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链前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5060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拉链前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链的前码,其中它的拉链牙链由在拉链带侧边上热塑性树脂的注射成型链牙形成,并且一个打开装置附着在拉链牙链的一个末端部分,或者一个反向打开装置附着在拉链牙链的所述末端部分。
背景技术
通常,热塑性树脂链牙由注射成型装置被模制在拉链带的侧边上,然后通过从该连续拉链牙链以预定的间隔移除链牙,制备一个间隔部分。一个或两个拉头被插入穿过这个间隔部分,这样使它们面对面互相相对,并且然后,通过模制一个树脂插座、插管和可分开插管,在间隔部分的一个末端形成打开装置,或者通过模制一个插座和可分开插管形成一个反向打开装置。在树脂前码被模制在另一末端之后,间隔部分被切除以便最终生产一个具有打开装置的分开式拉链,或者生产一个具有反向打开装置的分开式拉链。
这个分开式拉链在其被分离为右和左侧牙链之后被缝制到衣物或类似物的开口部分上。此时,在插管侧牙链上设置的拉头成为缝制操作的障碍物,由此扰乱平滑的缝制操作。此外,还有另一个问题,即使拉头需要由另一个拉头替换,这种替换是不可能的。
因此,考虑日本专利特开平2-239804中揭露的前码。在图18中示出的这个前码110被安装到位于分开式拉链插管侧的牙链的端部。以与牙链内边成直角测量的前码110的最大宽度W3大于拉头121的链牙通道124的一侧宽度W4。前码110的第一半主体部分110a和第二半主体部分110b这样构成以致在它们之间产生一个内凹面135,其通过一个钝角与引导柱122啮合。第一和第二半主体部分110a、110b的各个轴A1、A2关于拉链带128的内边向内倾斜,并且第一和第二半主体部分110a、110b的最大宽度W1、W2形成为等于或略小于链牙通道124的宽度W4。
至于图18中示出的分开式拉链的前码110,以与拉链带128内边成直角测量的最大宽度大于链牙通道124的宽度,并且因此,如此设计以致如果只是前码110直线移动,其不能够穿过拉头121的链牙通道124。此外,第一和第二半主体部分110a、110b各自的最大宽度W3形成为等于或略小于拉头121的链牙通道124的宽度,因此如果前码110沿着倒转的字母C移动,其可以穿过链牙通道124。当在使用中试图关闭拉链的牙链时,如果拉头121被猛烈拉动,拉头121可能脱离拉链的牙链,因为没有用于确定地停止拉头121的机构。此外,当拉链的牙链不连接并打开时,担心拉头121可能会越过前码110并脱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问题完成。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前码,其被安装到具有打开装置的分开式拉链上或被安装到具有反向打开装置的分开式拉链上。在其正常使用状态下,拉头与设置在前码上的止动部分保持接触,例如,一个用以停止拉头滑动的切口,由此防止拉头脱出。当拉头需要从拉链的牙链移除时,如果装载在拉链牙链上的拉头被拉动同时在右或左方向上移动,拉头可以被轻易地移除。因而,当沿着在衣物或类似物中的开口缝制牙链时,没有拉头的牙链被缝制在其上,并且此后,当拉头插入拉链牙链中时,拉头可以被插入,同时以与上述拉出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当替换缝制到衣物或类似物上的拉链牙链的拉头时,该前码允许拉头可以被容易地替换。此外,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前码,其具有发挥其完美功能的构形和状态。
