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防水内里衬套的防水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2779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防水内里衬套的防水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水鞋,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防水、透气及排水功能,并可降低材料成本的具有内里衬套的防水鞋。
一般的防水鞋包括一个由防水材料制成的外壳,并密封所有孔隙,因此空气和湿气都无法穿透,此种防水鞋易造成穿着者的不舒适感,因为集结在穿着者脚部周围的汗湿气无法排放出去,用来克服此种排汗问题的改良方法,包括有使用诸如皮革或布等非防水材料作为鞋面外壳,以及使用防水透气的材料或叠层制成的袜形内里,来保护脚部并防止水份渗入,更详细地说,此种改良的鞋子结构通常包括一袜形内里,其具有一个固接到鞋面上开口端的上开口端以及一个座落于和胶结于中底的下壁,所述中底固接于鞋面的下端,此种结构的缺点在于,水份仍可透过鞋面的车缝和孔隙渗入鞋子内部,积留在鞋面和袜形内里中间的下方空间内,无法排放出去,造成穿着者感到不适,尤其是在严寒的气候下,渗入的水份会结冰。
有一种技术可通过改善防水透气鞋的防水特性来消除上述的水份渗入问题,此一改良鞋子结构包括一个连接于内底的外壳、一设置于外壳内部的防水透气插置物、以及一个位于鞋子插置物内部的内里,内里和插置物两者的底壁在鞋底和内底中间延伸,且利用好几层的黏着层固定到鞋面的下沿部份、及鞋底和内底,此技术专注于改善鞋子的防水特性来解决水份的渗透问题,然而,所采取的提高防水特性的技术明显地降低了鞋子的通气性和透气性。
另外有一种外翻鞋子,它包括有防水透气的袜形内里,所述袜形内里具有良好的通气性质,在此鞋子的结构中,因纤维或发泡材料形成的填置物设置于鞋面的内表面和袜形内里中间,所以穿透过鞋面的水份,会因填置物的水分吸收特性而积留在填塞物中,湿的填塞物不只是增加鞋子重量,而且降低鞋子的保暖性,另一方面,用于此鞋子结构中的袜形内里有一个底壁,位于中底且黏固在其上,具有底壁的袜形内里结构使鞋子的制造程序变得复杂,并增加昂贵的防水透气材料的使用量,将袜形内里的底壁黏固于中底的程序也是麻烦且浪费时间。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水、透气、并可排出水份功能的具有防水内里衬套的防水鞋。
本发明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以往制鞋程序制作而可节省材料成本的具有防水内里衬套的防水鞋。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具有防水内里衬套的防水鞋,它包括有一鞋面,所述鞋面以车缝方式结合一片以上材料而成,包括一顶开口端和一底开口端,所述鞋面的底开口端上方一距离,楦成型时围绕着内底周围产生一楦成型沿,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面,其顶开口端下方一距离设有一上固接装置,在所述楦成型沿上方一距离,于所述上固接装置的下方设有一下固接装置;一内里衬套,结合一片以上防水材料并施以防水密封所有孔隙而成,具有配合所述鞋面内表面的形状,设置于所述鞋面内部,具有一固接到所述鞋面上固接装置的上开口端,以及一沿着所述鞋面的内表面延伸且终止并固接到所述鞋面下固接装置的下开口端;及一密封装置,沿着所述下固接装置的内表面设置,并黏固到所述鞋面的内表面和所述内里衬套的内表面,以密封所述下固接装置以防水。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的具有防水内里衬套的防水鞋,包括一鞋面,以车缝方式结合一片以上材料而成,包括一顶开口端和一底开口端,所述鞋面的顶开口端下方一距离设有一上固接装置,所述鞋面的底开口端上方一距离于楦成型时在围绕着内底周围产生一楦成型沿,在所述楦成型沿的上方一距离,于所述上固接装置下方设有一下固接装置;一内里衬套,结合一片以上防水材料并施以防水密封所有孔隙而成,具有配合所述鞋面内表面的形状,设置于所述鞋面内部,具有一固接到所述鞋面上固接装置的上开口端,和一下开口端沿着所述鞋面内表面向下往所述鞋面的底开口端延伸适当长度;一密封装置,设置于所述鞋面和所述内里衬套中间,沿着下固接装置向下往所述鞋面底开口端延伸,以黏固所述内里衬套到所述鞋面的内表面,并密封成防水。
