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48639发布日期:2022-12-07 01:17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电子雾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2.电子雾化装置可以将液体通过电加热的方式汽化,从而可以被用户吸食。电子雾化装置通常包括雾化组件和电源组件两部分,雾化组件一般包括雾化器、储液腔以及气体通道等,电源组件一般包括电源、电路板以及其他相关的结构件。
3.传统的电子雾化装置设置有一个气体通道,用户从抽吸口吸气带动外界气体从电子雾化装置的进气口进气,进而启动雾化器将液体汽化并伴随外界气体一同被吸食,由于气体通道是固定的,雾化装置的吸气阻力无法调整,难以满足不同用户对吸入体验的需求。因此需要一种雾化装置,可以通过改变吸气阻力来满足不同用户对吸入体验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吸气阻力的雾化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雾化装置吸气阻力单一的技术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雾化装置,所述雾化装置包括雾化组件和电源组件,所述电源组件的一端设有装配槽,所述雾化组件插设于所述装配槽中,所述雾化组件具有进气端,所述进气端与所述装配槽的底面相抵,所述进气端和所述底面的一者上设有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另一者上设有第三通气孔;
6.当所述雾化组件与所述电源组件呈第一连接状态时,所述第一通气孔和所述第三通气孔配合形成第一进气通道,当所述雾化组件与所述电源组件呈第二连接状态时,所述第二通气孔和所述第三通气孔配合形成所述雾化组件的第二进气通道,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吸气阻力不同。
7.其中,所述第一通气孔的吸气阻力大于和所述第二通气孔的吸气阻力。
8.其中,所述第三通气孔的吸气阻力不大于所述第二通气孔的吸气阻力,或者,所述第三通气孔的吸气阻力大于所述第二通气孔的吸气阻力,并小于所述第一通气孔的吸气阻力。
9.其中,所述第一通气孔和所述第二通气孔对称设置。
10.其中,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进气端和所述底面中的一者上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被配置为遮挡所述第一通气孔或者所述第二通气孔。
11.其中,所述进气端设有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所述底面设有第三通气孔和第一凸出部;当所述雾化组件与所述电源组件呈第一连接状态时,所述第一凸出部遮挡所述第二通气孔;当所述雾化组件与所述电源呈第二连接状态时,所述第一凸出部遮挡所述第一通气孔。
12.其中,所述进气端设有第三通气孔和第二凸出部,所述底面设有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当所述雾化组件与所述电源组件呈第一连接状态时,所述第二凸出部遮挡所述
第二通气孔;当所述雾化组件与所述电源呈第二连接状态时,所述第二凸出部遮挡所述第一通气孔。
13.其中,所述凸出部设有第四通气孔,所述第四通气孔的吸气阻力不小于所述第一通气孔的吸气阻力;所述第四通气孔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通气孔和所述第一通气孔中的一者连通。
14.其中,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形成有所述进气端,所述第一壳体背离所述进气端的一端设有吸气口;其中,所述吸气口连通所述第一进气通道或者所述第二进气通道。
15.其中,所述电源组件还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围设形成容置空间和装配槽,所述容置空间被配置为用于容置电源和电路板,所述第一壳体插设于所述装配槽。
16.其中,所述第二壳体设有连通所述容置空间的进气孔;当所述雾化组件与所述电源组件呈第一连接状态时,所述进气孔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连通;当所述雾化组件与所述电源呈第二连接状态时,所述进气孔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连通。