除了上述的第一目的之外,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分开式拉链的前码,其通过指定构形和状态具有极好的用以加载或移除拉头的功能,并且允许拉头可以被容易地加载或移除。
除了上述的第一目的之外,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极好品质的分开式拉链的前码,其中在拉链牙链的正常使用中,当拉头由上述前码停止时,没有任何明确的原因拉头不会摆动或偏转。
除了上述的第一目的之外,本发明的第四目的是提供一种分开式拉链的前码,通过指定与拉头引导柱相对的相对侧面的构形,其可以发挥其极好的引导功能。
除了上述的第一目的之外,本发明的第五和第六目的分别是提供一种分开式拉链的前码,通过在右或左方向上移动的同时对拉头的加载或卸载操作,使拉头可以被平滑地装设到拉链牙链上或从其上移除。
除了上述的第一目的之外,本发明的第七目的是提供一种分开式拉链的前码,其使拉头可以被平滑地设置在拉链牙链上,并且当拉头被设置在牙链上时,容易地在拉链牙链上加载。
除了上述的第一目的之外,本发明的第八目的是提供一种分开式拉链的前码,通过指定前码的构形以便使拉头可以被容易地设置或移除,当拉头被设置在牙链上或从其上移除时,使拉头可以被平滑地装设或移除。
除了上述的第一目的之外,本发明的第九目的是提供一种分开式拉链的前码,其中当拉头被装设在牙链上或从其移除时,即使拉头由较小的力拉动,拉头可以被装设或移除。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作为本发明的主要特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拉链的前码,其包括在拉链牙链对的末端部分处具有一个插管和一个可分开插管的打开装置或反向打开装置,前码邻近于插管一侧的多个链牙的顶端而连接,并且通过改变其姿态可以穿过设置在拉头中的链牙通道,其特征在于前码由一个与拉头引导柱相对的相对侧面和一个在上述相对侧面相反侧上的相对侧面组成,同时一个用于啮合拉头凸缘的切口被设置在相对侧面中。
作为执行本发明上述特征的结果,产生以下的效果。
在设置有打开装置或反向打开装置的拉链的前码中,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拉头与前码中的切口接触以便停止其滑动,并且因而拉头不能再滑动。因而,拉头绝不会在插管侧从牙链脱出。然而,当拉头需要从拉链牙链移除时,例如,当牙链被缝制到衣物或类似物的开口部分上时,如果拉头被拉动同时相对于牙链向外倾斜,其可以被平滑地移除。在没有拉头的牙链被缝制之后,如果拉头被拉动同时将其底部相对于牙链向外倾斜,其可以被容易地装设。此外,拉头可以在拉链使用期间被替换。本发明的这个方面作为生产分开式拉链的装置是最适宜的,分开式拉链通过将链牙和前码与打开装置或反向打开装置一起一次注射成型到拉链带而生产,打开装置或反向打开装置由树脂制成。
优选的,前码的相对侧面具有第一相对侧面和第二相对侧面,第一相对侧面和第二相对侧面之间的间隔A被形成为大于拉头引导柱和凸缘之间的链牙通道的宽度C,同时第二相对侧面和相对侧面之间的间隔B被形成为等于或小于拉头引导柱和凸缘之间的链牙通道的宽度C。
结果,前码安全地停止拉头并在正常使用条件中不允许拉头穿过链牙通道,并且如果需要,允许其以简单的方式穿过链牙通道,由此使拉头可以安全地装设到拉链牙链上或从其上移除。
优选的,前码的切口具有一个上侧部分和下侧部分,上侧部分与凸缘的前端接触,并且下侧部分和相对侧面之间的间隔E被形成为等于或略小于链牙通道的宽度C。
结果,在正常操作状态中,拉头被平滑地引导到前码中的切口并停止,由此防止拉头没有任何特定原因的摆动或偏转。
优选的,前码的相对侧面具有第一相对侧面和第二相对侧面,并且第一相对侧面和第二相对侧面以140°至150°的角度交叉。
结果,前码可以被平滑地引入链牙通道中,由此使拉头可以平滑地从牙链移除或装设到其上。
优选的,前码的相对侧面具有第一相对侧面,前码的第一相对侧面设置在邻近于链牙的一侧,并且第二相对侧面设置在前码的顶端面一侧,这样其邻接第一相对侧面,并且第二相对侧面向内倾斜。
