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有识别介质的物品、该物品的真伪判定以及物流管理方法

文档序号:738457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安装有识别介质的物品、该物品的真伪判定以及物流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有例如拉链、搭扣、有带按扣、具有卡合条片的导轨状拉链、扣具、绳带闭锁装置、皮带调节器、转环、子母扣等连接制品的物品、该物品的真伪判定以及物流管理方法,尤其是在上述连接制品上设有近距离相互通讯或近距离确认用的第一识别介质、且安装有可拆装的第二识别介质的上述物品、该物品的真伪判定以及物流管理方法。
另外,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识别介质是指可读取以及/或写入的符号、具有ID(身份证明)识别符号的介质。作为识别介质,代表性的有RFID(无线射频识别系统(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具有识别机构的添加物以及含有该添加物的识别信息保持物(例如,作为注册商标的プラゲノム和DNAィンク等)、储存有具有同样的识别机构的秘密信息的文字或图形等。
作为RFID可以使用硅芯片的RFID或水晶芯片的RFID。并且RFID有时被称为无线IC或IC标签。
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所谓的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识别介质,是总称可在相互通讯距离小于30cm、最好小于十几cm的距离上进行识别信息的输入输出的识别介质的用语,例如相互通讯距离不足0~十几cm的RFID等包括在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识别介质内。RFID可具有天线,也可不具有天线。
并且,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的记载中,所谓的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识别介质,是总称在相互通讯距离大于等于十几cm、最好大于等于30cm小于等于5m的范围内进行识别信息的输入输出的识别介质的用语,例如相互通讯距离大于等于十几cm的RFID等包括在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识别介质内。
而且,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的记载中,所谓的近距离确认用的识别介质,是总称存储有具有上述识别信息保持物或识别机构的秘密信息的文字或图形等的用语。
作为识别信息保持物,例如是将稀土元素混入树脂等中的识别介质,有称为所谓的プラゲノム(注册商标)的识别介质或称为所谓的DNAィンク(注册商标)的识别介质等,所述プラゲノム(注册商标)的识别介质具有根据所混入的稀土元素的种类、添加量等表示特定信息的识别信息;所述DNAィンク(注册商标)的识别介质将根据生物DNA信息的一部分、通过人工制成的合成DNA混入油墨中。通过利用核磁共振现象的检测、基于红外线等的光学方式的检测等,可以读出混入到油墨中的合成DNA信息。
并且,作为存储有具有识别机构的秘密信息的文字或图形等,是将对红外线等有反应的识别线编入介质中的识别介质,有通过照射红外线等可以目视编入介质中的识别线的识别介质,或将文字、图案、花纹等设置在介质上的识别介质,包括可以目视该文字、图案、花纹等的识别介质等。
背景技术
近年来,将通过无线通讯方式进行数据通讯的RFID在生产阶段内置在商品中,以此进行从商品的生产到物流、销售等的整体的商品管理以及防止商品的丢失、防止偷盗、防止伪造等。并且,也提出了将RFID安装在衣服上、防止痴呆患者走来走去等的方案。
一般使用大致分为三种类型的RFID。第一种类型称为被动标签,不具有起动用的电源电池,存储有数据。有的可进行存储数据的改写。并且,作为被动标签中的起动用电源,利用从外部的读取装置接收的电磁波产生电动势,将所产生的电动势作为RFID的电源使用。
第二种类型称为主动标签,具有起动用的电源电池、可以发送数据,有的可进行存储数据的改写。第三种类型称为半被动标签,虽然具有起动用的电源电池,但是如果不接收从外部的读取装置发送的触发信号,则将不能向外部的读取装置发送存储的数据。半被动标签有的也可以改写存储的数据。
