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鞋子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类,特别是指鞋帮和鞋底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存在着的鞋类产品,如图1所示,主要采用大规模工业生产,用胶水3胶合鞋底2和鞋帮1,生产过程耗电量大,而且所用胶水不仅污染环境还对制鞋工人的身体有害。中国已经成为制鞋大国,每年在制鞋上消耗的电量以及产生的污染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另外胶水胶合制成的鞋透气性差,胶水老化后影响鞋的耐用性。
相比大规模生产的技术,传统的制鞋方法用线缝合鞋底5和鞋帮4(如图2所示),耗能小,不用胶水,但是由于缝合处6贴近边缘,长时间穿着鞋面易走形,影响美观和舒适,而且图2所示布鞋缝合线在鞋内,需要手工缝制,非常耗费人工。
另外一种传统布鞋制造方法,鞋底比真实尺寸略大,这样可以用缝纫机把鞋帮和鞋底缝合如虚线8所示。但是由于缝合线在外,线容易磨损,而且仍然存在鞋面易走形,影响美观和舒适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鞋子改良结构,要做到在生产过程中耗能少,不用胶水,工序简单,所需人工少。产品长时间穿着不走型,透气度高,耐用性提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鞋子改良结构包括鞋底与鞋帮两部分。鞋底的下表面有槽,鞋底的上表面脚尖与脚跟有预制的梯形挡片,其材质与鞋帮相同。鞋底上表面,前后都有微凹,用于容置前后垫片。鞋帮分左右对称的两片,在脚尖和脚跟部位多留出一块梯形垫片。鞋帮上的梯形垫片在穿着时贴于鞋底。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鞋子改良结构,在生产过程中耗能少,不用胶水,工序简单,所需人工少。产品长时间穿着不走型,透气度高,耐用性提高。
图1是使用胶水粘合的鞋子示意图;图2是使用传统方法制成的鞋子示意图;图3是另一种使用传统方法制成的鞋子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鞋底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鞋帮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5所示,图中的鞋底按照足寸定型,在其下表面有一预制的槽9,用于容纳缝合线,使缝合线定位准确,而且由于缝合线埋在槽内,不会与地面接触,减少了摩擦损耗。鞋底的上表面脚尖与脚跟有预制的六边形挡片10,11,其材质与鞋帮相同。
鞋帮如图6所示,左右对称,按照足寸定型,在脚尖和脚跟部位多留出一块梯形垫片12,13。鞋帮上的梯形垫片在穿着时贴于鞋底。起到固定鞋型的作用。
缝制组合时,如图7所示,用人力或者电力缝纫机先按照虚线14将左右鞋帮与鞋底缝衲在一起,线容于槽9中,再把鞋帮上缘15缝合,将鞋帮前后的梯形垫片12,13塞入鞋中贴于鞋底,鞋底上表面,前后都有微凹16,用于容置前后垫片。最后用鞋底前后的梯形挡片10,11封住脚尖和脚跟。这种上鞋方法工序简单,所需人工少,耗能少,产生污染也少。
日常穿着时,由于鞋帮鞋底的缝合线,以及鞋帮前后的梯形垫片都踩在脚底,鞋子不容易走形,缝合线不暴露在外,因而耐磨损。
鞋子不用胶水粘合,极高地提高了透气性能。而且本实用新型结构能应用于皮鞋,布鞋,运动鞋,保暖鞋,凉鞋,拖鞋等多种类型。
权利要求1.一种鞋子改良结构,包括鞋底和鞋帮两部分,其特征在于鞋底的下表面有槽,鞋底的上表面脚尖与脚跟有预制的梯形挡片,鞋帮分左右对称的两片,在脚尖和脚跟部位多留出一块梯形垫片。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子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鞋底上表面,前后都有微凹。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子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鞋帮上的梯形垫片在穿着时贴于鞋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鞋子改良结构,包括鞋底与鞋帮两部分。鞋底的下表面有槽,鞋底的上表面脚尖与脚跟有预制的梯形挡片,其材质与鞋帮相同。鞋帮分左右对称的两片,在脚尖和脚跟部位多留出一块梯形垫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鞋子改良结构,在生产过程中耗能少,不用胶水,工序简单,所需人工少。产品长时间穿着不走型,透气度高,耐用性提高。
文档编号A43B9/00GK2792253SQ20052004200
公开日2006年7月5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31日
发明者邵洁琦, 王国杰, 邵宇达, 顾菊珍 申请人:邵洁琦, 王国杰, 邵宇达, 顾菊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