采用本发明的上述方案,由于水份无法渗入鞋子内部,因此保温材料可发挥最佳的保暖效果;由于内里衬套的下开口端不具有底壁,所以可节省昂贵的防水透气材料的用量;鞋面的楦成型和固接到鞋底的制程都是运用以往的制鞋技术,因此很容易实施。
为更清楚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点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防水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外观图;图2为沿着图1线2-2所取得的片断剖面图;图3为沿着图1线3-3所取得的片断剖面图;图4为沿着图1线4-4所取得的片断剖面图5同于图2,但其鞋面的内表面设有一从下固接装置向下往底开口端延伸的增强片;图6同于图2,但其密封装置从下固接装置向下往鞋面的底开口端延伸;图7同于图2,但内里衬套的下开口端有一向上并向外翻的折起;图8为本发明防水鞋的另一实施例的外观图;图9为本发明防水鞋的再一实施例的外观图;图10为沿着图9线10-10所取得的片断剖面图;图11为显示一个用于本发明不同例子的内里衬套的示意图;图12为具体实施图11内里衬套的一实施例,而且其内里衬套的下沿设有一车缝后反折的额外衬套;图13同于图12,但额外衬套的上端单独车缝到内里衬套;图14为显示车缝后反折的密封装置的一实施例,其内里衬套内未设有一般内里;图15为显示加长型的内里衬套的一实施例,其内里衬套内未设有一般内里;图16同于图2,但将鞋面的上固接装置设置于鞋面的顶开口端。
请参见图1、2、3及图4所示,一根据本发明具有防水内里衬套的防水鞋较佳实施例,包括一个鞋面10,以车缝方式结合一片以上材料而成,包括有一鞋头部13和一鞋后跟部14,鞋头部13和鞋后跟部14分别缝接到鞋面10的鞋腰部15并形成车缝19I和19II,而车缝19III为鞋面10上其他诸多车缝的一例,车缝19I、19II和19III都是贯穿鞋面10的材料,加上鞋面10材料间上下叠层的缝隙,造成的多数孔隙容许水份进出流动,因此具有渗入和排出水份的能力,鞋头部13和鞋后跟部14较佳地由防水材料如橡胶、聚氯乙烯(PVC)、聚氨基酸酯(PU)或防水皮革所制成,鞋面10的顶端有一顶开口端11,在顶开口端11下方一距离处设有一上固接装置16,鞋面10的底端有一底开口端12,在楦成型时,被拉帮形成一向内翻的下凸缘,并在约为九十度的楦成型转弯处形成一围绕着内底40周围的楦成型沿18,在楦成型沿18上方一距离处,在上固接装置16下方,还设有一下固接装置17。
一内里衬套20由防水透气的材料制成,它利用现有技术借着车缝或黏着等方式结合一片以上材料并施以防水密封所有孔隙而形成,具有配合鞋面10内表面的形状,设置于鞋面10内部,内里衬套20的顶端具有一上开口端21,车缝到鞋面10的上固接装置16,所述车缝也可改以黏着方式制作,内里衬套20的底端具有一下开口端22车缝到鞋面10的下固接装置17,下开口端22也沿着车缝19I和19II延伸且缝接,也就是说,车缝19I和19II除了分别缝接鞋头部13和鞋后跟部14到鞋腰部15外,也是下固接装置17的一部分,内里衬套20的下开口端22延伸到下固接装置17、车缝19I和19II处而已,不再向下往鞋面10的底开口端12延伸,内里衬套20和鞋面10中间较佳地不设有任何插置物,彼此邻接但微微松开分离,形成一良好的防水透气结构。
一密封装置30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是使用一宽约10-30mm的防水封条,沿着下固接装置17、车缝19I和19II的内表面设置,并粘固到鞋面10的内表面和内里衬套20的内表面,以密封下固接装置17(含车缝19I和19II)以防水,密封装置30用来防止水份渗入,并使渗入的水份透过下固接装置17的车缝和车缝19I、19II和19III排到鞋子外面,也因为密封装置30的设置,所述容易渗水的车缝反而成为良好的排水出口,密封装置30可改用涂布防水胶或其他防水材料到鞋面10的内表面和内里衬套20的内表面来达到相同的功效。
在完成密封装置以后,鞋面10的底开口端12在楦成型时被拉帮向内翻并固接到内底40,一填充材41接着被置入内底40下方由鞋面10的底开口端12所界定的开口,并以防水封片42黏固于鞋面10的底开口端12和填充材41下方,使鞋面10的底开口端12密封以防水,此外,鞋面10的底开口端12也可在楦成型时向外翻出,以外翻车缝配合防水胶密封固接到内底,形成一个防水的外翻(Stitch-Down)结构,楦成型后,通过直接注射或胶水黏贴等一般的底部制程,将一鞋底45固接到内底40下方,如有需要,配合鞋面10内表面形状的一般内里46可设置于内里衬套20的内部,以便提供舒适感和耐用性,也可将保温材料如保温纤维棉、保温发泡材等设置于内里衬套20和一般内里46中间,因为水份无法渗入鞋子内部,因此保温材料可发挥最佳的保暖效果。
