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用、好用、防泥雪水的组合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58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耐用、好用、防泥雪水的组合鞋底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耐用、好用、防泥雪水的组合鞋底。它由泡沫底和耐磨弹性硬底复合制成,其特征在于:硬底类似舟形,周围边缘上有站立、闭合的围壁,围壁外侧面上边缘有向外伸出的穿线垄,垄下主体面是圆滑的曲面,沿垄上平面与围壁外侧面的交线设有穿透垄、垂直于底面的穿线孔,孔下端有串联各孔开口向下的卧线槽。泡沫底主体是平板状,上大下小是倒台体,靠近后端有环绕底的凹槽,槽内嵌一条拉条,首尾两端在底上面中部相对,中间有间隙。两底合成后,最高面在同一平面内,另外三面紧密贴合。两底可根据需要分合,硬底用钉加补或更换其中任一底时,分开。本组合鞋底质轻、耐用、好用,泥雪水不易沾到鞋帮上,更不易进入鞋内,适用于穿线连帮做鞋。
【专利说明】耐用、好用、防泥雪水的组合鞋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用于制鞋的部件,特别是组合鞋底。

【背景技术】
[0002]用粗线连接鞋帮、底做鞋,特别是靠手工做棉鞋,常用到组合鞋底。多数由泡沫底和较厚的橡胶底复合制成。两底对齐后,用钉或胶固定在一起,再用线沿周边穿过两底把鞋帮固定在其上。其缺点是:易开胶,钉易把孔磨大,钉也容易磨坏,导致两底松动、分离,地上水易沿钉孔进入鞋内。连接帮底的线穿过两层底,尽管也有固定两底作用,可线经过底下面,即使卧在凹槽内,一旦磨平凹槽,不久也就磨断了。因为上层是泡沫底,局部先磨坏的硬底不宜用钉把补子补到硬底下面,用以保护线。线很容易磨断、烂断,底易磨薄导致两底分离、底帮分离。泡沫底上已有线孔,尽管整体没有显著变形损坏,也不能再钉到相同型号的鞋帮上。底坏帮没坏或帮坏底未坏,大多数整鞋被当做废品处理了,浪费资源,也加重了环境污染。在底下的线磨断后,只要线没烂断,剩下的硬底不太薄,上下两底并不立即分离,硬底靠对线挤压和摩擦力还能保持一段时间不脱离线,直到硬底磨薄到一定程度才脱落。为了延长使用寿命,不能为了容易在底上扎针穿线而用机器制出孔。靠手工缝特别费力,一般人做不了,需要花钱找鞋匠,误工又累人。为防及早磨坏,近年出现一种新型机制鞋底,周围边沿上有机器缝好的不经过鞋底触地那面的线,供穿线连帮。虽然省力,可是连接帮与底上线的线,容易松弛,引起底帮分离,这种泡沫底不能和较厚的耐磨底组合,泡沫底也是一次性的,不耐用。为了使鞋底耐用、防滑又轻便,一般鞋底触地面也设有下凸体。凸体上下一样,易塞泥;有的下凸体虽然上大下小,泥土石不易搡在间隙内,可是长期需走在竹排上的建筑工人穿这种鞋,凸体易被夹在竹排缝里,不便行走,凸体也易损坏。一般鞋底的侧面与处于鞋底之上的帮基处都几乎处于同一平面内,走在没底深的泥水雪中,帮易湿。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轻便、耐用、好用、防泥雪水的组合鞋底。