结果,当在拉链牙链上加载拉头时,在相对于链牙右侧的方向上移动的同时通过加载其可以被平滑地装设,此外,在以相同方式移动拉头的同时通过执行移除操作,其可以从牙链容易和平滑地移除。
优选的,前码的相对侧面具有第一相对侧面和第二相对侧面,第一相对侧面设置在前码的顶端面侧,并且第二相对侧面设置在邻近于链牙的一侧,这样其邻接第一相对侧面,并且第二相对侧面被形成为向内倾斜。
结果,当在拉链牙链上加载拉头时,在相对于链牙左侧的方向上移动的同时通过加载其可以被平滑地装饰,此外,在以相同方式移动拉头的同时通过执行移除操作,其可以从牙链容易和平滑地移除。
优选的,前码的相对侧面具有第一相对侧面和第二相对侧面,相对侧面与第二相对侧面之间被这样形成,其从切口外端朝着前码的顶端面逐渐变窄。
结果,当在拉链牙链上加载拉头时,拉头可以被平滑地引导并且容易地装设到牙链上,因为在牙链上加载的前码被这样构成,它朝其前端逐渐变窄。
优选的,一个朝着链牙侧突出的突出部分形成于这样的一个部分中,其中相对侧面与相对邻近链牙的底端面相交。
结果,当在牙链上加载拉头时,引导柱的V形前端防止拉头刺入链牙最前端和前码之间,由此获得平滑的加载操作。
优选的,前码的相对侧面具有第一相对侧面,前码的一个表面被这样形成以致第一相对侧面和相对侧面互相平行,并且它们之间的间隙D等于或小于链牙通道的宽度C。
结果,当在牙链上加载拉头或从其上卸载时,其甚至可以由较弱的拉力操作,因为只产生了很小的阻力。如上面所述,本发明获得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图1是一个具有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的打开装置的拉链的正视图;图2是一个操作说明视图,显示了前码刚刚插入上述拉链的拉头中之前的状态;图3是一个操作说明视图,显示了一个其中前码插入上述拉链拉头中并穿过在引导柱和凸缘之间的链牙通道的状态;图4是一个操作说明视图,显示了一个其中上述拉链的前码与凸缘啮合的状态;图5是在上述拉链中图4前码的后视图;图6是主要部分的剖视图,显示了在上述拉链中拉头和前码之间的啮合状态;图7是一个具有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案的反向打开装置的拉链的正视图;图8是一个操作说明视图,显示了一个其中拉头被拉出的状态,拉头通过将前码插入位于上述拉链底端侧的拉头中被拉出;图9是一个具有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案的打开装置的拉链的正视图;图10是主要部分的剖视图,显示了在上述拉链中拉头和前码之间的啮合状态;图11是一个操作说明视图,显示了一个其中前码通过将其插入上述拉链的拉头中从而穿过在引导柱和凸缘之间的链牙通道的状态;图12是由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案的螺旋状拉链链牙形成的拉链牙链的正视图;图13是由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方案的螺旋状拉链链牙形成的拉链牙链的正视图;图14是一个操作说明视图,显示了一个其中前码被插入上述拉链的链牙通道中的状态;图15是一个操作说明视图,显示了一个其中前码穿过上述拉链的链牙通道的状态;图16是一个操作说明视图,显示了在前码被穿入上述拉链中之后的状态;图17是由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方案的螺旋状拉链链牙形成的拉链牙链前码的正视图;以及图18是一个公知拉链的前码的正视图。
优选实施方案描述在下文中,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将参考附图被清楚描述。
