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61070发布日期:2021-07-23 14:04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雾化装置,在使用常温状态下流动性不好的雾化液时,因在抽吸前雾化液不能正常进入雾化区,很容易导致异味、烧焦,甚至损坏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促进雾化液进入雾化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雾化器和用于对所述雾化器供电的电池杆,所述电池杆包括壳体、安装到所述壳体内的pcb组件和安装到所述壳体内的电池,所述pcb组件包括pcb,所述电池与所述pcb电连接,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安装腔,所述雾化器部分安装于所述安装腔,所述电池杆还包括安装到所述安装腔内的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位于所述雾化器的油杯的外侧用于对所述油杯内的雾化液进行加热,所述pcb组件还包括设置到所述pcb的第一预热控制模块,所述第一预热控制模块与所述加热组件电连接用于在电子雾化装置抽吸前启动所述加热组件对所述油杯内的雾化液进行预热。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器包括所述油杯、安装到所述油杯内的通气管以及安装到所述通气管内的发热体,所述pcb组件还包括设置到所述pcb的第二预热控制模块,所述第二预热控制模块与所述发热体电连接用于在电子雾化装置抽吸前启动所述发热体进行预热。

进一步地,所述pcb组件还包括设置到所述pcb的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雾化器是否安装到电池杆,所述第一预热控制模块和第二预热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检测模块电连接,第一预热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启动所述加热组件对所述油杯内的雾化液进行预热,第二预热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启动所述发热体进行预热。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模块为负载检测模块,所述负载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是否存在所述发热体来判定所述雾化器是否安装到电池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热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启动所述加热组件以预设的温度和预设的时间对所述油杯内的雾化液进行预热,所述第二预热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启动所述发热体以预设的时间进行预热。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启动开关,所述启动开关与所述pcb电连接,所述启动开关与所述第一预热控制模块和第二预热控制模块配合,用于启动或停止所述加热组件对所述油杯内的雾化液进行预热、所述发热体进行预热。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组件环绕在所述雾化器的油杯的外周;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发热管以及安装到所述发热管内的导热管,所述导热管环绕在所述雾化器的油杯的外周,所述第一预热控制模块与所述发热管电连接用于在电子雾化装置抽吸前启动所述发热管对所述油杯内的雾化液进行预热。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安装到所述安装腔内的隔热管,所述发热管安装到所述隔热管内。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器包括底座以及安装到所述底座内的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底座通过第一绝缘环隔开,所述安装腔的底部设有朝向所述pcb延伸的连接腔体,所述连接腔体内安装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靠近所述pcb的一端内安装有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连接件通过第二绝缘环隔开,所述连接件和第二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二预热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底座与所述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本体、下盖、连接座和上壳,所述连接座包括连接座主体以及形成在连接座主体两端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下盖分别安装到所述本体的两端,所述上壳套装到所述第二部分的外周,所述上壳的内部、第二部分的内部与所述连接座主体形成所述安装腔,所述连接座主体形成所述安装腔的底部,所述pcb组件安装到所述第一部分内,所述电池安装到所述本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pcb组件还包括设置到所述pcb的led灯,所述led灯用于对电子雾化装置的工作状态进行灯光指示,所述连接座为一透明件,所述led灯发出的灯光可通过所述连接座主体导出。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杆还包括安装到所述壳体内的咪头座以及安装到所述咪头座内的咪头,所述咪头座靠近所述壳体的远离所述安装腔的一端,所述pcb组件还包括设置到所述pcb的雾化控制模块,所述雾化控制模块与所述咪头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发热体进入工作状态,所述第二预热控制模块与所述雾化控制模块电连接用于在所述雾化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发热体进入工作状态时停止所述发热体进行预热。

进一步地,所述启动开关设有导光件,所述pcb组件还包括设置到所述pcb的led灯,所述led灯用于对电子雾化装置的工作状态进行灯光指示,所述led灯发出的灯光可通过所述导光件导出。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池杆的安装腔内安装加热组件,使加热组件位于雾化器的油杯的外侧,再通过第一预热控制模块在电子雾化装置抽吸前启动加热组件对油杯内的雾化液进行预热,同时雾化器内的发热体也可以从油杯内对雾化液进行预热,从而可增加雾化液的流动性,促进雾化液进入雾化区,避免电子雾化装置在抽吸时出现异味、烧焦、损坏电子雾化装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器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电池杆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电池杆的爆炸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电池杆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第一实施例

