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微调式滑动扣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8240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微调式滑动扣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微调式滑动扣具,尤指一长形座体侧板上同一端分别枢设有微调转把与释放板,并于座体及微调转把之间设置有弹性元件,以控制微调转把转动而作微调及回位的动作,进而达到方便扣持、操作简易及组装快速的目的。
背景技术
现今使用于分段带的固定扣具,大多皆运用于鞋子、溜冰鞋等用途上使用,而其整体的构造为一座体、释放板及分段带所组成,其中该释放板大多以旋转式设计来脱离或卡入分段带的凸齿间距中作一固定或松脱使用,并会辅以一弹簧来辅助松脱时可使释放板呈一弹出状,以利使用者可轻易扳动操作,故其结构较为复杂且组装不易,另当使用者欲调整分段带移动的距离时,便因分段带位于座体及释放板内,故无法以目视或旋转释放板来有效进行微调,而须通过感觉再以双手调整,如使用于鞋子时,便极易因鞋子的向外张力而使调整动作更加困难,所以,若能针对其整体结构或调整部分进行改良,必能使此类固定扣具的制造成本降低,且同时于设计出具有微调的功能后,便能让使用者于操作上更加简易确实。
所以,请参阅图8、9所示,为现有扣具的立体分解图及立体外观图,此为本设计人于1998年9月1日以具微调的固定扣具(TW申请案号第87214381号)申请的新型专利,并于2000年11月11日刊载于TW专利公告编号411791号的专利公报上,其主要以一U型长条座体A的二侧板上所开设的二对轴孔A1、A2,来使释放板B及微调转把C二侧所设的轴柱B1、C1迫入于其内,并以分段带D置入座体A底侧通道A3及导轨A4内,其中该微调转把C的内侧末端延伸出一具弹性且为弧状的顶动弹片C2,并使此顶动弹片C2于微调转把C旋转时,其末端可扣入于分段带D的凸齿D1间距中的垂直面,来使分段带D一次可移动一凸齿距离,而于回转时其顶动弹片C2的弧面便顺着分段带D的凸齿间距中的倾斜面,呈一弹性变形而回复原状;上述现有技术虽已达到可进行微调且使用方便的功效,然而其释放板B及微调转把C为分别装设于座体A的两侧,使其整体体积较大,因而导致所适用的物品范围受到限制,且使整体较不美观。
因此,本设计人再于2003年1月30日以可微调式滑动扣具(TW申请案号第92201953号)申请新型专利,并于2004年5月21日刊载于TW专利公告编号588589号的专利公报上,请参阅图10、11所示,为另一现有扣具的立体分解图及立体外观图,其主要于一长形座体E中枢设有微调转把F及释放板G,且微调转把F设有顶动弹片F1,而释放板G两侧的轴柱G1上皆往后延设有复位弹片G2,当欲调整分段带H时,则扳动微调转把F,使顶动弹片F1推动分段带H的凸齿H1,进而可调整分段带H的移动距离,调整后再将微调转把F扳回,使顶动弹片F1回复原状而定位,而欲将分段带H抽离时,则按压释放板G,使释放板G的卡掣部G3向上脱离分段带H,如此即可抽出分段带H。
上述申请人所申请的前案,可达到操作简易及整体尺寸缩小的功效,然而其微调转把F及释放板G分别以顶动弹片F1及复位弹片G2控制其作动与复位,而由于顶动弹片F1及复位弹片G2皆分别以一体成形制成,因此弹性效果不佳,并且在长期使用后很容易有型变的情形产生,如此将导致操作不顺畅或无法微调等情形发生,所以现有技术虽有极佳的功效,但却有上述美中不足之缺憾,所以,要如何维持优良的功效,并进一步改善上述的缺失与不足,即为申请人所亟欲改善的关键所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提供一种可微调式滑动扣具,该座体上设有轴孔及轴柱,而分别可供释放板及微调转把枢设,且于座体及微调转把之间设置有弹性元件,以弹性元件的弹性力控制微调转把转动作微调及回位的动作,进而达到结构简易、方便扣持、操作简易及组装快速的目的。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微调式滑动扣具,包括有座体、座体中收容的释放板及微调转把所组成,其座体二侧板上开设有一对轴孔,来将释放板二侧所凸设的轴柱迫入于其内,并于座体二侧板前端凸设有相对的轴柱,可供微调转把二侧所开设的轴孔扣入其内,且微调转把表面镂设有可供释放板容置的容置孔,并以一分段带置入于座体二侧板间的底侧通道内,其中,该座体二侧板的其中一轴柱内穿设有弹性元件,弹性元件二端分别抵靠于座体一侧及微调转把的内壁面。
所述的释放板二侧靠近轴柱处各设有一凸点,以令凸点于释放板位于座体时,可抵靠于座体的二侧板所设置的抵挡板块上表面。
所述的释放板具有可扣入于分段带的凸齿的卡掣部,且分段带的凸齿设有滑移面。
所述的微调转把于靠近轴孔的一侧形成有推移端,该推移端于凸齿的滑移面上滑移作动。
所述的微调转把于远离轴孔的一侧设有握持部,且于靠近轴孔的内壁面设有可供弹性元件一端抵持于其内的限位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分段带与座体的侧视分解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分段带调移至定位的侧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微调转把动作时的侧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释放板动作时的侧视图;图8为现有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9为现有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10为另一现有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11为另一现有技术的立体外观图。
图中符号说明1座体11 通道 13轴孔12 轴柱 14抵挡块2释放板21 轴柱 23卡掣部22 凸点3微调转把31 容置孔34推移端32 轴孔 35握持部33 限位部4弹性元件5分段带51 凸齿 511 滑移面A座体A1 轴孔 A3通道A2 轴孔 A4导轨B释放板B1 轴柱C微调转把
C1 轴柱 C2顶动弹片D分段带D1 凸齿E座体F微调转把F1 顶动弹片G释放板G1 轴柱 G3 卡掣部G2 复位弹片H分段带H1 凸齿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结合附图就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
