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阳伞的自动弯向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7070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遮阳伞的自动弯向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遮阳伞的弯向机构。
传统遮阳伞弯折定位装置由上凸形接头、下凹形接头、定位杆、弹簧销及弹簧等所组成。其中上凸形接头于一端的圆柱状两侧分别削平形成扁平状的嵌接部,且底部形成弧圆凸形,顶端为圆弧端,并于中央开设一通孔,嵌接部底处凹设等矩相称定位嵌槽,一端为圆管体连接伞棒。
下凹形接头为圆柱状于顶端开设一适于上凸形接头嵌接部的缺槽,使之形成两侧对称的嵌接肋,该相对嵌接肋亦开设通孔,嵌接槽底都的一侧嵌接肋下方凹设一长弧端凹槽,再于该凹槽内开设方形透槽贯穿,并于该贯穿透槽下方凹槽内设一槽孔,然接头底端亦成圆管体连接伞棒。
另定位杆位于下凹形接头凹槽的长弧圆板中央凸设一方形游移杆,并于该游移杆末端形成较高于方形游移杆的方形嵌卡杆,复于游移杆下方的定位杆再凹设一凸柱。
进而上凸形接头的嵌接部嵌入下凹形接头的缺槽内时,定位杆已将弹簧以凸柱定位置入槽孔内,且游移杆并置入透槽内,故上接头嵌入下接头后,以弹簧销依嵌接部的通孔及嵌接肋的通孔枢接两者,而上凸形接头并以嵌接部底部的嵌卡槽与嵌卡杆相互嵌卡定位,并在弯折时按压定位杆使嵌卡杆脱离嵌卡槽,即可将上凸形接头及上伞棒以弹簧销为轴心弯折,且藉嵌卡杆与嵌卡槽的嵌卡位置不同,而达不同角度之弯折调整。该弯折装置最大的缺陷是上凸形接头的弯折角度因受上伞棒所支撑的遮阳伞荷重,而无法确实弯折至适当角度嵌卡,尤其因遮阳伞的荷重作用,往往嵌卡杆与嵌卡槽一脱离,即弯折过大造成嵌卡固定的困扰。
如中国专利94238696.5公开的一种“遮阳伞弯折接头定位装置”,它是针对上述技术的改进,即在上凸形接头扁平部两侧顶端凸设定位凸缘,且下凹形接头扁平状缺槽两侧顶端相对位置亦开设弧摆凹槽,两者枢接后,藉上凸形接头凸缘与下凹形接头缺槽的卡止定位限制作用,达伞棒弯折确定不偏离的定位效果。但它也由于结构上的限制,操作麻烦,并且容易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遮阳伞的自动弯向机构,它不仅操作容易,不易损坏,且结构简单,外表美观。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通过如下方案实现该自动弯向机构包括弯向上节和弯向下节,弯向上节一端为圆柱状其两侧分别有扁平状的嵌接部,嵌接部中开设一通孔,另一端为圆管体;弯向下节也为圆柱状在顶端开设一适于弯向上节嵌接部的缺槽,并形成两侧对称的嵌接肋,两相对嵌接肋上有固定销钉用的通孔,弯向上节的嵌接部嵌在弯向下节的缺槽内并用销钉枢接两者,其特征是在弯向上节的嵌接部开有一凹槽,一内弹簧置于该槽内,而枢接弯向上节和弯向下节的销钉穿过内弹簧,一弯向连杆置于相互枢接的弯向上节和弯向下节内,且其底部位于弯向下节的底端,连杆的尾部有两个用滑动销连接的滑轮,在缺槽底部的弯向下节内有该滑轮滑动的滑槽,连杆顶端固定一定位塞,定位塞顶部固定一根与伞柄上节固定的复位弹簧,在该弹簧上方的上节内装有一滑轮,伞绳的一端与下巢固定,另一端经滑轮并依次贯穿复位弹簧、弯向上节和弯向下节与摇把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外形美观、操作容易,使用寿命长,并可在一定的弯向斜度范围内任意定位。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图;图3为弯向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反映其工作原理的结构示意图Ⅰ;图5为反映其工作原理的结构示意图Ⅱ。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自动弯向机构由弯向上节15、弯向下节3、弯向连杆14、内弹簧20、上复位弹簧8、定位塞13、滑轮10和伞绳5等组成。
其中,弯向上节15于一端的圆柱状两侧分别削平形成扁平状的嵌接部23,嵌接部23中央开设一通孔21,并于一侧开一凹槽22,一内弹簧20置于该槽22内。弯向上节15的另一端为圆管体24,连接伞柄上节12。在嵌接部23中开有与圆管体24贯通的伞绳通孔和弯向连杆通孔。
弯向下节3为圆柱状,其顶端开有一适于弯向上节嵌接部23嵌入的缺槽17,缺槽17两侧形成对称的嵌接肋19,相对嵌接肋19开有对应的通孔18,在缺槽17底部的弯向下节3内壁上开设有一条R105°的弧形滑槽16,滑槽16上部含有止口槽。弯向上节的嵌接部23嵌在弯向下节的缺槽内,并用一销钉4依通孔18和21枢接两者,并且该销钉4通过置于凹槽内的内弹簧20。
