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8269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鞋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体结构,特别是一种一体成型且为编织结构之具有双层鞋身之鞋体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传统的鞋子,会由于其所使用的材质而造成整个鞋子的透气性不佳,甚至于有不舒适的感觉。又加上长时间都包覆于该鞋子内,若鞋子的透气性不足,很容易造成足部的疾病问题。且在传统的鞋子制程中,会有大量的鞋材在剪、接、裁等过程中损耗,容易造成环保问题,相对的也会提高制鞋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根据已知技术之缺点,需要找到一种可以节省材料,且具有透气性及吸湿性之鞋体结构,来解决上述之问题。故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体结构,系为一体成型之鞋体结构,于鞋体结构上不需要有任何车缝加工结构,可节省鞋体结构之材料成本及加工成本。本实用新型之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至少两层鞋身之鞋体结构,以增加鞋体结构本身的坚固性以及人体穿着时的舒适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体结构,其具有符合人体工学的鞋面,使人体穿着上具有合脚舒适、完全包裹以及吸湿透气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体结构,其应用面广泛,可根据需求的层面不同而可应用于各种机能性鞋类、室内用鞋或是室外运动鞋。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此鞋体结构具有良好的弹性,可使人体在穿着时,有如第二层皮肤的贴身效果,让使用者穿着起来有舒适感。根据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主要在于提供一鞋体结构,其具有第一鞋口之第一鞋身;具有第二鞋口之第二鞋身;第一鞋身穿设于第二鞋身内,且第一鞋口对应第二鞋口结合以构成具有第三鞋口之鞋身组,第三鞋口可供人体之一足部穿入,且鞋身组系为编织结构;以及支撑结构,系与鞋身组结合,用以支撑鞋身组。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上述之第一鞋身及第二鞋身分别具有网目。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上述之鞋身组具有一鞋后跟且鞋身组与鞋后跟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上述之第一鞋身具有第一鞋跟及第二鞋身具有第二鞋跟。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上述之第一鞋跟之高度高于第二鞋跟。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上述之第一鞋跟低于第二鞋跟。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上述之鞋体结构还包括一大底结构设置于鞋身组之底部。[0015]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上述之鞋体结构具有一鞋舌设置于鞋身组之前鞋身且曝露出部份第三鞋口,并与鞋身组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上述之鞋体结构之鞋身组之前鞋身接近第三鞋口处设有一鞋扣。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上述之鞋体结构之鞋扣与鞋身组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上述之鞋体结构之鞋扣与鞋身组及支撑结构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上述之支撑结构系设置在鞋身组之一内侧,并与鞋身组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上述之支撑结构系设置在鞋身组之第一鞋身与第二鞋身之间,并与鞋身组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上述之支撑结构设置在鞋身组之外侧,并与鞋身组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上述之支撑结构设置在选自于整个鞋身组之内侧、外侧及鞋身组之第一鞋身与第二鞋身之间所组成之群组。本实用新型之上述及其它目的与优点,不难从下述所选用实施例之详细说明与附图中,获得深入了解。当然,本实用新型在某些另件上,或另件之安排上容许有所不同,但所选用之实施例,则于本说明书中,予以详细说明,并于附图中展示其构造。

