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按压吸嘴气液分离的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83028发布日期:2023-02-24 21:32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按压吸嘴气液分离的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按压吸嘴气液分离的雾化器。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的电子雾化器,大多是采用底部进气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冷凝液、烟液漏出等问题;目前市场上公开的电子雾化器的内部结构中,很少实现气液均分离的结构。由于气液通路未分离,当液体进口不通,而气体通道畅通时,进行抽吸雾化动作,雾化器中的气体带动雾化器工作,而雾化芯部分没有液体供雾化,产生烧棉糊芯的问题,影响抽吸体验。
3.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技术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按压吸嘴气液分离的雾化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烧棉糊芯的技术问题。
5.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按压吸嘴气液分离的雾化器。
6.一种按压吸嘴气液分离的雾化器,包括雾化部、供电部,所述雾化部由吸嘴、中心管、雾化芯、第一支撑件、第一密封件、封堵组件组成;吸嘴呈倒阶梯状与外壳上端插接;中心管上端外径呈凸起状,所述吸嘴与中心管上端过盈配合;所述第一密封件外层中间内陷,与第一支撑件卡扣固定;
7.其中,向下按压吸嘴,所述封堵组件与第二密封件过盈配合;
8.所述中心管与外壳插接活动连接;
9.所述中心管与第一密封件活动连接。
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雾化器处于静止状态时,气液路径均处于封闭状态,即使当误吸雾化器时,没有空气进入雾化器内部,不会触发咪头自启,进行自发雾化,产生烧棉糊芯等问题。
11.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的按压吸嘴气液分离的雾化器,所述第一支撑件设置多层外径向内凹陷的凹槽,最上端呈现一圈凸起;所述凸起用于与第三支撑件卡接;
12.所述第一支撑件内部沿内部中心点方向设置一圈凸起,用于与第一密封件卡扣固定,所述第一支撑件上还设有注液孔,注液孔与密封塞紧密连接;
13.所述第一支撑件外径设置多层向内凹陷的凹槽,所述凹槽设置密封圈,与第一外壳内部过盈配合。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支撑件用于支撑固定第一密封件,在上述两个部件的组合状态下,可以对中心管进行固定,进一步的,当按压吸嘴时,中心管与固定座上的进液孔
同时向下运动至第一密封件的密封区域,从而进液孔被密封。
15.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的按压吸嘴气液分离的雾化器,所述中心管上端设置多个连续凸起,连续凸起之间呈凹槽,用于设置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第一外壳内壁抵接;
16.按压进气口,中心管随着吸嘴向下运动。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心管的上端与吸嘴、第一外壳进行固定,且中心管与随着吸嘴的向下按压及向上拉拔动作而变换在雾化器内部的位置。
18.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的按压吸嘴气液分离的雾化器,所述第二密封件上端设置柱形凸起,中间为中空结构,中空结构外侧设置线槽,线槽底部设置为溢胶槽;
19.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在固定座内部;向下按压吸嘴,第二密封件跟随中心管向下运动与封堵组件过盈配合。
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密封件用于封堵雾化器内部的气体通道,当按压吸嘴时,中心管下端的第二密封件向下运动与电芯支架上的封堵组件进行过盈配合,对进气口实行封闭。
2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的按压吸嘴气液分离的雾化器,所述封堵组件设置在电芯支架上;
22.所述电芯支架下方设置用于容纳电池。
2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芯支架上的封堵组件用于密封进气通道,而将封堵组件的周围设置成内凹,防止雾化器漏液滴下,造成咪头自动的问题。
2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的按压吸嘴气液分离的雾化器,所述第三支撑件,与第一支撑件紧密连接,同时,第三支撑件外壁与第一外壳内壁紧密连接;
25.第三支撑件的内部设置隔档片,所述隔档片中间中空,与内壁连接位置设置通液孔。
