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1103阅读:10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伞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伞具,尤其是一种直骨防风易开自动收的伞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伞骨包括主材(由伞骨架和玻纤尾骨组成)、外中管、中杆、玻纤支骨、上巢、双下巢、开伞手柄及弯头;其中,支骨上端与主材连接,支骨下端与下巢连接,再把下巢固定在外中管的上端,外中管下端与开伞手柄固定,主材与上巢连接;其特征在于,该下巢与玻纤支骨连接时不用绑线,而是在下巢上设有多个小圆孔,把短支骨用胶水插入下巢的小孔内;当短支骨向内弯曲,有一股向下撑的力度,加上一个控制开关的收伞开关,能达到自动收的目的;中杆中的弹节用一条钢线与收伞开关和弹簧连接好后,只需要用一手指将伞开关往下一按,雨伞就会利用短支骨的下撑力达到自动收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伞骨具有优良易开自动收的功能且可防风的伞骨,开伞时只需推15厘米雨伞就可以打开,并且只需要用一手指将伞开关往下一按,雨伞就会利用短支骨的下撑力达到自动收的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伞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伞骨的开伞手柄至弯头段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伞骨的下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 伞骨架(2) 玻纤尾骨(3) 玻纤支骨 (4) 下巢(5) 上巢 (6) 外中管(7) 开伞手柄 (8) 下巢(9) 外中管(10) 收伞开关(11) 弯头 (12) 弹节(13) 钢线 (14) 弹簧(15) 套管 (16) 中杆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伞骨包括主材(由伞骨架1和玻纤尾骨2组成)、外中管9、中杆16、玻纤支骨3、上巢5、下巢4和8、开伞手柄7及弯头11;其中,玻纤支骨3上端与主材连接,玻纤支骨3下端与下巢4连接,再把下巢4固定在外中管9的上端,外中管9下端与开伞手柄7固定,主材与上巢5连接;其中,下巢4与玻纤支骨3连接时不用绑线,而是在下巢4上设有8个小圆孔,把玻纤支骨3用胶水插入下巢4的小孔内;当短支骨3向内弯曲时,有一股向下撑的力度,加上一个收伞开关10来控制,能达到自动收的目的;外中管9中的弹节12用一条钢线13与收伞开关10和弹簧14连接好后,只需要用一手指将开伞开关10往下一按,雨伞就会利用短支骨3的下撑力达到自动收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伞骨,其包括主材(由伞骨架和玻纤尾骨组成)、外中管、中杆、玻纤支骨、上巢、双下巢、开伞手柄及弯头;其中,支骨上端与主材连接,支骨下端与下巢连接,再把下巢固定在外中管的上端,外中管下端与开伞手柄固定,主材与上巢连接,其特征在于下巢上设有8个小圆孔,把短支骨用胶水插入下巢的小孔内;在中管下端设一个控制伞自动收的收伞开关;中杆中的弹节用一条钢线与收伞开关和弹簧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伞骨,其包括包括主材(由伞骨架和玻纤尾骨组成)、外中管、中杆、玻纤支骨、上巢、双下巢、开伞手柄及弯头;其中,支骨上端与主材连接,支骨下端与下巢连接,再把下巢固定在外中管上端,外中管下端与开伞手柄固定,主材与上巢连接,其特征在于下巢上设有8个小圆孔,把短支骨用胶水插入下巢的小孔内;在中管的下端设有一个控制伞开关的收伞开关;中杆中的弹节用一条钢线与收伞开关和弹簧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伞骨具有优良易开自动收的功能且可防风的伞骨,开伞时只需推15厘米雨伞就可以打开,并且只需要用一手指将伞开关往下一按,雨伞就会利用短支骨的下撑力达到自动收的目的。
文档编号A45B25/00GK2554945SQ02243339
公开日2003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02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02年7月23日
发明者谭修君 申请人:谭修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