第I图系根据本实用新型之技术,表示鞋身之示意图。第2图系根据本实用新型之技术,表示第一鞋身与第二鞋身结合后形成鞋身组之示意图。第3图中系根据本实用新型之技术,表示支撑结构设置于鞋身组之第一鞋身及第二鞋身之间之示意图。第4图系根据本实用新型之技术,表示具有大底结构、鞋舌、鞋扣及鞋后跟之鞋体结构之分解图。第5图系根据本实用新型之技术,表示具有大底结构、鞋舌、鞋扣及鞋后跟之鞋体结构之侧视分解图。第6图系根据本实用新型之技术,表示具有鞋身、大底结构、鞋舌、鞋扣及鞋后跟之鞋体结构之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I鞋体结构10第一鞋身20第二鞋身30支撑结构102第一鞋面104第一鞋底106第一鞋口 108第一鞋跟202第二鞋面204第二鞋底206第二鞋口 208第二鞋跟40鞋身组402内侧[0039]404外侧406第三鞋口408鞋跟414底部422趾箱423前鞋身424腰部426后鞋身50大底结构60鞋舌70鞋后跟80鞋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在此所探讨的方向为一种鞋体结构,其系为一体成型、具有至少双层鞋身、且为编织构造之鞋体结构,且于鞋体结构上不需要任何车缝加工结构,且具有良好的弹性,并可以节省材料成本。为了能彻底地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尽的步骤及其组成。众所周知的鞋体结构之制作方式及详细步骤并未描述于细节中,以避免造成本实用新型不必要之限制。然而,对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则会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广泛地施行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且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受限定。首先请参考第I图。第I图系为鞋身组之分解示意图。在第I图中,其鞋身组40系包括第一鞋身10及第二鞋身20。其中,第一鞋身10包括第一鞋面102、第一鞋底104、第一鞋口 106及第一鞋跟108 ;第二鞋身20的结构与第一鞋身10相同,其具有第二鞋面202、第二鞋底204、第二鞋口 206及第二鞋跟208。接着,请参考第2图。第2图系表示鞋身组之示意图。第一鞋身10可穿设置入在第二鞋身20内以形成一鞋身组40,且第一鞋口 106对应第二鞋口 206而形成第三鞋口 406。其中,第三鞋口 406系可供人体之足部穿入,让人体可穿着行走。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鞋身
10、第二鞋身20均为编织结构,其分别均具有多个网目。因此,第一鞋身10与第二鞋身20结合后之鞋身组40仍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又鞋身组40为编织结构,故其仍具有吸湿性以及弹性,因此可以让人体在穿着上具有合脚舒适的感觉,并且可以将人体的足部完全包裹起来,可以贴合在人体足部的皮肤上,有如第二层皮肤的效果。另外,第一鞋身10之第一鞋跟108的高度可高于第二鞋身20之第二鞋跟208的高度,使得在第一鞋身10与第二鞋身20结合时,第一鞋跟108会凸出于第三鞋口 406,此时可以将凸出的第一鞋跟108的部份朝向鞋身组40之外侧(即朝向第二鞋身20之外侧)向下弯折,而有部份的第一鞋跟108与第二鞋跟208结合;另外,也可以将凸出的第一鞋跟108的部份朝向鞋身组40之内侧(即朝向第一鞋身20之内侧)向下弯折,而有部份的第一鞋跟108与第二鞋跟208结合;或者是将凸出的第一鞋跟108的部份朝向鞋身组40之第一鞋身10与第二鞋身20之间弯折,将凸出的第二鞋跟208弯折设置在第一鞋跟108与第二鞋跟208之间。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二鞋身20之第二鞋跟208高于第一鞋身10之第一鞋跟108,因此在第一鞋身10与第二鞋身20结合之后,第二鞋跟208系凸出于鞋身组40之第三鞋口406。