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抗风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6704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双层抗风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伞,尤其是双层的抗风伞。
背景技术
抗风伞一直是世界各国多风雨的地区比较普遍使用的日常工具,因为伞面只有一个整体覆盖的布料或者塑胶布,多数是人们将伞的支架加固,增加加固骨或者类似的筋条,以增强伞的抗风能力。
但是由于伞面是整体的结构,风很容易从其下部进入,这样伞面就变成兜风的受力单位,像我国的南部地区,风雨比较大,一般情况下这样的伞很容易损坏,譬如在深圳,一场风雨过后,往往是满地的坏伞,给环境带来很大的破坏。而且在一些特别的场所,例如高尔夫球场,空旷的地势往往风比较大,一般的遮阳伞也难以使用。
为此,有人开发出了双层的太阳伞或者抗风伞,以能够承受比较大的风力吹打,方便人们遮阳或者挡雨,这种伞如专利99201147.7所描述的那样,利用单一的主伞骨增加其支撑强度,但是主伞骨的外部又另设置副伞骨,主伞骨及副伞骨通过结合构件连接固定,副伞骨支撑上层伞面,主伞骨支撑下层伞面,风可以从上层伞面及下层伞面的中间穿过,可以将伞内的气流排除到伞的外部,以达到抗风减压的效果。
这种伞的使用效果比较好,但是其结合构件的设置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为副伞骨的设置是通过在结合构件上设置开槽,副伞骨插入其中固定,在与副伞骨对于的另一端则设置用以穿系固定下层伞面的挂环,其一需要结合构件要有足够的固定力,这一般是通过加长结合构件的长度来解决(基于伞的制作及成本控制,结合构件均是采用塑胶构件),这势必影响伞收拢时的体积,其二不利于制作时的安装,因为挂环是挂套在结合构件上端的缺槽内,安装时需要绕过结合构件,增加了制作的复杂程度,提高了其制作成本,所以目前这种伞的使用一般局限于高尔夫球场用遮阳伞。

发明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方便收拢,减小占用体积,降低成本的双层抗风伞。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制造较为简单,增加连接块设置副伞骨时的稳定性,简化连接块的设置,且安全可靠的双层抗风伞。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层抗风伞,包括有伞中棒装置、主伞骨、副伞骨、伞支骨、把手及双层伞面,主伞骨其内端枢接中棒装置上端的上巢,主伞骨其中部设置有一连接块,主伞骨穿过该连接块,连接块向内枢接伞支骨,伞支骨枢接到中棒装置的下巢上,把手位于伞的下端,方便于把持,并支撑中棒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块的下部固定设置有与主伞骨并行的副伞骨,副伞骨的长度小于主伞骨,且连接块下部设置有用以固定约束下层伞面的扣钩结构。
所述的扣钩结构也可设置在连接块的上部及侧面,其特点是设置在连接块的外表面。
所述的扣钩结构,其是在连接块表面增加一向上弯折并于连接块形成夹槽的筋条,以便于固定下层伞面的拉线或者拉环套系在其上,同时又不能脱落。
上述的扣钩结构,最好设置在连接块下部的内侧,在伞收拢时可收在连接块与伞支骨之间,防止划伤他人及影响使用。
所述的双层抗风伞,其连接块的内侧,位于伞支骨与连接块枢接部的下方设置有凸块,以在收拢时形成一定的空间,防止收拢后伞骨之间的互相纠缠、干扰,不利于开伞。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的结构,便于在伞的收拢及打开过程中稳定地约束下层伞面,并在制造过程中方便安装,同时,可以增加连接块设置副伞骨时的稳定性,简化连接块的设置,降低双层抗风伞的成本。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伞骨、副伞骨及连接块的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中棒装置1、把手2、主伞骨3、副伞骨6、连接块4、上巢31、下巢7、伞支骨5,及上层伞面32、下层伞面33,主伞骨3其内端枢接中棒装置1上端的上巢31,主伞骨3其中部设置有一连接块4,主伞骨4穿过该连接块4,连接块4向内枢接伞支骨5,伞支骨5通过枢接部41枢接到中棒装置1的下巢7上,把手2位于伞的下端,方便于把持,并支撑中棒装置1;连接块4的下部固定设置有与主伞骨3并行的副伞骨6,副伞骨6的长度小于主伞骨3,且副伞骨6的长度远远小于主伞骨3位于连接块4下部的主伞骨长度,连接块4下部还设置有用以固定约束下层伞面的扣钩结构44。