在通过外部的读取装置读取存储于RFID的储存器中的数据时,被动标签具有将来自于读取装置的控制信号接收到内置于RFID中的接收天线上的功能,同时,还具有作为线圈的功能。通过从外部的读取装置发送的电磁波使作为接收天线的线圈产生电动势,通过该电动势使RFID动作。在具有电源电池的标签中,不产生接收天线的电动势,通过所具有的电源电池使RFID动作。
若RFID处于可动作状态,则可根据来自读取装置的控制信号从RFID内的储存器中取出需要的数据,然后将该数据作为应答数据从发送天线向读取装置进行应答发送。利用读取装置的接收天线接收被应答发送的信号,在读取装置的控制部中进行应答数据的解析。在将该应答数据作为存储在RFID内的数据暂时存储在读取装置内后,向电脑等的控制设备发送。
并且,根据来自读取装置的控制信号,根据RFID的性能可对存储在RFID内的储存器中的数据进行更新或改写等。在从RFID内的储存器中读出数据、写入数据时,可采用各种安全装置。
作为将这种RFID内置在连接制品中的物品,例如提出了特开2002-125721号公报中所述的“拉链的拉手”和特开2002-42100号公报中所述的“带缝制支腿(缝止脚)的衣服用纽扣”的方案。另外,作为不使用RFID的识别介质提出了特开2002-332414号公报所述的“可识别种类和制造历史等的高分子材料及其识别方法”的方案。
特开2002-125721号公报中所述的拉链的拉手如图43所示,在金属制或合成树脂、皮革、厚布等的软质材料制的拉手本体71内埋入有RFID芯片74和线圈天线73,将线圈天线73和RFID芯片74封入细玻璃管75内。
在通过金属材料构成拉手本体71的情况下,在该拉手本体71上形成玻璃管75的埋入孔72,同时,在该埋入孔72的壁面上形成内外连通的收发信号用狭缝76,在设置于该收发信号用狭缝76的部位的线圈天线73和设置在外部的读取装置之间可进行信号的收发。在将封入有线圈天线73和RFID芯片74的玻璃管75插入上述埋入孔72内之后,用环氧树脂将该埋入孔72的开口端密封,形成埋设有由线圈天线73和RFID芯片74构成的RFID的拉手本体71。
并且,在用合成树脂构成上述拉手本体71的情况下,该拉手本体71由具有电磁穿透性的合成树脂材料构成。封入在玻璃管75中的RFID与上述金属制的拉手本体相同,通过环氧树脂封入上述埋入孔72内,形成埋设有RFID的拉手本体71。
而且,在用皮革材料或布料构成上述拉手本体71的情况下,在拉手本体71上形成用于插入玻璃管75的埋入空间。用具有收发信号用的长孔的金属管覆盖加强封入到玻璃管75中的由线圈天线73和RFID芯片74构成的RFID。经过加强的RFID隐蔽收纳在上述埋入空间内。
如图44所示,特开2002-42100号公报中所述的带缝制支腿的衣服用纽扣,由具有电磁穿透性的硬质树脂制的纽扣本体82构成。环形的凹部84形成在纽扣本体82的表面上,在其背面上一体地突出设置有将纽扣缝制在衣服等上的缝制支腿81。
如图45所示,在凹部84的中心部设置有RFID芯片86,同时,将与该RFID芯片86电连接的螺线状的线圈天线85以在上述凹部84内环绕的方式进行设置。将由该RFID芯片86和线圈天线85构成的RFID设置在上述凹部84内后,使环氧树脂流入该凹部85内并进行固化,对由线圈天线85和RFID芯片86构成的RFID进行密封防水处理,形成内置有RFID的纽扣。
在特开2002-332414号公报中所述的高分子材料及其识别方法中,将一到两种以上的元素或这些化合物作为信息提示物质包含在识别对象的高分子材料中。将对应信息提示物质的种类或其含有量的一位至多位的数值数据作为涉及包含该信息提示物质的识别对象的高分子材料的信息进行利用。因此,一位至多位的数字数据成为具有条形码的信息,可以将各种信息简单地包含在高分子材料中。
特开2002-125721号公报、特开2002-42100号公报所公开的RFID由于是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因此,只在RFID与读取装置间的距离为短的狭小区域内可读取存储在RFID内的数据。并且,关于安装了内置有RFID的拉链或纽扣的衣服或提包等,一旦利用储存在内置于拉链或纽扣内的RFID的储存器中的数据进行这些衣服或提包等的物流管理,则在关于内置有RFID的拉链或纽扣的产品信息的数据以外,还必须将物流管理用的数据存储在RFID的储存器中。
由于一直将RFID安装在衣服或提包等产品上,因此,第三者有可能恶意地从购买了安装有RFID的衣服或提包等商品的最终用户处盗取存储于RFID中的信息。因此,安装有属于最终用户的RFID的物品的历史或最终用户的个人信息,例如所持有的物品的价格为多少、在哪个商店购买的,或喜欢在哪个商店购买什么样的商品等有关个人隐私的信息完全向外部泄露。
