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缩短成型时间的鞋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7751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缩短成型时间的鞋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子,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缩短成型时间的鞋子。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鞋子是由一鞋底1及一直接成型并固定在鞋底1上的鞋面单元2组成。鞋底1有一大底单元101及一内底单元102,大底单元101通常是以橡胶或聚氨酯材料制成,内底单元102是以聚氨酯料液或聚氯乙烯料液注/射入一模具中,经化学反应完成后,使内底单元102成型固定在大底单元101与鞋面单元2之间。虽然上述鞋子十分普遍,但是在实际制作时却存在以下问题一、成型时间长当内底单元102采用聚氯乙烯原料制成时,将料液射入高温状态的模具内部后,必须待其历经发泡、架桥、冷却成型完成等过程,才可开模。当内底单元102的材料为聚氨酯时,多元醇与异氢酸酯两液混合灌入模具后,会产生放热反应,必须待其完全熟化变硬后,才可开模。因为内底单元102具有相当厚度,所以内底单元102的材质不论为聚氯乙烯或聚氨酯,其化学反应时间都相当长,且内底单元102的成型必须利用自动化圆盘式射出成型机,使得内底单元102在成型机上停留的时间较长、产量低。当在固定期间内要生产大量的鞋子时,制造商必须同时以数部圆盘式射出成型机进行制造,但是一套成型机的价格相当昂贵,为了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就必须花费较多的购置费用。
二、无法利用废料因为内底单元102在鞋面单元2底缘与大底单元101顶缘之间有一外露的厚度,为了考虑外观的问题,必须完全使用新料,所以无法使用回收的废料,制造成本高,尤其是聚氨酯的原料价格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可提高产量又可利用废料的可缩短成型时间的鞋子。
本实用新型可缩短成型时间的鞋子,是利用一模具而制成,该鞋子包括至少一大底单元、至少一设在大底单元上方的填充单元、一设置在填充单元上方的鞋面单元及一填置在该鞋面单元至大底单元之间并将填充单元完全包藏的内底单元。大底单元是以耐磨材质制成,有一对应地面的底面、一与底面相背的顶面,顶面上凸设有若干向上延伸的凸出部。填充单元是以低密度塑胶材质制成,有一受凸出部所顶撑且与顶面产生适当间距的底接合面、一与底接合面相背的顶接合面、一衔接在底接合面周缘至顶接合面周缘之间的外环面、若干由底接合面贯穿至顶接合面的贯穿孔及若干可使填充单元相对于大底单元定位的定位部。鞋面单元设置在填充单元上方,有一对应顶接合面的贴合部及一由贴合部周缘向上延伸的鞋面部。内底单元是填置在鞋面单元至大底单元之间,有一与大底单元的顶面结合的底缘、一结合在贴合部的顶缘及一环设在顶缘与底缘周缘之间的外周面,外周面与填充单元的外环面之间保留适当距离,且使填充单元完全包藏在内底单元与大底单元之间,内底单元成型期间液态的塑胶材料穿过填充单元的贯穿孔。这样,通过填充单元的设置可减少内底单元的厚度、缩短内底单元的成型时间、利用废料及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可缩短成型时间的鞋子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现有一种鞋子入模成型内底单元的组合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
图3是沿图2中的直线3-3所取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立体分解图,说明一制成单一状的大底单元内部设置的填充单元。
图5是沿图2中的线5-5所取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俯视组合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前视组合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可缩短成型时间的鞋子100是利用一模具200而制成,鞋子100包括一大底单元10、一设置在大底单元10上方的填充单元20、一设置在填充单元20上方的鞋面单元30及一填置在鞋面单元30至大底单元10之间并将填充单元20完全包藏的内底单元40。
如图4所示,大底单元10是以橡胶材质制成的片状物,可预先置放在模具200内部。大底单元有一对应地面的底面11、一与底面11相背的顶面12及一由底、顶面11、12周缘向上延伸的边墙13。顶面12上凸设有若干向上延伸的凸出部14及若干定位柱15。另外,边墙13顶部设有一沿水平方向向外延伸的凸条131,利用凸条131可使大底单元10定位在模具200内部,在鞋子100制成后,再沿边墙13外周面将凸条131裁掉。
填充单元20是以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的低密度塑胶材质制成的片状物,且内部可掺入各种新料、旧料、废料,并可预先磨制成对应大底单元10的轮廓形状并小于大底单元10的尺寸,填充单元20放置在大底单元10的顶面12上方。填充单元20有一受凸出部14所顶撑且与顶面12产生适当间距I的底接合面21、一与该底接合面21相背的顶接合面22、一衔接在底接合面21周缘至顶接合面22周缘之间的外环面23、若干由底接合面21贯穿至顶接合面22的贯穿孔24及若干孔状且可嵌套在定位柱15上的定位部25。当定位部25套设在定位柱15上后外环面23与边墙13的内侧面之间留有一间隙II。
鞋面单元30可预先套设在一鞋楦300上完成结帮,然后放在模具200内填充单元20的上方。鞋面单元30有一对应顶接合面22的贴合部31及一由贴合部31周缘向上延伸的鞋面部32。
内底单元40是以聚氯乙烯或聚氨酯原料组成的料液灌注模具200中,化学反应完成后,可固结成型在大底单元10与鞋面单元30之间并将填充单元20完全包藏在内部。内底单元40有一与大底单元10的顶面12结合的底缘41、一结合在贴合部31的顶缘42及一环设在顶缘42与底缘41周缘之间且对应于边墙13的外周面43。该内底单元40成型期间呈液态的塑胶材料穿过填充单元20的贯穿孔24、间隙II、并渗入底接合面21与顶面12之间的间距I中。