对于本发明的开口型拉链的前码,拉链链牙29、插座5、插管6、可分开插管7、增强部分8和前码10使用例如聚缩醛树脂和聚酰胺的热塑性树脂由注射成型装置形成在拉链带28的侧边上,或者聚酰胺或聚酯的单丝形成线圈形或“之”字形并安装在拉链带28的侧边上。在环形的拉链牙链30形成之后,一个间隔部分以预定的间隔设置,并且在这个间隔部分的末端处,插座5、插管6和可分开插管7在前码10由注射成型装置模制的同时被模制,如此以制造具有打开装置的拉链牙链30。此外,具有反向打开装置的拉链牙链也以相同的方法模制。
前码10与拉链牙链31中的拉链链牙29邻接并与其整体模制,所述开口型拉链的拉链牙链31设置有一个由插座5和插管6组成的打开装置1,或者设置有一个由插管6组成的反向打开装置2。至于前码10的结构,优选的,与拉头21的引导柱22侧面相对的相对侧面20由第一相对侧面11和第二相对侧面12形成,它们之间被设置为140°至150°。第一相对侧面11设置为与拉链牙链31的链牙29邻接,并且第二相对侧面12设置在前码10的前端面15侧,如此以至其与第一相对侧面11邻接。第一相对侧面11位于一个通过连接拉链牙链31各个链牙29的牙包32的前端形成的线X上,并且第二相对侧面12被倾斜形成,如此以至其朝着前码10的内部倾斜。可替换的,第一相对侧面11设置在前码10的前端面15侧,而第二相对侧面12设置在与拉链牙链31的链牙29邻接的一侧,这样其邻接第一相对侧面11。同样也在这个情况中,第一相对侧面11位于一个通过连接拉链牙链31各个链牙29的牙包32的前端形成的线X上,而第二相对侧面12被倾斜形成,如此以至其朝着前码10的内部倾斜。
第一相对侧面11和在其相对侧的相对侧面13之间的间隔A被形成为大于第二相对侧面12和相对侧面13之间的间隔B。第二相对侧面12和相对侧面13之间的间隔B等于或小于在引导柱22侧面上链牙通道24的宽度C。可以与拉头21的凸缘23前端啮合的切口17形成在这个相对侧面13上,并且这个切口17的下侧部分18被这样形成,以致它和第一相对侧面11之间的间隔E等于或略小于在拉头21引导柱22和凸缘23之间的链牙通道24的宽度C,并且第一相对侧面11平行于该下侧部分18。通过为切口17的最接近部分提供一个圆形下降的阶梯部分33,拉头21的凸缘23被平滑地引导。因此,在这个前码10中,在与阶梯部分33接触的切口17上侧面19的根部和第一相对侧面11之间的间隔E等于或略小于在拉头21引导柱22和凸缘23之间的宽度C。相对侧面13被这样形成以致它从切口17的外侧端朝着前码10的顶端面15变窄,不平行于第二相对侧面12。因此,拉链牙链31可以被平滑的插入到拉头21中。
(第一实施方案)首先将描述关于打开装置和反向打开装置的一般概念。打开装置和反向打开装置邻近链牙被连接在每个右和左拉链牙链的底端部分上,其中链牙沿着拉链带的侧边在其纵向被连接,以便连接或分离右和左拉链牙链的底端部分。
如图1中所示,打开装置1由可分开插管7、插管6和插座5组成。通过将设置在拉链牙链31上的可分开插管7插入设置在另一个拉链牙链31上的插座5中,右和左拉链牙链31的底端部分被连接到一起。此外,通过将插入插座5中的可分开插管7拔出,右和左拉链牙链31的底端部分被分离和释放。
至于反向打开装置2,如图7中所示,代替可分开插管7、插管6和插座5,拉头21以一个相反的方向插入并使该拉头21与插管6保持接触,连接在一个拉链牙链31上的可分开插管7被插入拉头21中,因此右和左拉链牙链31的底端部分被连接到一起。此外,通过将可分开插管7从拉头21中拔出,右和左拉链牙链31的底端部分被分离。此外,通过使拉头21向上滑动越过插有可分开插管7的右和左拉链牙链31,链牙29从拉链的底端部分分离,如此以致释放拉链。
在拉头21中,平行设置在上方和下方的上部板25和下部板26由一个引导柱22连接,如此以致在上部板25和下部板26之间形成链牙通道24。提供从上部板25和下部板26的右和左侧边向内突出的凸缘23,并且链牙29进入/离开拉头21的进入和退出由引导柱22和凸缘23引导。通过滑动拉头21,拉链牙链对31的链牙29穿过链牙通道24,因此它们互相啮合或者分离。同时,凸缘23可以仅在上部板25和下部板26的任意一个上提供。
