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风晴雨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5364阅读:5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抗风晴雨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所属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晴雨伞技术。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出售的晴雨伞,经常因有风而使伞面反向翻转,易造成吹喇叭。有的提出用二层伞面,上面一层小伞面遮住里面大伞面上开的孔,二层伞面之间留有间隙,虽然不漏雨,但遇到稍大风力也不能阻风,还是吹喇叭。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遇较大风力也能阻风的抗风晴雨伞。
本实用新型包括伞面、伞杆、支撑杆,其特征是在相邻支撑杆之间的伞面上设有上、下分布的进风孔和出风孔,在每个进风孔和出风孔处设有重叠面,在伞面重叠面处镶有装饰条,重叠面之间由橡皮筋连接,整个伞面的进风孔和出风孔排列为上、下二层、对称均布组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既能阻风,又能防雨防太阳,使用中遇较大风力时,能使风力进出伞面达到相对平衡。进风孔和出风孔可设置在伞面的最佳位置,分上下二层并间隔对称排列组合成多种图形,在伞面进风孔和出风孔的重叠面镶有装饰条,既增加牢固性,散热、通风性好,又美观大方、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进、出风孔呈弧形,且凸形弧面向上的为进风孔,凹形弧面向下的为出风孔,进风孔和出风孔可采用多种几何形状,进风孔和出风孔可间隔均布排列组合成任意图案,如波浪形、矩阵形等。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伞面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伞面剖视图。
图中,1伞面,2支撑杆,3伞杆,4进风孔,5出风孔,6重叠面,7橡皮筋,8装饰条具体实施例在位于支撑杆2之间的伞面1的最佳位置处设置弧形进风孔4和弧形出风孔5,在伞面1的背面进风孔4和出风孔5处连接有重叠面6,并使重叠面6的弧形面高出原有孔口弧形面而形成一个重叠高度,在同一孔的二个重叠面6之间用橡皮筋7连接,在伞面1正面的每个弧形处设置装饰条8,使其在伞面1上连接组合成二层波浪形图案,弧形向上呈凸形为进风孔4,弧形向下呈凹形为出风孔5,进风孔4和出风孔5均布间隔排列,上层进风孔4和下层进风孔4对称排列,使整个伞面图案组成均布对称的几何形状图案,如波浪形、矩阵形等。
在有风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风力将进风孔4和出风孔5的二个重叠面6吹开,由于橡皮筋7的连接,使其张开成一定空隙。当风力大时,因风力作用使橡皮筋7伸长,则进风孔4和出风孔5全部张满。由于进风孔4和出风孔5间隔均布排列,使伞面1上受的进风力和出风力达到相对平衡,从而解决了多少年来晴雨伞遇到风存在反向回转而吹喇叭的问题。
在既刮风又下大雨使用时,由于重叠面6高出原有的进风孔4和出风孔5的弧形面而形成一个重叠高度,雨水只会顺伞面1坡度下落,不会流入伞内;由于存在这个重叠高度,同样在烈日下,太阳光也不会照进伞内。
权利要求1.一种抗风晴雨伞,包括伞面、伞杆、支撑杆,其特征是在相邻支撑杆之间的伞面上设有上、下分布的进风孔和出风孔,在每个进风孔和出风孔处设有重叠面,在伞面重叠面处镶有装饰条,重叠面之间由橡皮筋连接,整个伞面的进风孔和出风孔排列为上、下二层、对称均布组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晴雨伞,其特征是进风孔、出风孔呈弧形,且进风孔的弧形为凸形,出风孔的弧形为凹形,二者间隔均布排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晴雨伞技术,包括伞面、伞杆、支撑杆,在相邻支撑杆之间的伞面上设有上、下分布的进风孔和出风孔,在每个进风孔和出风孔处设有重叠面,在伞面重叠面处镶有装饰条,重叠面之间由橡皮筋连接,整个伞面的进风孔和出风孔排列为上、下二层、对称均布组合连接。本实用新型既能阻风,又能防雨防太阳,使用中遇较大风力时,能使风力进出伞面达到相对平衡。进风孔和出风孔可设置在伞面的最佳位置,分上下二层并间隔对称排列组合成多种图形,在伞面进风孔和出风孔的重叠面镶有装饰条,既增加牢固性,散热、通风性好,又美观大方、实用。
文档编号A45B25/00GK2561253SQ022632
公开日2003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02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02年7月17日
发明者刘玉广 申请人:刘玉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