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伞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7308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良的伞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伞具,尤其涉及一种可令伞面收折、开启或以无段式调节已开启伞面为多种遮蔽角度的改良的伞具。
一般所见的雨、阳伞,或较大型海滩伞、花园伞等,种类繁多且各具功能,但在基本构造上却都大同小异,主要由中棒、伞面、上下巢与伞支骨组合构成,其中该中棒是位于伞面的轴心,开合伞面时是控制推送可于中棒上滑移运动的下巢,借撑开、或收合伞支骨,达到开启或收合伞面的目的。
上述伞具若是个人使用,虽不存在伞具中棒占用伞面遮蔽空间的问题,但是对于大型伞具而言,垂直于伞面轴心部位的中棒,恰使伞面底部遮蔽空间中心部位被中棒所占用,造成伞面底部物品置放摆设时的困难,不能充分有效利用伞面遮蔽空间,此一缺点常常困扰着一般花园伞、海滩伞、与利用大型伞具开启后作为商品贩售的使用者。
坊间有一种“侧杆伞具”,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此一侧杆伞具是设计位于无中棒伞面外部的侧杆,配合一摆臂与一悬臂,利用可于侧杆上滑移运动的滑座装置与一定长拉绳,来控制开启或收合无中棒伞面,而能达到由侧杆支撑无中棒伞面,使其不占遮蔽空间的目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使用这种侧杆伞具时,因开启的无中棒伞面不能调节角度,当阳光侧向照射或有斜向风雨的情况下,其遮蔽面即受到影响,成为此一侧杆伞具明显缺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伞具,尤其是针对习用无中棒侧杆伞具存在的缺点,设计一转柄装置经第一拉绳、第二拉绳与滑座,控制摆臂及悬臂运动,可令伞面收折、开启、或以无段式调节已开启伞面完成多种遮蔽角度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伞具,设计由转柄装置与第一拉绳来控制滑座滑移运动,从而借摆臂摆动来改变第二拉绳,使下巢靠近上巢而开启伞面,或使下巢远离上巢而收合伞面。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伞具,设计一固定器,配合在伞面开启时由固定器固定第二拉绳使其定位,而能借转柄装置与第一拉绳来控制摆臂摆动,以使开启的伞面可调节成多种不同的遮蔽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控便利的改良的伞具,无需中棒伞面的收合、开启与无段式改变伞面遮蔽角度,皆可由操作转柄装置来完成,故操作极为简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改良的伞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侧杆、滑座、摆臂、悬臂、拉绳装置、转柄装置、固定器、无中棒伞面;所述侧杆,为中空管状体,底部插设于基座供伞具整体被稳固支撑及定位;所述滑座,被嵌设于侧杆,与侧杆为上下滑移配合;所述摆臂,包括在摆臂约中间部位固设的一枢座,以枢接悬臂,摆臂一端枢接于上巢,其另一端枢接于滑座,摆臂上适当位置设有一固定器,可固定摆臂内部第二拉绳定位;所述悬臂,一端枢接于侧杆顶端,另一端枢接于摆臂上的枢座;所述拉绳装置,包含第一拉绳与一第二拉绳,第一拉绳设于侧杆中空内部的上导轮与转柄装置之间,滑座亦被固定于第一拉绳,该第二拉绳为一定长拉绳,一端固定在侧杆底端适当位置,另一端经由侧杆中空内部、滑座上的导轮、摆臂中空内部、摆臂末端与上巢枢接部位的导轮、再穿越上巢轴心而固定于下巢,形成固定连接;所述转柄装置,是固设于侧杆底部适当位置,包含一壳体与一转柄,壳体内部设有可由转柄带动的转柄轴,此转柄轴配合侧杆内部上导轮以环设第一拉绳,并借第一拉绳带动滑座运动;所述固定器,是设置在较靠近侧杆的摆臂上,固定器包括至少一设于摆臂内对应于第二拉绳的制动块,用以压制固定第二拉绳令其能于摆臂内部定位;所述无中棒伞面,位于摆臂末端由上巢、下巢之间的上支杆与下支杆所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改良的伞具,其中的摆臂与上巢的枢接,于摆臂末端由一插梢穿设一导轮,使此导轮位于枢接部位内部,该导轮供导引第二拉绳;位于该上巢的枢接部位,设成一对应的长轴槽供容置插梢,另位于长轴槽的底部设有两径向槽,供摆臂末端枢接部位卡合于两径向槽内部,当伞面全开时使摆臂与上巢的枢接部位成为固定卡合状态。
