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提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箱。
背景技术:
一般提箱可依材料的不同而分成两种,一为硬壳提箱,一为软壳提箱,上述两种提箱皆可用来容装物品,并可随身携带,在使用效果上,该硬壳提箱具有可保护所容装物品的防撞功效,该软壳提箱则具有材料轻以便于提携的功效,但是也因为该软壳提箱材料柔软的特性,所以在使用上具有不耐挤压撞击,无法保护所容装物品的缺失。因此,以下只针对硬壳提箱的设计来说明。
参阅图1,一种以往的硬壳提箱1包含二相对配合以界定出一容室的箱壳11,及一用于将箱壳11锁扣在一起的衔接装置12。每一箱壳11都是由硬质塑料一体成型,并具有一邻近另一箱壳11的对接侧111。而该衔接装置12具有二分别与箱壳11的对接侧111接合的衔接框件121,两衔接框件121的一侧是相互枢接在一起,而另一侧则会相互锁扣在一起,使用时再开启以让箱壳11相互掀离。
该硬壳提箱1具有下列不理想的地方为了接合两个塑料材料的硬质箱壳11,在制造上必须以金属材料制成的衔接装置12居中衔接,才能将所述箱壳11相对锁接,但是如此一来,因为增加了衔接装置12的重量,将相对使得提箱的整体重量沉重不堪,相对加重使用人士的负担,使用上较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兼具防护性及轻量化的提箱。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提箱,包含一箱座装置,该箱座装置是由多个分别以塑料材料一体成型的壳体所框围组合,所述壳体相配合界定出一容室,每一壳体皆具有一圈与相邻壳体相邻的接边;其特征在于该提箱还包含一衔接装置,该衔接装置具有多条对应嵌置在所述壳体的接边上的嵌接条,及多条将嵌接条与相邻的接边车缝接合的接缝线。
所述的提箱,其特征在于该箱座装置具有一第一壳体、二第二壳体,及一第三壳体,该第一壳体具有一直立位在后侧的直立壁、二自该直立壁的顶、底缘朝前平行延伸的水平壁、二位于左、右侧且形成于该直立壁与相邻水平壁间的圈形第一侧接边,及一位于前侧且形成于水平壁与相邻第一侧接边间的圈形第一前接边,该第二壳体是分别对应嵌置在第一壳体的第一侧接边中,每一第二壳体具有一圈相邻嵌合于第一侧接边的第二侧接边,该第三壳体与直立壁相间隔地对立设置,并对应嵌置在该第一前接边中,该第三壳体具有一圈相邻嵌合于第一前接边的第三前接边。
所述的提箱,其特征在于该衔接装置还具有一装设在该箱座装置的其中一壳体与嵌接条间的开启拉链。
所述的提箱,其特征在于该嵌接条为一橡胶材料的长条体。
所述的提箱,其特征在于该提箱还包含一装在箱座装置上的抵地装置,该抵地装置具有至少一装设在该箱座装置的底部的滑轮,及至少一装设在该箱座装置的底部且位在滑轮前方的脚垫。
所述的提箱,其特征在于该提箱还包含一装设在该箱座装置上的拉杆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兼具防护性及轻量化的提箱。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提箱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一种以往的硬壳提箱的一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箱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图;图3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在图中一开启拉链是装设在一箱座装置的第一壳体上,并借一接缝线将该开启拉链车缝在该第一壳体的一第一底接边及第一顶接边上;及图4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部份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2与图3,本实用新型提箱的一较佳实施例是包含一箱座装置2、一衔接装置3、一抵地装置4,及一拉杆装置5。
该箱座装置2是由多个以塑料材料一体成型的壳体所组成,并具有一第一壳体21、二第二壳体22,及一第三壳体23。该第一壳体21具有一直立位在后侧的直立壁211、二自该直立壁211的顶、底缘朝前平行延伸的水平壁212、二位于左、右侧且形成于该直立壁211与相邻水平壁212间的圈形第一侧接边213,及一位于前侧且形成于水平壁212与相邻第一侧接边213间的圈形第一前接边214。所述第二壳体22是分别对应嵌置在第一壳体21的第一侧接边213中,每一第二壳体22具有一圈相邻嵌合于第一侧接边213的第二侧接边221。该第三壳体23是与直立壁211相间隔地对立设置,并对应嵌置在该第一前接边214中,该第三壳体23具有一圈相邻嵌合于第一前接边214的第三前接边231。
所述第一壳体21、第二壳体22及第三壳体23是相配合界定出一容室。当然,该箱座装置2在设计上也可依所需的提箱样式,而由不同数量及形状的壳体所组成。另外,在设计上所述壳体也可以具有一个或数个相叠连接在外围的复合袋,及一条或数条对应设置在该复合袋上,用以控制该复合袋开合的复合拉链,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该衔接装置3是组接壳体21、22、23以构成箱座装置2,并具有一对应装在该第一前接边214上的开启拉链31、多条对应装在第一侧接边213及开启拉链31上的嵌接条32,及多条将嵌接条32与开启拉链31、第一前接边214及第一侧接边213车缝接合的接缝线33。该开启拉链31的构造为一般常见的技术,所以在此不再说明。每一嵌接条32为一橡胶材料制成的长条,是沿着所对应的相邻接边的形状长向延伸,参阅图4,由于各部位的构造相同,所以图中只以组接第一侧接边213及第二侧接边221的构造来表示,每一嵌接条32具有一嵌夹在对应相叠的第一侧接边213与第二侧接边221间的夹抵部321,及一由该夹抵部321的外侧向外延伸凸扩凸镶部322,该凸镶部322并镶嵌在第一侧接边213与第二侧接边221的外侧间。