[0004]它由泡沫底(用泡沫塑料或者泡沫橡胶等材料制成)和弹性硬底(可用橡胶或者聚氨酯等材料制成)复合制成,其特征在于:硬底类似舟形,由下底、围壁和穿线垄构成。围壁外面上边缘设一圈外凸、外窄内宽的穿线垄。开口向下的卧线槽设在垄下面,靠近围壁。泡沫底为板状,比较小,后跟部设有环绕一圈的凹槽,凹槽内附着一根拉条(可用超强塑料制成)。将泡沫底对正按入硬底内,两底吻合,围壁上面和泡沫底上面一平,可使用;需修补或更换其中一底时,一手拿硬底,另一手拽拉条两端,可把两底分开。
[0005]穿线垄上面为斜面,外低内高;外面为直立面,垂直于硬底大面;下面为部分圆柱侧面,与外直立面相交,与围壁外面相切;内面与围壁外侧面吻合,比外面宽。它有担帮底脚、穿线、滑泥雪水的作用。
[0006]沿穿线垄下面卧线槽上底中线设有穿透过垄垂直于底面的单排穿线孔。如果用机器缝制底和帮,也许不用先制出现成的孔。
[0007]泡沫底和硬底上的围壁的横剖面线的主体呈等腰倒梯形,这样合分两体时,摩擦力较小,省力。
[0008]泡沫底靠近上底面的直立侧面外设有横截面轮廓呈弓形的垄,对应的围壁相应向外呈弓形弯曲。防止在运动过程中,两底发生错位、摩擦,泡沫底被弹出。(一般不会)如不易制造,也可不造。
[0009]硬底触地那面前后两部分边缘分别设一个主体弯曲呈近似U形、横截面呈倒梯形或者近似倒梯形的闭合圈垄。前圈垄内主要是左右横向延伸、间隔均匀、平行分布、主体横剖面呈倒等腰梯形的直四棱柱形横垄,每条横垄内设I?3个半圆拱形“涵洞”,两端与圈垄连接在一起;后圈垄中连接U形主体圈垄两端的直四棱体的内面可制成与下底相切的部分圆柱侧面,后圈垄内有前后纵向延伸、尽量间隔均匀分布、中心轴都垂直于前横垄、前窄后宽、横剖面呈倒等腰梯形的纵垄,后圈垄内也可设置分布均匀的倒圆台体。前后两部分下凸体的高度分别一样,后高前低。这种下凸体不仅耐磨、防滑,而且防搡、防夹。
[0010]除拉条经过的区域外,对正各直垄上面正中,设有分布均匀的球冠形凹坑,与凹坑相对的泡沫底下面设有能与凹坑吻合的向下凸的球缺形疙瘩。防止两底在水平方向发生错位,导致泡沫底过早变形损坏。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组合鞋底有轻便、耐用、好用、防泥雪水的优点。因为穿线垄下面的卧线槽高于硬底的下底上面,即使下底全磨光,一般也磨不到线。线位高,不易沾水,即使不用防水线也不易烂。因为两种底和帮一般不会同时损坏,可先把损坏且不能补的换掉,未损坏的留用。这样,鞋底、帮能充分利用,而且更耐用。供手工做鞋的硬底,由于穿线孔同时制好了,手工缝底和帮轻松省力,又快。省了人工,节约了资源,利于环保。硬底下设上大下小的凸体,质量增加有限,底更耐磨有防滑,搡进的泥石易自动脱落。前后两端设有圈垄,圈垄内的下凸体与圈垄同高,鞋踩在竹排长缝等孔、缝里,下凸体不易被夹住。由于这种底比较厚,硬底围壁包到泡沫底上面,两底可分可合,硬底用钉掌补,钉无需穿透泡沫底,盘到上面。深度低于泡沫底上面的地上水不易进入鞋内,又因穿线垄下面是圆滑曲面,较深的泥雪水被鞋踩后,容易沿曲面向四周离鞋滑去,不易沾到鞋帮上。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沿组合鞋底后跟部前部的横剖面图,图上附带着计算用的辅助线。
[0013]图2是附有拉条的泡沫底直观图。
[0014]图3是回底触地那面向上、简化的下凸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实施例1。看图1、2、3。本组合鞋底由较小的泡沫底6和硬底I组成,泡沫底6嵌在硬底I内。硬底I由下底2、围壁3和穿线垄4构成。