尤其是,扩大了拉链等的连接制品的用途,从提包或包袋到衣服在很广的范围内进行使用,其使用方式也是各种各样的。因此,向用于上述产品的连接制品存储有关物品的物流信息,不符合消费者的要求,并且,从保护个人隐私等方面也是不理想的,所述物品安装有具有可进行非法行为的RFID的连接制品,。
并且,在将安装有具备RFID或近距离确认用的识别介质的连接制品的物品亲手交给作为最终用户的顾客后的真伪判断上,RFID只根据来自读取装置侧的信号进行发送即可,无需来自RFID的电波到达距离,但在制造或批发、销售阶段中的物流管理中,从RFID发送的电波最好在规定的范围内在稳定的状态下通过读取装置进行接收。
因此,虽然为了进行真伪判断和物流管理必须使用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但很难将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设置在连接制品上,并且,一旦将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安装在物品上,则允许了不法行为,产生了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通过可在不同的条件下分别使用进行物品以及连接制品的真伪判定的识别介质、和进行物品的物流管理的识别介质来解决上述问题。并且,通过将进行物流管理的识别介质从物品上拆下、安装到其他新的物品上,以此来实现将拆下的识别介质进行再利用。
这样,通过使用安装在物品上的识别介质和可从物品上拆装的识别介质,可以用不同的识别介质对物品进行真伪判定和物流管理,可以对物品进行整体的商品管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基本结构的特征是,将近距离相互通讯用或近距离确认用的第一识别介质安装在物品上,同时,将第二识别介质可拆装地安装在该物品上。
由此,可设有一直安装在物品上的第一识别介质和可拆装的第二识别介质,例如,可将第一识别介质用于进行物品的真伪判定,将第二识别介质用于物品的物流管理等,对于不同的用途使用不同的识别介质。并且,由于在物品销售后可将必要的管理信息或判断信息留在物品上,可将不必要的管理信息或判断信息从物品中消除,因此,可以防止有关物品的秘密信息等向外部泄露。
并且,如技术方案2所述,通过将第一识别介质设置在安装于物品上的连接制品上,可以用第一识别介质进行连接制品的管理和安装了该连接制品的物品的管理。并且,第二识别介质可与第一识别介质分开地进行物品的物流信息等、安装了连接制品后的物品的管理。
而且,可以将第二识别介质自由地从物品上拆下,可利用第一识别介质和第二识别介质分担附加在连接制品或物品上的识别信息,并且,可将涉及个人信息或物流信息等的成为安全问题的信息存储于可自由拆下的第二识别介质上。
如技术方案6所述,第一识别介质可作为判定连接制品或物品的真伪用的识别介质进行使用,如技术方案7所述,第二识别介质可作为物流管理用的识别介质使用。这样,物流管理用的识别介质在必要的物流管理结束时可从物品上拆下,拆下的物流管理用的识别介质可作为对另外的新的物品的物流管理用的识别介质进行再利用。
另外,由于真伪判定用的识别介质一直安装在物品上,因此可作为在最终用户委托修理该物品时或在海关检查商品时判定物品的真伪的判定机构进行使用。真伪判定可通过将存储于第一识别部件中的数据与事先设定的真伪判定用的标准数据相比较来进行。
第一识别介质可使用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识别介质或近距离确认用的识别介质。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识别介质可使用相互通讯距离为0~十几cm的RFID。并且,近距离确认用的识别介质可使用通过目视或专用的检测装置可读取特定的识别信息的识别介质。
近距离确认用的识别介质可使用,例如在着色时以眼睛看不见的形状向塑料等的材料中添加特殊的荧光物质作为显示特定信息的材料的识别介质,即,必要时可利用专用的读取机读取该特定的信息的被称为所谓的プラゲノム(注册商标)的识别介质;或将混入有根据生物DNA信息的一部分通过人工制成的合成DNA的油墨印刷到介质上而形成的识别介质,即,通过利用核磁共振现象的检测、基于红外线等的光学方式的检测等读出混在油墨中的合成DNA信息的识别介质;或将对红外线等有反应的识别线编入介质中的识别介质,即,通过照射红外线等可识别编入介质中的识别线的识别介质;或者将文字、图案、花纹等设置在介质上的识别介质,即,可以识别该文字、图案、花纹等的识别介质等。
