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温装置及加热不燃烧装置的测温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815647发布日期:2024-01-26 16:20阅读:36来源:国知局
测温装置及加热不燃烧装置的测温方法与流程

本技术属于电子烟制备,具体涉及测温装置及加热不燃烧装置的测温方法。


背景技术:

1、在电子烟制备技术领域中,常用红外热成像的测温方法、或热电偶焊接在发热针上的测温方法,以检测发热针的发热温度。但是,采用红外热成像的测温方法具有以下缺点:1.受测试环境影响较大,例如,周围气流变化影响。2.发射率校准带来不变,针对不同发热体材料的烟具,使用前需先进行发射率的测定;若烟具抽吸后表面粘附油渍等难以清洁的物质,会影响发射率数值从而影响测试结果。3.测试位置难以重复。采用热电偶焊接在发热针上的测温方法具有以下缺点:焊接会对发热针造成损害;且焊接难度大。因此,采用上述方法检测发热针的温度的准确性较低、操作较为复杂、甚至会对发热针造成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测温装置及加热不燃烧装置的测温方法。在测温装置中,第一弹性支架能够抵持加热件,第二弹性支架能够将第一弹性支架固定于加热件上,测温件通过检测第一弹性支架的温度,以得到加热件的温度。本技术的测温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以准确、有效且无损地获取到加热不燃烧装置中发热件的温度曲线,从而指导加热不燃烧装置设计、制备及优化,保证消费者的健康。

2、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测温装置,应用于加热不燃烧装置,所述加热不燃烧装置包括具有加热腔的壳体、及用于加热并雾化气溶胶基材的加热件,所述加热件设于所述加热腔内;所述测温装置包括:

3、第一弹性支架,用于设于所述加热腔内并抵持所述加热件,所述加热件的热量能够传导至所述第一弹性支架;

4、第二弹性支架,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支架,所述第二弹性支架用于设于所述加热腔内并固定于所述壳体,以使所述第一弹性支架固定于所述加热件;及

5、测温件,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支架,所述测温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弹性支架的温度,以用于得到所述加热件的温度。

6、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测温装置由第一弹性支架、第二弹性支架、及测温件组成。在检测加热件的过程中,将第一弹性支架设于加热不燃烧装置的加热腔内,并抵持加热件;将第二弹性支架也设于加热腔内,并固定于壳体,从而将第一弹性支架固定于加热件上。由于加热件的热量能够传导至第一弹性支架,所以测温件可通过检测第一弹性支架的温度,以间接得到加热件的温度。

7、因此,本技术通过采用第一弹性支架、第二弹性支架、及测温件组成的测温装置,可以便捷、准确、无损地测定加热不燃烧装置内发热件的温度;并且,对于不同的加热不燃烧装置,采用本技术测温装置的测试位置固定,测试结果具有可对比性,能够用于指导加热不燃烧装置设计、制备及优化,保证消费者的健康。

8、其中,所述第一弹性支架为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包括沿所述第一弹簧轴向方向设置的多个第一圈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圈部相连接,所述多个第一圈部包括第一子圈、及相较于所述第一子圈远离所述第二弹性支架的第二子圈,所述第一子圈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子圈的直径,所述第二子圈用于套设并抵持所述加热件;

9、所述第二弹性支架为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包括沿所述第二弹簧轴向方向设置的多个第二圈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圈部相连接,所述多个第二圈部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子圈的第三子圈、及相较于所述第三子圈远离所述第一弹性支架的第四子圈,所述第三子圈的直径小于所述第四子圈的直径,所述第四子圈用于固定于所述壳体。

10、其中,所述第一子圈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三子圈的直径,且所述第一弹性支架的轴线与所述第二弹性支架的轴线相重合。

11、其中,所述加热件包括柱体部、及连接所述柱体部的针尖部,所述针尖部相较于所述柱体部靠近所述第二弹性支架,所述针尖部具有靠近所述第二弹性支架的端部,所述第一子圈的直径小于所述端部的直径,以阻挡所述针尖部穿过所述第一子圈。

12、其中,沿所述测温装置的径向方向上,所述第二子圈的直径不大于所述针尖部的直径,以使所述第二子圈抵持于所述针尖部的外周侧。

13、其中,所述测温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子圈的外周侧面,且所述测温件穿设至少部分的所述多个第二圈部。

14、其中,沿所述测温装置的径向方向上,所述第四子圈的直径不小于所述加热腔中相对两侧的腔壁之间的宽度。

15、其中,沿所述第二子圈至所述第一子圈的排列方向,多个所述第一圈部的直径逐渐减小;沿所述第四子圈至所述第三子圈的排列方向,多个所述第二圈部的直径逐渐减小。

16、其中,所述第一弹簧为锥形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为锥形弹簧。

17、其中,当所述测温件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所述测温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圈部中不同的所述第二子圈。

18、其中,当所述测温件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所述测温件包括探针组,所述探针组包括第一探针与第二探针,所述第一探针与所述第二探针中的一者具有第一极性,另一者具有第二极性,所述第一极性与所述第二极性相反,且所述第一探针具有连接所述第一圈部的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探针具有连接所述第一圈部的第二连接端;

19、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相连接;或,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沿所述第一弹性支架的中心轴对称设置。

20、其中,当所述探针组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所述探针组中的所述第一探针与所述第二探针沿所述第一圈部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

21、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加热不燃烧装置的测温方法,所述测温方法包括:

22、提供如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测温装置及加热不燃烧装置,所述加热不燃烧装置包括具有加热腔的壳体、及用于加热并雾化气溶胶基材的加热件,所述加热件设于所述加热腔内;

23、将所述第一弹性支架设于所述加热腔内并抵持所述加热件;

24、将所述第二弹性支架设于所述加热腔内并固定于所述壳体,以使所述第一弹性支架固定于所述加热件;及

25、采用所述测温件检测所述第一弹性支架的温度,以得到所述加热件的温度。

26、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的测温方法,通过利用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测温装置,将第一弹性支架设于加热不燃烧装置的加热腔内,并抵持加热件;将第二弹性支架也设于加热腔内,并固定于壳体,从而将第一弹性支架固定于加热件上。由于加热件的热量能够传导至第一弹性支架,所以测温件可通过检测第一弹性支架的温度,以间接得到加热件的温度。

27、因此,通过采用上述测温方法,可以便捷、准确、无损地测定加热不燃烧装置内发热件的温度;并且,对于不同的加热不燃烧装置,采用本技术测温方法的测试位置固定,测试结果具有可对比性,能够用于指导加热不燃烧装置设计、制备及优化,保证消费者的健康。

28、其中,在所述将所述第二弹性支架设于所述加热腔内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29、提供粘接件;

30、采用所述粘接件粘接所述第二弹性支架与所述壳体。

31、其中,当所述粘接件粘接所述第二弹性支架与所述壳体时,所述粘接件包括沿所述壳体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的四个子粘接件,且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子粘接件的距离相等。

32、其中,在所述采用所述测温件检测所述第一弹性支架的温度的步骤中,包括:

33、采用所述测温件检测所述第一弹性支架的温度,以得到所述加热件的第一温度;

34、将所述测温装置沿所述加热件的周向方向转动预设角度;

35、采用所述测温件检测所述第一弹性支架的温度,以得到所述加热件的第二温度;

36、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与所述第二温度得到所述加热件的温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