在图1至6中示出的第一实施方案的拉链中,如图1中所示,在拉链牙链30的端部具有打开装置1的拉链装备有前码10。插座5、插管6和增强部分8使用热塑性树脂在拉链带28的一端形成,预定长度的链牙29形成在每个拉链带28的侧边上并且然后,前码10邻近于这个链牙29形成。另一方面,可分开插管7和增强部分8形成在另一拉链带28的末端,预定长度的链牙29形成在拉链带28的侧边上并且然后,前码40邻近于这个链牙29形成。
在具有插管6的拉链牙链31末端形成的前码10具有一个相对侧面20,其对着拉头21的引导柱22的侧面,如图2中所示。相对侧面20包括第一相对侧面11,其位于邻近链牙29的一侧,和第二相对侧面12,其位于拉链牙链31的末端部分侧。第一相对侧面11和第二相对侧面12这样构造以致它们以在140°至150°范围中的角度交叉。
至于第一相对侧面11和第二相对侧面12之间的联系,第一相对侧面11设置在邻近于拉链牙链31的链牙29的一侧,而第二相对侧面12设置在前码10的顶端面15一侧,这样它被连接到第一相对侧面11。第一相对侧面11被如此形成以致从拉链牙链31的边缘部分突出,这样侧面11位于由连接拉链牙链31的链牙29的牙包32前端所形成的线X上。第二相对侧面12的顶端被倾斜成形以致它朝着前码10的内部倾斜,即,拉链牙链31的内部。
第一相对侧面11和在其相对侧的相对侧面13之间的间隔A被形成为大于第二相对侧面12和相对侧面13之间的间隔B,相对侧面13与第二相对侧面12平行并且在第二相对侧面12的相对侧。第二相对侧面12和相对侧面13之间的间隔B被形成为等于或小于拉头21中引导柱22和凸缘23之间的链牙通道24的宽度C。因此,第二相对侧面12和相对侧面13可以穿过在拉头21的引导柱22和凸缘23之间的链牙通道24。
平行于第二相对侧面12的相对侧面13具有一个切口17,拉头21中的凸缘23的前端可以与其相啮合。该切口17具有上侧部分19和下侧部分18。上侧部分19在离开拉链带28侧边缘的方向上延伸,因此当拉头21滑动时,它处于这样的一个路径,凸缘23前端在其中移动,并与凸缘23前端保持接触,由此阻止拉头21进一步滑动。切口17的下侧部分18或者链牙29的侧面平行于第一相对侧面11。第一相对侧面11和下侧部分18之间的间隔E被形成为等于或者略小于引导柱22和凸缘23之间链牙通道24的宽度C。因此,在一个其中凸缘23与切口17上侧部分19接触并保持啮合状态的情况中,第一相对侧面11对着引导柱22,下侧部分18对着凸缘23,由此阻止前码10在链牙通道24中游动。
第一相对侧面11和对着链牙29的底端面14被这样形成以致它们以直角交叉。圆形突出的突出部分16被设置在其中第一相对侧面11和底端面14以直角互相交叉的拐角部分处。在底端面14相对侧上的顶端面15形成为圆形表面,由此允许拉头21可以被平滑地插入。此外,第一相对侧面11和第二相对侧面12之间的接触点形成为圆形表面,由此允许拉头21可以平滑地穿过链牙通道24。前码10的前表面已经在上面描述。前码10的后表面可以以与前表面相同的形状形成。然而,前码10的后表面侧被这样构成,第一相对侧面11和相对侧面13互相平行,同时它们之间的间隔D等于或小于拉头21的链牙通道24的宽度C,并且没有形成切口17。因此,即是用很小的拉力,前码10可以平滑地穿过拉头21的链牙通道24。因而,当拉头21插入时没有产生很大的阻力。
前码10的使用状态将被描述。为了将拉链牙链31的顶端穿入拉头21中,如图2中所示,它被插入引导柱22和拉头21的凸缘23之间的链牙通道24中,如图3中所示,因此其姿态改变,由此倾斜并穿过链牙通道24。至于穿过时的姿态,前码10的第二相对侧面12对着拉头21的引导柱22,并且前码10的相对侧面13对着拉头21的凸缘23。由于第二相对侧面12和相对侧面13之间的间隔B等于或小于引导柱22和凸缘23之间链牙通道24的宽度C,前码10可以穿过链牙通道24。