第二识别介质可使用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识别介质或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识别介质。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识别介质可使用相互通讯距离为0~十几cm的RFID,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识别介质可使用相互通讯距离大于等于十几cm的RFID等。
在使用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作为第一识别介质和第二识别介质的情况下,最好使第一识别介质的RFID和第二识别介质的RFID的相互通讯频率不同。
在第一识别介质使用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第二识别介质使用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的情况下,通过构成为在第一识别介质和第二识别介质之间可进行信号的发送和接收,可通过第二识别介质将存储在第一识别介质中的数据在与外部的读取装置之间进行发送,或者将从外部的读取装置发送来的数据存储到第一识别介质中。这样,可以形成能够满足各种要求的识别介质。
第二识别介质可拆装地安装在连接制品上,该连接制品安装在物品上。尤其是在连接制品是拉链的情况下,可拆装地安装在该拉链的拉手上。在可拆装地安装在拉手上时,可将第二识别介质设置在可拆装地安装在拉手上的条形的带子或搭扣等上。
并且,第二识别介质也可以设置在可拆装地安装在物品上的标签上。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标签的表面上形成安装有第二识别介质的内容的标记等,在向消费者销售物品时通过将安装有第二识别介质的标签拆下、将拆下的标签还给物品的制造厂家等,以此可以进行该标签的再利用。在再利用标签的情况下,最好去掉存储于第二识别介质中的数据、写入新的数据进行使用。
本发明的第二基本结构的特征是,作为第一识别介质将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设置在物品上,同时,在该RFID上设置可连接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天线的天线连接端子,将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天线可拆装地与该天线连接端子连接。
这样,通过连接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天线,可将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作为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进行使用。在连接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天线的状态下,可将RFID作为物流管理用的RFID进行使用;在拆下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天线的状态下,可作为真伪判定用的RFID进行使用。
并且,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天线可通过利用导电性涂料将天线印刷在薄膜等上进行形成等而构成,或通过在搭扣的面上布线等而构成,根据相互通讯距离可简单地形成具有所需天线长度的天线。
与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天线连接的RFID的天线连接端子,可形成在物品上,也可形成在安装于物品上的连接制品上,只要是可设置天线连接端子的部位,则可形成在所需部位上。并且,将设置有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天线的部件可拆卸地安装在物品或连接制品上的安装方法可利用粘接安装、磁力安装、通过用夹子等夹住进行安装、将设置有天线的部件插入形成天线连接端子的部位中等各种安装方法。在安装时最好使天线不连接地进行安装。
并且,在该第二发明中可将电源电池以可拆装的状态与RFID连接。在第一识别介质的RFID为主动式或半被动式的情况下,虽然无需另外连接电源电池,但通过连接电源电池可进一步延长远距离相互通讯的通讯距离。
这样,通过在安装有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的物品上安装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天线,可在大范围的区域中在与外部的读取装置之间进行近相互通讯、或在收纳在纸箱等中的物品与外部的读取装置之间进行相互通讯等。
