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组件及加热不燃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59245发布日期:2023-01-07 00:28阅读:43来源:国知局
发热组件及加热不燃烧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不燃烧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发热组件及加热不燃烧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加热不燃烧装置大多采用电磁感应加热底部热气流,并通过热气流烘烤气溶胶生成基质。为了防止不必要的能量损耗,除了发热体外,其他部件一般会尽量避免使用金属,石墨等会损耗磁场的材料。同时发热体的周围会尽量避免金属等材料屏蔽磁场,影响发热体感应发热。然而来实际应用中,只是通过热气流烘烤气溶胶生成基质,需要热气流具有很高的温度,装置功耗大,容易导致器具发烫影响把持的问题。
3.有鉴于此,有必要提出对目前的发热结构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至少一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发热组件及加热不燃烧装置。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发热组件,包括:发热体、导热件及磁感应线圈,所述发热体与导热件的底部热接触,所述导热件具有供气溶胶生成基质插入的腔体,且导热件靠近发热体的侧壁开设有至少一进磁孔,所述磁感应线圈对应绕设于发热体外且与发热体隔开设置,且磁感应线圈被配置为产生变化的磁感线,所述磁感线从进磁孔进入发热体并进行感应加热,以通过发热体产生的热气流及导热件的热传递加热腔体的气溶胶生成基质。
6.其中,所述进磁孔为条形孔、椭圆形孔或弧形孔。
7.其中,所述导热件的材质为金属或金属合金。
8.其中,所述导热件的材质为铝合金。
9.其中,所述发热组件还包括支架,所述发热体及导热件位于支架内,所述磁感应线圈绕设于支架外侧。
10.其中,所述支架外侧对应磁感应线圈绕设的位置设有至少一卡线槽,卡口或凹槽。
11.其中,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具有容置空间,所述导热件、发热件及支架位于容置空间。
12.其中,还包括上盖及底盖,所述上盖及底盖分别设置于所外壳的两端,且所述导热件远离发热体的一端与上盖连接,所述支架的一端卡入底盖内。
1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加热不燃烧装置,包括上述的发热组件。
1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变化的磁感线进入发热体对发热体感应加热,一方面发热体受感应发热产生加热气流,另一方面导热件与发热体热接触,能够较快的将热量导向气溶胶生成基质并对其进行预热,如此,通过热气流及预热共同作用于气溶胶生成基质,能够
降低热气流的加热温度,也即,能够有效降低发热体的温度。此外,本方案还具有减少功耗,避免器具烫手,便于使用的优点。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发热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发热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发热组件的剖视图。
19.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2.区别于现有技术中加热不燃烧装置只是通过热气流烘烤气溶胶生成基质,需要热气流具有很高的温度,装置功耗大,容易导致器具发烫影响把持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热组件,旨在通过热气流的加热及热传导的预热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降低热气流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的温度,避免器具发烫的问题。该发热组件的具体结构请参照下述的实施例。
23.请参照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发热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发热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发热组件的剖视图。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发热组件,包括:发热体100、导热件200及磁感应线圈600,所述发热体100与导热件200的底部热接触,所述导热件200具有供气溶胶生成基质插入的腔体210,且导热件200靠近发热体100的侧壁开设有至少一进磁孔220,所述磁感应线圈600对应绕设于发热体100外且与发热体100隔开设置,且磁感应线圈600被配置为产生变化的磁感线,所述磁感线从进磁孔220进入发热体100并进行感应加热,以通过发热体100产生的热气流及导热件200的热传递加热腔体210的气溶胶生成基质。
24.工作时,磁感应线线圈能够根据外部控制模块的控制产生变化的磁感线,一部分磁感线通过进磁孔220进入发热体100,并对发热体100进行感应加热。发热体100的温度升
高,与发热体100热接触的导热件200能够快速导热,并通过利用导热热量预热气溶胶生成基质,使气溶胶生成基质的初始温度升高至预设值。待发热体100升高至设定值时,发热体100能够加热附近的气流产生热气流,抽吸时,热气流对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加热,由于此时气溶胶生成基质的温度已升至预设值,热气流加热已预热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效率高及热气流的温度无需太高,即可将气溶胶生成基质加热至设定值。如此,本方案能够有效降低发热体100的加热温度,器具的表面温度较低,能够避免烫手的问题。
25.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进磁孔220为条形孔、椭圆形孔或弧形孔。具体的,进磁孔220的设置方便磁感应线所产生的磁感线进入发热体100。本方案中进磁孔220可以为条形孔、椭圆形孔或弧形孔,可以在保证进磁孔220面积足够小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设定数量的磁感线,方便磁感应加热。可以理解的,进磁孔220的面积足够大时,也可以将进磁孔220的形状设置成圆孔等形状。
26.具体的,所述导热件200的材质为金属或金属合金。导热件200为金属或金属合金,有利于热传导,便于快速预热气溶胶生成基质。此外,导热件200具体为导热管,该导热管由于设置有进磁孔220,形成非封闭的金属件。进一步的,所述导热件200的材质为铝合金,机械强度好、导热效率较佳。
27.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组件还包括支架300,所述发热体100及导热件200位于支架300内,所述磁感应线圈600绕设于支架300外侧。磁感应线圈600的匝数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设置,为了方便对发热体100进行加热,绕设于支架300的磁感应线圈600对应发热体100的位置设置。
28.为了方便限位磁感应线圈600,所述支架300外侧对应磁感应线圈600绕设的位置设有至少一卡线槽301,卡口或凹槽。在支架300外设有凹槽时,磁感应线圈600容纳于凹槽内。上述的支架300还可以设置对称设置卡口,该卡口形成于数个卡块与支架300之间,该卡口供磁感应线圈600绕设。于本实施例中,支架300外侧设置有两环形凸沿,两个环形凸沿之间形成有卡线槽301,该卡线槽301用于磁感应线圈600的绕设,相比于卡口及凹槽的结构,该卡线槽301的结构更稳定。
29.具体的,还包括外壳400,所述外壳400具有容置空间,所述导热件200、发热件及支架300位于容置空间。上述的外壳400呈管状,支架300、导热件200及发热体100均位于外壳400的容置空间,为了实现彼此的热隔离,外壳400、支架300、导热件200彼此之间具有间距,减缓热量传递。
30.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还包括上盖510及底盖520,所述上盖510及底盖520分别设置于所外壳400的两端,且所述导热件200远离发热体100的一端与上盖510连接,所述支架300的一端卡入底盖520内。上盖510及底盖520分别盖合并封闭外壳400的两端。上盖510内形成有供气溶胶生成基质插入的插入口511,该插入口511与导热件200的腔体210相通。导热件200与上盖510卡接固定,具体的导热件200靠近上盖510的一端具有至少一卡口,上盖510设有与卡口卡接固定的凸起。底盖520伸入外壳400的一端设有延伸部,延伸部的外沿设有呈环形设置的抵接边缘。支架300伸入并卡接至延伸部内。
31.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加热不燃烧装置,包括上述的发热组件。该发热组件的具体结构请参照上述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由于本方案的加热不燃烧装置采用上述的发热组件,故具有发热组件所有的优点和效果。
3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