前述的改良的伞具,其特征在于,其中是具有连续齿孔的皮带或具有连续凸齿的齿条。
前述的改良的伞具,其中的第一拉绳对应的上导轮与转柄轴为齿轮。
前述的改良的伞具,其中的固定器是装设在滑座上,以控制第二拉绳于摆臂内部定位。
前述的改良的伞具,其中的固定器包括一偏心压轮,设于摆臂中空内部,一轮轴,穿设于偏心压轮并使两端枢设于摆臂的管壁,一转钮,位于摆臂外壁面并固接于轮轴。
前述的改良的伞具,其中的固定器包含一两端设有制动块的弹性压片,位于摆臂中空内部,并使两制动块对应于第二拉绳,一轴杆,旋锁于弹性压片中间并使轴杆两端枢设于摆臂的管壁,一转钮,位于摆臂外壁面并固接于轴杆,旋转转钮可由轴杆带动弹性压片。
前述的改良的伞具,其中的转柄装置是固设于侧杆底部适当部位,包括一壳体与一转柄,壳体内部设有可由转柄带动的主齿轮,以及由主齿轮啮合的一上齿轮与一下齿轮,该上齿轮的轮轴供固定第一拉绳的一末端并将该末端在此轮轴上卷绕一适当长度;该下齿轮的轮轴供固定第一拉绳的另一末端,并将该末端在此轮轴上卷绕一适当长度。
本实用新型配合在伞面开启时由固定器固定第二拉绳使其定位,而能借转柄装置与第一拉绳来控制摆臂摆动,以使开启的伞面可调节成多种不同的遮蔽角度,且无需中棒伞面的收合、开启与无段式改变伞面遮蔽角度,皆可由操作转柄装置来完成,故操作极为简便。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伞具开启伞面的示意图。
图2为收合中的本实用新型伞具。
图3为
图1所示伞面开启时拉绳装置与伞支骨的关系示意图。
图4为图2中伞具收合时拉绳装置与伞支骨的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摆臂与上巢间枢接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转柄装置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无段调节伞面遮蔽角度的示意图。

图1、2、3、4所示,本实用新型改良的伞具10,整体包括由一侧杆11、一摆臂12、一悬臂1 3、一滑座14、一拉绳装置15、一转柄装置16、一固定器17、与一无中棒伞面18组合构成。
上述无中棒伞面18,除了未设中棒以外,其他构件如上巢19与上支骨20、下巢21与下支骨22等与一般伞具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侧杆11为中空管状体,底部插设于基座23以使伞具10整体能被稳固支撑及定位。
上述滑座14,是被嵌设于侧杆11,并可于侧杆11上作上下滑移运动。
上述摆臂12,包括于此摆臂12上大约中间部位固设一枢座24,用以枢接悬臂13如
图1中所示,摆臂12一端是枢接于上巢19,摆臂12另一端是枢接于滑座14;另于此摆臂12上适当位置设有一固定器17,用以固定后述拉绳装置15的第二拉绳26,令其能于摆臂12内部定位。
上述悬臂13一端是枢接于侧杆11的顶端,另一端枢接于摆臂12上的枢座24,以使该摆臂12可由滑座14上下滑移动作,而带动摆臂12作摆动动作。
再请参阅图3、4,本实用新型拉绳装置15,包含一第一拉绳25与一第二拉绳26;第一拉绳25设于侧杆11中空内部的上导轮27与转柄装置16之间,前述滑座14亦被固定于此第一拉绳25上,因而能利用转柄装置16的转柄33旋转操作,经第一拉绳25而带动该滑座14于侧杆11上作上下滑移运动;该第二拉绳26,为一定长拉绳,一端被固定在侧杆11底端适当位置,譬如后述转柄装置16壳体32内部一固定梢29上,另一端是经由侧杆11中空内部、设于滑座14上的导轮30、摆臂12中空内部、摆臂12末端与上巢19枢接部位的导轮31、再穿越上巢19轴心而固定于下巢20,形成固定连接。

图1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转柄装置16,是固设于侧杆11底部适当位置,包含一壳体32与一转柄33,壳体32内部设有可由转柄33带动的转柄轴28,此转柄轴28配合侧杆11内部上导轮27,可供环设前述第一拉绳25,壳体32内另设有一固定梢29,可供固定前述第二拉绳26的末端。
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摆臂12、与伞具上巢19枢接部位的结构示意图。该摆臂12末端是利用一插梢37穿设一导轮31,使此导轮31位于上巢19与摆臂12之间的枢接部位内部,借该导轮31,可供导引前述第二拉绳26。位于该上巢19枢接部位,是设成一对应的长轴槽38来容置插梢37,另位于长轴槽38的底部,设有两径向槽39,借此一设计,当滑座14上移使第二拉绳26被拉紧时,摆臂12末端枢接部位与导轮31,将被第二拉绳26压迫而沿着长轴槽38向下滑移,直至摆臂12末端枢接部位卡合于两径向槽39内部为止,此时即使伞面18全开,同时使摆臂12与上巢19枢接部位成为固定卡合状态,当摆臂12摆动为不同斜向角度时,如图9所示,能使伞面18亦成为不同的遮蔽角度。

