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雾化组件及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20996发布日期:2023-10-14 13:21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雾化组件及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电子雾化,尤其涉及一种雾化组件及雾化器。


背景技术:

1、雾化器是一种将水、雾化液等介质雾化形成气溶胶的装置。一些雾化器中,发热组件由气道件和支架夹持固定,其中,发热组件包括平板状的导液体和贴设于导液体的一侧的平面片状发热体,导液体安装于支架的一侧,发热体由气道件抵持于导液体背离支架的一侧。

2、相关技术中发热体的引脚通常焊接于电极,在装配发热组件时,导液体先安装于支架,然后发热体装配于支架并贴设于导液体的一侧,最后将气道件抵持于发热体背离支架的一侧。然而,发热组件在装配过程中无法准确定位,装配时需要额外的定位操作,且装配后发热组件容易位置偏移,影响装配质量和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雾化组件及雾化器,可以更加方便地实现发热组件的定位装配,且装配后发热组件更加稳定,有利于提升装配质量和效率。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雾化组件,包括支架、气道件以及夹持固定于所述支架和所述气道件之间的平板状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设有限位结构,所述支架和所述气道件中的至少一者设有定位结构,所述支架和所述气道件在所述发热组件的板面延伸方向上固定,所述定位结构和所述限位结构配合以限制所述发热组件在其板面延伸方向上移动。

3、进一步地,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支架的底端的底座以及固定于所述底座的电极,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引脚,所述引脚朝底部延伸且端部朝一侧弯折形成触接部,所述电极抵接于所述触接部的一侧。

4、进一步地,所述气道件设有抵接于所述触接部背离所述电极的一侧的第一限位部。

5、进一步地,所述气道件设有和所述触接部背离所述电极的一侧的中部正对的避空槽,所述电极抵接于所述触接部的和所述避空槽对应处。

6、进一步地,所述气道件还包括抵接于所述触接部末端的背离所述电极侧的第二限位部。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均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8、进一步地,所述气道件的一侧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由所述气道件抵持于所述发热组件背离所述支架的一侧,所述触接部弯折延伸至所述支撑件的底侧,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支撑件的底部且抵接于所述触接部的靠近弯折处。

9、进一步地,所述气道件的一侧设置有间隔的抵接部,所述抵接部之间的间隔和所述发热组件围合形成雾化气道,所述抵接部的一侧抵接于所述支撑件的背离所述发热组件的一侧,所述抵接部的底端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顶端。

10、进一步地,所述触接部弯折处的侧边设置有应力槽。

11、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顶端设置有固定柱,所述电极的外侧径向突出形成限位凸起,所述电极在所述限位凸起底部的部分穿设于所述固定柱,所述电极的顶端抵接于所述触接部,所述限位凸起抵接于所述固定柱的顶端。

12、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顶侧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所述支架和/或所述气道件设置有第二卡接结构,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和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卡接使所述底座、所述气道件和所述支架在轴向上固定。

13、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和所述气道件中的另一者设有卡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和所述卡位结构配合以限制所述支架和所述气道件在所述发热组件的板面延伸方向移动。

14、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定位柱,所述卡位结构包括定位孔,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发热组件的让位孔。

15、进一步地,所述发热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导液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导液体背离所述支架的一侧的发热体,所述导液体和所述发热体均设置有所述让位孔。

16、进一步地,所述支架设置有第一卡扣结构,所述气道件设置有第二卡扣结构,所述第一卡扣结构和所述第二卡扣结构卡扣配合以使所述支架和所述气道件在所述发热组件的厚度方向上固定。

17、进一步地,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雾化组件。

18、本实用新型中雾化组件及雾化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19、在本方案中,装配发热组件时,可以先将发热组件中的限位结构和定位结构相装配,如此可以更加方便准确地实现发热组件的定位装配,之后再将支架和气道件装配固定,此时发热组件夹持固定于支架和气道件之间,由于支架和气道件在发热组件板面延伸方向上固定,而定位结构和限位结构配合时可以限制发热组件在其板面延伸方向上移动,因此,发热组件可以稳定可靠地被固持于支架和气道件之间,有利于提升发热组件的装配质量和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气道件以及夹持固定于所述支架和所述气道件之间的平板状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设有限位结构,所述支架和所述气道件中的至少一者设有定位结构,所述支架和所述气道件在所述发热组件的板面延伸方向上固定,所述定位结构和所述限位结构配合以限制所述发热组件在其板面延伸方向上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支架的底端的底座以及固定于所述底座的电极,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引脚,所述引脚朝底部延伸且端部朝一侧弯折形成触接部,所述电极抵接于所述触接部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件设有抵接于所述触接部背离所述电极的一侧的第一限位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件设有和所述触接部背离所述电极的一侧的中部正对的避空槽,所述电极抵接于所述触接部的和所述避空槽对应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件还包括抵接于所述触接部末端的背离所述电极侧的第二限位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均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件的一侧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由所述气道件抵持于所述发热组件背离所述支架的一侧,所述触接部弯折延伸至所述支撑件的底侧,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支撑件的底部且抵接于所述触接部的靠近弯折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件的一侧设置有间隔的抵接部,所述抵接部之间的间隔和所述发热组件围合形成雾化气道,所述抵接部的一侧抵接于所述支撑件的背离所述发热组件的一侧,所述抵接部的底端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顶端。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接部弯折处的侧边设置有应力槽。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顶端设置有固定柱,所述电极的外侧径向突出形成限位凸起,所述电极在所述限位凸起底部的部分穿设于所述固定柱,所述电极的顶端抵接于所述触接部,所述限位凸起抵接于所述固定柱的顶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顶侧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所述支架和/或所述气道件设置有第二卡接结构,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和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卡接使所述底座、所述气道件和所述支架在轴向上固定。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和所述气道件中的另一者设有卡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和所述卡位结构配合以限制所述支架和所述气道件在所述发热组件的板面延伸方向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定位柱,所述卡位结构包括定位孔,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发热组件的让位孔。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导液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导液体背离所述支架的一侧的发热体,所述导液体和所述发热体均设置有所述让位孔。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设置有第一卡扣结构,所述气道件设置有第二卡扣结构,所述第一卡扣结构和所述第二卡扣结构卡扣配合以使所述支架和所述气道件在所述发热组件的厚度方向上固定。

16.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雾化组件。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雾化组件及雾化器,雾化器包括油杯和装配于油杯的一端的雾化组件,雾化组件包括支架、气道件以及夹持固定于支架和气道件之间的平板状发热组件,发热组件设有限位结构,支架和气道件中的至少一者设有定位结构,支架和气道件在发热组件的板面延伸方向上固定,定位结构和限位结构配合以限制发热组件在其板面延伸方向上移动。限位结构和定位结构相装配可以更加方便准确地实现发热组件的定位装配,由于支架和气道件在发热组件板面延伸方向上固定,而定位结构和限位结构配合时可以限制发热组件在其板面延伸方向上移动,发热组件可以稳定可靠地被固持于支架和气道件之间,有利于提升发热组件的装配质量和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李杰,梁俊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卓力能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