[0016]泡沫底6的横剖面呈倒梯形,其厚度可拟为14 (长度单位毫米,后文全省略)。泡沫底6靠近后跟相对的两边为直立平面的侧面处,设有绕底一圈、横剖面呈扁梯形的凹槽7,内窄外宽,其内嵌入一条横截面也呈扁梯形能与它各面吻合的拉条8,它的外面与相邻的泡沫底6的各面平齐,其首尾两端在泡沫底6上面的中心处相对,稍留间隙,以便能把上面的拉条8取出。
[0017]下底2主体平板的厚度可拟为7。下底2的下面除对正脚心的中部外,前后两部分都设有下凸体。两端都有主体沿边缘分布、弯曲近似U形的、闭合的圈垄13、14。弯曲部分的横剖面呈倒直角梯形,直立面在外。连接弯曲部分两端的是主体横剖面呈倒等腰梯形的直棱柱11、12,后圈垄14中的主体为直棱柱12的内侧面可以制成与下底2主体板的下面相切的部分圆柱侧面,更利于搡在间隙中的泥滑出。圈垄13、14贴下底2的主体平板下面宽取10,触地面宽取7。前圈垄13的高取4 ;后圈垄14可稍高些,但最好不要超过30。圈垄13内除前端有一块弓形台体外,其它都是左右横向延伸、两端与圈垄连在一起、间隔一样、相互平行的横垄15。每条横垄15主体都是横截面呈倒等腰梯形的直棱柱,有I?3个半圆拱形“涵洞”16。倒梯形上底宽10,下底宽6,高4。“涵洞”16半径拟为4。相邻垄15宽上底的间隙是7。前部高度都为4。后圈垄14内的纵垄17的主体横剖面也是倒等腰梯形,前后纵向延伸,前端上底面宽8,下底面宽4。最长纵垄17后端上底宽10,下底宽6,整体前窄后宽。前后两端分别与圈垄14中的直垄12、弯垄连接在一起。纵垄17的中心轴都垂直于直垄12的棱,相邻前端上底的间隙一般为9。圈垄14及内部纵垄17相邻间隔尽量均匀。后圈垄14内的下凸体也可改设成形状一致、排列均匀的倒圆台体,这种造型不仅省料、耐磨,而且防滑、防夹、防搡效果好。各纵垄、横垄、圈垄和“涵洞”配合作用,鞋底不易向任一方向滑动。步行时,鞋底前端要向后弯,间隙突然变大,间隙中的杂物容易滑落;后端间隙不仅下宽上窄,而且前宽后窄,脚抬起来时,后跟向前、向下倾斜,间隙中的杂物容易滑落下来。
[0018]沿下底2周围边沿向上、向外倾斜延伸出高度与泡沫底厚度相同的围壁3,它的上外边缘在下底2上面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落在下底外边沿之外,两者相距I。围壁3的外面横剖面线与经过该线上端点垂直于下底2平面的线的夹角为arctgl/14 = 4° 5'。它的上口与泡沫底6上面持平。
[0019]围壁3的外侧面上边缘向外伸出闭合的穿线垄4。它的横剖面线围成的图形主体类似直角梯形,“直腰”在上,“斜腰”在下,“上窄底”可拟为5,“下底”紧贴围壁3的外面。穿线垄4的上面一样宽,宽不小于鞋帮底脚(鞋帮缝在底上后,线外紧贴底面向外延伸的那部分)的宽度,大多为5。为防水,该面制成斜面,外边沿比内边沿低I即可。“直腰”(穿线垄 4 上面)与“下底”夹角为 arccosl/5+arctgl/14 = 78° 28' +4。5' =82° 33'。下面的“斜腰”是一段弧线。在穿线垄4的上斜面与围壁3的外侧面相交的交线外,设有与交线相切且垂直于下底2上平面的穿线孔9,它的直径根据至少能容纳两根粗线的原则确定,除首尾衔接处外,间隔是一样的。在“斜腰”下面,沿穿线孔9的下端设有卧线槽5。穿线垄4的作用是:既供穿线连底帮,又能承担帮底脚,下曲面可使鞋踩的泥水雪沿弧形面向四周离鞋而去。
