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器具及气溶胶生成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28136发布日期:2023-02-14 15:30阅读:44来源:国知局
清洁器具及气溶胶生成系统的制作方法
清洁器具及气溶胶生成系统
【技术领域】
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气溶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清洁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清洁器具及气溶胶生成系统。


背景技术:

2.气溶胶生成装置用于加热气溶胶制品以产生可供用户吸食的气溶胶,此类装置包括电子烟,相应的气溶胶制品则为烟支,烟支中的烟草被加热即可产生供用户吸食的气溶胶。电子烟在使用时容易在气流通道中产生少量的烟草残留物,以致如果不及时清除,在反复使用过程中便会影响到其加热器的加热性能,同时还可能裂解产生有害气体,从而影响后续的吸烟口感和使用者健康。
3.现有的清洁方式通常采用毛刷作为清洁器具来进行清洁,而毛刷因其材质较硬,吸附性较差,清洁不够彻底,且毛刷通常只能清洁直通型的气流通道,对于比较复杂的气流通道则无法进行清洁。
4.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方便且有效对气溶胶生成装置中的气流通道进行清洁的清洁器具。
6.一种清洁器具,用于清洁气溶胶生成装置,所述清洁器具包括:
7.气囊,具有气流出口的出气端,所述气囊被挤压时所述气囊内的空气从所述气流出口逸出;
8.管状体,与所述气囊固定连接,所述管状体具有进气口及与所述进气口流体连通的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气流出口流体连通,所述管状体至少一部分可伸入至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气流通道中,以将所述气囊中的空气引导至所述气流通道中。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状体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开口设置形成所述进气口,所述第二端部开口设置形成所述出气口。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气端通过所述进气口伸入至所述管状体中并与所述管状体固定连接。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连接包括黏胶固定。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部通过所述气流出口伸入至所述气囊的内部以被所述气囊套设。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状体的外壁横向延伸有凸台,所述凸台被所述气囊套设。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自所述第二端部朝远离所述第一端部的方向延伸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用于将所述气流通道中的残留物掏出。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弯折部朝向所述出气口弯折成弧形,所述出气口逸出的气流被所述弯折部阻挡。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部的端面被构造成斜面,所述斜面是朝远离所
述弯折部方向倾斜的。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状体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管径小于所述第二部分的管径,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上,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第二部分上。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分包括朝向所述第一部分并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的内缩部。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第二端部沿所述管状体的纵向方向相对设置。
20.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气溶胶生成系统,所述气溶胶生成系统包括气溶胶生成装置及以上实施例所述的清洁器具,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具有供气流流动的气流通道,所述管状体的至少一部分可伸入至所述气流通道中,以将所述气囊被挤压时逸出的空气引导至所述气流通道中。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流通道包括直通形气流通道或l形气流通道。
22.以上实施例提供的清洁器具,通过挤压清洁器具的气囊,气囊中的其他从气囊的气流出口逸出,并进入与气囊连通的管状体中,然后从管状体的出气口逸出至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气流通道中,气流通道中的残留物即可在该气流的冲击力作用下被冲出气溶胶生成装置,实现对气流通道的清洁。
【附图说明】
23.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24.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在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25.图2为图1中气溶胶生成系统在一个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26.图3为图2中气溶胶生成系统的清洁器具在一个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27.图4为图3中清洁器具在另一个方向的分解示意图;
28.图5为图3中清洁器具在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29.图6为图5中清洁器具的管状体在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30.图7为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1.图8为图5中管状体在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32.图9为图1中气溶胶生成系统在一个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固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34.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
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技术。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5.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3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包括焊接、螺接、卡接、粘合等方式将某一元件或装置固定或限制于特定位置或地方,所述元件或装置可在特定位置或地方保持不动也可在限定范围内活动,所述元件或装置固定或限制于特定位置或地方后可进行拆卸也可不能进行拆卸,本技术实施例中不作限制。