26.由于中心管在雾化器内部,属于较细长的组件,且容易在摔落及碰撞中产生位移,本技术中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一个固定中心管的组件,可以避免上述问题。
27.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的按压吸嘴气液分离的雾化器,所述第三密封件外层中间内陷,与第三支撑件中间隔档片卡扣固定。
2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支撑件与第三密封件是配合施用,将使得中心管在雾化器内部更加稳定。
29.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的按压吸嘴气液分离的雾化器,所述固定座与中心管上设置的进液孔位置高度一致;吸嘴按下时,第一密封件堵住中心管与固定座的进液孔,工作状态下,进液孔设置于第一密封件与第三密封件之间。
3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吸嘴处于拔开状态时,储液仓内的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从进液孔进入雾化芯内部进行雾化。
31.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的按压吸嘴气液分离的雾化器,所述的第一外壳或第二外壳上的设置有按钮,所述按钮用于控制雾化器电路的断开或闭合。
3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按压吸嘴隔断气液路径后,按压外壳上的按钮,断开电路连接,避免电路自启产生的烧棉或者干烧等问题,通过气路、液路、电路控制解决漏液等
问题。
3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对比的有益效果包括:可以在雾化器处于静止状态时,按压吸嘴,中心管随着向下的压力的作用而向下运动,同时带动中心管下方的第二密封件向下运动,第二密封件与电芯支架上的封堵组件过盈配合,而第一密封件将中心管侧壁上的进液孔封闭,使得雾化器的气液通道处于封闭状态。气液分离的雾化器,可以避免误吸过程产生的烧棉糊芯等问题。而雾化器当进气口向上拔开,雾化器处于激活状态,可以进行抽吸。进一步的,外壳上的按钮连接电路,在不使用雾化器的过程中,在电路、气路、液路3方面同时隔断通路。
附图说明
34.图1为实施例雾化器静置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35.图2为实施例雾化器激活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36.图3为实施例雾化器中心管示意图;
37.图4为实施例雾化器第一支撑件示意图;
38.图5为实施例雾化器第三支撑件示意图;
39.图6为实施例雾化器电芯支架示意图;
40.图7为实施例雾化器的爆炸示意图。
41.1、吸嘴;2、中心管;3、雾化芯;31、固定座;4、第一外壳;5、第二外壳;6、第三支撑件;7、第三密封件;8、第一支撑件;81、注液孔;82、密封塞;9、第一密封件;10、第二密封件;11、电芯支架;111、封堵组件;12、咪头;13、第四密封件;14、电池;15、进液孔;16、电路板;161、type-c充电口;17、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对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及其应用。
43.参照以下附图,将描述非限制性和非排他性的实施例,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除非另外特别说明。
44.一种按压吸嘴1气液分离的雾化器,如图1-2所示,为保证雾化气的基本功能,包括雾化部、供电部;为实现雾化器的气液分离目的,所述雾化部由吸嘴1、中心管2、雾化芯3、第一支撑件8、第一密封件9、封堵组件111组成;为了进一步保证雾化器在不使用过程中,不会自发启动或者说避免启动电路但是液路不通的情况下产生烧棉现象,在吸嘴1呈倒阶梯状与外壳上端插接;中心管2上端外径呈凸起状,所述吸嘴1与中心管2上端过盈配合;所述第一密封件9外层中间内陷,与第一支撑件8卡扣固定;其中,向下按压吸嘴1,所述封堵组件111 与第二密封件10过盈配合;所述中心管2与外壳插接活动连接;所述中心管2 与第一密封件9活动连接。
4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雾化器处于静止状态时,气液路径均处于封闭状态,即使当误吸雾化器时,没有空气进入雾化器内部,不会触发咪头12自启,进行自发雾化,产生烧棉糊芯等问题。
46.如图3-5所示,本实施例进一步的可以设置为,由于中心管2的形状为细长型,为了
增加中心管2的稳固性,第一支撑件8设置多层外径向内凹陷的凹槽,最上端呈现一圈凸起;所述凸起用于与第三支撑件6卡接,第一支撑件8与第三支撑进行卡接,在第一支撑件8支撑、密封中心管2的作用下,第三支撑件6 与第一支撑件8配合,进一步支撑中心管2;
47.如上所述,第一支撑件8有对中心管2的密封作用,具体体现在第一支撑柱内部沿内部中心点方向设置一圈凸起,用于与第一密封件9卡扣固定,同时,为了保证雾化器在注液工序中的高效性,所述第一支撑件8上还设有注液孔81,注液孔81与密封塞82紧密连接,在进行注液工序时,通过注液孔81进行注液,在注液工序完成后,采用密封塞82进行密封;
48.为了进一步的进行密封,防止漏液问题的发生,第一支撑件8外径设置多层向内凹陷的凹槽,所述凹槽设置密封圈,与第一外壳4内部过盈配合,可以起到雾化器注液端及储液装置下方密封作用,避免储液结构漏液。
