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手套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4688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胶质手套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胶质手套的改良结构,特别是指使手套从每一指尖至指凹部,沿每一摺部轮廓形成一均匀的加厚层。
背景技术
目前有关用于操作清洁、手术或其它方面,保护操作者手部的橡胶或塑胶等胶质手套的结构包括有手指、手掌、手腕或手臂区等部分,为一习知技术,例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283632号“三层式橡胶手套之制造方法(一)”、公告第323452号“手套结构改良”、公告第329091号“手套”与公告第347653号“塑胶手套之结构改良”等专利案,均揭示了具有上述典型结构的实施例。
在上述专利案中,均显示出有关塑胶或橡胶手套在结构设计方面的改良,或增进其功能等课题,来增加产业上的利用价值,例如,一种塑胶手套之结构改良,其利用二次成型法来制成,而使手套具有一加厚层,该加厚层为指尖前端第一至第二节处,但未至指凹处,其余手掌至腕部为薄层所构成,如上述的公告第347653号“塑胶手套之结构改良”;或是一种手套结构,其手掌部位于手心处设有压纹,在手腕部位,其周围设有强化的皱纹,其皱纹数目较手臂部位多且密,且该皱纹部位为一逐渐缩小的构造,而非一突然紧缩的构造,能于穿戴时手部易于撑开该皱摺而进入手套中的手掌部位,如上述公告第329091号“手套”;或是一种手套结构,其腕部以上至手掌部位夹着一层离型剂层,以区隔上方的上层乳胶与底层乳胶,形成不会黏结一体的双层手套,……等等专利案,因使用目的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改良设计;然而至目前为止,上述各引证前案中,还未有人提出有关浸渍法制造的塑胶或橡胶手套,用以解决上述手套的手指两侧至指凹处较薄的问题的实用新型或发明专利。
请参图4至图6,为传统的手套结构,其制造过程是以手套成型模浸渍入凝胶剂槽而沾上一层凝胶剂,再经烘干即成手套的雏形,然后再经浸渍乳胶剂、烘干、硫化、洒干粉与脱模等过程而制成;实务上,有时手套的厚度会因浸渍操作物的时间的不同,而有不均匀的情形。在传统手套某些使用的情形中,也考虑到厚度的问题,例如厚的手套,虽然提供较好的保护机能,但相对的,其亦反映出操作灵活度的阻滞性,或给配带者一种过于紧束的不舒服感觉,例如图4所示的手套20,其整个手掌21至腕部22均以厚层所构成;图5所示的手套30,由手掌3 1至腕部32均以薄层所构成;图6所示的手套40剖面图可知,其整个手掌41至腕部42均以厚层所构成,而且厚度亦容易造成不均匀;另一个有关于上述厚度问题的事项是,上述传统手套在制造过程中,实务上容易存在有厚度太薄的区域,特别是在各手指两侧至两两指间的凹处(虎口),因为此区域的表面形状较复杂,由于表面张力的缘故,使该区域的厚度变成较薄,所以在手指两侧至指凹处时常会产生针孔(pin hole)或裂缝现象,如果厚度太薄时,通常造成破裂的情形,而这情形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因为,在某些特殊使用情形中,操作人员以手操作有害人体的物质时,例如微生物或有毒物质,容易经所述的针孔或裂缝侵入人体造成伤害,如果手套厚度太厚时,也会使操作的手指感觉一种迟钝的现象,如果在企图执行较细腻动作的场合中,习知结构会造成阻滞。另一个相关的课题是,传统手套构成在有些结构区域,因接触物体的频率较低,通常被磨损的机率也相对较少,这些结构区域在应用方面,实质上,其厚度已足够,它们在旧法的制造中,并不需要如上述传统手套经过二次甚而更长时间的浸渍过程或作业,通常这会造成浸渍原料的浪费而增加制造成本;而这些课题在上列的参考资料中,亦未被揭露或改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新的胶质手套的改良结构,以消除产生针孔(pin hole)或破裂之虞,使作业人员以手操作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或微生物时,能获得更好的保护,并且避免整个区域因浸渍次数较多而组织过厚,影响配带操作的灵活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了一种胶质手套的改良结构,包括具有手指部、手掌区及手腕区等部份;其中手指部及手掌区接近联结手指部的一部分区域形成有加厚层,该加厚层至少包含每一手指部的指尖至手掌区指凹部;并且相对使未受加厚被覆的手掌区大部份到手腕区之间形成较薄层。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优选方案为所述手套加厚层为自每一指间至手掌区的一半。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优选方案为所述加厚层外表设有止滑压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优选方案为所述加厚层外表设为平滑面。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优选方案为所述加厚层与相对较薄层的全手套经再一次浸渍形成另薄层。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优选方案为所述再一次全手套浸渍,其浸渍长度约至手套口部之前数公分处,使该口部前数公分处形成一较薄区,用以形成手套的卷唇。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可有效消除传统手套因材料浸渍不足所产生的针孔(pin hole)或裂缝,使作业人员以手操作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或微生物时,能获得更好的保护,且避免整个区域因浸渍次数较多而组织过厚,影响配带操作的灵活度,并节约生产成本。