除了上述的功能以外,本发明的特点为(一)、内里衬套20的下开口端22不具有底壁,所以昂贵的防水透气材料的用量较为节省,(二)、鞋面10的楦成型和固接到鞋底45的制程都是运用以往的制鞋技术,因此很容易实施。
图5的实施例实质上类似图2所示,但鞋面10的内表面额外地黏固有一增强片31,设置于鞋面10内表面以上和密封装置30以下的位置,自下固接装置17向下往鞋面10的底开口端12延伸,所述增强片31较佳地具有优良的粘着表面,供密封装置30附着并产生一较佳的黏固效果,另外,增强片31可用防水材料制成,来提升鞋面10在下固接装置17以下的防水性能,虽然图5所示的增强片31是延伸到鞋面10的底开口端12,但实务上可依不同需求,使增强片31的延伸长度大于、或等于、或小于鞋面10的底开口端12。
图6的实施例实质上类似图2所示,但是密封装置30是一较宽的防水封条,自下固接装置17向下往鞋面10的底开口端12延伸,用来加强鞋面10在下固接装置17以下处的防水性能,虽然图6所示的密封装置30是延伸至鞋面10的底开口端12,但是实务上可依不同需求,使密封装置30的延伸长度大于、或等于、或小于鞋面10的底开口端12。
图7的实施例实质上类似图2所示,但是其内里衬套20的下开口端22具有一向上且向外翻的折起25,车缝到鞋面10的下固接装置17,所述车缝也可改用黏着方式制作,下开口端22的折起25是用来提高内里衬套20的防水效果,因为它可以有效地阻止渗入的水份向下流动。
图8的实施例实质上类似于图1所示,但其下固接装置17I是一个从鞋面10I的鞋头部13I延伸到鞋后跟部14I,并从鞋后跟14I返回鞋头部13I的一环圈,下固接装置17I也可改用黏着方式制作,如图9和图10所示的实施例,其内里衬套20II的下开口端22II黏固到鞋面10II的下固接装置17II,所述下固接装置17II以胶着方式制作,形成一个从鞋头部13II延伸到鞋后跟部14II,并从鞋后跟部14II返回鞋头部13II的一环圈,因为下固接装置17II以黏着方式制作,因此不会在鞋面10II的外观上显现出下固接装置17II的痕迹,这种做法可提供予鞋面较少的设计限制。
图11显示一实施例,其内里衬套20I的上开口端21I缝接到一上连部份23I,所述上连部份23I的顶端24I可固接到鞋面10的上固接装置16,或是鞋面10的顶开口端11,尤其是在鞋子内部不设有一般内里的情况下,上连部份23I可用非防水的布料制成,来降低防水透气材料的使用量并节省成本,具体实施的较佳实施例显示在图12、13和图14,所述实施例都不设有一般内里46,其上连部份23I的顶端24I都固接到鞋面10的顶开口端11。
一般内里46基本上是用来,(一)遮蔽密封装置30的粗糙外观,(二)保护密封装置30的黏着牢固性,和(三)置入保温材料于内里衬套20和一般内里46中间,但是一般内里46的设置也造成重量增加和透气性降低的缺点,当有轻便性和高透气性的要求时,如夏季鞋靴等,即有去除一般内里46的需要,较佳实施例显示在图12和图13,在此二实施例中,一般内里46已不复存在,其遮蔽和保护密封装置30的功能被额外衬套5所取代。
图12所示的额外衬套50,是以车缝或黏着等方式结合一片以上柔软的材料如布类、塑胶皮、皮革等制成,具有配合于鞋面10内表面的形状,其上端51较佳地和内里衬套20I的下开口端22I一并车缝到下固接装置17,然后施以密封装置30的防水封条将下固接装置17密封成防水,再将额外衬套50向下反折遮盖住密封装置30的防水封条,其下端52则和鞋面10的底开口端12一起楦成型并连接到内底40,在实务上,也可如图13,将额外衬套50的上端51单独车缝53到内里衬套20I的下开口端22I上方,然后借密封装置30I将车缝53和下固接装置17密封成防水,再将额外衬套50向下反折遮盖住密封装置30I的防水封条,其下端52则和鞋面10的底开口端12一起楦成型并连接到内底40,如有需要,额外衬套50和密封装置30和30I中间可插置发泡材55如泡绵、海绵等,以增加穿着的舒适感。
图14显示一实施例,其密封装置30II防水封条的外观和额外衬套50颇为类似,都是车缝后反折做法,也即可先将密封装置30II防水封条的上端和内里衬套20I的下开口端22I车缝到下固接装置17,然后再将密封装置30II的防水封条向下反折并黏固在下固接装置17以上,密封装置30II的防水封条下端则和鞋面10的底开口端12一起楦成型并连接到内底40,这种做法的目的是用来美化密封装置30II防水封条的外观,虽然图14密封装置30II防水封条的外观和图12的额外衬套50外观相似,都是车缝后反折做法,但是两者实质上具有不同的结构,图12的额外衬套50和密封装置30的防水封条各自独立存在,图14密封装置30II的防水封条虽然具有车缝后反折的外观,但它实质上是和鞋面10紧密黏固在一起的密封装置30II。