此时可以将凸出的部份第二鞋跟208朝向鞋身组40的内侧(即第三鞋口 406内侧)弯折,而覆盖在鞋身组40的第三鞋口 406的内侧;另外也可以将凸出的第二鞋跟208直接向鞋身组40之外侧(即第二鞋身20之外侧)弯折;另一实施例,系将凸出的部份第二鞋跟128朝向鞋身组20之第一鞋跟108及第二鞋跟208之间弯折,即将部份的第二鞋跟208设置在第一鞋跟108及第二鞋跟208之间。由此得知,凸出的第一鞋跟108及/或第二鞋跟208可以藉由弯折并设置与鞋身组40之内侧、外侧或是在鞋身组40的第一鞋身10及第二鞋身20之间来加强鞋身组40的支撑力。接着,请继续参考第2图,其鞋体结构I还包括至少一支撑结构30。此支撑结构30系与鞋身组40结合,用以支撑鞋身组40,并加强鞋身组40的强度,使得鞋身组40不会像袜子一样无法成型。于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中,此支撑结构30系可以设置在鞋身组40的内侧402(即在第一鞋身10内),系如第2图图面左边所示。由于支撑结构30为编织结构,因此,当支撑结构30设置在鞋身组40的内侧402时,当人体足部由第三鞋口 406穿入鞋体结构I之后,也不会有刺脚或是让足部不舒服的感觉。另外,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支撑结构30可设置于鞋身组40的外侧404,如第2图图面右边所示。另外请参考第3图。在第3图中系表示支撑结构30设置于鞋身组40之第一鞋身10及第二鞋身20之间之示意图。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支撑结构30的态样可以是各种图案、文字、符号等等,然后设置于鞋身组40之外侧404,使得鞋身组40可以藉由各种支撑结构30的态样来支撑鞋身组40又可以增加鞋体结构I的美观。又于另一实施例中,支撑结构30可以设置在鞋身组40之前鞋身423之趾箱422的内侧(未在图中表示)、外侧(未在图中表示)或是在趾箱422的内、外侧都设置有支撑结构30。藉由此支撑结构30可以保护脚趾不会由于突然由上而下的冲击压力而受伤。另外,支撑结构30可设置在鞋身组40的腰部424,其可以防止人体的足部在鞋体结构I内的左右移动以减少摩擦以及防止足部拉伤。而于另一实施例,支撑结构30亦可以设置于鞋身组40之鞋跟408上,其可以让人体足部于鞋体结构I内前后移动时,保护人体的后脚跟不至于受伤。此外,亦可以将支撑结构30同时设置于整个鞋身组40的内侧402、外侧404及鞋身组40之第一鞋身10及第二鞋身20之间,其不限制于本实用新型所述之实施例之陈述。接下来,请同时参考第4图及第5图。第4图系表示具有大底结构、鞋舌、鞋扣及鞋后跟之鞋体结构之分解示意图及第5图系表示具有大底结构、鞋舌、鞋扣及鞋后跟之鞋体结构之侧示分解图。在前述之实施例中,其鞋体结构I已可供人体穿着行走使用。然而,为了让人体足部在穿着此鞋体结构I与地面接触时的着地性及行走时的舒适性,于另一实施例中,系在鞋身体结构I之底部414设置一大底结构50,如第4图及第5图所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此大底结构50亦可以与鞋身组40 —体成型。另外,大底结构50亦可以利用黏着层(未在图中表示)固着于鞋身组40之底部414。于本实用新型之鞋体结构I可视鞋体结构I的机能性来增加其它的组件。请继续参考第4图及第5图。于此实施例中,其鞋体结构I还包括一鞋舌60,其系设置在鞋身组40的前鞋身423、并曝露出部份的第三鞋口 406,其系可以用来保护人体之脚背。于一实施例中,此鞋舌60可与鞋身组40—体成型。于另一实施例中,可视鞋体结构I的应用性,此鞋舌60可以与鞋身组40分开设置。另外,其鞋舌60其可以是编织结构,而使人体在穿着时也同样可以具有透气性。接着,鞋体结构I还可以包括一鞋后跟70,其设置在鞋身组40之鞋跟420上,且其可以设置在鞋跟408的内侧402、外侧404或是同时设置在内侧402及外侧404。因此,藉由鞋后跟70之设置,可以加强后鞋身426的支撑力之外,还可以避免人体之脚跟于行走或是运动时受伤。另外,于本实用新型中,在鞋身组40之前鞋身424且于鞋舌60之上并接近该第三鞋口 406处设有一鞋扣80,此鞋扣80可以是与鞋身组40 —体成型。另外,鞋扣80可以利用黏合的方式设置在前鞋身424上,其黏合的方式可以是胶或是硅胶(silicon)。另夕卜,鞋扣80也可以是利用针织的方式形成在鞋身组40的前鞋身424上。因此,根据上述实施例,系可以得到包括鞋身组10、大底结构50、鞋舌60、鞋扣80及鞋后跟70之鞋体结构1,如第6图所示。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其鞋体结构I可以是具有支撑结构30之鞋身组40、大底结构50、鞋舌60、鞋扣80及鞋后跟70之各种组合。例如,鞋体结构I可以是只有具有支撑结构30之鞋身组40。于另一实施例,鞋体结构I可以是具有支撑结构30之鞋身组40及大底结构50。于再一实施例,其鞋体结构I可以是具有支撑结构40之鞋身组30、鞋舌60及鞋扣80。