的一侧凸出设置有支撑柱142,支撑柱142的数量例如是2个,且该2个支撑柱142相对设置,在底座14和第二管壁113进行固定时,支撑柱142能够用于支撑多孔陶瓷导液体121。当然支撑柱142上也可以是密封有第二密封件15的,支撑柱142可以支撑多孔陶瓷导液体121两侧的台阶,抵顶台阶面121d,也即支撑柱142上的第二密封件15部分和台阶面121d的第一密封件13部分是接触的。

参阅图2和图3,可选的是,雾化装置1进一步包括后盖17,具有一容纳空间。后盖17盖设于底座14时,底座14容置于该容纳空间内,可以有效地对底座14进行保护。

参阅图2至图4,可选的是,本实施例的雾化装置1进一步包括上盖组件16,设置于烟弹管11远离发热组件12的一端,上盖组件16至少用于将烟气通道1102内的烟雾进一步导引至吸取位置,以供使用者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上盖组件16可以包括排气管161、烟道上盖162和第三密封件163。排气管161嵌设于烟道上盖162内且连通烟气通道1102和外界。可选的是,烟道上盖162内具有一冷凝空间1620,排气管161连通该冷凝空间1620和外界,烟气通道1102连通该冷凝空间1620。第三密封件163设置于烟道上盖162和烟弹管11远离发热组件12的一端之间以进行密封。在本实施例中,冷凝空间1620具有一定的高度和宽度。具体地,在烟气通道1102内的烟雾随着气流向排气管161流动时,有部分烟气会在冷凝空间1620内冷凝并且积蓄在冷凝空间1620,防止被直接抽吸而通过排气管161进入使用者的嘴里。冷凝空间1620可通过使烟道上盖162具有一定高度来实现;也就是说,当烟道上盖162具有一定高度时,烟道上盖162的顶壁可与第三密封件163之间形成间隔,这种间隔即可作为冷凝空间1620。

继续参阅图2,可选的是,进气孔100包括第一进气孔101和第二进气孔102。第一进气孔101开设于烟道上盖162且连通进气通道110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气孔101与冷凝空间1620间隔设置。第二进气孔102开设于烟弹管11的第二管壁113且连通进气通道1103,也即第二进气孔102可以贯穿进气通道1103所对应的第二管壁113从而连通进气通道1103。进气通道1103用于将经第一进气孔101和第二进气孔102进入的空气导引至多孔陶瓷导液体121和底座14之间的空间150。本实施例通过开设在不同的部件上的第一进气孔101和第二进气孔102能够有效地保证顺畅进气和较高的进气效率。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只设置一个进气孔100,或者设置多个进气孔100。

参阅图6和图7,本申请雾化装置第二实施例与本申请雾化装置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主要不同在于:第一管壁111朝向发热组件12的内表面开设有第一导气凹槽201,以在第一密封件13抵接于第一管壁111的内表面时和第一密封件13之间形成导气通道10。本实施例在第一密封件13和凸缘112接触时,通过导气凹槽201形成的导气通道10将空气导引至储液腔1101内,从而避免雾化装置1在工作过程中导致的储液腔1101内产生负压导致烟液下液不畅的问题。

可选的是,凸缘112朝向发热组件12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导气凹槽202,第一导气凹槽201连通第二导气凹槽202,在发热组件12经第一管壁111邻近发热组件12的一端嵌入储液腔1101时,第一密封件13接触第一管壁111的内表面和凸缘112以使得第一导气凹槽201和第二导气凹槽202形成导气通道10。

通过设置第一导气凹槽201和第二导气凹槽202,在第一密封件13接触第一管壁111的内表面和凸缘112时形成导气通道10,能够将底座14和发热组件12所形成的空间150内空气导引至储液腔1101内,从而平衡储液腔1101的压力,避免导致下液不畅等问题。

可选的是,第一导气凹槽201的深度为0.1mm-0.3mm,可选为0.15mm-0.25mm,深度是指第一导气凹槽201在第一管壁111的内表面凹陷的深度。可选的是,第一导气凹槽201的宽度为0.5mm-1mm,还可选为0.7mm-0.8mm。第一导气凹槽201的宽度是垂直于深度方向和延伸方向上的宽度。可选的是,第二导气凹槽202的深度为0.1mm-0.3mm,还可选为0.15mm-0.25mm。可选的是,第二导气凹槽202的宽度为0.5mm-1mm,还可选为0.7mm-0.8mm。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气凹槽201可以开设在第一密封件13朝向第一管壁111的表面。进一步地,第二导气凹槽202也可以开设在第一密封件13朝向凸缘112的表面。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气凹槽201可以开设在第一密封件13朝向第一管壁111的表面,而第二导气凹槽202可以开设在凸缘112朝向第一密封件13的表面。或者,第一导气凹槽201可以开设在第一管壁111的内表面,而第二导气凹槽202可以开设在第一密封件13朝向凸缘112的表面,第一密封件13抵接第一管壁111和凸缘113时,第一导气凹槽201和第二导气凹槽202连通。参阅图8,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设备300包括电源组件31和上述本申请雾化装置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中的雾化装置1,电源组件31用于为雾化装置1进行供电,以使得雾化装置1能够将烟液进行雾化成烟雾。

本实施例中关于雾化装置1的具体结构请参照上述本申请雾化装置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的描述。

具体地,电源组件31包括至少两个电源触点311和电芯312,电源触点311与电芯312电连接。电源触点用于与电极座的触点进行接触,以为雾化装置1进行供电。进一步地,电源组件进一步包括磁吸件313,用于通过磁性吸引将雾化装置1与电源组件31进行固定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