在本发明的第三基本结构中,其特征在于是一种真伪判定以及物流管理方法,在物品上设置近距离相互通讯用或近距离确认用的第一识别介质,同时,将第二识别介质可拆装地安装在该物品上,通过存储于第二识别介质中的数据或将需要的数据存储于第二识别介质中进行物品的物流管理。
存储于第二识别介质中的数据或向第二识别介质存储的数据,其数据本身可作为进行物流管理的数据进行使用。并且,通过将对应于存储在第二识别介质中的数据或向其存储的数据的物流管理信息储存在电脑等的外部的储存器中,使从第二识别介质读出的数据或存储于第二识别介质的数据与电脑等中储存的信息相对应,也可以进行物品或连接制品的物流管理。通过将信息储存在电脑等中,即使是不能存储于第二识别介质中的庞大的数据也可进行处理。
存储在第一识别介质中的数据,其数据本身可作为进行连接制品或物品的真伪判定的数据进行使用。并且,将对应于存储在第一识别介质中的数据的真伪判定用的信息储存在电脑等的外部的储存器中,通过使从第一识别介质读出的数据与储存在电脑等中的信息相对应也可进行物品或连接制品的真伪判定。通过将信息储存在电脑等中,即使是不能存储于第一识别介质中的庞大的数据也可进行处理。
第二识别介质在作为物流管理用的功能结束后,可从物品上拆下安装到新的物品上,作为安装后的新的物品的物流管理用的识别介质进行再利用,可以使识别介质的资源再循环。另外,在循环使用识别介质的情况下,最好将存储于该识别介质的原有的数据消掉,将新的数据存储于进行再利用的识别介质中。
本发明的第四基本结构的特征是一种真伪判定以及物流管理方法,将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设置在物品上作为第一识别介质,同时,在该RFID上设置可连接远距离相互通讯用天线的天线连接端子,将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天线可拆装地连接在该天线连接端子上,通过存储于第一识别介质中的数据或将需要的数据存储于第一识别介质中进行物品的物流管理。
这样,可将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作为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使用。因此,即使不特别使用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仅通过连接或拆下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天线,也可以将一个RFID作为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或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
存储于作为第一识别介质的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中的数据或向其存储的数据,通过将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天线与作为第一识别介质的RFID的天线连接端子连接,可将存储于上述RFID中的数据或要存储的数据作为物流管理用的数据进行使用。
并且,通过将对应于存储在第一识别介质中的数据或要存储的数据的物流管理信息预先储存在电脑等的外部的储存器中,并使从第一识别介质读出的数据或存储于第一识别介质中的数据与电脑等中储存的信息相对应,也可以进行物品或连接制品的物流管理。
通过将信息储预先存在电脑等中,即使是对于不能存储于第一识别介质中的庞大的数据也可进行处理。并且,即使物流管理用的数据量增大,通过将增大的数据储存在电脑等的储存装置中,即使不增加第一识别介质的储存器容量也可以进行物流管理,可以使RFID不形成庞大的形状。
拆下后的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天线可作为其他新的物品中的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天线使用,并可以作为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天线进行再利用。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拉链的正视图。
图2是安装有图1所示的拉链的物品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
图3是内置有第一识别介质的上止动部的部分截断立体图。