如图2、图5所示,在制作鞋子100的过程中,可将填充单元20的定位部25套设在大底单元10的定位柱15上,此时填充单元20的外环面23与边墙13内侧面之间留有一定间隙II,且底接合面21也与顶面12之间留有一定间距I。当带有填充单元20的大底单元10置入模具200内部、将已结帮的鞋面单元30套入模具200内部,并使模具200闭合时,就可将液态的塑胶材料灌注/射入模具200中,使内底单元40充满鞋面单元30与大底单元10之间,并透过贯穿孔24、间隙II而充满所有的间距I,使得填充单元20完全被内底单元40所包藏。
因此,相较于现有的鞋子,本实用新型的鞋子100具有以下优点一、成型时间短因填充单元20的设置,内底单元40的总厚度已减少许多,不论内底单元40是采用聚氯乙烯或聚氨酯原料制成,则因厚度薄、成型时间短,当应用自动化圆盘式射出成型机制作时,鞋子停留的时间较短、既可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又降低制造成本。
二、可使用回收废料因填充单元20被包藏在大底单元10与内底单元40之间,所以填充单元20的原料中可掺入回收的废料,不但有助于环保,更可减少新料的使用量、降低制造成本。
再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大底单元10′对应鞋头部位仍设有若干定位柱15′,对应鞋子100′后跟部位并未设定位柱。且本实施例对应鞋头部位及后跟部位各有一硬质及软质的填充单元20′,利用不同软硬程度的填充单元20′可使对应后跟部位具有较佳的弹性吸震效果。鞋子100′后跟部位的填充单元20′外环面23′上凸设有若干定位部251′,鞋头部位的填充单元20′上设有孔状的定位部25′。当填充单元20′分别装设在大底单元10′上时,利用定位部25′套设在定位柱15′上,且使定位部25′的末端抵止在大底单元10′的边墙13′内侧面上,就可使填充单元20′与大底单元10′之间获得定位,两者之间留下的间隙II′可由内底单元40′填入。
再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鞋子100″是利用模具200″制成,模具200″的一底模座210″上设有二嵌合部220″及凸设有若干柱杆230″。鞋子100″具有二分别对应鞋跟部位、鞋头部位的大底单元10″、一填充单元20″、一鞋面单元30″及一内底单元40″。大底单元10″可预先嵌套定位在底模座210″的嵌合部220″中,填充单元20″也具有若干贯穿孔24″及若干呈贯孔状且可嵌套定位在柱杆230″上的定位部25″。且当大底单元10″、填充单元20″依序置入模具200″内部且将已结帮的鞋面单元30″套入模具200″内部,并使模具200″闭合时,就可将液态的塑胶材料灌注/射入模具200″中,促使内底单元40″填满在鞋面单元30″与大底单元10之间,并透过贯穿孔24″而将填充单元20完全包藏且包覆在该大底单元10″一顶面及一周面外部。当开模且取出鞋子100″时,利用原先柱杆230″的设置,可由内底单元40″底部产生若干贯通至填充单元20″的凹孔,借由凹孔可直接观察填充单元20″是应用回收废材制成,而强调环保概念。
归纳上述,本实用新型可缩短成型时间的鞋子具有缩短成型时间、提高产量,且可应用回收废料而达到环保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可缩短成型时间的鞋子,该鞋子包括至少一大底单元、至少一设在大底单元上方的填充单元、一设置在填充单元上方的填充单元、一设置在填充单元上方的鞋面单元及一填置在该鞋面单元至大底单元之间并将填充单元完全包藏的内底单元,其特征在于大底单元有一对应地面的底面、一与底面相背的顶面,顶面上凸设有若干向上延伸的凸出部;填充单元有一受凸出部所顶撑且与该顶面产生适当间距的底接合面、一与底接合面相背的顶接合面、一衔接在底接合面周缘至顶接合面周缘之间的外环面、若干由底接合面贯穿至顶接合面的贯穿孔及若干可使填充单元相对于大底单元定位的定位部;鞋面单元设置在填充单元上方,具有一对应顶接合面的贴合部及一由贴合部周缘向上延伸的鞋面部;内底单元有一与大底单元的顶面结合的底缘、一结合于贴合部的顶缘及一环设在顶缘与底绷周缘之间的外周面,外周面与填充单元的外环面之间留有适当距离,且填充单元完全包藏在内底单元与大底单元之间,内底单元成型期间呈液态的塑胶材料穿过填充单元的贯穿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缩短成型时间的鞋子,其特征在于大底单元为片状物,具有一由底、顶面周缘向上延伸的边墙,边墙的一内侧面与填充单元的外环面之间留有一间隙,间隙可供内底单元填入包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缩短成型时间的鞋子,其特征在于大底单元有若干凸设在顶面上的定位柱,定位柱可供填充单元呈贯孔状的定位部套设定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缩短成型时间的鞋子,其特征在于填充单元的定位部凸设在外环面上,且定位部的末端抵止在边墙的内侧面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缩短成型时间的鞋子,其特征在于内底单元包覆在大底单元一顶面及一周面外部,且填充单元呈贯孔状的定位部是预先套设定位在模具对应部位所设的柱杆上。
专利摘要一种可缩短成型时间的鞋子,包括至少一大底单元、至少一设在大底单元上方的填充单元、一设置在该填充单元上方的鞋面单元及一填置在鞋面单元至大底单元之间并将填充单元完全包藏的内底单元。大底单元有苦干可顶撑填充单元的凸出部,填充单元具有若干定位部及若干贯穿孔,当内底单元成型期间,呈液态的塑胶材料会完全包藏填充单元,使大底单元、填充单元、鞋面单元及内底单元结合成一体。
文档编号A43B13/00GK2532712SQ02230279

公开日2003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2年4月5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5日
发明者刘坤钟 申请人:刘坤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