图15显示一加长型内里衬套20III的实施例,内里衬套20III是利用现有技术通过车缝或黏着等方式结合一片以上防水透气材料并施以防水密封所有孔隙而成,具有配合鞋面10内表面的形状,设置于鞋面10内部,内里衬套20III的顶端具有一上开口端21III,车缝到鞋面10的上固接装置16,所述车缝也可改用黏着方式制作,内里衬套20III的底端具有一下开口端22III沿着鞋面10的内表面延伸到鞋面10的底开口端12处,一具有黏着性的密封装置30III如聚氨基酸酯(PU)胶、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胶、发泡胶等,设置于鞋面10和内里衬套20III中间,自楦成型沿18的上方向一距离处下往鞋面10的底开口端12延伸,并黏固内里衬套20III到鞋面10的内表面,且密封成防水,同时也形成下固接装置17III,位于下固接装置17III上方的内里衬套20III和鞋面10中间较佳地不设有任何插置物,彼此邻接但微微松开分离,因此具有良好的防水和透气的功能,虽然图15所示的加长型内里衬套20III的下开口端22III是延伸至鞋面10的底开口端12,但是实务上可依照不同需求,使其延伸长度大于、或等于、或小于鞋面10的底开口端12。
图16显示另一可行的实施例,其上固接装置16I是设置于鞋面10的顶开口端11,以增加内里衬套20的高度,在实务上,也可依不同的需求,将上固接装置16I全部或部分设置于鞋面10的顶开口端11,来配合鞋面10的设计和符合成本的要求,将上固接装置16I设置于鞋面10的顶开口端11,无论是全部或部分,必然使鞋靴具有更高和更佳的防水功能。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防水内里衬套的防水鞋,它包括有一鞋面,所述鞋面以车缝方式结合一片以上材料而成,包括一顶开口端和一底开口端,所述鞋面的底开口端上方一距离,楦成型时围绕着内底周围产生一楦成型沿,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面,其顶开口端下方一距离设有一上固接装置,在所述楦成型沿上方一距离,于所述上固接装置的下方设有一下固接装置;一内里衬套,结合一片以上防水材料并施以防水密封所有孔隙而成,具有配合所述鞋面内表面的形状,设置于所述鞋面内部,具有一固接到所述鞋面上固接装置的上开口端,以及一沿着所述鞋面的内表面延伸且终止并固接到所述鞋面下固接装置的下开口端;及一密封装置,沿着所述下固接装置的内表面设置,并黏固到所述鞋面的内表面和所述内里衬套的内表面,以密封所述下固接装置以防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水内里衬套的防水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接装置以车缝或黏着方式制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水内里衬套的防水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接装置以车缝或黏着方式制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水内里衬套的防水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装置为防水封条及涂布防水材料两种材料之一,它附设在鞋面的内表面和内里衬套的内表面上形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水内里衬套的防水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装置自所述下固接装置向下往所述鞋面的底开口端方向延伸适当长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水内里衬套的防水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面的内表面黏固一自所述下固接装置向下往所述鞋面的底开口端方向延伸适当长度的增强片,所述增强片设于鞋面的内表面以上和密封装置以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