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雾化组件的进气端和电源组件装配槽的底面中的一者上设置有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当雾化组件与电源组件呈第一连接状态时,第一通气孔和第三通气孔配合形成第一进气通道;当雾化组件与电源组件呈第二连接状态时,第二通气孔和第三通气孔配合形成第二进气通道,第一进气通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吸气阻力不同。进而当雾化组件与电源组件分别以两种不同的连接状态连接时,雾化组件会分别经由第一进气通道或第二进气通道进气,使雾化装置具有不同的吸气阻力,解决了现有雾化装置吸气阻力单一的问题,满足不同用户对吸入体验的需求。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雾化装置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21.图3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雾化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雾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雾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8是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雾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9是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0是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雾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1是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2是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雾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3是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4是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雾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5是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5.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对相对重要性和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组合,但是必须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6.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的雾化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实施例中雾化装置100的结构拆分示意图。雾化装置100大致包括雾化组件12和电源组件14,雾化组件12可以插入至电源组件14中,雾化组件12和电源组件14为可拆卸连接。雾化组件12中储存有可被雾化的液体,并可以将储存的液体汽化成气体以用于抽吸。电源组件14用于为雾化组件12供电。当用户使用雾化装置100时,电源组件14中的传感器感应到气流流动,并发出感应信号进而使得电源组件14与雾化组件12之间建立电性连接,从而使得电源组件14为雾化组件12供电,雾化组件12在电源组件14的驱动下将内部储存的液体汽化成气体以用于抽吸。
37.请参阅图3-图7,图3是图1实施例中雾化装置100的截面结构示意图(沿a-a向),图4是图1实施例中雾化组件12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实施例中电源组件14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实施例中雾化组件12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1实施例中电源组件14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电源组件14的一端设置有一装配槽42,雾化组件12可以插设于装配槽42中,并可以与电源组件14建立电性连接,电源组件14能够为雾化组件12供电。
38.雾化组件12大致包括第一壳体20、设于第一壳体20的一端的抽吸口21、以及设于第一壳体20的雾化器22。其中,第一壳体20围设形成第一容置腔,第一容置腔可被划分为相互隔离的储液腔23和雾化空间24,储液腔23可以储存液体,雾化空间24与抽吸口21相连通。雾化器22设于第一容置腔内,且雾化器22的雾化面暴露于雾化空间24。