[0020]其它具体数据的确定:弧剖面线与穿线垄4的外直立面的剖面线下端相交于b点;过b作平行于下底2的上平面的剖面线交围壁3的外侧面剖面线于a点;在a点之下,沿线距a为10处的点为c点。拟弧线be与ac线相切,切点为C,弧线所在圆圆心为O,算出“下底”上下宽、圆的半径,穿线垄4的形状可确定。连bc、co,be的中点为d,连od。设围壁3的剖面线与经过该线且垂直于下底2面的线夹角为d,α =4° 5',围壁剖面线总长为14/COS4° 5' =14.04.设穿线垄4的上斜剖面线在ab上的正投影的长为x,ab线比x长 y,显然,X = 5sin78。28' = 5 X 0.9798 = 4.9,y = (5+1) tg4° 5' = 0.43,ab = x+y=4.9+0.43 = 5.33.在 Aabc 中,be2= ab 2+ac2_2ab.ac.cos Z bac = 5.332+102_2X5.33 X 10 X cos (90。+4。5' ) = 135.98,be = 11.66.在 Δ abc 中,ab/sinc = bc/sina,5.33/sinc = 11.66/sin (90° +4。5' ),sine = 0.4557.在 Rt Δ ocd 中,Z cod = Z acb,sincod = cd/oc,sincod = sinc,oc = (bc + 2)/sinc = (11.66 + 2)/0.4557 = 12.79"下底"长是 6/cos4° 5' +10 = 6.02+10 = 16.02.
[0021]实施例2。在距离围壁3上边沿下面设计成向外弯曲闭合的弓形面,整体闭合成一圈,平行于下底2的上面。泡沫底6上设有能与弓形面吻合的、外凸的呈弓形的垄10。其作用是,防止人在快速奔跑过程中两底上下错位。拟围壁3上弓形高度1.5,弦长6,设曲面所在圆半径r,则r2-(r-l.5)2= 32,r = 3.75.组合鞋底上的其他部分的形状和构造与实施例1所述相同。
[0022]实施例3。在下底2的上面对正它下面每条梯形垄的宽底面的区域内,设有半球形凹坑18,球心对正梯形垄宽底面两侧长边之间的中心线,均匀分布。球直径不大于垄底面的宽度,拟为7,对应凹坑18的泡沫底6下面设有与凹坑18吻合的球缺形疙瘩。其作用是,防止两底错位,保护围壁3。当然,两底一般不会移动错位,也可不造。其它部分的形状和构造与实施例1或例2所述相同。
[0023]实施例1易制造,易装配,是最佳实施例。
[0024]这种底上最好再配垫我发明的“一种防汗、防卷、易洗、耐用的组合鞋垫”。它可覆盖两底间直立缝隙,防止汗水沿缝下渗。根据鞋垫厚度再定鞋帮深度。如果鞋帮先坏不能再用,底还能用,可以拆掉破帮,换上新帮。为了便于换帮和底,可在帮与底之间增设拉锁,拉锁的一半缝在底上,另一半缝在帮上,可多预备几双带有半边拉锁的成品帮。当硬底I磨光下面梯形垄,直到不能再薄还能修补时,可用手捏住泡沫底6上的拉条8的两端,把泡沫底拽出,(如带拉锁,可先拿掉帮)在硬底下用钉补上补子。钉最好楔在梯形垄16、17宽底面的间隙正中,这样,可避免钉被盘入凹坑18内,把钉盘卧入下底2的上面以下,这才无妨两底的吻合。泡沫底6未损坏可按压复位,继续使用,一直用到下底2不能再补时,泡沫底6若还能用,仍可取出备用。若泡沫底6不能用,硬底I还能用,也可先把泡沫底6拽出,换上新的。泡沫底6要选较硬、质优、不易变形损坏的那种。如果硬底I用久了,围壁3和泡沫底6间出现间隙,可取等宽的明胶条贴在泡沫底6周围的侧面上,卖底时可搭配销售明胶条。这种鞋底既适合供手工缝制鞋,也可供机器制鞋。
【权利要求】
