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电子雾化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雾化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1、气溶胶是一种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由于气溶胶可通过呼吸系统被人体吸收,为用户提供一种新型的替代吸收方式,例如可将医疗药品等气溶胶生成基质产生气溶胶的电子雾化器用于医疗等不同领域中,为用户递送可供吸入的气溶胶,替代常规的产品形态及吸收方式。
2、目前使用的雾化装置一般是在壳体的一端设置吸嘴,另一端套设在雾化座组件上,并在壳体的中心设置连通雾化腔和吸嘴的中心管。在用户需要吸入气溶胶时,在雾化腔中生成的气溶胶雾气沿中心管从雾化腔向吸嘴侧流动,从而进入用户的口中发挥作用。
3、然而,当前的雾化座组件通常由两个甚至更多部件构成,导致装配人员需要进行对多个部件之间进行装配,既降低了装配效率,也导致雾化座组件对各个部件的尺寸要求相对较高,变相增加了雾化装置的零部件的加工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雾化装置的装配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雾化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2、一种雾化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储液腔;雾化座组件,所述雾化座组件包括一体连接的上盖部以及底座部,所述上盖部与所述底座部之间的区域形成有相互连通的容纳腔以及雾化腔,所述容纳腔侧部具有开口;所述上盖部位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壳体的底端与所述底座部可拆卸连接;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罩设于所述上盖部,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密封件气密封,所述第一密封件的顶部形成有第一进液通道,所述上盖部上形成有第二进液通道,所述第二进液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进液通道与所述容纳腔;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形成有第三进液通道;以及雾化芯,所述第二密封件罩设于所述雾化芯,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雾化芯从所述容纳腔的侧部的开口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雾化芯背离所述雾化腔的顶部形成有进油槽;所述储液腔、所述第一进液通道、所述第二进液通道、所述第三进液通道以及所述进油槽由上至下依次连通。
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部的周侧形成有卡接结构,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形成有与所述卡接结构配合的定位结构;所述雾化装置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底座部的周侧形成有环形的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位于所述雾化腔的下侧,所述定位结构位于所述密封槽的上侧;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在所述密封槽中以与所述壳体密封。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部远离所述上盖部的底部形成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与所述雾化腔连通;所述雾化装置包括导电端子,所述底座部远离所述上盖部的底部形成有电极孔,所述导电端子穿过所述电极孔与所述雾化芯电连接。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腔远离所述上盖部的底部形成有多个进气小孔,多个所述进气小孔与所述进气孔连通。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部位于所述雾化腔两侧的柱体与所述上盖部一体连接;所述柱体的中部形成有沿水平方向贯穿的集液孔,和/或,所述柱体远离所述雾化腔的外周形成有开口槽。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具有中心管,所述第一密封件的顶部形成有固定孔,所述中心管插接于所述固定孔;所述上盖部的顶部形成有收容孔以及转接孔,所述收容孔设置于所述固定孔下方,所述转接孔与所述转接孔的底部连通并沿水平方向朝所述上盖部的侧部延伸;所述上盖部的侧部向内凹陷形成转接槽,所述转接槽与所述转接孔的端部连通并向下延伸直至与所述雾化腔连通。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密封件的侧部向内凹陷形成连通槽,所述连通槽的两端沿竖直方向延伸并分别与所述转接槽以及所述雾化腔连通。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液通道的内壁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开口槽;和/或,所述第二进液通道的内壁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二开口槽。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装置包括聚气座;所述聚气座设置于所述雾化腔中以将所述雾化腔分割为第一子腔体以及第二子腔体,所述聚气座上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子腔体以及所述第二子腔体的聚气孔。
11、一种装配方法,用于对上述的雾化装置进行组装,包括:
12、将第二密封件罩设于雾化芯,所述第二密封件形成有第二密封槽以及连通所述第二密封槽的第三进液通道,所述雾化芯具有进油槽,所述第二密封槽对准所述进油槽以形成第一组合物;将第一密封件罩设于雾化座组件的上盖部上;将聚气座从侧面放入所述雾化座组件的雾化腔中,以将所述雾化腔分割为第一子腔体以及第二子腔体;将所述第一组合物从侧面放入所述雾化座组件的容纳腔中,所述第一组合物的底部与所述聚气座之间具有缝隙,所述缝隙连通第一子腔体以及连通槽;将导电端子穿设过所述雾化座组件的底座部的电极孔直至与所述雾化芯电连接;将所述壳体罩设在所述雾化座组件上。
13、有益效果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雾化装置通过设置雾化座组件,所述雾化座组件包括上盖部以及底座部,通过将上盖部与底座部设计为一体连接,避免了装配人员对两者进行装配,进而提高组装效率;此外,由于上盖部与底座部之间不再为分体结构,因此,可以通过一次开模加工完成,减少了雾化座组件的二次开模的成本;进而,上盖部与底座部之间不再具有卡扣连接结构,因此在进行结构设计时,控制好底座部与壳体卡扣连接的部位即可,降低了对雾化座组件以及壳体的尺寸精度要求,最终降低了雾化座组件的加工难度以及加工成本。
1.一种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部(220)的周侧形成有卡接结构(221),所述壳体(100)的内壁上形成有与所述卡接结构(221)配合的定位结构(110);所述雾化装置包括第一密封圈(5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部(220)远离所述上盖部(210)的底部形成有进气孔(223),所述进气孔(223)与所述雾化腔(230)连通;所述雾化装置包括导电端子(600),所述底座部(220)远离所述上盖部(210)的底部形成有电极孔(224),所述导电端子(600)穿过所述电极孔(224)与所述雾化芯(400)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腔(230)远离所述上盖部(210)的底部形成有多个进气小孔(231),多个所述进气小孔(231)与所述进气孔(223)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部(220)位于所述雾化腔(230)两侧的柱体(225)与所述上盖部(210)一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内具有中心管(130),所述第一密封件(300)的顶部形成有固定孔(350),所述中心管(130)插接于所述固定孔(35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件(700)的侧部向内凹陷形成连通槽(730),所述连通槽(730)的两端沿竖直方向延伸并分别与所述转接槽(215)以及所述雾化腔(230)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液通道(330)的内壁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开口槽(331);和/或,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包括聚气座(800);
10.一种装配方法,用于对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装置进行组装,其特征在于,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