39.具体而言,第一壳体20大致包括盖体201和底座202,盖体201和底座202配合围设形成第一容置腔,盖体201大致包括底壁以及自底壁边缘延伸而出的外侧壁,底壁与外侧壁配合围设形成第一壳体20的腔体结构,底座202盖设于该腔体结构即底座202与盖体201配合围设形成上述第一容置腔。其中,底壁上设有抽吸口21,盖体201还包括自抽吸口21的边缘延伸至第一容置腔内部的围壁结构,该围壁结构与抽吸口21配合围设形成与雾化空间24相连通的气体通道。
40.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底座202上设有连通雾化空间24的第一通气孔31和
第二通气孔32,第一通气孔31和第二通气孔32对称设置,且第一通气孔31的吸气阻力大于第二通气孔32的吸气阻力。第一通气孔31和第二通气孔32可以将雾化空间24与外界连通,外界气体可以经由第一通气孔31和第二通气孔32进入到雾化空间24中。
41.电源组件大致包括第二壳体40和设于第二壳体内的电源44、电路板45以及传感器46等结构件。第二壳体40围设形成第二容置腔,第二容置腔可被划分为容置空间41和装配槽42,容置空间41可用于容纳电源44、电路板45以及传感器46等,雾化组件12可以借由装配槽42实现与电源组件14的装配连接,即雾化组件12可插设于装配槽42中。
42.具体而言,第二壳体40大致包括底壁401以及自底壁边缘延伸而出的侧壁402,底壁401与侧壁402围设形成第二容置腔,第二壳体40内设有隔板403,该隔板403被配置为将第二容置腔划分为容置空间41和装配槽42。隔板403与底壁401间隔设置,隔板403的外周缘抵接于侧壁402内侧,以将第二容置腔分隔为容置空间41和装配槽42。换言之,隔板403形成装配槽42的底壁,部分侧壁402形成装配槽42的侧壁,即隔板403、底壁401以及位于隔板403和底壁401之间的部分侧壁402围设形成容置空间41,隔板403以及位于隔板403背离底壁401的一侧的部分侧壁402围设形成装配槽42。
43.电源44、电路板45和传感器46等设置在容置空间41内,第二壳体40上还设有连通容置空间41的进气孔43。外界空气可以经由进气孔43进入到容置空间41内。
44.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隔板403上设有连通容置空间41的第三通气孔33和第一凸出部34,第三通气孔33的吸气阻力小于第一通气孔31和第二通气孔32的吸气阻力。
45.当雾化组件12插入电源组件14呈第一连接状态时,第一通气孔31和第三通气孔33配合形成第一进气通道,第一凸出部34遮挡第二通气孔32。由于第一通气孔31和第二通气孔32是对称设置,也就是说,雾化组件12可以旋转180
°
后再插入至电源组件14中,此时雾化组件12和电源组件14呈第二连接状态,第二通气孔32和第三通气孔33配合形成第二进气通道,第一凸出部34遮挡第一通气孔31。
46.当用户从抽吸口21吸气时,可以理解的,雾化装置100内外存在压强差,外界空气会从进气孔43进入容置空间41中,同时容置空间41中的气体也会经由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中的一者进入到雾化空间24中。此时,容置空间41中的传感器46检测到气体流动,并发出感应信号进而使得电源组件14与雾化组件12之间建立电性连接,电源组件14为雾化组件12供电,雾化器22中的液体被汽化为气体存在于雾化空间24中,并与进入到雾化空间24的气体混合被用户从抽吸口21吸出。当雾化组件12与电源组件14呈第一连接状态时,外界空气从第一进气道进入到雾化组件12中,雾化装置100的吸气阻力取决于第一通气孔31的吸气阻力;当雾化组件12与电源组件14呈第二连接状态时,外界空气从第二进气道进入到雾化组件12中,雾化装置100的吸气阻力取决于第二通气孔32的吸气阻力,由于第一通气孔31的吸气阻力大于第二通气孔32的吸气阻力,在雾化组件12与电源组件14两种不同的连接状态下,雾化装置100具有两种不同的吸气阻力,解决了现有雾化装置吸气阻力单一的问题,满足不同客户对吸气体验的需求。
47.请参阅图8和图9,图8是另一些实施例中雾化组件12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组件14的仰视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雾化装置200与图1-图7实施例中雾化装置100不同之处在于,第三通气孔33的吸气阻力小于第一通气孔31的吸气阻力,且大于第二通气孔32的吸气阻力。当雾化组件12插入电源组件14呈第一连接状态时,第一通气
孔31和第三通气孔33配合形成第一进气通道,第一凸出部34遮挡第二通气孔32。由于第一通气孔31和第二通气孔32是中心对称设置,也就是说,雾化组件12可以旋转180
°
后再插入至电源组件14中时,此时雾化组件12和电源组件14呈第二连接状态,第二通气孔32和第三通气孔33配合形成第二进气通道,第一凸出部34遮挡第一通气孔31。