在前码10的通过完成之后,即使前码10被插入拉头21的引导柱22和凸缘23之间的链牙通道24中,如图4中所示,其姿态从不倾斜并且因此,前码10不能穿过链牙通道24。至于这个姿态,前码10的第一相对侧面11对着拉头21的引导柱22,前码10的相对侧面13对着拉头21的凸缘23,因此凸缘23的前端与设置在相对侧面13上的切口17相啮合。由于第一相对侧面11和相对侧面13之间的间隔A大于在引导柱22和凸缘23之间的链牙通道24的宽度C,前码10不能穿过链牙通道24。
连接到拉链牙链31或设有可分开插管7的拉链牙链31顶端的前码40与拉头21的凸缘23前端啮合,如图6中所示,而连接到另一拉链牙链31或设有插管6的拉链牙链31的顶端的前码10与凸缘23啮合。因此,即使强行拉拔拉头21,它也绝不会从前码10、40中脱离。
(第二实施方案)在根据图7和8中示出的本发明第二实施方案的拉链中,前码10在拉链牙链30的末端部分被附着到具有反向打开装置2的拉链上,如图7中所示。插管6和增强部分8使用树脂形成于拉链带28的末端,预定长度的链牙29形成于拉链带28的侧边上,并且然后,前码10邻近于链牙29形成。可分开插管7和增强部分8形成于另一拉链带28的末端处,预定长度的链牙29形成于拉链带28的侧边上,并且然后,前码40邻近于链牙29形成。由于前码10、40的构形与第一实施方案的前码10的相同,省略其描述。
设有反向打开装置的拉链的使用状态将被描述。通过插入设有插管6的拉链牙链31的末端部分,使拉头21在其相反方向中略微倾斜,如图8中所示,拉头21可以被设置在拉链牙链31上。在插入之后,就形成了反向打开装置2,其中插管6保持接触的拉头21。接着,前码10被插入穿过拉头21,同时以与第一实施方案中相同的方式改变其倾斜状态,并且在该拉头21与底端的拉头21接触之后,另一拉链牙链31的可分开插管7被插入上部拉头21和下部拉头21中,并且然后,通过滑动上部拉头21,拉链被关闭。
从位于前码10第一相对侧面11和底端面14之间的拐角处突出的突出部分16起着这样的作用,其填充链牙29最前部的牙包和前码10之间的间隙,如图8中所示,由此当从拉链牙链31处移除拉头21用于反向打开时,阻止拉头21引导柱22的V-形前端咬合在链牙29和前码10之间,拉链牙链31具有装设有反向打开装置2的插管6。
(第三实施方案)根据图9至11中示出的本发明第三实施方案的拉链,显示了前码的一个变化形式,并且除了前码10以外具有与第一实施方案的拉链相同的构形。在邻近于设有插管6的拉链牙链31顶端的拉链链牙29的前码10中,第一相对侧面11和相对侧面13之间的间隔A大于第二相对侧面12和相对侧面13之间的间隔B,并且第二相对侧面12和相对侧面13互相平行,同时切口17形成于相对侧面13中。间隔B等于或略小于在拉头21引导柱22侧面上的链牙通道24的宽度C。第一相对侧面11比第一实施方案中的更长,而第一相对侧面11和底端面14以直角互相交叉,并且顶端面15形成为圆形表面。将被附着到具有可分开插管7的拉链牙链31端部的前码40被形成为长度与相对前码10对应。
至于前码10的使用状态,当将拉头21设置在具有插管6的拉链牙链31上时,前码10被插入拉头21中,同时以与第一实施方案中相同的方式改变其倾斜状态,如图11中所示。在将拉头向上滑动到打开装置1之后,另一拉链牙链31的可分开插管7被插入,并且然后,拉头21向上滑动以封闭拉链。此时,如图10中所示,另一前码40的拐角部分与前码10的第一相对侧面11接触,由此与切口17一起阻止拉头21向上滑动。
(第四实施方案)根据图12中示出的本发明第四实施方案的拉链,显示了将被附着到拉链带的拉链链牙的一个变化形式。在环形或无端拉链牙链30中形成一个预定间距的间隔部分,其中连续的链牙29通过在拉链带28的侧边上穿入一根芯线被连接,连续链牙29由螺旋状卷绕的聚酰胺或聚酯单丝组成。打开装置1或反向打开装置2在该间隔部分的一端形成,这样其与链牙29相连,并且前码10邻近于链牙29在另一末端处形成。前码10的构形与在各个实施方案中示出的前码10的构形相同。连续链牙29可以形成为“之”字形。
