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折防风伞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7950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四折防风伞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伞的技术领域,与四折防风伞架有关。
普通的四折伞架结构如图5所示,由短材1、长材2、短骨3、第一回线5、主材6、牛担7、第二回线8、包头短骨9及丸骨10组成。短材1里端与主杆的上巢枢接,外端枢接于长材2中部。长材2里端与滑合于主杆的下巢枢接,外端与主材6近里端枢接。主材6里端与短骨3外端枢接;短骨3里端与短材1近外端枢接。第一回线5侧置于主材6的一侧,里端连接于长材2近外端开的定位孔中,中间穿过主材6的空心钉,以防第一回线5外翻,外端与包头短骨9近里端枢接。包头短骨9外端与丸骨10近里端枢接;丸骨10里端与第二回线8外端枢接,第二回线8里端枢接于主材6近外端的牛担7中。
这种结构的伞架在使用中,遇风冲击时,第二回线8、包头短骨9、丸骨10受强力作用,常常发生弯折变形,甚至被折断,致使整个伞架被损坏,不具有防风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种四折防风伞架,使伞架在使用中,遇风冲击时,具有防风的功效。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四折防风伞架由短材、长材、短骨、收伞弹簧、第一回线、主材、牛担、第二回线、包头短骨及丸骨组成;短材里端与主杆的上巢枢接,外端枢接于长材中部;长材里端与滑合于主杆的下巢枢接,外端与主材近里端枢接;主材里端与短骨外端枢接;短骨里端与短材近外端枢接;第一回线侧置于主材的一侧,中间穿过主材的空心钉,外端与包头短骨近里端枢接;包头短骨外端与丸骨近里端枢接;丸骨里端与第二回线外端枢接,第二回线里端枢接于主材近外端的牛担中;本案的关键在于伞架还包含一收伞弹簧,收伞弹簧外端枢接于第一回线里端,里端由短材外端与长材中部连接的空心钉固接;第一回线里端则连接于长材近外端开的短槽中。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防风伞架因将长材近外端的定位孔改设成短槽,且收伞弹簧外端与第一回线的里端枢接,第一回线在无风的情况下,其里端受收伞弹簧作用往里拉,处于短槽的里侧位置,整个伞架处于正常状态。当遇风冲击时,第一回线的外端受包头短骨拉制,致使其里端处于短槽的外侧位置,第二回线、包头短骨、丸骨外翻,第一回线里端在收伞弹簧的作用下不致使伞架损坏,达到了防风的目的。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常状态下结构示意;图2是
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遇风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习用品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四折防风伞架由短材1、长材2、短骨3、收伞弹簧4、第一回线5、主材6、牛担7、第二回线8、包头短骨9及丸骨10组成。
短材1里端与主杆的上巢枢接,外端枢接于长材2中部。
长材2里端与滑合于主杆的下巢枢接,外端与主材6近里端枢接。
短骨3里端与短材1近外端枢接。
收伞弹簧4外端枢接于第一回线5里端,里端由短材1外端与长材2中部连接的空心钉固接。
第一回线5侧置于主材6的一侧,里端连接于长材2近外端开的短槽中,中间穿过主材6的空心钉,以防第一回线5外翻,外端与包头短骨9近里端枢接。
主材6里端与短骨3外端枢接。
第二回线8里端枢接于主材6近外端的牛担7中。
包头短骨9外端与丸骨10近里端枢接。
丸骨10里端与第二回线8外端枢接。
配合图2所示,本防风伞架主要在长材2近外端设的短槽,即将原来的定位孔改设成短槽,因收伞弹簧4外端与第一回线5的里端枢接,第一回线5在无风的情况下,如
图1、2所示,处于A的位置,整个伞架处于正常状态。
当遇风冲击时,如图3、4所示,第一回线5受拉而处于B的位置,第二回线8、包头短骨9、丸骨10外翻,第一回线5里端在收伞弹簧的作用下不致使伞架损坏,达到了防风的目的。
权利要求1.四折防风伞架,由短材、长材、短骨、收伞弹簧、第一回线,主材、牛担、第二回线、包头短骨及丸骨组成;短材里端与主杆的上巢枢接,外端枢接于长材中部;长材里端与滑合于主杆的下巢枢接,外端与主材近里端枢接;主材里端与短骨外端枢接;短骨里端与短材近外端枢接;第一回线侧置于主材的一侧,中间穿过主材的空心钉,外端与包头短骨近里端枢接;包头短骨外端与丸骨近里端枢接;丸骨里端与第二回线外端枢接,第二回线里端枢接于主材近外端的牛担中;其特征在于伞架还包含一收伞弹簧,收伞弹簧外端枢接于第一回线里端,里端由短材外端与长材中部连接的空心钉固接;第一回线里端则连接于长材近外端开的短槽中。
专利摘要一种四折防风伞架,由短材、长材、短骨、收伞弹簧、第一回线、主材、牛担、第二回线、包头短骨及丸骨枢接而成。此伞架还包含一收伞弹簧,收伞弹簧外端枢接于第一回线里端,里端由短材外端与长材中部连接的空心钉固接;第一回线仍侧置于主材的一侧,中间穿过主材的空心钉,外端与包头短骨近里端枢接,但第一回线里端则连接于长材近外端开的短槽中。当伞架遇风冲击时,第一回线受收伞弹簧的作用可不致损坏伞架,具有防风功效。
文档编号A45B19/10GK2475315SQ0023700
公开日2002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00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00年5月30日
发明者陈添成, 宋顺锋 申请人:厦门明和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