图4是内置有第一识别介质的箱体的部分正视图。
图5是内置有第一识别介质的下止动部的部分正视图。
图6是内置有第一识别介质的拉链元件的部分正视图。
图7是内置有第一识别介质的滑块的部分剖视图。
图8是内置有第一识别介质的拉手的部分剖视图。
图9是安装有拉链的物品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
图10是表示设置有第一识别介质的拉链带的部分剖视图。
图11是表示设置有第一识别介质的拉链带的变形例的部分剖视图。
图12是设置有第一识别介质的加强带的部分正视图。
图13是图12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4是设置有第一识别介质的拉手的部分立体图。
图15是表示设置有第一识别介质的拉手的变形例的部分剖视图。
图16是安装有拉链的物品的正视图。
图17是表示安装有拉链的物品的变形例的正视图。
图18是表示安装有拉链的物品的其他变形例的正视图。
图19是设置有第一识别介质的扣具的部分正视图。
图20是设置有第一识别介质的皮带调整件的部分立体图。
图21是设置有第一识别介质的转环的部分立体图。
图22是设置有第一识别介质的绳带闭锁装置的部分立体图。
图23是设置有第一识别介质的子母扣的部分立体图。
图24是设置有第一识别介质的纽扣的部分立体图。
图25是设置有第一识别介质的搭扣的部分立体图。
图26是图25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27是设置有第一识别介质的按扣的部分立体图。
图28是图27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29是设置有第一识别介质的导轨拉链的部分立体图。
图30是图29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31是将可拆装的天线设置在第一识别介质上的拉链的部分立体图。
图32是图31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33是表示形成天线的薄膜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34是将可拆装的天线设置在第一识别介质上的拉手的罩的部分立体图。
图35是图34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36是将可拆装的天线设置在第一识别介质上的拉手的罩的变形例的部分立体图。
图37是将可拆装的天线设置在第一识别介质上的拉手安装后的变形例的部分立体图。
图38是将可拆装的天线设置在搭扣上的部分立体图。
图39是将天线织成带子的主要部分的扩大图。
图40是将天线织成带子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扩大图。
图41是将天线编成带子的主要部分的扩大图。
图42是将可拆装的天线设置在空的凸部件上的扣具的部分立体图。
图43是表示在拉手中使用RFID的现有例的图。
图44是表示在纽扣中使用RFID的其他现有例的剖视图。
图45是图44所示的现有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就本发明的适当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本发明的物品的结构除以下所说明的形状、设置结构以外,只要是可以解决本发明的课题的形状、设置结构,就可以采用这些形状、设置结构。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所说明的实施例,可进行各种变更。
并且,本发明中的连接制品例如包括拉链、搭扣、按扣、导轨拉链、扣具、绳带闭锁装置、皮带调节器、转环、子母扣、纽扣等各种连接制品。物品包括可以安装上述连接制品的例如提包、运动服和其他各种衣服、提包等。
本发明中适用的RFID的典型的方式,是将具有存储识别对象物的识别信息等数据的储存器的RFID芯片和天线相互电连接构成应答回路。该应答回路是将例如检测回路、电源回路、控制回路、储存器回路、调制回路、振荡回路等装入RFID芯片中。
而且,本发明包括通过来自外部的电磁感应等向各回路供给电力的无电池式的被动标签、或作为电源而内置有电池的主动标签、半被动标签。并且,RFID芯片包括硅芯片、水晶芯片。
并且,本发明中的RFID芯片作为可进行以下各种控制方式的RFID芯片而构成,即,通过来自读取装置的发送信号将存储在RFID芯片内的储存器中的数据取出,作为对读取装置的应答信号进行发送的方式;通过来自读取装置的发送信号可进行存储在RFID芯片内的储存器中的数据或程序的改写或更新等的方式;RFID芯片内的控制装置根据程序可自动地将存储在储存器中的数据等向读取装置发送的方式等。