于又一实施例,其鞋体结构I可以是鞋身组40及鞋后跟70。于又一实施例,其鞋体结构I可以是具有支撑结构30之鞋身组40、大底结构50、鞋舌60及鞋扣80。而于另一实施例,鞋体结构I可以是具有支撑结构30之鞋身组40、鞋舌60、鞋扣80及鞋后跟70。而上述之大底结构50、鞋舌60、鞋扣80及鞋后跟70亦可与具有支撑结构30之鞋身组40 —体成型、或是分离设置于鞋身组40上。此夕卜,本实用新型之鞋体结构I可根据不同的需求,而作为登山鞋、水陆两用鞋、各种机能运动鞋、室外鞋或室内鞋之用途。由以上详细说明,可使熟知本项技艺者明了本实用新型的确可达成前述目的,实已符合专利法之规定,因此提出专利申请。唯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之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之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之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鞋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鞋身,具有一第一鞋口 ; 一第二鞋身,具有一第二鞋口 ; 该第一鞋身穿设于该第二鞋身内,且该第一鞋口对应该第二鞋口结合以构成具有一第三鞋口之一鞋身组,该第三鞋口可供一人体之一足部穿入,且该鞋身组系为一编织结构;以及 一支撑结构,系与该鞋身组结合,用以支撑该鞋身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鞋体结构,其中该第一鞋身及该第二鞋身分别具有网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鞋体结构,其中该鞋身组具有一鞋后跟且该鞋后跟与该鞋身组一体成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鞋体结构,其中该第一鞋身具有一第一鞋跟及该第二鞋身具有一第二鞋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之鞋体结构,其中该第一鞋跟之高度高于该第二鞋跟。
6.如权利要求4所述之鞋体结构,其中该第一鞋跟之高度低于该第二鞋跟。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鞋体结构,还包括一大底结构设置于该鞋身组之一底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鞋体结构,还包括一鞋舌设置于该鞋身组之一前鞋身且曝露出部份该第三鞋口,并与该鞋身组一体成型。
9.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鞋体结构,其中该鞋身组之一前鞋身接近该第三鞋口处设有一鞋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之鞋体结构,其中该鞋扣与该鞋身组一体成型。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之鞋体结构,其中该鞋扣与该鞋身组及该支撑结构一体成型。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鞋体结构,其中该支撑结构系设置在该鞋身组之一内侧,并与该鞋身组一体成型。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鞋体结构,其中该支撑结构系设置在该鞋身组之该第一鞋身与该第二鞋身之间,并与该鞋身组一体成型。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鞋体结构,其中该支撑结构设置在该鞋身组之一外侧,并与该鞋身组一体成型。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鞋体结构,其中该支撑结构设置整个该鞋身组之一内侧、一外侧及鞋身组之该第一鞋身与该第二鞋身之间。
专利摘要一鞋体结构,其具有第一鞋口之第一鞋身、具有第二鞋口之第二鞋身及支撑结构,其中第一鞋身穿设于第二鞋身内,且第一鞋口对应第二鞋口结合以构成具有第三鞋口之鞋身组,第三鞋口可供人体之一足部穿入,且鞋身组系为编织结构,且支撑结构,系与鞋身组结合,以支撑鞋身组。
文档编号A43B23/00GK202959002SQ20122069538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4日
发明者蔡华娟 申请人:蔡华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