参考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雾化器10和用于对雾化器10供电的电池杆20。

雾化器10包括油杯11、安装到油杯11一端的底座12、安装到油杯11另一端的吸嘴13、安装到油杯11内的通气管14、安装到通气管14内的发热体15以及安装到底座12内的第一电极16。

吸嘴13具有吸气通道131。吸气通道131的远离油杯11的一端形成吸气口132,以供用户抽吸。

通气管14的一端安装到底座12内,另一端安装到吸嘴13的吸气通道131。通气管14的内腔与吸气通道131连通。通气管14与油杯11的内壁之间形成储油腔111,储油腔111用于储存雾化液。通气管14具有与储油腔111连通的进油孔141,发热体15与进油孔141对应。

发热体15的外部套设有导油棉17,导油棉17用于将进入到进油孔141内的雾化液导入到发热体15,以通过发热体15对雾化液进行加热雾化。发热体15优选为陶瓷发热体,发热体15还可以是其他棉芯发热体等。发热体15的内腔与通气管14的内腔连通。

第一电极16部分伸入通气管14内,第一电极16和底座12通过第一绝缘环18隔开,以实现第一电极16和底座12之间的绝缘,具体的,第一绝缘环18安装到底座12内,第一电极16插装到第一绝缘环18内。发热体15通过其上的两个引脚(图上未示出)分别与底座12、第一电极16电连接,两个引脚的极性相反。底座12作为负极使用,第一电极16作为正极使用。

具体的,底座12包括底座主体121以及形成在底座主体121两端的第一安装部122、第二安装部123。第二安装部123嵌装到油杯11的远离吸嘴13的一端内以实现将底座12安装到油杯11的远离吸嘴13的一端。通气管14的远离吸嘴13的一端嵌装到第二安装部123内。通气管14的外壁形成有环状的凸部142(见图3),凸部142嵌设到油杯11内以实现封闭储油腔111的靠近底座12的一端,储油腔111的靠近吸嘴13的一端通过吸嘴13封闭。第二安装部123抵接到凸部142,结构紧凑。

电池杆20包括壳体、pcb组件、电池27、加热组件30、充电pcb组件38、咪头座39以及安装到咪头座39内的环状的咪头40。咪头座39具有供安装咪头40的空腔391。pcb组件、电池27、充电pcb组件38、咪头座39都安装到壳体内。pcb组件包括pcb26。电池27和充电pcb组件38分别与pcb26电连接。

具体的,壳体包括本体21、下盖22、连接座23和上壳24。连接座23包括连接座主体231以及形成在连接座主体231两端的第一部分232、第二部分233。第一部分232和下盖22分别安装到本体21的两端,优选以嵌装的方式安装到本体21的两端。上壳24套装到第二部分233的外周。上壳24的内部、第二部分233的内部与连接座主体231形成安装腔25(见图4),连接座主体231形成安装腔25的底部。雾化器10部分安装于安装腔25。

优选地,pcb组件安装到第一部分232内,电池27安装到本体21内。充电pcb组件38和咪头座39都安装到下盖22内,充电pcb组件38位于电池27和咪头座39之间。咪头座39靠近下盖22的远离安装腔25的一端。

下盖22的远离安装腔25的一端端部设有充电接口41,充电接口41的一端穿过咪头座39与充电pcb组件38电连接。通过充电接口41可实现对电池27进行充电。

加热组件30安装到安装腔25内,位于雾化器10的油杯11的外侧,具体的,加热组件30环绕在雾化器10的油杯11的外周。加热组件30用于对油杯11内的储油腔111储存的雾化液进行加热。pcb组件还包括设置到pcb26的第一预热控制模块,第一预热控制模块与加热组件30电连接用于在电子雾化装置抽吸前启动加热组件30对油杯11内的储油腔111储存的雾化液进行预热以使雾化液熔化,从而可增加雾化液的流动性,保证雾化液能够顺利地通过进油孔141进入到发热体15内,即可促进雾化液进入雾化区,避免电子雾化装置在抽吸时出现异味、烧焦、损坏电子雾化装置的问题。