请参阅图1、2、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侧视分解图及立体外观图,由图中可清楚地看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有座体1、释放板2、微调转把3、弹性元件4及分段带5所组成,现就其主要部分详述如下;其中该座体1为一长条状的U形片体,并于其二侧板间的底部形成有一通道11,而于座体1前后二侧板上由左至右分别设有相对应的轴柱12、轴孔13及抵挡块14,而弹性元件4则穿设于一侧的轴柱12上,且弹性元件4一端抵持于座体1一侧。
该释放板2基本上呈一盖体,其两侧由左至右各凸设有相对的轴柱21及凸点22,且凸点22的另侧底端形成有一卡掣部23。
该微调转把3呈一弧状片体并开设有一容置孔31,其两侧各设有一轴孔32,且于靠近轴孔32的内侧壁面设有可供弹性元件4一端抵持于其内的限位部33,于靠近轴孔32的一侧形成有推移端34,而远离轴孔32的一侧设有握持部35,该握持部35底面可抵靠于座体1的二侧板顶缘。
该分段带5为一长条片体,而于其上表面布设有复数横向凸齿51于其上,且各凸齿51皆形成有滑移面511。
通过上述的结构于组装时,先将释放板2二侧的二轴柱21迫入于座体1上二相对的轴孔13中,并使轴柱21后方的凸点22抵靠于座体1的抵挡块14上,续将弹性元件4穿设于座体1的轴柱12上,使弹性元件4一端抵持于座体1的底面,再将微调转把3二侧所开设的轴孔32扣入于座体1二侧的轴柱12上,而弹性元件4的另一端则可刚好抵持于微调转把3的限位部33内,此时释放板2则容置于微调转把3的容置孔31内,再利用按压释放板2来让分段带5由座体1的通道11穿入于其内,如此,即完成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组装动作。
请参阅图4、5、6、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分段带与座体的侧视分解图、分段带调移至定位的侧视图、微调转把动作时的侧视图及释放板动作时的侧视图,由图中可清楚地看出先将分段带5对正置入于座体1的通道11中,此时该释放板2的卡掣部23即已扣入于分段带5上任二凸齿51的间隙中,当欲调整分段带5的正确位置时,将微调转把3的握持部35朝逆时针方向扳动,而微调转把3的推移端34则通过弹性元件4的弹性力而可依循着凸齿51的滑移面511滑移至凸齿51的垂直面底端,即可推动任一凸齿51的垂直面,并且移动一个凸齿51的距离,此时微调转把3则因弹性元件4的弹性回复力而回归原位,若欲再移动更多的凸齿51距离则仅需重复上述的扳动动作即可,当停止扳动微调转把3后,微调转把3则随弹性元件4复位,并且释放板2的卡掣部23则会自然扣入于凸齿51的间隙中,且释放板2的凸点22则刚好抵止于座体1的抵挡块14上而形成稳固的卡扣定位;如欲将分段带5抽离时,则仅需按压释放板2,使释放板2的卡掣部23脱离凸齿51,即可将分段带5由座体1的通道11脱离。
所以,本实用新型利用座体1的一侧的轴柱12穿设弹性元件4,使弹性元件4一端抵止于座体1一侧,另一端则可刚好抵持于微调转把3的限位部33内,使座体1及微调转把3通过一弹性元件4的弹性力,即可达到控制整体的动作,并且额外设置的弹性元件4的弹性效果将优于现有一体成形的弹片,而且不会有型变之虞,再者,本实用新型的构件皆以轴孔13、32配合轴柱21、12扣合定位,因此组装相当容易,进而可达到方便扣持、操作简易及组装快速的目的。
上述详细说明为针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的可行实施例进行说明,惟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凡其它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变更,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专利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可微调式滑动扣具,包括有座体、座体中收容的释放板及微调转把所组成,其座体二侧板上开设有一对轴孔,来将释放板二侧所凸设的轴柱迫入于其内,并于座体二侧板前端凸设有相对的轴柱,可供微调转把二侧所开设的轴孔扣入其内,且微调转把表面镂设有可供释放板容置的容置孔,并以一分段带置入于座体二侧板间的底侧通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体二侧板的其中一轴柱内穿设有弹性元件,弹性元件二端分别抵靠于座体一侧及微调转把的内壁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微调式滑动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释放板二侧靠近轴柱处各设有一凸点,以令凸点于释放板位于座体时,可抵靠于座体的二侧板所设置的抵挡板块上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微调式滑动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释放板具有可扣入于分段带的凸齿的卡掣部,且分段带的凸齿设有滑移面。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可微调式滑动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调转把于靠近轴孔的一侧形成有推移端,该推移端于凸齿的滑移面上滑移作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微调式滑动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调转把于远离轴孔的一侧设有握持部,且于靠近轴孔的内壁面设有可供弹性元件一端抵持于其内的限位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微调式滑动扣具,其主要于一长形座体侧板上同一端的轴孔及轴柱中分别枢设有释放板及微调转把,且使释放板容置于微调转把表面镂设的容置孔中,并且于座体及微调转把之间设置有弹性元件,以控制微调转把转动而作微调及回位的动作,而释放板于按压后,可使下方卡掣部脱离或啮入于分段带表面的凸齿间距中呈脱离或定位,进而达到结构简易、方便扣持、操作简易及组装快速的目的。
文档编号A43C11/06GK2774225SQ2004201224
公开日2006年4月26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8日
发明者萧勋名 申请人:台湾扣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