(第五实施方案)在根据图13至16中示出的本发明第五实施方案的拉链中,如图13中所示,前码10被整体形成与螺旋状链牙29连续。至于前码10的构形,如图13中所示,前码10对着拉头21的引导柱22的侧面。相对侧面20被提供并且包括位于邻近链牙29一侧的第二相对侧面12和第一相对侧面11,第一相对侧面11邻近于第二相对侧面12,并且在拉链牙链31末端部分一侧,或者在前码10的顶端面15一侧。第一相对侧面11和第二相对侧面12之间构成一个在140°至150°范围中的角度。
至于第一相对侧面11和第二相对侧面12,第一相对侧面11设置在拉链牙链31的末端部分上,或者设置在前码10的顶端面15侧。第二相对侧面12设置在邻近于拉链牙链31的链牙29的侧面上,并且与第一相对侧面11相连。第一相对侧面11被如此形成以便位于连接拉链牙链31链牙29的牙包32前端的线X上,并且从拉链牙链31的边缘突出。第二相对侧面12被如此形成以便向前码10的内侧倾斜,即,拉链牙链31的内侧。
切口17被设置在相对侧面20相对侧上的底部处,因此可以与拉头21的凸缘23的前端啮合。切口17具有上侧部分19和下侧部分18。被进一步再处理并成圆形的阶梯部分33设置在切口17的最近部分,以便平滑地引导拉头21的凸缘23。在根部和第一相对侧面11之间的间隔E等于或略小于在拉头21引导柱22和凸缘23之间的链牙通道24的宽度C,在根部处上侧面19与阶梯部分接触。第一相对侧面11和切口17外侧末端之间的间隔A大于在第二相对侧面12和切口17外侧末端之间的间隔B。间隔B等于或略小于在引导柱22和凸缘23之间的链牙通道24的宽度C。相对侧面13,其对着第二相对侧面12,被形成为从切口17外侧末端倾斜到顶端面15,因此形成一个逐步变窄的形状。因此,顶端面10可以平滑地插入拉头21中。
当将具有这样一个构形并连接到拉链牙链31的前码10插入时,顶端面15的逐步变窄端部首先从拉头21的后面入口被引入链牙通道24中,如图14中所示。如果插入拉头21同时向左转动,前码10变为如图15中所示的姿态,相对侧面20轻易地由引导柱22的侧面通过。此外,如果拉链牙链31的末端部分被拉动,前码10完全脱离拉头21,如图16中所示。同时,切口17的外侧端部与凸缘23的前端啮合,由此防止拉头21松动。此后,拉头21向上滑动到插座或反向打开装置并且装配。然后,在插入可分开插管之后,拉头21在封闭的方向上滑动以便关闭拉链的牙链。同时,当将拉头21从拉链牙链31移除时,前码10插入拉头21中同时在向右的方向中转动拉头21,并且然后,通过向下拉动拉链牙链31,拉头21可以被轻易地移除。
(第六实施方案)根据图17中示出的本发明第六实施方案的拉链的前码基本上与第五实施方案的前码10相同,除了在相对侧面20相反侧的相对侧面13被平行于第二相对侧面12设置以外。使用状态与第五实施方案中的相同。
作为本发明拉链前码应用的一个实施例,当将拉链牙链缝制到衣物或其它产品上用于设置有打开装置或反向打开装置的拉链时,拉链沿着各种衣物的开口部分设置或者设置在鞋、包或类似物中的开口部分,设置在牙链上的拉头是障碍物,因此使缝制操作复杂化会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为此原因,拉头在缝制前被移除,并在缝制之后,其被安装到拉链牙链上。此外,在一个正在使用的拉链中,其拉头可以由不同的拉头替换。
权利要求
1.一种拉链前码(10),所述拉链包括在一对拉链牙链(31)的末端部分具有一个插管(6)和一个可分开插管(7)的打开装置(1)或反向打开装置(2),前码(10)邻近于插管(6)侧多个链牙(29)的顶端连接,并且通过改变其姿态可以穿过设置在拉头(21)中的链牙通道(24),其特征在于前码(10)由一个与拉头(21)引导柱(22)相对的相对侧面(20)和一个在上述相对侧面(20)相反侧上的相对侧面(13)组成,同时一个用于啮合拉头(21)凸缘(23)的切口(17)被设置在相对侧面(13)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前码,其特征在于前码(10)的相对侧面(20)具有第一相对侧面(11)和第二相对侧面(12),第一相对侧面(11)和相对侧面(13)之间的间隔A被形成为大于在拉头(21)的引导柱(22)和凸缘(23)之间的链牙通道(24)的宽度C,同时第二相对侧面(12)和相对侧面(13)之间的间隔B被形成为等于或小于在拉头(21)的引导柱(22)和凸缘(23)之间的链牙通道(24)的宽度C。