进一步地,加热组件30包括安装到安装腔25内的隔热管31、安装到隔热管31内的发热管32以及安装到发热管32内的导热管33。优选地,隔热管31安装到上壳24内壁形成的安装位内。

发热管32与第一预热控制模块电连接,发热管32用于对油杯11内的储油腔111储存的雾化液进行加热,第一预热控制模块用于在电子雾化装置抽吸前启动发热管32对油杯11内的储油腔储存的雾化液进行预热。优选地,发热管32通过其上的两个连接引脚321与第一预热控制模块电连接,两个连接引脚321的极性相反,两个连接引脚321、发热管32和第一预热控制模块构成了闭合的电路回路。导热管33环绕在雾化器10的油杯11的外周,用于将发热管32加热产生的热量传导到油杯11的外壁,以实现对油杯11内的储油腔111储存的雾化液进行加热。隔热管31起到隔热的作用,以降低上壳24的温度。隔热管31的材质例如为硅胶、橡胶等。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上壳24若采用隔热的材料,或者上壳24的内壁涂有隔热材料,则可不必设置隔热管31。

安装腔25的底部(即连接主体)设有朝向pcb26延伸的连接腔体34,连接腔体34内安装有连接件35,连接件35的靠近pcb26的一端内安装有第二电极36。第二电极36和连接件35通过第二绝缘环37隔开,以实现第二电极36和连接件35之间的绝缘,具体地,第二绝缘环37安装到连接件35的靠近pcb26的一端内,第二电极36插装到第二绝缘环37内。pcb组件还包括设置到pcb26的第二预热控制模块、雾化控制模块,连接件35和第二电极36分别与第二预热控制模块、雾化控制模块电连接,连接件35作为负极使用,第二电极36作为正极使用。底座12的第一安装部122与连接件35可拆卸连接,第一电极16与第二电极36接触,从而可实现底座12与连接件35之间的电连接、第一电极16和第二电极36之间的电连接,从而通过连接件35、底座12、第二电极36、第一电极16可实现发热体15与第二预热控制模块、雾化控制模块之间的电连接,底座12、连接件35、第一电极16、第二电极36、发热体15和第一预热控制模块之间构成了闭合的电路回路,底座12、连接件35、第一电极16、第二电极36、发热体15和雾化控制模块之间构成了闭合的电路回路。

第二预热控制模块与发热体15电连接用于在电子雾化装置抽吸前启动发热体15进行预热以实现熔化发热体15的内腔中的雾化液,如此可保证发热体15的内腔的气路通畅。咪头40与雾化控制模块电连接,雾化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发热体15进入工作状态,咪头40用于在检测到有气流通过时启动雾化控制模块,从而通过雾化控制模块控制发热体15进入工作状态,从而通过发热体15实现加热雾化雾化液,从而实现雾化器10的加热雾化工作。第二预热控制模块与雾化控制模块电连接用于在雾化控制模块控制发热体15进入工作状态时停止发热体15进行预热。第一预热控制模块与雾化控制模块电连接用于在雾化控制模块控制发热体15进入工作状态时停止加热组件30对油杯11内的储油腔111储存的雾化液进行预热。

底座12的第一安装部122与连接件35可拆卸连接,方便安装雾化器10。本实施例中,底座12的第一安装部122与连接件35为螺纹连接,具体的,第一安装部122的外壁设有外螺纹,连接件35的内壁设有内螺纹,内螺纹与外螺纹配合从而实现第一安装部122与连接件35螺纹连接。可以理解地,第一安装部122与连接件35还可以是其他连接方式,例如磁吸连接、卡扣连接等等。