参见图2,扣钩结构44,其是在连接块4内侧的表面增加一向上弯折并于连接块4形成夹槽的筋条,以便于使下层伞面的拉线331套系在其上,同时又不能脱落。拉线331一端固定于上层伞面33套系于主伞骨3部分的内侧,另一端形成环状的结构(如图3所示),套系于扣钩结构44筋条的夹槽中。
副伞骨6通过拉线331绕过主伞骨3,系附于连接块4,当逆风吹打伞面时,风可以从副伞骨6与主伞骨3支撑的上层伞面32和下层伞面33之间排出。
上述的扣钩结构44,一般情况下可设置在连接块4的侧面或者上部的表面,按照实际应用的情况,最好设置在连接块4下部的内侧,在伞收拢时可收在连接块与伞支骨之间,防止划伤他人及影响使用。
在连接块4的内侧,位于伞支骨5与连接块4枢接部41的下方设置有凸块45,以在收拢时形成一定的空间,防止收拢后伞骨之间的互相纠缠、干扰,不利于开伞。
伞一般包含复数支主伞骨3及副伞骨6,每个主伞骨3与副伞骨6之间的结合都是通过连接块4,且在每个连接块4的下部内侧都设置有扣钩结构44及凸块45。
参见图3,主伞骨3穿过连接块4上较大的穿孔42,副伞骨6则穿套在连接块4上,其穿入小的孔槽43;主伞骨3的尾端还设置有尾珠34;拉线331一端形成环状的结构,套系于扣钩结构44筋条的夹槽中,将下层伞面33牢固地固定住。
以上所描述的内容,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以上述实施例的内容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采用与本实用新型相同类似的技术方案,达到相同的目的、效果的具体实施方式
,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双层抗风伞,包括有伞中棒装置、主伞骨、副伞骨、伞支骨、把手及双层伞面,主伞骨其内端枢接中棒装置上端的上巢,主伞骨其中部设置有一连接块,主伞骨穿过该连接块,连接块向内枢接伞支骨,伞支骨枢接到中棒装置的下巢上,把手位于伞的下端,方便于把持,并支撑中棒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块的下部固定设置有与主伞骨并行的副伞骨,副伞骨的长度小于主伞骨,且连接块下部设置有用以固定约束下层伞面的扣钩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抗风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扣钩结构也可设置在连接块的上部及侧面,并设置在连接块的外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抗风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扣钩结构,其是在连接块表面增加一向上弯折并于连接块形成夹槽的筋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抗风伞,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扣钩结构设置在连接块下部的内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抗风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层抗风伞,其连接块的内侧,位于伞支骨与连接块枢接部的下方设置有凸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双层的抗风伞,其包括有伞中棒装置、主伞骨、副伞骨、伞支骨、把手及双层伞面,主伞骨其内端枢接中棒装置上端的上巢,主伞骨其中部设置有一连接块,主伞骨穿过该连接块,连接块向内枢接伞支骨,伞支骨枢接到中棒装置的下巢上,把手位于伞的下端,方便于把持,并支撑中棒装置;连接块的下部固定设置有与主伞骨并行的副伞骨,副伞骨的长度小于主伞骨,且连接块下部设置有用以固定约束下层伞面的扣钩结构。便于在伞的收拢及打开过程中稳定地约束下层伞面,并在制造过程中方便安装。
文档编号A45B25/00GK2634880SQ0327358
公开日2004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15日
发明者张书闵 申请人:张书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