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前码,其特征在于前码(10)的切口(17)具有一个上侧部分(19)和下侧部分(18),上侧部分(19)与凸缘(23)的前端接触,并且下侧部分(18)和相对侧面(20)之间的间隔E被形成为等于或略小于链牙通道(24)的宽度C。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前码,其特征在于前码(10)的相对侧面(20)具有第一相对侧面(11)和第二相对侧面(12),并且第一相对侧面(11)和第二相对侧面(12)以140°至150°的角度交叉。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前码,其特征在于前码(10)的相对侧面(20)具有第一相对侧面(11),前码(10)的第一相对侧面(11)设置在邻近于链牙(29)的一侧,并且第二相对侧面(12)设置在前码(10)顶端面(15)一侧,这样其邻接第一相对侧面(11),并且第二相对侧面(12)被形成为向内倾斜。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前码,其特征在于前码(10)的相对侧面(20)具有第一相对侧面(11)和第二相对侧面(12),第一相对侧面(11)设置在前码(10)顶端面(15)的一侧,并且第二相对侧面(12)设置在邻近于链牙(29)的一侧,这样其邻接第一相对侧面(11),并且第二相对侧面(12)被形成为向内倾斜。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前码,其特征在于前码(10)的相对侧面(20)具有第一相对侧面(11)和第二相对侧面(12),相对侧面(13)到第二相对侧面(12)被这样形成,其从切口(17)朝着前码(10)的顶端面(15)逐渐变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前码,其特征在于一个朝着链牙(29)侧突出的突出部分(16)形成于这样的一个部分处,其在该处相对侧面(20)与相对邻近链牙(29)的底端面(14)交叉。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前码,其特征在于前码(10)的相对侧面(20)具有第一相对侧面(11),前码(10)的一个表面被这样形成,使第一相对侧面(11)和相对侧面(13)互相平行,并且它们之间的间隔D等于或小于链牙通道(24)的宽度C。
全文摘要
打开装置或反向打开装置被附着到拉链链牙(31)对,并且在附着到插管(6)侧拉链牙链(31)的前码(10)中,与拉头(21)引导柱(22)相对的相对侧面(20)由第一相对侧面(11)和第二相对侧面(12)组成,它们以140°至150°交叉。在第一相对侧面(11)和相对侧面(13)之间的间隔A大于拉头(21)的链牙通道(24)的宽度C,并且在第二相对侧面(12)和相对侧面(13)之间的间隔B等于或小于宽度C。切口(17)被设置在相对侧面(13)上的一个位置,并且由宽度C与第一相对侧面(11)分开。当拉动时,通过在一个根据倾斜第二相对表面是否被设置在前码(10)的上侧或下侧而确定的方向中倾斜前码(10),拉头(21)可以被移除。
文档编号A44B19/36GK1596792SQ20041007871
公开日2005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19日
发明者水见直之, 嘉悦洋平 申请人:Ykk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