在本发明以下的实施例中,就将第一识别介质用于真伪判定用、将第二识别介质用于物流管理用的情况进行说明,但第一识别介质不局限于真伪判定用,并且第二识别介质并不局限于物流管理用,第一识别介质和第二识别介质可用于多种用途。
实施例1图1是具有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两个识别介质,即具有第一识别介质和第二识别介质的拉链的正视图。图2是表示安装有图1所示的拉链的物品、即衣服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图3~图15是表示拉链中的第一识别介质的设置示例的图。
图16~图18是表示将第一识别介质安装在物品(在该示例中物品是包)上、将第二识别介质可拆装地安装在物品上的示例的图。图19~图30是将第一识别介质设置在拉链以外的连接制品的示例图。
在图1中,符号1表示通过缝制安装在例如衣服或提包等的无图示的物品上的拉链,在拉链带4上安装有滑块2、拉手3、上止动部5、盒体6、多个拉链元件7、加强片8、蝶棒9、箱棒10等。
拉链带由例如纺织或编织合成树脂纤维而形成的纤维带状的底布、无纺布、合成树脂片等构成。拉链元件由夹持拉链带侧边部的正反面的合成树脂制或金属制的元件构成。并且,也可以由将合成树脂制的单丝卷绕成线圈状而形成的线圈状元件、在平面内将在横向弯曲成U字形的部分沿着纵向上下交替地连续形成锯齿状的锯齿状元件等的连续状元件等构成。上述的滑块、上下止动部、加强用片状部件、分离嵌插件也是同样的,其粗细或材质以及结构等可进行各种变更。
在一方的上止动部5上内置有作为第一识别介质50的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并且,在滑块2的第一拉手部件3a上,第二拉手部件3b可拆装地安装在该第一拉手的孔部3c中,作为第二识别介质52的RFID设置在第二拉手部件3b上。
第二拉手部件3b的结构如图14所示,形成具有凸卡合元件19a和凹卡合元件19b的搭扣19的结构,在凸卡合元件19a和凹卡合元件19b之间可形成夹持第二识别介质52的结构。并且,也可以形成以下的结构,即,用装饰带等构成第二拉手部件3b,利用粘接剂、子母扣、搭扣等适当的装置将第二识别介质安装在该装饰带上,同时,可将该装饰带的端部插入第一拉手部件3a的孔部3c中,并通过适当的安装装置安装在第一拉手部件3a上。
在以下的说明中,就使用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作为第二识别介质52的情况进行说明,作为第二识别介质52的RFID可使用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也可使用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在第二识别介质52使用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时,最好预先使第一识别介质50的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进行动作的频率与第二识别介质52的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进行动作的频率不同,以不产生错误动作。
如图2所示,通过将第一识别介质50内置、将可拆装地安装有第二识别介质52的拉链1安装在物品54上,物品54可具有真伪判定用的第一识别介质50和物品54的物流管理用的第二识别介质52。并且,由于第二识别介质52是可拆装的,因此,在物品54的物流管理结束时可从滑块2的第一拉手部件2a上拆下。通过将拆下的第二识别介质52安装在另外的新的物品的滑块2的拉手上,可进行第二识别介质的再利用。
并且,由于第二识别介质在物品的物流管理结束时可以拆下,因此,即使购买物品的最终用户带着该物品移动,移动的物品的历史等也不会泄露到外部,最终用户可以放心地带着该购买的物品移动。
图3是表示将第一识别介质50内置于上止动部5内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截断图,图4表示将第一识别介质50内置于箱体6内的状态。图5表示将第一识别介质50内置于下止动部12内的状态,图6表示将第一识别介质内置于拉链元件7内的状态。并且,在图7中表示将第一识别介质50内置于滑块主体2a内的状态,图8是表示将第一识别介质50内置于滑块2的拉手3内的状态。在图3~图8所示的状态下,为了在第一识别介质50与外部的读取装置之间进行信号的发送和接收,内置有第一识别介质50的各部件最好由非导电性、非电磁性的材料形成。