再参阅图2、图3与图4,所述接缝线33分别将开启拉链31车缝接合在相邻的第一前接边214上,并将相叠接的开启拉链31、夹抵部321及第三前接边231车缝接合,也分别将相叠接的第一侧接边213、夹抵部321及第二侧接边221车缝接合,以将所述壳体21、22、23结合成一箱座装置2。另外,该衔接装置3的嵌接条32也可以设计为用以开启容室的拉链,或是替换成一嵌接用的布片。当然,在设计上也可分别借由该接缝线33直接将第一侧接边213与第二侧接边221车缝接合,以减少所述嵌接条32的设置。
该抵地装置4具有二滑轮41,及二脚垫42。所述滑轮41是相间隔地装设在该第一壳体21的底侧水平壁212的后方,能用以抵地滑行,由于滑轮41的构造为一般常见的技术,所以在此不再详细说明。脚垫42也是相间隔地装设在该第一壳体21的底侧水平壁212的前方,而且脚垫42的高度对应于滑轮41,使得脚垫42能搭配滑轮41让箱座装置2撑立在地面上。
该拉杆装置5是装设在该第一壳体21的直立壁211的后方,并具有一可按控而上下拉伸调整凸伸出第一壳体21的拉把51,以及一装在该水平壁212上方的提把52。只是因为该拉杆装置5的构造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所以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容装使用时,可拉开该开启拉链31以在该容室中装入或取出物品,而后再结合该开启拉链31以关闭该容室。而于提携使用时,可按压拉出该拉杆装置5的拉把51,并施力使该箱座装置2后倾,令所述脚垫42离开地面,以滑轮41抵地滑移,就可拖移该提箱。当然,也可以直接提握该提把52,用以提起该提箱。
综观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的确能提供一种提箱,是由多个具有防护性的硬质壳体21、22、23,相互邻接框围成一中空箱座装置2,并在两两壳体相叠合的接边间,借由开启拉链31、嵌接条32等的嵌置,再利用接缝线33车缝结合,以成为一定型的提箱,因所述壳体21、22、23间并非借由金属框体结合,而是以质轻的拉链31、嵌接条32及接缝线33来结合,所以能使得本实用新型在具有防护性的前提下,还具有轻量化的功效,而能达成预定的创作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提箱,包含一箱座装置,该箱座装置是由多个分别以塑料材料一体成型的壳体所框围组合,所述壳体相配合界定出一容室,每一壳体皆具有一圈与相邻壳体相邻的接边;其特征在于该提箱还包含一衔接装置,该衔接装置具有多条对应嵌置在所述壳体的接边上的嵌接条,及多条将嵌接条与相邻的接边车缝接合的接缝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箱,其特征在于该箱座装置具有一第一壳体、二第二壳体,及一第三壳体,该第一壳体具有一直立位在后侧的直立壁、二自该直立壁的顶、底缘朝前平行延伸的水平壁、二位于左、右侧且形成于该直立壁与相邻水平壁间的圈形第一侧接边,及一位于前侧且形成于水平壁与相邻第一侧接边间的圈形第一前接边,该第二壳体是分别对应嵌置在第一壳体的第一侧接边中,每一第二壳体具有一圈相邻嵌合于第一侧接边的第二侧接边,该第三壳体与直立壁相间隔地对立设置,并对应嵌置在该第一前接边中,该第三壳体具有一圈相邻嵌合于第一前接边的第三前接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箱,其特征在于该衔接装置还具有一装设在该箱座装置的其中一壳体与嵌接条间的开启拉链。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箱,其特征在于该嵌接条为一橡胶材料的长条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箱,其特征在于该提箱还包含一装在箱座装置上的抵地装置,该抵地装置具有至少一装设在该箱座装置的底部的滑轮,及至少一装设在该箱座装置的底部且位在滑轮前方的脚垫。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箱,其特征在于该提箱还包含一装设在该箱座装置上的拉杆装置。
专利摘要一种提箱,包含一由多个塑料材料一体成型的壳体框围组成的箱座装置,所述壳体是相配合界定出一容室,每一壳体皆具有一圈与相邻壳体相邻的接边,该提箱还包含一衔接装置,该衔接装置具有多条对应嵌置在所述壳体的接边上的嵌接条,及多条将嵌接条与相邻的接边车缝接合的接缝线,能将所述壳体组合成该提箱,以达到兼具防护性及轻量化的功效。
文档编号A45C13/04GK2759263SQ20042012240
公开日2006年2月22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13日
发明者谢明振 申请人:万国通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