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的鞋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1629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改良的鞋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日常生活用品,特别是涉及一种中帮或高帮或长筒鞋体的改良。
背景技术
鞋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用品之一,是“衣、食、住、行”中“行”的最基本用具,人们穿着它进行工作、进行户外的活动、进行各种体育运动等等,而鞋子的舒适与否则关系到“行”的方便,特别在体育运动中,为了适宜于不同的体育运动,有溜冰鞋、登山鞋、足球鞋、篮球鞋、运动鞋等等之分。在鞋子中,为了适宜于工作需要或体育活动的需要,有些鞋子是必须制作成中帮或高帮或长筒的样式,以有利于加强对脚部的保护,尤其是对脚部踝关节的保护,这是由于在脚部,踝关节是一个灵活而又能负重的关节,它既要承受体重,又需要灵活多变,在人们行走特别是运动过程中,是一个容易扭伤的关节。如在溜冰活动中,脚需向侧用力蹬地,且具有跳跃、旋转仍至空中旋转等多种动作和步法,同时间杂有舞蹈、杂技等多种技法,使踝关节处容易产生力量差而引起踝关节韧带损伤。采用中帮或高帮或长筒的样式后,可以将脚部的踝关节包裹住,使脚部的踝关节减少扭伤的可能性,但是在另一方面,由于人体脚的踝骨是外凸的,其外凸的踝骨就会受到鞋体包裹处的紧压,在该处就容易造成血液的循环障碍,致使踝骨会有压疼的感觉,而随着行走或运动过程的逐步激烈,鞋体包裹处对踝骨还产生了磨擦,这样既有压疼感,又有磨擦痛感,进而会影响行走或体育活动的继续,为了减小压疼和磨擦痛,现有技术采取的方式是在鞋体的包裹踝骨处加设一层软质体,试图通过软质体来减轻包裹处对踝骨所产生的压疼和磨擦痛,但是事与愿违,鞋帮会通过软质体对踝骨产生紧压,当软质体加厚后,这种紧压反而更加增强了,此时的软质体相当于压紧的弹簧,特别是对硬壳鞋帮来说,硬壳鞋帮通过软质体对凸出踝骨的压迫会愈加强烈,其疼痛感也会愈加深刻。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对中帮或高帮或长筒鞋体的改良,以改变传统的解决踝骨受压疼痛的结构,进而达到有效消除踝骨的受压疼痛感或磨擦疼痛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良的鞋体,由一鞋面、一鞋底及两侧可包裹于人体脚踝骨的鞋帮构成,鞋面分别与两侧鞋帮固定相联接或形成一体,鞋面、鞋帮与鞋底固定相联接,鞋面、鞋帮、鞋底围成可适于人体脚部套入的鞋内腔,在两侧鞋帮内壁于人体脚踝骨相对应处各设有一向外的可容纳人体脚踝骨的凹陷。
所述的凹陷形状为圆形或五角圆形。
所述的凹陷形状为正方形或长方形或三边形或五边形或六边形或多边形。
所述的凹陷形状为沿横向排列的椭圆形或沿竖向排列的椭圆形。
所述的凹陷形状为沿横向排列的扁圆形与沿竖向排列的扁圆形相交构成。
所述的凹陷形状为梅花形或菱形。
所述的凹陷形状为三角星形或四角星形或五角星形或六角星形或多角星形。
所述的凹陷形状为八角多边形或异形。
所述的凹陷由鞋帮内侧壁向外弧形过渡形成。
所述的鞋帮内壁上还可设有一软质体层,凹陷设于软质体层上。
制作时,在可包裹于人体脚踝骨的鞋帮处制作出所需形状的凹陷,凹陷的深度要基本与人体的脚踝凸起高度相一致,或略大于人体的脚踝凸起高度,当鞋帮是直接由皮革材料制作而成时,其凹陷沿皮革材料制作的鞋帮处制作形成,从外部来看,鞋帮的外壁显现出一凸起,该凸起是由鞋帮内壁向外凹入后形成的,其凹陷的位置刚好是在人体的脚踝骨处,且从外部看,凸起的边缘形状与鞋帮内壁凹陷的形状相一致;当鞋帮是由皮革材料和软质体层构成时,这种情况下,鞋帮、鞋面往往是采用较硬的皮革材料来制作的,这是为了加强对脚部的支撑力,特别是对脚踝的保护,这样在鞋帮的内侧就需加设一层软质体层,此时,其凹陷是制作在软质体层,若软质体层较薄,从鞋体的外部来看,鞋帮的外壁略为显现出一小凸起;若软质体层较厚,从鞋体的外部来看,则鞋帮的外壁看不到有凸起,因为此时软质体层的厚度足以提供出凹陷的深度。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凹陷的形状可以采用与人体的踝骨凸出形状相对应的圆形凹陷,也可采用沿横向排列或沿竖向排列的椭圆形,或为沿横向排列的扁圆形与沿竖向排列的扁圆形相交构成的形状,或为梅花形或菱形等等,采用上述形状的凹陷后,这种鞋子穿着于人体的脚上可以使得脚踝骨有一定的自由容纳空间,有利于对脚踝骨紧压的松驰,其保护效果较好。
在使用时,将人体的双脚分别对应穿入两只成对的鞋体内,即,人体的左脚套入左鞋体的鞋内腔中,人体的右脚套入右鞋体的鞋内腔中,此时,人的左脚的内踝骨其凸出部分正好进入左鞋体内侧鞋帮的内壁凹陷中,人的左脚的外踝骨其凸出部分正好进入左鞋体外侧鞋帮的内壁凹陷中;人的右脚的内踝骨其凸出部分正好进入右鞋体内侧鞋帮的内壁凹陷中,人的右脚的外踝骨其凸出部分正好进入右鞋体外侧鞋帮的内壁凹陷中;有了鞋体两侧鞋帮的凹陷与人体的脚踝骨之间的对应配合,使中帮或高帮或长筒鞋体对脚踝包裹处不会对人体的脚踝骨产生压迫状,有效地消除了踝骨的受压疼痛感或磨擦疼痛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改变传统的解决踝骨受压疼痛而在鞋帮处加设或加厚软质体层的结构,而是在鞋体的两侧鞋帮内壁于人体脚踝骨相对应处各设有一向外的凹陷,通过凹陷对脚踝骨的容纳,使得鞋帮对外凸脚踝骨的紧压感消除,保证了该处血液循环的正常,进而消除了踝骨的疼痛感觉;由于凹陷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或椭圆形或多边形或多角形或扁圆形或梅花形或菱形等,使不同人体的脚踝骨虽位置不尽相同,但均可选择使用,采用上述形状的凹陷后,使得人体的脚踝骨有一定的位移空间,有利于对脚踝骨紧压的松驰,可获得较好的保护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良的鞋体不局限于实施例。


