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箱的改良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0922阅读:8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行李箱的改良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行李箱的改良构造,特别是关于一种轻量型行李箱的改良构造。
一般行李箱的基本构造,大体上是由纤维布或塑胶布形成的行李箱布框,布框内部以塑胶板支撑,布框两侧面(指前后两面)再以钢框予以撑挺而构成行李箱本体,本体底部两后角落设角轮,本体上方设顶板及拉杆座体,座体乃供支承拉杆装置,拉杆装置的上端为握把,握把下端为内管,内管的外周为外管,内管可在外管内伸缩自如,外管的底部则固定在基座上,基座则设在行李箱本体的底部,再由一外板将基座锁固在行李箱本体上,同时上述设在行李箱本体底部两角轮也藉一内框架锁固在行李箱下端的角落上,这是当前一般典型行李箱构造;一般业者都在上述的行李箱组件上做改良或组合或改良,其目的大体上皆为行李箱内部机构改良,从未对行李箱的整体架构进行改良,以致造成该行李箱于组装时繁琐费时、费工、成本较高,且行李箱的空箱体重量太重,无法予以轻量化,实难以满足时下市场的需求。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李箱的改良构造,不仅行李箱的整体框架构造简化,组装方便,且可使行李箱的重量为之轻量化。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行李箱的改良构造,其底座的尺寸变化时,只需更换模具的连接模芯,而使用同一模具射出的行李箱的底座,因而可使本实用新型行李箱的模具设备费节省。
本实用新型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所采行的技术手段包括有一行李箱的本体,该本体包括一顶部,一底部,一第一边,一第二边,一第三边及一第四边,一行李箱本体的底部两侧设有角轮装置,一设于行李箱本体第一边顶部上的座体;一设在座体与底部间的拉杆装置,该行李箱本体的顶部与底部间藉设在行李箱第二及第四边的钢圈框之予以结合成一行李箱的轻量型框架。
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其所采形的技术方案包括一具有第一、二、三及四边以及顶部与底部的布框;一设在该布框第一边顶部的座体;一设在座体内的拉杆装置;一设在该布框第二及第四边与布框缝制在一起的钢圈框;
一设在该布框内顶面并顶持于该两钢圈框间的塑胶补强板;一设在该布框顶部上方的把手;一设在该布框底部的底座,该底座包括一扣合部可与该两钢圈框的底部第一端嵌合在一起;一设于该布框顶部、布框第一边及布框底部间的U形塑胶支撑板;该U形塑胶支撑板具有一顶部、中间部及底部;一设于该底座的两侧边的角轮装置,该角轮装置与该底座是藉该U形塑胶支撑板的底部及中间部的下端两侧分别固定在一起,而该两角轮装置的外侧则分别与相对应的该两钢圈框的底部第二端扣接在一起;当上述把手、布框顶部、塑胶补强板及U形塑胶板顶部以固定元件锁固在一起,而该底座、布框底部及U形塑胶板的底部以固定元件锁固在一起,同时,该两角轮装置也与布框的底部及U形塑胶板的中间部下端及其底部以固定元件锁固在一起,因而构成一轻量型的行李箱构造。
本案不但在空间型态上确属创新,并能较习用物品增进多项功效,且节省行李箱的模具设备费。
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功效及特点,结合如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其附图,而益加明晰。
图式简单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行李箱整体构造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行李箱整体构造部份组合(一)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行李箱构造部份组合(二)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行李箱底座构造另一组合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4行李箱底座宽度尺寸变化组合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行李箱底座长度尺寸变化组合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主要部分代表符号10本体11把手 110-114固定元件12布框121第一边 22第二边123第三边 124第四边 125顶部126底部 16 U形塑胶撑板 17下托架组件171角板 1710固定座 172 Y形底座板1730固定孔柱 175、1815固定元件 18站脚组件40-40角轮 13塑胶补强板 14、15左、右两钢圈框173短延伸轭部 173A中延伸轭部 173B长延伸轭部
180把手 1801固定部 1802固定孔柱1810 L形突部1811掏空块体1812固定孔柱181、181A、181B短中长站脚 1813连接部本实用新型行李箱的构造,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一本体10,一设在本体顶部的座体20,一设在座体20内的拉杆装置30,及一设在本体10后箱板下端的两角轮40-40,其中,本体10又包括一把手11,一布框12,一塑胶补强板13,一左、右两钢圈框14、15,一U形塑胶撑板16,一下托架组件17及一站脚组件18等;详言之,本实用新型行李箱构造的主要特征在于行李箱本体10包括第一边121,第二边122,第三边123,第四边124,顶部125及底部126等;其顶部125及底部126是藉上述的左、右钢圈框14、15予以结合为一行李箱框架体,如第3图所示,因而将习用的行李箱较具重量的O形框架体及顶板予以省略,不仅构造简化,组装容易且可将行李箱的重量予以轻量化。
应该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之设在本体第二及第四边上的左、右两钢圈框14、15,基本上是与布框缝合在一起,使行李箱第二及第四边上的行李箱的侧向支撑作用力藉两钢圈框14、15的顶部中间及底部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分别予以支持并将行李箱的顶部125及底部126予以结合在一起。
由图1至图3可知,该U形塑胶撑板16具有一顶部、中间部及底部,其中间部的下端两侧及底部两侧是与两角轮及两钢圈框14、15下端的第二端锁固在一起,使行李箱的底部126包括两角轮在内可藉两钢圈框分别与行李箱的顶部125连成一体。