1.耐用、好用、防泥雪水的组合鞋底,包括泡沫底和耐磨弹性硬底,其特征在于:硬底(I)由下底⑵围壁⑶和穿线垄⑷构成一一下底⑵周围边缘向上延伸出高度相等、站立、闭合的围壁(3),靠近围壁(3)上边沿的外侧面设有外凸的、外窄内宽、与下底(2)平行、闭合的穿线垄(4),卧线槽(5)设在靠近围壁(3)的穿线垄(4)下面;泡沫底(6)上与脚跟相对的部位中部,设有环绕泡沫底¢)、经过其相对的两侧面的直立平面处的凹槽(7),凹槽(7)内卧一条拉条(8),其外面与凹槽口平齐,其两端在泡沫底(6)上面中部相对,中间稍有间隙;泡沫底(6)较小,按压到硬底⑴内,两底(1)、(6)吻合,围壁⑶上窄面与泡沫底(6)上面在同一平面内,手拽拉条(8)两端可以把两底(1、6)分开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用、好用、防泥雪水的组合鞋底,其特征在于:穿线垄(4)的上面稍倾斜,外边沿比内边沿低;它的下面是部分圆柱侧面,下边与围壁(3)的外面相切,上边与穿线垄(4)的外直立面相交。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用、好用、防泥雪水的组合鞋底,其特征在于:沿卧线槽(5)的上底中线,除首尾衔接处外,设有分布均匀、穿透穿线垄(4)的上下面,与穿线垄(4)上面和围壁(3)外面相交的交线相切且垂直于下底(2)上面的穿线孔(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用、好用、防泥雪水的组合鞋底,其特征在于:硬底(I)和泡沫底(6)合成后,泡沫底(6)上面、与硬底⑴贴合的侧面和下底面的横剖面线呈倒等腰梯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用、好用、防泥雪水的组合鞋底,其特征在于:泡沫底(6)靠近上底面的周围站立侧面外设有平行于上底面、闭合的、横剖面轮廓呈弓形的垄(10),对应的围壁(3)向外呈弓形弯曲。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用、好用、防泥雪水的组合鞋底,其特征在于:下底(2)的平板底下面前后两大部分各设一个沿其边缘弯曲、主体近似U形、两端各有一条直四棱体(11、12)连接、呈闭合的、横剖面呈倒梯形、近似倒梯形的下凸圈垄(13、14)一一前圈垄(13)内主要是左右横向延伸、间隔均匀、平行分布、主体横剖面呈倒等腰梯形的直四棱柱形横垄(15),每条横垄(15)内设I?3个半圆拱形“涵洞”(16),两端与圈垄(13)连接在一起;后圈垄(14)中的直四棱体(12)的内面可制成与下底⑵相切的部分圆柱侧面,后圈垄(14)内有前后纵向延伸、尽量间隔均匀分布、中心轴都垂直于直四棱体(12)、前窄后宽、横剖面呈倒等腰梯形的纵垄(17),后圈垄(14)内也可设置分布均匀的倒圆台体。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用、好用、防泥雪水的组合鞋底,其特征在于:在下底(2)的上面,除拉条(8)经过的区域外,对正各直垄(11、12、15、17)上面正中,设有分布均匀的球冠形凹坑(18),相邻行凹坑(18)交错分布;与凹坑(18)相对的泡沫底¢)下面设有能与凹坑(18)吻合的向下凸的球缺形疙瘩。
【文档编号】A43B13-26GK204273398SQ201420552115
【发明者】梁成 [申请人]梁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