48.当用户从抽吸口21吸气时,可以理解的,雾化装置200内外存在压强差,外界空气会从进气孔43进入容置空间41中,同时容置空间41中的气体也会经由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中的一者进入到雾化空间24中。此时,容置空间41中的传感器46检测到气体流动,并发出感应信号进而使得雾化组件12和电源组件14之间建立电性连接,电源组件14为雾化组件12供电,雾化器22中的液体滴被汽化为气体存在于雾化空间24中,并与进入到雾化空间24的气体混合被用户从抽吸口21吸出。当雾化组件12与电源组件14呈第一连接状态时,外界空气从第一进气道进入到雾化组件12中,雾化装置200的吸气阻力取决于第一通气孔31的吸气阻力;当雾化组件12与电源组件14呈第二连接状态时,雾化装置200的吸气阻力取决于第三通气孔33的吸气阻力,由于第一通气孔31的吸气阻力和第三通气孔33的吸气阻力不同,在雾化组件12与电源组件14两种不同的连接状态下,雾化装置200具有两种不同的吸气阻力,解决了现有雾化装置吸气阻力单一的问题,满足不同客户对吸气体验的需求。
49.请参阅图10和图11,图10是另一些实施例中雾化组件12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组件14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雾化装置300与图1-图7实施例中雾化装置不同之处在于,电源组件14的隔板403上设有连通容置空间41的第一通气孔31和第二通气孔32,第一通气孔31和第二通气孔32对称设置,且第一通气孔31的吸气阻力大于第二通气孔32的吸气阻力;雾化组件12的底座202上设有连通雾化空间的第三通气孔33和第二凸出部35,第三通气孔33的吸气阻力小于第一通气孔31和第二通气孔32的吸气阻力。当雾化组件12插入电源组件14呈第一连接状态时,第一通气孔31和第三通气孔33配合形成第一进气通道,第二凸出部35遮挡第二通气孔32。由于第一通气孔31和第二通气孔32是对称设置,也就是说,雾化组件12可以旋转180
°
后再插入至电源组件14中时,此时雾化组件12和电源组件14呈第二连接状态,第二通气孔32和第三通气孔33配合形成第二进气通道,第二凸出部35遮挡第一通气孔31。
50.当用户从抽吸口21吸气时,可以理解的,雾化装置300内外存在压强差,外界空气会从进气孔43进入容置空间41中,同时,容置空间41中的气体也会经由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中的一者进入到雾化空间24中。容置空间41中的传感器46检测到气体流动,并发出感应信号进而使得雾化组件12和电源组件14之间建立电性连接,电源组件14为雾化组件12供电,雾化器22中的液体,被汽化为气体存在于雾化空间24中,并与进入到雾化空间24的气体混合被用户从抽吸口21吸出。当雾化组件12与电源组件14呈第一连接状态时,外界空气从第一进气道进入到雾化组件12中,雾化装置300的吸气阻力取决于第一通气孔31的吸气阻力,当雾化组件12与电源组件14呈第二连接状态时,外界空气从第二进气道进入到雾化组件12中,雾化装置300的吸气阻力取决于第三通气孔33的吸气阻力,由于第一通气孔31的吸气阻力和第三通气孔33的吸气阻力不同,在雾化组件12与电源组件14两种不同的连接状态下,雾化装置300具有两种不同的吸气阻力,解决了现有雾化装置吸气阻力单一的问题,满足不同客户对吸气体验的需求。
51.请参阅图12和图13,图12是另一些实施例中雾化组件12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另
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组件14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雾化装置400与图1-图7实施例中雾化装置100不同之处在于,电源组件14的隔板上设有连通容置空间41的第一通气孔31和第二通气孔32,第一通气孔31和第二通气孔32对称设置,且第一通气孔31的吸气阻力大于第二通气孔32的吸气阻力;雾化组件12的底座202上设有连通雾化空间的第三通气孔33和第二凸出部35,第三通气孔33的吸气阻力小于第一通气孔31的吸气阻力,大于第二通气孔32的吸气阻力。当雾化组件12插入电源组件14呈第一连接状态时,第一通气孔31和第三通气孔33配合形成第一进气通道,第二凸出部35遮挡第二通气孔32。由于第一通气孔31和第二通气孔32是对称设置,也就是说,雾化组件12可以旋转180
°
后再插入至电源组件14中时,此时雾化组件12和电源组件14呈第二连接状态,第二通气孔32和第三通气孔33配合形成第二进气通道,第二凸出部35遮挡第一通气孔31。
52.当用户从抽吸口21吸气时,可以理解的,雾化装置400内外存在压强差,外界空气会从进气孔43进入容置空间41中,同时,容置空间41中的气体也会经由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中的一者进入到雾化空间24中。容置空间41中的传感器46检测到气体流动,雾化组件12和电源组件14之间建立电性连接,电源组件14为雾化组件12供电,雾化器22中的液体被汽化为气体存在于雾化空间24中,并与进入到雾化空间24的气体混合被用户从抽吸口21吸出。当雾化组件12与电源组件14呈第一连接状态时,外界空气从第一进气道进入到雾化组件12中,吸气阻力取决于第一通气孔31,当雾化组件12与电源组件14呈第二连接状态时,外界空气从第二进气道进入到雾化组件12中,雾化装置400的吸气阻力取决于第三通气孔33的吸气阻力,由于第二通气孔32的吸气阻力和第三通气孔33的吸气阻力不同,在雾化组件12与电源组件14两种不同的连接状态下,雾化装置400具有两种不同的吸气阻力,解决了现有雾化装置吸气阻力单一的问题,满足不同客户对吸气体验的需求。