图1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图;图2是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图;图3是实施例三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图;图4是实施例四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图;图5是实施例五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图;图6是实施例六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图;图7是实施例七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图;图8是实施例八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图;图9是实施例九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图;
图10是实施例十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图;
图11是实施例十一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图;
图12是实施例十二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图;
图13是实施例十三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图;
图14是实施例十四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图;
图15是实施例十五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图;
图16是实施例十六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图;
图17是实施例十七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参见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良的鞋体,共为两只,分为左右,图中所示的鞋体1为左脚用,鞋体1由一鞋面11、一鞋底12、两侧可包裹于人体脚踝骨的鞋帮13构成,鞋面11分别与两侧鞋帮13缝合相固定在一起,鞋面11、鞋帮13与鞋底12固定相联接,鞋面11、鞋帮13、鞋底12围成可适于人体脚部套入的鞋内腔14,在两侧鞋帮13内壁于人体脚踝骨相对应处各设有一向外的可容纳人体脚踝骨的凹陷131,凹陷131由鞋帮13内壁向外弧形过渡形成,凹陷131的形状为圆形。
制作时,在可包裹于人体脚踝骨的鞋帮13处制作出所需形状的凹陷131,凹陷131的深度要基本与人体的脚踝凸起高度相一致,或略大于与人体的脚踝凸起高度,由于鞋帮13是直接由皮革材料制作而成,其凹陷131沿皮革材料制作的鞋帮处制作形成,从外部来看,鞋帮的外壁显现出一凸起,该凸起是由鞋帮内壁向外凹入后形成的,其凹陷131的位置刚好是在人体的脚踝骨处。在使用时,将人体的双脚分别对应穿入两只成对的鞋体内,即,人体的左脚套入左鞋体的鞋内腔中,人体的右脚套入右鞋体的鞋内腔中,此时,人的左脚的内踝骨其凸出部分正好进入左鞋体内侧鞋帮的内壁凹陷中,人的左脚的外踝骨其凸出部分正好进入左鞋体外侧鞋帮的内壁凹陷中;人的右脚的内踝骨其凸出部分正好进入右鞋体内侧鞋帮的内壁凹陷中,人的右脚的外踝骨其凸出部分正好进入右鞋体外侧鞋帮的内壁凹陷中;有了鞋体两侧鞋帮的凹陷与人体的脚踝骨之间的对应配合,使中帮或高帮或长筒鞋体对脚踝包裹处不会对人体的脚踝骨产生压迫状,有效地消除了踝骨的受压疼痛感或磨擦疼痛感。
实施例二,参见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良的鞋体,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凹陷131的形状为五角圆形。
实施例三,参见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良的鞋体,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凹陷131的形状为正方形。
实施例四,参见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良的鞋体,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凹陷131的形状为长方形。
实施例五,参见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良的鞋体,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凹陷131的形状为三边形。
实施例六,参见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良的鞋体,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凹陷131的形状为五边形。
实施例七,参见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良的鞋体,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凹陷131的形状为六边形。
实施例八,参见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良的鞋体,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凹陷131的形状为沿横向排列的椭圆形。
实施例九,参见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良的鞋体,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凹陷131的形状为沿竖向排列的椭圆形。
实施例十,参见
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良的鞋体,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凹陷131的形状为沿横向排列的扁圆形与沿竖向排列的扁圆形相交构成。
