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颈式摩托车安全雨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155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护颈式摩托车安全雨衣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颈式摩托车安全雨衣,包括雨衣本体,雨衣本体由衣帽与衣身构成,在衣帽与衣身之间与颈部相对应位置处设置有一个弹性护颈带,在衣身上用于插入倒车镜支架上的雨衣孔洞、周边雨布及雨衣其它部分雨布采用魔术贴接合,从而形成限力脱离机构,当驾车人脱离摩托车时,确保雨衣连同驾车人在外力作用下从摩托车倒车镜支架上脱出。当摩托车出现侧滑摔倒等交通事故时,该雨衣具有减缓雨衣对骑行者颈部的作用力,降低骑行者受伤的程度,提高行车安全性。
【专利说明】
一种护颈式摩托车安全雨衣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雨衣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护颈式摩托车安全雨衣。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为保护驾车人和车体不受雨淋,现有的摩托车雨衣大多采用衣身、衣袖和衣帽连体式设计,使用时套在摩托车倒车镜的两个支架上,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但是,当雨天行车出现侧滑摔倒等交通事故时,很多骑行者将受惯性力而摔离摩托车,而此时仍挂在摩托车倒车镜支架上的雨衣将对驾车人的颈部造成很大的作用力,极易导致其颈椎骨折或脱位致脊髓断裂,从而危及生命,因而极不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护颈式摩托车安全雨衣,当摩托车出现侧滑摔倒等交通事故时,该雨衣具有减缓雨衣对骑行者颈部的作用力,降低骑行者受伤的程度,提高行车安全性。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护颈式摩托车安全雨衣,包括雨衣本体,雨衣本体由衣帽与衣身构成,在衣帽与衣身之间与颈部相对应位置处设置有一个弹性护颈带,在衣身上用于插入倒车镜支架上的雨衣孔洞、周边雨布及雨衣其它部分雨布采用魔术贴接合,从而形成限力脱离机构,当驾车人脱离摩托车时,确保雨衣连同驾车人在外力作用下从摩托车倒车镜支架上脱出。
[0005]在所述弹性护颈带上设置有用于解开或是闭合的开合装置。
[0006]在所述弹性护颈带可以内部设置充气垫圈或是弹性护颈带本身具备弹性。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I)衣帽与衣身之间设有弹性护颈带,可以使骑行者在意外脱离摩托车时,其颈部受力分散并受到缓冲保护而免于其颈椎骨折或脱位致脊髓断裂;(2)当人体的惯性力过大时,雨衣孔洞、周边雨布及雨衣其它部分雨布采用魔术贴接合的部分将拉脱分离;上述两项措施将显著减小雨衣对驾车人颈部的力学冲击,减小其伤害。
【附图说明】
一种护颈式摩托车安全雨衣的制作方法附图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不意图。
[0009]图中:1_衣帽、2-衣身、3-弹性护颈带、5-开合装置、6-雨衣孔洞、7-周边雨布、8-魔术贴。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1]参见图1,一种护颈式摩托车安全雨衣,包括雨衣本体,雨衣本体由衣帽I与衣身2构成,在衣帽I与衣身2之间与颈部相对应位置处设置有一个弹性护颈带3,在衣身2上用于插入倒车镜支架上的雨衣孔洞6、周边雨布7及雨衣其它部分雨布采用魔术贴8接合,从而形成限力脱离机构,当驾车人脱离摩托车时,确保雨衣连同驾车人在外力作用下从摩托车倒车镜支架上脱出。
[0012]在所述弹性护颈带3上设置有用于解开或是闭合的开合装置5。
[0013]在所述弹性护颈带3可以内部设置充气垫圈或是弹性护颈带3本身具备弹性。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I)衣帽I与衣身2之间设有弹性护颈带3,可以使骑行者在意外脱离摩托车时,其颈部受力分散并受到缓冲保护而免于其颈椎骨折或脱位致脊髓断裂;(2)当人体的惯性力过大时,雨衣孔洞6、周边雨布7及雨衣其它部分雨布采用魔术贴8接合的部分将拉脱分离;上述两项措施将显著减小雨衣对驾车人颈部的力学冲击,减小其伤害。
[0015]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专利的具体个案,本专利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符合本专利权利要求书的便携式雨伞套且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包括外形结构、材料等方面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落入本专利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护颈式摩托车安全雨衣,包括雨衣本体,其特征是:雨衣本体由衣帽与衣身构成,在衣帽与衣身之间与颈部相对应位置处设置有一个弹性护颈带,在衣身上用于插入倒车镜支架上的雨衣孔洞、周边雨布及雨衣其它部分雨布采用魔术贴接合,从而形成限力脱离机构,当驾车人脱离摩托车时,确保雨衣连同驾车人在外力作用下从摩托车倒车镜支架上脱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护颈式摩托车安全雨衣,其特征是:在所述弹性护颈带上设置有用于解开或是闭合的开合装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护颈式摩托车安全雨衣,其特征是:在所述弹性护颈带可以内部设置充气垫圈或是弹性护颈带本身具备弹性。
【文档编号】A41D3/04GK205695817SQ201620316205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6日
【发明人】赵旭光, 蔡小梦, 张永平, 郑文娟
【申请人】韶关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