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鞋用起毛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2466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制鞋用起毛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鞋工具,具体讲,是一种制鞋用起毛轮。
背景技术
在制作皮鞋过程中,在把鞋底与鞋帮脚粘合以前,需要将平滑的鞋底、鞋帮脚表面打毛或拉毛,使其变粗糙,然后刷上胶粘剂再加压粘合成整鞋。目前,起毛操作是在起毛机上用砂轮、砂布轮、砂带或钢丝轮完成的。砂轮作为一种磨削工具,最适宜于磨削金属材质,当用其对橡胶或皮革类有机、软体材料进行起毛时,磨削掉的橡胶屑或皮屑极易粘附在砂轮上,堵塞砂粒孔隙,使砂轮失去作用,再者,砂轮上的砂粒磨钝后不能修复,磨削时产生的砂尘会造成附加环境污染;砂布轮是将砂布条绷绕在一个木质轮上而成,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种制鞋起毛工具,但是,用砂布轮起毛时,砂布上的砂粒极易脱落,砂布极易撕裂,所以使用寿命短,更换频繁又麻烦,消耗量大;砂带的缺点同砂布轮;钢丝轮是将细钢丝扎制成圆刷轮状,最大缺点在于,起毛时钢丝只是将材料表面划裂,不易形成有利于刷胶粘合、提高粘合牢度的“绒毛”,而且皮屑极易堵塞在各根钢丝之间,使其失效,所以极少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质起毛工具——起毛轮,以克服上述各种起毛轮的结构缺陷和起毛时的不足。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钢板条的边棱上刻出细沟槽以形成棘齿,再将若干钢板条沿圆周竖直镶嵌在一双圆盘上,并用钢板条箍将钢板条箍紧在双圆盘上形成如鼠笼状的钢刺条轮。当钢刺条轮(即起毛轮)转动时,其上的棘齿作为起毛切削刃口,与鞋底或鞋帮脚接触后,即可进行起毛加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起毛时产生的橡胶屑或皮屑自动从各个钢刺条之间的缝隙掉落,不会粘附、堆积在棘齿间;钢刺条损坏后可更换且更换方便,棘齿磨钝后可修磨;起毛时造成的附加环境污染相对较轻。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钢刺条箍的构造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钢刺条的平面形状图。
图中1.钢刺条,2.双圆盘,3.钢刺条箍,4.刺条槽,5.半圆环体,6.销,7.螺栓及螺母,8.棘齿,9.长条槽,10.过箍槽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先将若干钢刺条(1)沿圆周竖直镶嵌在双圆盘(2)上的刺条槽(4)中,然后用钢刺条箍(3)将所有钢刺条与双圆盘箍紧,形成如鼠笼状的钢刺条轮(即起毛轮)。
在图2中,钢刺条箍由两个具有一定弹性的半圆环体(5)组成,两半圆环体的一端用销(6)联接,另一端用螺栓及螺母(7)联接。
在图3中,钢刺条用具有一定厚度的钢板裁制而成,在其上边棱上刻制出棘齿(8),下边的长条槽(9)用于与双圆盘上的刺条槽定位配合,两边的过箍槽(10)用于镶嵌钢刺条箍。在刻制棘齿时,将所有钢刺条分为两组,以使刻制成的两组钢刺条上的棘齿错开一个齿。
权利要求1.一种制鞋用起毛轮,包括钢刺条(1)、双圆盘(2)和钢刺条箍(3),其特征是钢刺条(1)镶嵌在双圆盘(2)的刺条槽(4)中,并用钢刺条箍(3)将钢刺条(1)与双圆盘(2)箍紧,形成如鼠笼状的钢刺条轮(即起毛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鞋用起毛轮,其特征是钢刺条箍(3)由两个半圆环体(5)组成,两半圆环体的一端用销(6)联接,另一端用螺栓及螺母(7)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鞋用起毛轮,其特征是在钢刺条(1)上刻制有棘齿(8)、长条槽(9)和过箍槽(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鞋用起毛轮,其特征是在双圆盘(2)上沿圆盘的径向刻制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刺条槽(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起毛工具,具体说,是一种制鞋用起毛轮。这种起毛轮是在钢刺条(1)的边棱上刻出细沟槽以形成棘齿,再将钢刺条(1)镶嵌在双圆盘(2)的刺条槽(4)中,并用钢刺条箍(3)将钢刺条(1)与双圆盘(2)箍紧,形成如鼠笼状的钢刺条轮(即起毛轮)。当起毛轮转动时,其上的棘齿与鞋底或鞋帮脚接触后,即可进行起毛加工。起毛时产生的橡胶或皮屑自动从各个钢刺条之间的缝隙掉落,不会粘附、堆积在棘齿间;棘齿磨钝后可修磨,钢刺条损坏后可更换且更换方便;起毛时造成的附加环境污染相对较轻。
文档编号A43D59/00GK2708708SQ2003201011
公开日2005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11日
发明者李思益, 程凤侠 申请人:陕西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