图1及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器17,是被固设在较靠近侧杆11的摆臂12上,包含一偏心压轮34,设于摆臂12中空内部,一轮轴35,穿设于偏心压轮34并使两端枢设于摆臂12的管臂,一转钮36,位于摆臂12外壁面并固接于轮轴35。当转动转钮36,可由轮轴35带动偏心压轮34于摆臂12中空内部旋转,阻塞并压制位于内部的第二拉绳26,以令其于摆臂12内部定位,或者是,反向转动转钮36,使偏心压轮34不再压制阻塞而能使第二拉绳26能于摆臂12内部自由滑动。
上述固定器17,也可以装设在伞具上可控制第二拉绳26于摆臂12内部定位的其他位置,辟如滑座14上。
请参阅图3,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特征是,当滑座14被第一拉绳25带动于侧杆11上向上滑移运动时,因第二拉绳26位于摆臂12中空内部的长度不变,固定梢29至滑座14的距离渐长,相对使另一端下巢21至上巢19的间距渐短,即形成由第二拉绳26拉动下巢21靠向上巢19的动作,从而使下巢21向上带动每一下支骨22,分别撑开每一上支骨20而使伞面18开启,如
图1所示;反之,当反转转柄装置22使滑座14被第一拉绳25带动于侧杆11上向下滑移运动时,摆臂12反向摆动,第二拉绳26位于摆臂12中空内部的长度不变,固定梢29至滑座14的距离渐短,相对使下巢21至上巢19的间距渐长,如图4所示,此时即可借下支骨22的支撑弹性渐渐将下巢21推送复位,形成由下巢21拉回第二拉绳26使下巢21远离上巢19的动作,使伞面16成为收合状态,如图2所示。
当第二拉绳26拉动下巢21靠向上巢19使伞面18完全开启后,摆臂12与伞面上巢19间枢接部位,如图5所示,因前述摆臂12末端枢接部位卡合于径向槽39内部的动作,使得摆臂12末端与上巢19之间,成为一卡合固定角度,并成定位状态。此时,操作者可控制位于摆臂12上的固定器17,使第二拉绳26在摆臂12中空内部受到压制而定位,再次转动转柄33,由第一拉绳25带动滑座14使摆臂12摆动为不同斜向角度,即能控制使摆臂12末端的伞面18成为不同斜向遮蔽角度,如图9所示。
上述控制使伞面18为不同斜向遮蔽角度,可因滑座14于侧杆11上自由滑移而决定,故可达到无段式调节的功能。
为了使伞面18收、合与改变遮蔽角度的操控动作更为精确不失误,上述第一拉绳25可以由不同的长条形动力传送元件制造,譬如以具有连续齿孔的皮带、或是以具有连续凸齿的齿条。另与其对应的上导轮27与转柄轴28,亦可由齿轮取代。
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器17的另一实施例。该固定器17,包含一两端设有制动块41的弹性压片40,位于摆臂12中空内部,并使两制动块41对应于第二拉绳26,一轴杆42,旋锁于弹性压片40中间并使轴杆42两端枢设于摆臂12的管壁,一转钮43,位于摆臂12外壁面并固接于轴杆42,当旋转转钮43,可由轴杆42带动弹性压片40,而使两制动块41对第二拉绳26施压,令其于摆臂12内部定位;或者是,反向旋松转钮43,使两制动块41不再压制第二拉绳26,使第二拉绳26能于摆臂12内部自由滑动。
实际应用上,可用以达到压制第二拉绳26令其于摆臂12内部定位的装置多不胜枚举,本实用新型仅简单列举其中一二,凡能达到上述相同功能者,皆可应用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器17。
如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转柄装置16的另一实施例。如图8所示,该转柄装置16固设于侧杆11底部适当位置,包含一壳体32与一转柄33,壳体32内部设有可由转柄33带动的主齿轮44,以及由主齿轮44啮合的一上齿轮45与一下齿轮46,该上齿轮45的轮轴供固定第一拉绳25的末端在此轮轴上卷绕一适当长度;该下齿轮46的轮轴可供固定第一拉绳25的另一末端,并将该末端在此轮轴上卷绕一适当长度。当转动转柄33,即可由主齿轮44驱动上、下齿轮45、46分别作正反转运动,以一齿轮卷绕另一齿轮释放的动作,使第一拉绳25带动滑座14于侧杆11上滑移运动。