防水内里衬套的防水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片是以防水材料制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水内里衬套的防水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里衬套的下开口端为一向上及向外翻的折起,所述折起固接到所述鞋面的下固接装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水内里衬套的防水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固接到所述鞋面底开口端的内底。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水内里衬套的防水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里衬套具有一个固接到所述内里衬套上开口端的上连部份,是用不同于所述内里衬套的含非防水材料制成,所述上连部份的顶端是固接到所述鞋面上固接装置及所述鞋面顶开口端两种部位之一形成。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水内里衬套的防水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里衬套还固接有一额外衬套,以遮蔽和保护密封装置,所述额外衬套结合一片以上材料而成,具有配合于鞋面内部的形状,其上端固接到内里衬套,其下端则和所述鞋面的底开口端一起楦成型并连接到内底。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水内里衬套的防水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面的上固接装置是以全部及部分两种方式之一设置于所述鞋面的顶开口端。
13.一种具有防水内里衬套的防水鞋,它包括有一鞋面,所述鞋面以车缝方式结合一片以上材料而成,包括一顶开口端和一底开口端,所述鞋面的底开口端上方一距离,楦成型时围绕着内底周围产生一楦成型沿,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面,其顶开口端下方一距离设有一上固接装置,其底开口端上方一距离于楦成型时在围绕着内底周围产生一楦成型沿,在所述楦成型沿上方一距离,于所述上固接装置下方设有一下固接装置;一内里衬套,结合一片以上防水材料并施以防水密封所有孔隙而成,具有配合所述鞋面内表面的形状,设置于所述鞋面内部,具有一固接到所述鞋面上固接装置的上开口端,和一下开口端沿着所述鞋面的内表面向下往所述鞋面的底开口端延伸适当长度;一密封装置,设置于所述鞋面和所述内里衬套中间,沿着下固接装置向下往所述鞋面的底开口端延伸,以黏固所述内里衬套到所述鞋面的内表面,并密封成防水。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具有防水内里衬套的防水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面的上固接装置是以全部或部分两种方式之一设置于所述鞋面的顶开口端。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具有防水内里衬套的防水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接装置以黏着方式形成。
全文摘要
一种具有防水内里衬套的防水鞋,包括一底开口端固定到内底的鞋面,以及一设置于鞋面内部以防水透气材料制成的内里衬套,所述内里衬套包括一固接到鞋面上固接装置的上开口端,以及一下开口端沿鞋面内表面延伸且终止并固接到鞋面的楦成型沿上方一距离的下固接装置,一密封装置邻接且沿着下固接装置黏附到鞋面的内表面和内里衬套的内表面,因而由鞋面渗入的水份可被内里衬套和密封装置阻挡,而透过鞋面上的针车车缝排到鞋子外面。
文档编号A43B7/00GK1385123SQ0111692
公开日2002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2001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01年5月15日
发明者陈启明 申请人:陈启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