3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8.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清洁器具100,如图1-图2所示,该清洁器具 100和气溶胶生成装置200配套使用,从而组成气溶胶生成系统,清洁器具 100用于对气溶胶生成装置200的气流通道r1进气清洁,以将气溶胶生成装置200气流通道r1中的固体残留物清除出去。
39.请继续参阅图3和图4,清洁器具100包括气囊10和气囊10固定连接的管状体20,气囊10设置有出气端11,出气端设有气流出气口111,用户可通过挤压气囊10从而使气囊10中的空气从气流出口111中逸出。管状体20具有第一端部21和第二端部22,第一端部21开口设置形成管状体20的进气口 211,第二端部22开口设置形成管状体20的出气口221,第一端部21与气囊 10的出气端11固定连接,第二端部22伸入至气溶胶生成装置200的气流通道r1中,从而气囊10被挤压之后,气囊10中的气体从气流出口111逸出,并通过管状体20的进气口211进入至管状体20中,然后由管状体20的内部管道流至管状体20的出气口221处,最后从出气口221中逸出,气流通道 r1中的残留物即可在该气流的冲击力作用下沿着气流通道r1被冲出气溶胶生成装置200,实现对气溶胶生成200中气流通道r1的清洁。
40.在一些实施例中,管状体20可以是如图2所示的直通型管状体,第一端部21和第二端部22相对沿管状体20的纵向方向布置在管状体20的两端部。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管状体20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例如可以是弯折或是弯曲的,只要使管状体20的两个端部分别开口设置形成上述的进气口211和出气口221即可。而将管状体20设置成如图2所示的直通型,可使气囊10 的气体直接从管状体20的进气口211流至出气口221,减小对气流的阻挡,以便从气囊10中逸出的气流较强。
41.在一些实施例中,管状体20的进气口211也可以不是由第一端部21开口形成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具体的使用场景做相应改变,只需要使得气囊10的气流出口111与管状体20的进气口211流体连通即可,使气囊10 中被挤压逸出的其他从进气口211中进入管状体20中,并由管状体20的出气口221处逸出。
42.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5,气囊10的出气端11通过管状体20 的进气口211伸入至管状体20中,出气端111的外壁与管状体10的内壁通过粘结方式固定连接,从而使管状体20的第一端部21与气囊10的出气端11 实现固定连接,进而使气囊10的气流出口111与
管状体20的进气口211流体连通。
43.在一些实施例中,气囊10的出气端11也可以套设在管状体20的第一端部21上,也就是说管状体20的第一端部21通过气囊10的气流出口111伸入至气囊10的内部从而被气囊10套设,从而将管状体20的第一端部21与气囊10的出气端11固定连接,进而使气囊10的气流出口111与管状体20 的进气口211流体连通。进一步的,请继续参阅图5,管状体20的外壁横向延伸有凸台23,管状体20的第一端部21被气囊10套设时,该凸台23也被气囊10套设,由于气囊10通常采用硅胶或橡胶等软胶材料制成而成,软胶材料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当该凸台23被气囊10套设时,气囊10会紧包该凸台23,从而使气囊10套设管状体20的第一端部21不容易松脱,气囊 10的出气端111和管状体20的第一端部21之间固定牢靠。
44.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5,自管状体20的第二端部22朝远离第一端部21的方向延伸有弯折部24,弯折部24用于将气流通道r1中的残留物掏出。例如,当挤压气囊10之后,气囊10的气体从气流出气口111中逸出,然后通过管状体20的出气口221进入至气溶胶生成装置200的气流通道 r1中,气流通道r1中的残留物在气流的冲击力作用下则被冲出气溶胶生成装置200。而也可能存在一些残留物在气流通道r1中粘连的比较牢固,不容易被气流的冲击力冲出,则可通过该弯折部24将这些粘连比较牢固的残留物掏出。
4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弯折部24朝向第二端部22的出气口221 弯折成弧形,以阻挡出气口221冲出的气流,使得气流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具体的,如图7所示,气体从出气口221逸出时,气流路线基本是呈直线型的,然后气流被弯折部24的弧形区段阻挡,气流在弧形区段的阻挡下流动路线发生改变,由直线型转变成倾斜状向下,气流在弧形区段的阻挡下流动至气流通道r1的内壁,并沿着气流通道r1的内壁继续成螺旋状继续向下流动,从而使气流形成湍流的路线r2,以便最大面积的对气流通道r1进行清洁,有效清除气流通道r1中部分角落处的残留物。
46.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6,当弯折部24朝向出气口221弯折时,为便于使用弯折部24掏取气流通道r1中的残留物,第二端部22的端面被构造成斜面,该斜面是朝远离弯折部24的方向倾斜的,从而为弯折部24 掏取残留物时提供避让空间。
4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管状体20包括第一部分25和第二部分 26,第一部分25的管径小于第二部分26的管径,出气口221设置于第一部分25上,进气口211设置于所述第二部分26上。第一部分25的管径小于第二部分26的管径,可以减小气流的流动面积,从而使气流从出气口221流出时可以形成强气流。
4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8,为使气流从出气口221流出时更加强烈,第二部分26上包括一段朝第一部分25内缩的内缩部261,第一部分25与该内缩部261连接,从气囊10中逸出的气体通过进气口211进入至第二部分26,然后通过该内缩部261进入至第一部分25中,接着从第一部分25 上的出气口221逸出至气流通道r1中。内缩部261可以引导气流,将气流的流动面积逐渐减小并引导至第二部分26中,从而可有效提高气流从出气口221 流出时的强度。
49.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气溶胶生成系统,如图9所述所示,同时结合参阅图2,气溶胶生成系统包括上述所有实施例所描述的清洁器具100,以及与该清洁器具100配套使用的气溶胶生成装置200。气溶胶生成装置200中设置有供气流流动的气流通道r1,以及供外部空气进入至气溶胶生成装置 200的进气孔210,气溶胶生成装置200还包括供气溶胶制
品(例如烟支)或清洁器具100进入的通孔220,气溶胶制品200可通过该通孔220进入至气流通道r1中,并在气溶胶生成装置200中受热挥发产生供用户吸食的气溶胶或者说烟雾。当需要对气溶胶生成装置的200中的气流通道r1进行清洁时,用户可先将清洁器具100的管状体20通过上述通孔220插入至气流通道r1中,然后用力挤压清洁器具100的气囊10,气囊10中的气体即可从气囊10的气流出气口111中逸出,然后进入管状体20中,并通过管状体20冲入至气流通道r1中,从而将气流通道r1中的残留物通过进气孔210冲出气溶胶生成装置200。
50.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使该清洁器具100的清洁效果更好,气溶胶生成装置200中的气流通道r1优选的构造成如图2所示的l型气流通道,该清洁器具100配合l型气流通道使用,清洁效果更好。或者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气流通道r1被构造成直通型的,以减小气流通道r1对气囊10中冲出的气流的阻挡,进而提高清洁器具100的清洁效果。
5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技术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技术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