53.请参阅图14和图15,图14是另一些实施例中雾化装置12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组件14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雾化装置500与图1-图7实施例中雾化装置100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凸出部34上设置有第四通气孔36,第四通气孔36的吸气阻力大于第一通气孔31的吸气阻力。当雾化组件12插入电源组件14呈第一连接状态时,第一通气孔31和第三通气孔33配合形成第一进气通道,第四通气孔与第二通气孔32连通形成第三进气通道。由于第一通气孔31和第二通气孔32是对称设置,也就是说,当雾化组件12水平旋转180
°
后再插入至电源组件14中,此时雾化组件12和电源组件14呈第二连接状态,第二通气孔32和第三通气孔33配合形成第二进气通道,第四通气孔36与第一通气孔31连通形成第四进气通道。
54.当用户从抽吸口21吸气时,可以理解的,雾化装置500内外存在压强差,外界空气会从进气孔43进入到容置空间41中,同时容置空间41中的气体会经由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中的一者以及第三和第四进气通道中的一者进入到雾化空间中。容置空间41中的传感器46检测到气体流动,并发出感应信号进而使得雾化组件12和电源组件14之间建立电性连接,电源组件14为雾化组件12供电,雾化器22中的液滴被汽化为气体存在于雾化空间24中,并与进入到雾化空间24的外界气体混合被用户从抽吸口21吸出。当雾化组件12与电源组件14呈第一连接状态时,外界空气从第一进气道和第三进气道进入到雾化组件12中,雾化装置500的吸气阻力取决于第一通气孔31和第四通气孔36;当雾化组件12与电源组件14呈第二连接状态时,外界空气从第二进气道进入到雾化组件12中,雾化装置500的吸气阻
力取决于第二通气孔32和第四通气孔36,由于第一通气孔31和第二通气孔32的吸气阻力不同,在雾化组件12与电源组件14两种不同的连接状态下,雾化装置500具有两种不同的吸气阻力,解决了现有雾化装置吸气阻力单一的问题,满足不同客户对吸气体验的需求。
55.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雾化装置500与图1-图7实施例中的雾化装置100相比,由于设置了第四通气孔36,雾化装置500的吸气阻力小于雾化装置100的吸气阻力,即为雾化装置的吸气阻力调节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以满足不同客户对吸气体验的需求。应理解的,前文中第一通气孔、第二通气孔、第三通气孔以及第四通气孔的吸气阻力与孔径、孔的端面面积、孔的内部宽窄程度等因素有关。例如,对于同类型的规则圆孔而言,孔径越大,其吸气阻力相对越小。换言之,吸气阻力可以理解为经由该孔进行吸气的难易程度,阻力越大,吸气较难。或者,吸气阻力还可以理解为在同等吸力的前提下,通过该孔的气体量。
56.综上所述,本技术在雾化组件的进气端和电源组件凹槽的底面中的一者上设置有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另一者上设有第三通气孔,进一步地,当雾化组件与电源组件呈第一连接状态时,第一通气孔和第三通气孔配合形成第一进气通道;当雾化组件与电源组件呈第二连接状态时,第二通气孔和第三通气孔配合形成第二进气通道,第一进气通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吸气阻力不同。可以理解的当用户从抽吸口吸气时,雾化装置内外存在压强差,外界空气会从进气孔进入容置空间中,同时,容置空间中的外界气体也会经由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中的一者进入到雾化空间中,容置空间中的传感器检测到气体流动,雾化组件和电源组件之间建立电性连接,电源组件为雾化组件供电,雾化器中的液滴,被汽化为气体存在于雾化空间中,并与进入到雾化空间的外界气体混合被用户从抽吸口吸食。当雾化组件与电源组件呈第一连接状态时,外界空气经由第一进气道进入到雾化组件中,当雾化组件与电源组件呈第二连接状态时,外界空气经由第二进气道进入到雾化组件中,由于第一通气孔的吸气阻力大于第二通气孔的吸气阻力,并且第三通气孔的吸气阻力不大于第二通气孔的吸气阻力,或者第三通气孔的吸气阻力大于第二通气孔的吸气阻力且小于第一通气孔的吸气阻力,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吸气阻力也存在差异,即在雾化组件与电源组件两种不同的连接状态下,雾化装置具有两种不同的吸气阻力,解决了现有雾化装置吸气阻力单一的问题,满足不同客户对吸气体验的需求。
5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