底座12的第一安装部122的外壁设有第一进气孔122a,第一电极16的外壁设有与第一进气孔122a对应的第二进气孔161。连接座主体231的外壁设有进气口231a,进气口231a延伸至第二部分233。当用户在吸气口132处抽吸时,外部空气可经进气口231a进入到第二部分233的内部,再经底座主体121和连接件35之间的间隙进入到第一安装部122和连接件35的内壁之间,再经第一安装部122的第一进气孔122a、第一安装部122的内部、第二进气孔161进入到第一电极16的内部,最终进入到发热体15的内腔,进入到发热体15的内腔的空气和经发热体15加热雾化后的气雾混合后经通气管14、吸气通道131进入到吸气口132,从而最终被用户抽吸。当用户在吸气口132处抽吸时,外部空气还经充电接口41进入到咪头座39的安装咪头40的空腔391内,再进入到咪头40内,咪头40在检测到有气流通过时启动雾化控制模块,通过雾化控制模块控制发热体15进入工作状态,从而通过发热体15实现加热雾化雾化液以产生气雾,从而供使用者抽吸。充电接口41和空腔391之间设有气道,外部空气从充电接口41经气道进入到空腔391内。

本实施例中,pcb组件还包括设置到pcb26的检测模块,检测模块用于检测雾化器10是否安装到电池杆20,第一预热控制模块和第二预热控制模块分别与检测模块连接,第一预热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启动加热组件30对油杯11内的储油腔111储存的雾化液进行预热,第二预热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启动发热体15进行预热。通过设置的检测模块,可实现在电子雾化装置抽吸前自动启动加热组件30进行预热工作和启动发热体15进行预热工作,使用方便。

优选地,检测模块为负载检测模块,负载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是否存在发热体15来判定雾化器10是否安装到电池杆20。在实际应用时,当雾化器10安装于安装腔25后,底座12、连接件35、第一电极16、第二电极36、发热体15和第二预热控制模块之间构成了闭合的电路回路,通过负载检测模块可检测到发热体15的存在从而可判定雾化器10安装到电池杆20,从而第一预热控制模块、第二预热控制模块分别根据负载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在电子雾化装置抽吸前启动加热组件30对油杯11内的储油腔111储存的雾化液进行预热和启动发热体15进行预热。本实施例中,第一预热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启动加热组件30以预设的温度和预设的时间对油杯11内的雾化液进行预热,预设的温度例如为60度,预设的时间例如为5分钟,第二预热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启动发热体15以预设的时间进行预热,预设的时间例如为5秒种。预设的温度、预设的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本实施例中,pcb组件还包括设置在pcb26上的led灯(图上未示出),led灯用于对电子雾化装置的工作状态进行灯光指示,如电子雾化装置进行抽吸工作的指示、充电工作的指示等等,连接座23为一透明件,led灯发出的灯光可通过连接座主体231导出,以方便用户查看电子雾化装置的工作状态。

本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在雾化器10安装于安装腔25后,底座12和连接件35电接通,第一电极16和第二电极36电接通,从而底座12、连接件35、第一电极16、第二电极36、发热体15分别和第二预热控制模块、雾化控制模块之间构成了闭合的电路回路,此时通过检测模块会检测到雾化器10安装到电池杆20,第一预热控制模块根据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启动加热组件30以预设的温度和预设的时间对油杯11内的储油腔111储存的雾化液进行预热以使雾化液熔化,从而可增加雾化液的流动性,保证雾化液能够顺利地通过进油孔141进入到发热体15内,避免电子雾化装置在抽吸时出现异味、烧焦、损坏电子雾化装置的问题,第二预热控制模块根据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启动发热体15以预设的时间进行预热以实现熔化发热体15的内腔中的雾化液,保证发热体15的内腔的气路通畅。在电子雾化装置抽吸时,用户在吸气口132处抽吸,一方面外部空气经充电接口41、咪头座39的空腔391、咪头40的内部进入到本体21的内部,咪头40在检测到有气流通过时启动雾化控制模块,从而通过雾化控制模块控制发热体15进入工作状态,通过发热体15实现加热雾化从进油孔141进入的雾化液,另一方面外部空气经连接座主体231的进气口231a进入到第二部分233的内部,再经底座主体121和连接件35之间的间隙进入到第一安装部122和连接件35的内壁之间,再经第一安装部122的第一进气孔122a、第一安装部122的内部、第二进气孔161进入到第一电极16的内部,最终进入到发热体15的内腔,进入到发热体15的内腔的空气和经发热体15加热雾化后的气雾混合后经通气管14、吸气通道131进入到吸气口132,从而最终被用户抽吸。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预热控制模块、第二预热控制模块和雾化控制模块可以是互相独立的三个控制模块,也可以组合为一个整体,或者由一个控制模块例如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作为第一预热控制模块、第二预热控制模块和雾化工作模块。