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行李箱顶部124的把手11是藉固定元件110-114将布框12的顶部,塑胶补强板的13及U形塑胶撑板16等予以锁固在一起而形成一行李箱顶部结构体;而在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中,行李箱本体底部126,如图4-5所示,是由一U形塑胶撑板16的底部,一具有Y形底板的下托架组件17及站脚组件18等组成并以固定元件1815固定;其中,下托架组件17包括一自后往上垂直延伸的角板171,一设在角板171内侧供拉杆外管的固定座1710,Y形底座板172,一自Y形底座板172朝外斜向伸出的两延伸轭部173-173及一设在两延伸轭部上的固定孔柱1730,而站脚组件18则包括一把手180及其两站脚181两者结合成一体,其中,把手包括两端的固定部1801-1801及一设于固定部1801上的固定孔柱1802,而两站脚181则包括一掏空块体1811,一固定孔柱1812,一连接部1813以及L形突部1810等;该把手180乃藉其两端的固定部1801-1801上的孔柱1802与两站脚181的连接部1813的固定孔以固定元件175予以锁固在一起;由图5可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下拖架组件17的两延伸轭部可做成短延伸轭部173,中延伸轭部173A及长延伸轭部173B等等,以因应各种不同行李箱的「宽度」尺寸,如图4所示即为使用长延伸部173B所组成的行李箱构造。同理,如第6图所示,站脚组件18亦可使用相同长度的把手部180而搭配不同长度的短、中、长站脚181、181A及181B,以构成各种不同尺寸的站脚组件18,而达成不同行李箱的「长度」尺寸下,使用同一模具射制完成,亦即各种不同尺寸的站脚组件181、181A、181B均可使用相同一组的模具搭配不同模芯成型,因而可大幅降低本实用新型行李箱底座所使用的模具设备费。
权利要求1.一种行李箱的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具有第一、二、三及四边以及顶部与底部的布框;一设在该布框第一边顶部的座体;一设在座体内的拉杆装置;一设在该布框第二及第四边与布框缝制在一起的钢圈框;一设在该布框内顶面并顶持于该两钢圈框间的塑胶补强板;一设在该布框顶部上方的把手;一设在该布框底部的底座,该底座包括一扣合部可与该两钢圈框的底部第一端嵌合在一起;一设于该布框顶部、布框第一边及布框底部间的U形塑胶支撑板;该U形塑胶支撑板具有一顶部、中间部及底部;一设于该底座的两侧边的角轮装置,该角轮装置与该底座是藉该U形塑胶支撑板的底部及中间部的下端两侧分别固定在一起,而该两角轮装置的外侧则分别与相对应的该两钢圈框的底部第二端扣接在一起;当上述把手、布框顶部、塑胶补强板及U形塑胶板顶部以固定元件锁固在一起,而该底座、布框底部及U形塑胶板的底部以固定元件锁固在一起,同时,该两角轮装置也与布框的底部及U形塑胶板的中间部下端及其底部以固定元件锁固在一起,因而构成一轻量型的行李箱构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的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行李箱底部包括一具有Y形底座板的下托架组件及一具有两站脚及一下把手的站脚组件共同组合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李箱的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下托架组件包括一本体、一自本体向前伸出的两轭部及一自后往上垂直延伸的角板部以供拉杆外管的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李箱的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站脚组件包括一设在中间的下把手,及一设在把手两侧上的延伸部以及分别设在延伸部上的两孔柱。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行李箱的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下托架组件是藉其Y形底座板的两轭部与站脚组件的延伸部上的孔柱锁固成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的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站脚组件的两延伸部上分别进一步包括一L形突出部以扣持钢圈框的下端部。
7.一种行李箱的改良构造,包括一行李箱的本体,该本体包括一顶部,一底部,一第一边,一第二边,一第三边及一第四边;一行李箱本体的底部两侧设有角轮装置,一设于行李箱本体第一边顶部上的座体;一设在座体与底部间的拉杆装置;其特征为该行李箱本体的顶部与底部间是藉设在该行李箱第二及第四边的钢圈框予以结合成一行李箱的轻量型框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行李箱的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行李箱的顶部、底部及第一边上进一步增设一U形塑胶支撑板。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行李箱的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行李箱底部包括一具有Y形底座板的下托架组件及一具有两站脚及在一下把手的站脚组件共同组合而成。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行李箱的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下托架组件包括一本体、一自本体向前伸出的两延伸轭部及一自后往上垂直延伸的角板部以供拉杆外管的固定。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行李箱的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站脚组件包括一设在中间的下把手,及一设在把手两端部上的两站脚以及分别设在两站脚上的两孔柱。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行李箱的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下托架组件是藉其Y形底座板的两延伸轭部与站脚组件的两站脚上的孔柱锁固成一体。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行李箱的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站脚组件的两站脚上分别进一步包括一L形突出部以扣持钢圈框的下端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行李箱的改良构造包括:一行李箱的本体,一行李箱本体的底部两侧设有角轮装置,一设于行李箱本体第一边顶部上的座体;一设在座体与底部间的拉杆装置,该行李箱本体的顶部与底部间藉设在行李箱第二及第四边的钢圈框之予以结合成一行李箱的轻量型框架。
文档编号A45C5/00GK2408743SQ00201250
公开日2000年12月6日 申请日期2000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0年1月28日
发明者林哲宏 申请人:乔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