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转柄装置的实施例,该第一拉绳25可以使用一般的拉绳,而不必使用皮带或齿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确可达到以转柄控制令伞面收折、开启,或以无段式调节已开启伞面为多种遮蔽角度的预期功能及目的,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的伞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侧杆、滑座、摆臂、悬臂、拉绳装置、转柄装置、固定器、无中棒伞面;所述侧杆,为中空管状体,底部插设于基座供伞具整体被稳固支撑及定位;所述滑座,被嵌设于侧杆,与侧杆为上下滑移配合;所述摆臂,包括在摆臂约中间部位固设的一枢座,以枢接悬臂,摆臂一端枢接于上巢,其另一端枢接于滑座,摆臂上适当位置设有一固定器,可固定摆臂内部第二拉绳定位;所述悬臂,一端枢接于侧杆顶端,另一端枢接于摆臂上的枢座;所述拉绳装置,包含第一拉绳与一第二拉绳,第一拉绳设于侧杆中空内部的上导轮与转柄装置之间,滑座亦被固定于第一拉绳,该第二拉绳为一定长拉绳,一端固定在侧杆底端适当位置,另一端经由侧杆中空内部、滑座上的导轮、摆臂中空内部、摆臂末端与上巢枢接部位的导轮、再穿越上巢轴心而固定于下巢,形成固定连接;所述转柄装置,是固设于侧杆底部适当位置,包含一壳体与一转柄,壳体内部设有可由转柄带动的转柄轴,此转柄轴配合侧杆内部上导轮以环设第一拉绳,并借第一拉绳带动滑座运动;所述固定器,是设置在较靠近侧杆的摆臂上,固定器包括至少一设于摆臂内对应于第二拉绳的制动块,用以压制固定第二拉绳令其能于摆臂内部定位;所述无中棒伞面,位于摆臂末端由上巢、下巢之间的上支杆与下支杆所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伞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与上巢的枢接,于摆臂末端由一插梢穿设一导轮,使此导轮位于枢接部位内部,该导轮供导引第二拉绳;位于该上巢的枢接部位,设成一对应的长轴槽供容置插梢,另位于长轴槽的底部设有两径向槽,供摆臂末端枢接部位卡合于两径向槽内部,当伞面全开时使摆臂与上巢的枢接部位成为固定卡合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伞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绳,是具有连续齿孔的皮带或具有连续凸齿的齿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良的伞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绳对应的上导轮与转柄轴为齿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伞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器是装设在滑座上,以控制第二拉绳于摆臂内部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伞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器包括一偏心压轮,设于摆臂中空内部,一轮轴,穿设于偏心压轮并使两端枢设于摆臂的管壁,一转钮,位于摆臂外壁面并固接于轮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伞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器包含一两端设有制动块的弹性压片,位于摆臂中空内部,并使两制动块对应于第二拉绳,一轴杆,旋锁于弹性压片中间并使轴杆两端枢设于摆臂的管壁,一转钮,位于摆臂外壁面并固接于轴杆,旋转转钮可由轴杆带动弹性压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伞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柄装置是固设于侧杆底部适当部位,包括一壳体与一转柄,壳体内部设有可由转柄带动的主齿轮,以及由主齿轮啮合的一上齿轮与一下齿轮,该上齿轮的轮轴供固定第一拉绳的一末端并将该末端在此轮轴上卷绕一适当长度;该下齿轮的轮轴供固定第一拉绳的另一末端,并将该末端在此轮轴上卷绕一适当长度。
专利摘要一种改良的伞具,包括侧杆、滑座、摆臂、悬臂、拉绳装置、转柄装置、固定器、无中棒伞面,滑座由拉绳带动于侧杆上滑移运动,摆臂两端分别枢接于滑座与伞面上巢,悬臂两端分别枢接于侧杆顶端与摆臂上的枢座,拉绳装置包含第一、二拉绳,固定器是设于摆臂上用以固定第二拉绳,转柄装置设于侧杆,用以卷绕控制拉绳装置使伞面开启或收合,或当伞面开启时固定器固定第二拉绳,而能以该转柄装置无段控制使伞面成为不同遮蔽角度。
文档编号A45B17/00GK2431761SQ002360
公开日2001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00年6月2日 优先权日2000年6月2日
发明者马准胜 申请人:马准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