弯向连杆14加工成刀形,便于增强连杆强度,在连杆14的上、下方分别加工有连接用的定位销孔27和滑动销孔25。连杆下端穿过相互枢接的弯向上节15和弯向下节3而尾部位于下节的底端,并且在其尾部装有用滑动销26连接的两滑轮2。
定位塞13位于连杆14顶端,呈圆柱状,它用定位销6与连杆14和上复位弹簧8固连。并在该连接处的伞柄上节15外套有一套环7,且该套环7也用该定位销6固定。弹簧8的上端用铆钉9与伞柄上节12固定。滑轮2位于弹簧8上方的上节12内,也用铆钉11与上节12固定。
伞绳5的一端与下巢1固定,另一端跨过滑轮10后并依次穿过上复位弹簧8,弯向上节15和弯向下节3与伞柄上的摇把连接,其中摇把图中未表示。
现结合图3、图4、图5对本机构的工作原理作详细说明。
顺时针转动摇把,当伞布全部展开,下巢1顶到滑动销26,继续转动摇把,伞绳在收缩力的作用下拉动下巢1,下巢1推动滑动销26上升,并带动弯向连杆14上升。弯向连杆14上升的同时,连杆尾部的小滑轮2在弯向下节内的R105°滑槽16内向上滑动,此时,弯向上节内的复位弹簧20在连杆的上应力下,迫使收缩,上复位弹簧8也迫使压缩。继续顺时针转动摇把,伞绳产生的拉力在下巢1转为推力,推动滑动销26,滑动销26产生提力作用至连杆14,使其尾部小滑轮2在R105°滑槽16内继续上移,此时,内弹簧20继续收缩,自动弯向也随之弯曲。每当连杆14尾部小滑轮在R105°滑槽16内上升1.5mm时,自动弯向的弯曲度为1°,最大可达28°,此自动弯向可在0-28度之间任意调节定位。
复位时,只要逆时针转动摇把,上复位弹簧8与内复位弹簧20的反弹力同时作用于连杆14及连杆尾部的滑轮2,使之在R105滑槽16内下滑,下应力会使滑动销26压迫下巢1下降,同时自动弯向逐渐复位。
权利要求1.一种遮阳伞的自动弯向机构,包括弯向上节(15)和弯向下节(3),弯向上节(15)一端为圆柱状其两侧分别有扁平状的嵌接部(23),嵌接部(23)中开设一通孔(21),另一端为圆管体(24);弯向下节(3)也为圆柱状在顶端开设一适于弯向上节嵌接部的缺槽(17),并形成两侧对称的嵌接肋(19),两相对嵌接肋(19)上有固定销钉用的通孔(18),弯向上节的嵌接部(23)嵌在弯向下节的缺槽(17)内并用销钉(4)枢接两者,其特征在于在弯向上节的嵌接部(23)开有一凹槽(22),一内弹簧(20)置于该槽(22)内,而枢接弯向上节和弯向下节的销钉(4)穿过内弹簧(20),一弯向连杆(14)置于相互枢接的弯向上节(15)和弯向下节(3)内,且其底部位于弯向下节(3)的底端,连杆(14)的尾部有两个用滑动销(26)连接的滑轮(2),在缺槽(17)底部的弯向下节(3)内有该滑轮(2)滑动的滑槽(16),连杆顶端固定一定位塞(13),定位塞(13)顶部固连一根与伞柄上节(12)固定的复位弹簧(8),在该弹簧上方的上节内装有一滑轮(10),伞绳(5)的一端与下巢(1)固定,另一端经滑轮(10)并依次贯穿复位弹簧(8)、弯向上节(15)和弯向下节(3)与摇把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弯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弯向连杆(14)呈刀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弯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弯向连杆(14)、定位塞(13)和上复位弹簧(8)共用一定位销(6)连接,并在该连接处的伞柄上节外面套有一用该定位销(6)固定的套环(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遮阳伞的弯向机构。它由弯向上节、弯向下节、弯向连杆和复位弹簧等组成,在连杆的尾部有两个滑轮,该滑轮在伞绳拉力的作用下,可在弯向下节内的滑槽同滑动,滑动的距离控制弯曲度的大小。本弯向机构具有结构简单、外形美观、操作简单、耐用,并可在0—28°斜度范围内任意定位等的优点。
文档编号A45B25/02GK2441342SQ002497
公开日2001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00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00年10月20日
发明者王嘉山 申请人:马准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