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鞋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9342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鞋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鞋类。主要用于便鞋生产。
迄今按传统工艺制成的各类便鞋均存有如下缺点(一)鞋底结构过于简单,忽视了脚部的生理特点;(二)鞋帮缺乏韧性和张力,不具有可塑性,故不易成型。这或许是其样式单调的主要原因;(三)穿用时鞋帮易变形,明显的是塌陷与倒伏;(四)透气性能差,更无空气流通之功效;(五)腔体特别是其前端难以清洗和晾晒,故不易保洁;(六)易使病菌滋生、繁衍;(七)冬不保暖,夏不散热;(八)膛底易损却无可奈何,无意再穿却又弃之可惜;(九)穿用时脚随意性差,易疲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免除上述诸多缺点,而具有能保健、易保洁、舒服耐用、质量均衡、令其样式外观的多样化成为可能等功效的新型便鞋的设计原理与工艺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要点是(一)鞋帮面料与衬料之间加有网状衬物(简称网衬);(二)鞋底在外底与膛底之间加设内底,且在外底内侧曲线呈最大弧处开有通(排)气孔。


图1为新型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底,2-内底,3-膛底,4-通(排)气孔,5-面料,6-网衬,7-衬料。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鞋帮是在面料与衬料之间加设一层质地柔韧,弹性、张力适中、耐折,不易断裂的网状衬物(简称网衬)。此网衬初拟用塑料制成,如尼龙。其方法是将网衬置于面料与衬料之间经热压粘合而成为一体,形成一种新型鞋帮材料。在鞋帮面料与衬料之间略有间隙,可隔热保暖。
本实用新型的鞋底是由三部分组成,即外底1,内底2,膛底3,称作三重组装结构。外底采用硬度适宜、韧性好、不易断裂、防滑的塑料熔注且与鞋帮同时粘接。初拟用PVC(俗称牛筋)制成。在外底内侧呈最大弧处开有(初拟2-3个)通(排)气孔。形成鞋腔内空气畅流的通道。
内底选用弹性好、耐磨擦、扭动而不易断裂、残损的柔韧塑材制成。初拟其性能接近上述技术要求的泡沫塑料。内底为活动型,可自由置入和取出。内表面设有等距离排列、一定直径、高度及其二者比例适中的、纵剖面为梯形的凸起群柱体。柱体上细下粗是为了增加耐压揉强度。而内底反面设有一定高度的正方格状或菱形格状凸起物,其作用一.为强固群柱载体,二.可省料同时减轻其重量。由于在群柱之间形成可供空气流通的较大空间,并与外底通(排)气孔相通,随着鞋体一踏一抬,内底舒张与压缩交替,便可使鞋腔内空气呈呼吸状流通,故而能有效地消除各种有害菌种的滋生与繁衍,保持脚部舒爽,防治脚气等疾病。另外在人体压力下,内底群柱会产生形似压揉按摩的蠕动,因而具有舒经活络的功效。
膛底亦为活动型,可任意置入或取出。膛底采用质地挺实的棉、麻、毛等天然物质纺(编)织原料制成,着重增设用细支竹皮精编而成的膛底,供夏季使用。
内底与膛底均为活动型,这样不仅其便于清洗、晾晒和置换,而且也便于清洗鞋帮与外底内侧,使整个鞋腔保持清洁,同时有助于防止、消灭病菌。
内底可两面交替,也可仅使用其某一面。当使用其反面时,群柱对脚部穴位刺激减弱。故而本实用新型适合于包括脚质衰弱的老年人在内的所有消费者。
本实用新型工艺简单,操作便利,鞋帮成型与鞋(外)底注塑可同时完成,工艺流程为分件生产、整体组装,较高的专业化管理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再由于内底与膛底可灵活置换,故也具有可降低销售成本,提高售后服务质量、方便消费者的积极意义。
此实用新型优点甚多。具有引导鞋体结构科学化、样式外观多样化、时装化的重大而关键性意义。按此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设计原理与工艺方法制成的便鞋可望广阔的内、外销市场。
权利要求1.新型鞋体结构由鞋帮与鞋底两部分组成,其特征是在鞋帮面料(5)与衬料(7)之间加设网状衬物(简称网衬)(6),经热压粘合为一体,鞋底为三重组装结构,其中包括外底(1)、内底(2)、膛底(3),外底(1)与鞋帮粘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鞋体结构,其特征是外底(1)内侧开有通(排)气孔(4)(2~3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鞋体结构,其特征是内底(2)是活动型的,其表面设有等距离排列、一定直径、高度及其二者比例适中的、纵剖面为梯型的凸起群拄体,其反面设有方格状或菱形格状、高度、宽度适中的凸起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鞋体结构,其特征是膛底(3)也是活动型的,除选材于棉、麻、毛等天然材料外,着重增设细支竹皮膛底。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鞋体结构分两部分鞋帮材料是在面料与衬料之间加设网状衬物(简称网衬)经热压粘合为一体;鞋底为三重组装结构外底与鞋帮粘合,其内侧开有通(排)气孔;内底为活动型,其表面设有等距离排列、一定直径、高度及其二者比例适中的、纵剖面为梯型的凸起群柱体;膛底亦为活动型,其材料选适宜的天然物质纺(编)织而成的如挺实的棉布、麻布、毛呢等,着重增设细支竹皮编织膛底。
文档编号A43B7/00GK2136597SQ9223393
公开日1993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1992年9月20日 优先权日1992年9月20日
发明者徐运厚 申请人:徐运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