49.为了进一步的实现加强密封问题,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中心管 2上端设置多个连续凸起,连续凸起之间呈凹槽,用于设置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第一外壳4内壁抵接,上述设置出气口、吸嘴1端的密封结构,在起到密封作用的同时,按压进气口,中心管2随着吸嘴1向下运动;上述技术方案中,中心管2的上端与吸嘴1、第一外壳4进行固定,且中心管2与随着吸嘴1的向下按压及向上拉拔动作而变换在雾化器内部的位置。
50.在满足雾化器气路、液路能够隔断的方案中,为了满足雾化器的雾化基本功能,所述第二密封件10上端设置柱形凸起,中间为中空结构,中空结构外侧设置线槽,线槽底部设置为溢胶槽,第二密封件10设置的柱形凸起设置于固定座 31内,在密封固定座31的同时,中空结构用于气路流通,中空结构外侧设置的线槽能够满足发热丝引脚的穿透,进而于电池14电连接,而线槽底部设置的溢胶槽,可以使得发热丝的引脚穿透后进行打胶固定,溢胶槽可以防止胶水的外溢,影响雾化过程中产生异味;
5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密封件10设置在固定座31内部;同时固定座31设置于中心管2内部,与第二密封件10抵接,向下按压吸嘴1,第二密封件10跟随中心管2向下运动与封堵组件111过盈配合;第二密封件10用于封堵雾化器内部的气体通道,当按压吸嘴1时,中心管2下端的第二密封件10向下运动与电芯支架11上的封堵组件111进行过盈配合,对进气口实行封闭。
52.如图6所示,为了所述的按压吸嘴1气液分离的雾化器,所述封堵组件111 设置在电芯支架11上;所述电芯支架11下方设置用于容纳电池14。电芯支架 11上的封堵组件111用于密封进气通道,而将封堵组件111的周围设置成内凹,防止雾化器漏液滴下,造成咪头12自动的问题。
53.由于中心管2的形状为细长状,稳定性差,只采用中心管2上端及最下端第一支撑件8的固定,稳定性还待加强,为了加强中心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的按压吸嘴1气液分离的雾化器,所述第三支撑件6,与第一支撑件8紧密连接,同时,第三支撑件6外壁与第一外壳4内壁紧密连接;同时,第三密封件7外层中间内陷,与第三支撑件6中间隔档片卡扣固定,第三支撑件 6与第三密封件7是配合施用,将使得中心管2在雾化器内部更加稳定。由于中心管2在雾化器内部,属于较细长的组件,且容易在摔落及碰撞中产生位移,本技术中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一个固定中心管2的组件,可以避免上述问题。
54.在本实施例中,中心管2的外侧设置为液杯,用于储液,第三支撑件6的内部设置隔档片,所述隔档片中间中空,与内壁连接位置设置通液孔,上述通液孔用于液体流通。
55.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的按压吸嘴1气液分离的雾化器,所述固定座31与中心管2上设置的进液孔位置高度一致;吸嘴1按下时,第一密封件9堵住中心管2与固定座31的进液孔,工作状态下,进液孔设置于第一密封件9与第三密封件7之间。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吸嘴1处于拔开状态时,储液仓内的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从进液孔进入雾化芯3内部进行雾化。按下烟嘴处于静置状态,第一密封件9堵住中心管2上的进液孔15,第二密封件10上的进气孔同时被电芯支架11上方的封堵组件111密封,同时密封中心管2上的液路、第二密封件10上的气路。
56.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为了同时避免电路自启造成的干烧问题,在第一外壳44或者第二外壳55上设置按钮1717,按下按钮1717,断开雾化器电路连接;在使用过程中,再按下按钮1717,连通雾化器电路,同时拉拔吸嘴1,第二密封件10与封堵组件111分离,导通中心管2上的气流通道,第一密封件9上移,中心管2上导液孔打开,连通储液仓,用户抽吸吸嘴1,空气进入雾化器内部,启动咪头12,雾化芯3开始工作,雾化液体产生气溶胶。
57.本实施例中,电池支架下方设置第四密封件13,电路板16设置于第四密封件13上方;外壳上设置的按钮17与电路板16电连接,同时电路板16上设置 type-c充电口161,用于雾化器充电。
58.尽管已经描述和叙述了被看作本实用新型的示范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明白,可以对其作出各种改变和替换,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另外,可以做出许多修改以将特定情况适配到本实用新型的教义,而不会脱离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中心概念。所以,本实用新型不受限于在此披露的特定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可能还包括属于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实施例及其等同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