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剖面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立体剖面图;图4是传统的平面示意图;图5是传统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传统的立体剖面图;其中10为手套;11为手掌区;12为手腕区;13为手指部;14为指尖;15为指凹部;16为口部;17为卷唇;20为手套(传统);21为手掌区(传统);22为手腕区(传统);30为手套(传统);31为手掌区(传统);32为手腕区(传统);40为手套(传统);41为手掌区(传统);42为手腕区(传统);1A为加厚被覆;1B为薄层;1C为薄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请参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之胶质手套的改良结构,是利用浸渍法所制成,而使手套10具有均匀的加厚层,包括以一次浸渍作业的具有手指部13、手掌区11及一手腕区12所构成的手套胚;其中手指部13及手掌区11联结手指部13的一部分区域被实施加厚浸渍作业,所述加厚浸渍作业是对每一手指部13进行浸渍,使至少在每一指尖14至接近手掌区11的指凹部15之间得到加厚被覆1A,最长可至手掌区11的一半;并且使手掌区11大部份到手腕区12等未受二次被覆相对形成薄层1B。
依以上所述,在手套10经第一次浸渍塑胶或橡胶原料后,每一手指部13到至少指凹部15等部份将经第二次浸渍作业;所述浸渍作业倾向于选择与第一次具有共容性的塑胶或橡胶原料,使该手指部13至指凹部15的厚度大于手掌区11,因此可解决手指部13两侧至指凹部15的区域,因表面形状较复杂,制造过程其厚度自然变成较薄,容易产生针孔(pin hole)或破裂的可能性被减到最小;再者,第一次使用PVC溶液浸渍(dipping)作业成形的手套,在实施第二次浸渍(dipping)作业时,所指选择与PVC溶液相容者概有PVC溶液、PU溶液、Acrylic溶液;或者,第一次是使用天然橡胶溶液(nature rubber solution)浸渍(dipping)成形的手套,欲作第二次浸渍(dipping)时,则须选择与天然橡胶溶液(nature rubber solution)相容者,能与天然橡胶溶液(nature rubber solution)相容的有天然橡胶溶液(nature rubbersolution)、PU溶液……等,如此即可解决上述传统无法克服的问题。
请参图3,为另一可行的实施例,上述第二次浸渍后,可实施第三次薄层1C的浸渍(与第二次浸渍相容的溶液),该次浸渍的长度可为全手套亦可浸至整体手套10口部16之前数公分处,该口部16未受第三次浸渍部分,则可用以形成较适当大小的卷唇17;该第三次薄层浸渍的作用,是用以消除第一次与第二次浸渍所形成的高低表面差距,使手套10的外表或理表均能形成平整的表面。
上述手套10在使用时,其表面受摩擦的部位,大部分在手掌区11,而手腕区12受到摩擦的机会则相对较少,在考量必须同时具备符合人体工学设计的条件,以及节省生产的浸渍原料等因素和功效,使手指部13,指凹部15和其它区域形成不同厚度的结构是理想的。并且,使手掌区11的表面依实际需要布置有止滑压纹或设置成平滑面。
因为使用人在操作精巧的动作时,需要使用手指的触觉与压觉,如果手指套上一层手套操作精细的动作时,通常会变得较迟钝,尤其是手套的厚度太厚时,将更为明显;所以必须控制在适当临界值的厚度,如太薄时容易产生针孔般小细孔(pin hole),或使用时容易破裂,使细菌(bacteria)或病毒(virus)能够轻易的侵入而危害人体健康。所以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而采用适当临界值的厚度,使手套10在手指部13轮廓由每一指尖14至指凹部15之间的厚度控制在通常的范围内,使厚度不会太厚或太薄,以手指的触觉与压觉的最低阈值(threshold value)需求为准则。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乃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具体的实施例,若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其产生的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合予陈明。
权利要求1.一种胶质手套的改良结构,包括具有手指部、手掌区及手腕区等部份;其特征在于手指部及手掌区接近联结手指部的一部分区域形成有加厚层,该加厚层至少包含每一手指部的指尖至手掌区指凹部;并且相对使未受加厚被覆的手掌区大部份到手腕区之间形成较薄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质手套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套加厚层为自每一指间至手掌区的一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胶质手套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厚层外表设有止滑压纹。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胶质手套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厚层外表设为平滑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胶质手套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厚层与相对较薄层的全手套经再一次浸渍形成另薄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胶质手套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再一次全手套浸渍,其浸渍长度约至手套口部之前数公分处,使该口部前数公分处形成一较薄区,用以形成手套的卷唇。
专利摘要一种胶质手套的改良结构,包括具有手指部、指凹部等部分的手掌区与手腕区;其中手掌区包含有一部分加厚层区域,其可沿每一手指部轮廓披覆或布置在每一指尖至指凹部之间等较易磨耗的区域;并且使相对所述加厚层的一个薄层,布置在手掌部到手腕部的区域;藉此可有效消除传统手套因材料浸渍不足所产生的针孔(pin hole),且避免整个区域因浸渍次数较多而组织过厚,影响配带操作的灵活度。
文档编号A41D19/00GK2686363SQ200320108878

公开日2005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14日
发明者李茂盛 申请人:李茂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