实施例十一,参见
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良的鞋体,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凹陷131的形状为梅花形。
实施例十二,参见
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良的鞋体,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凹陷131的形状为菱形。
实施例十三,参见
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良的鞋体,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凹陷131的形状为三角星形。
实施例十四,参见
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良的鞋体,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凹陷131的形状为四角星形。
实施例十五,参见
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良的鞋体,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凹陷131的形状为五角星形。
实施例十六,参见
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良的鞋体,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凹陷131的形状为六角星形。
实施例十七,参见
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良的鞋体,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凹陷131的形状为八角多边形。
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的鞋体,由一鞋面、一鞋底、两侧可包裹于人体脚踝骨的鞋帮构成,鞋面分别与两侧鞋帮固定相联接或形成一体,鞋面、鞋帮与鞋底固定相联接,鞋面、鞋帮、鞋底围成可适于人体脚部套入的鞋内腔,其特征在于在两侧鞋帮内壁于人体脚踝骨相对应处各设有一向外的可容纳人体外凸脚踝骨的凹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的鞋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陷形状为圆形或五角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的鞋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陷形状为正方形或长方形或三边形或五边形或六边形或多边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的鞋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陷形状为沿横向排列的椭圆形或沿竖向排列的椭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的鞋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陷形状为沿横向排列的扁圆形与沿竖向排列的扁圆形相交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的鞋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陷形状为梅花形或菱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的鞋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陷形状为三角星形或四角星形或五角星形或六角星形或多角星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的鞋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陷形状为八角多边形或异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的鞋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陷由鞋帮内侧壁向外弧形过渡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的鞋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鞋帮内壁上还可设有一软质体层,凹陷设于软质体层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良的鞋体,它由一鞋面、一鞋底、两侧可包裹于人体脚踝骨的鞋帮构成,鞋面分别与两侧鞋帮固定相联接或形成一体,鞋面、鞋帮与鞋底固定相联接,鞋面、鞋帮、鞋底围成可适于人体脚部套入的鞋内腔,在两侧鞋帮内壁于人体脚踝骨相对应处各设有一向外的可容纳人体脚踝骨的凹陷,其凹陷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或椭圆形或多边形或多角星形或扁圆形或梅花形或菱形等。采用该结构后,当人体的脚套入鞋体后,由于在鞋帮的内壁设有可容纳人体外凸脚踝骨的凹陷,使得鞋帮对外凸脚踝骨的紧压感消除,保证了该处血液循环的正常流动,进而消除了踝骨的受压或摩擦的疼痛感觉。
文档编号A43B3/02GK2705034SQ200420005069
公开日2005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23日
发明者欧诚群 申请人:欧诚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