第二实施例

参考图6和图7,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一预热控制模块在电子雾化装置抽吸前启动加热组件30以预设的温度和预设的时间对油杯11内的储油腔111储存的雾化液进行预热和第二预热控制模块启动发热体15以预设的时间进行预热不是通过检测模块检测雾化器10是否安装到电池杆20来实现的,而是通过设置在壳体一侧的启动开关29来实现的,易操作。

启动开关29优选设置在壳体的本体21的一侧。启动开关29与第一预热控制模块和第二预热控制模块配合,用于启动或停止加热组件30对油杯11内的储油腔11储存的雾化液进行预热、发热体15进行预热。在实际应用时,在雾化器10安装于安装腔25后,通过手动开启启动开关29,从而通过第一预热控制模块可实现启动加热组件30以预设的温度对油杯11内的储油腔11储存的雾化液进行预热和通过第二预热控制模块可实现启动发热体15进行预热工作。通过手动关闭启动开关29,从而通过第一预热控制模块可实现停止加热组件30以预设的温度对油杯11内的储油腔11储存的雾化液进行预热和通过第二预热控制模块可实现停止发热体15进行预热工作。

本实施例中,启动开关29为一按键开关。按键开关包括设置在本体21一侧的按键主体291以及设置在pcb26上的开关292。可以理解地,启动开关29还可以是感应开关,如触摸感应开关等等。

启动开关29的按键主体291设有导光件42,led灯发出的灯光可通过导光件42导出。led灯发出的灯光也可以同时通过如第一实施例中的连接座主体231导出。可以理解地,本实施例的led灯发出的灯光也可以只是通过导光件42导出。

本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在雾化器10安装于安装腔25后,底座12和连接件35电接通,第一电极16和第二电极36电接通,从而底座12、连接件35、第一电极16、第二电极36、发热体15分别和第二预热控制模块、雾化控制模块之间构成了闭合的电路回路,此时通过按下启动开关29,第一预热控制模块启动加热组件30对油杯11内的储油腔111储存的雾化液进行预热以使雾化液熔化,从而可增加雾化液的流动性,保证雾化液能够顺利地通过进油孔141进入到发热体15内,避免电子雾化装置在抽吸时出现异味、烧焦、损坏电子雾化装置的问题,第二预热控制模块启动发热体15进行预热工作以实现熔化发热体15的内腔中的雾化液,保证发热体15的内腔的气路通畅。在到达合适的预热时间后再按下启动开关29进行停止即可,从而通过第一预热控制模块可实现停止加热组件30以预设的温度对油杯11内的储油腔11储存的雾化液进行预热和通过第二预热控制模块可实现停止发热体15进行预热工作。加热组件30对油杯11内的储油腔111储存的雾化液进行预热的温度是预先设定好的。在电子雾化装置抽吸时,用户在吸气口132处抽吸,一方面外部空气经充电接口41、咪头座39的空腔391、咪头40的内部进入到本体21的内部,咪头40在检测到有气流通过时启动雾化控制模块,从而通过雾化控制模块控制发热体15进入工作状态,通过发热体15实现加热雾化从进油孔141进入的雾化液,另一方面外部空气经连接座主体231的进气口231a进入到第二部分233的内部,再经底座主体121和连接件35之间的间隙进入到第一安装部122和连接件35的内壁之间,再经第一安装部122的第一进气孔122a、第一安装部122的内部、第二进气孔161进入到第一电极16的内部,最终进入到发热体15的内腔,进入到发热体15的内腔的空气和经发热体15加热雾化后的气雾混合后经通气管14、吸气通道131进入到吸气口132,从而最终被用户抽吸。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如对各个实施例中的不同特征进行组合等,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