图9是表示在拉链1的拉链带4上设置第一识别介质50的示例。如图10、图11所示,设置第一识别介质50的拉链带4上的部位,最好是在将拉链1安装在物品54上时被物品54覆盖的拉链带4的靠边部的部位。并且,如图11所示,也可以在用带部件17覆盖至少第一识别介质的周围后,将拉链1安装在物品54上。通过使用带部件17,可以保护第一识别介质50,即使在洗涤物品54等情况下,由于带部件17使用防水性的带子,因此也可以防止作为第一识别介质的RFID浸水。
通过使用在一面涂敷有粘合剂的部件作为带部件,可将第一识别介质50在拉链1上进行位置固定,可以防止将拉链1安装在物品上后第一识别介质50在拉链1和物品54之间移动。并且,由于将第一识别介质50的安装位置进行固定,因此,确定了从第一识别介质50读取所需数据的位置。
图12是表示将第一识别介质50设置在拉链1的加强带15上的状态图,在图13中,如图12的横剖视图所示,可将第一识别介质50收纳在加强带15内。
这样,通过将第一识别介质50设置在拉链1的特定部位,即使用来自外部的读取装置读取存储在第一识别介质中的数据,也不会被第三者知道读取位置,可以迅速地利用第一识别介质进行真伪判定等。
图14、图15是将第二识别介质可拆装地安装在拉链1的拉手3上的示例,即表示将设置有第二识别介质52的第二拉手部件3b可拆装地安装在第一拉手部件3a上的示例。图14表示将第二识别介质52设置在在同一面上具有凸卡合元件19a和凹卡合元件19b的搭扣19上,将搭扣19插入第一拉手部件3a的孔部3c后的状态。通过卡合凸卡合元件19a和凹卡合元件19b,可将设置在其之间的第二识别介质52可拆装地安装在滑块2上。
在图15中,在第二拉手部件3b上形成可插入第一拉手部件3a的孔部21b、和在一端具有向该孔部21b内突出的卡合部21a的弹性片21。并且,在第二拉手部件3b上内置有第二识别介质52。通过将第一拉手部件3a插入第二拉手部件3b的孔部21b内,弹性片21的卡合片21a与第一拉手部件3a的孔部3c卡合,可以将第二拉手部件3b可拆装地安装在第一拉手部件3a上。
图16是表示物品55为提包的示例。在安装在物品55上的拉链1上,第一识别介质内置于拉链1的上止动部5内。设置有第二识别介质52的标签53通过细绳53a可拆装地安装在提包上。为了判定拉链1和作为物品55的包的真伪,可使用第一识别介质50,为了进行物品55的物流管理,可使用设置在标签53上的第二识别介质52。
在利用第二识别介质52的物品55的物流管理结束后,可将标签53从提包上拆下,再次用于其他的提包等物品。在再次使用第二识别介质52的情况下,最好去掉存储在第二识别介质52中的数据。
这样,利用可进行远距离相互通讯的第二识别介质52,可从远处进行物品的物流管理,通过拆下具有第二识别介质52的标签53,可利用第一识别介质50进行物品55的真伪判定。另外,第一识别介质50的真伪判定不一定是在拆下第二识别介质52后进行,也可在将第二识别介质52安装在物品55上的状态下进行真伪判定。
图17、图18与图16相同,是使用提包作为物品55的示例。在图17、图18中,将第一识别介质50以从外部不容易看见的状态设置在作为物品55的提包上的所需位置上。第一识别介质50可作为提包上的花纹的一部分进行设置,也可以以隐藏在内侧等方式设置在提包上。
在图17中,将第二识别介质52可拆装地安装在滑块2的拉手3上,在图18中,将第二识别介质52设置在标签53上,用细绳53a将该标签53可拆装地安装在提包上。
在图17、图18所示的例中,利用可进行远距离相互通讯的第二识别介质、可从远处进行物品的物流管理,通过拆下具有第二识别介质52的标签53,可以利用第一识别介质50进行物品55的真伪判定。另外,第一识别介质50的真伪判定不一定在拆下第二识别介质52之后进行,也可以在将第二识别介质52安装在物品55上的状态下进行真伪判定。
图19是将第一识别介质50内置于扣具22的凹部件22b内的示例。第一识别介质50也可以不内置于扣具22的凹部件22b而内置于凸部件22a中或预先设置在皮带23上。并且,第一识别介质也可以不内置于扣具22的凸部件22a或凹部件22b内,而是通过粘接等适当的安装方法安装在凸部件22a或凹部件22b上。
在将扣具22和皮带23作为一个物品管理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设置有第二识别介质的标签等安装在皮带等上。这样,可进行皮带的物流管理和皮带以及扣具的真伪判定。
图20是将第一识别介质50内置于皮带调整件24中的示例。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不将第一识别介质内置于皮带调整件24中,而是通过粘接等适当的安装方法安装在皮带调整件24上。并且,在将皮带调整件24和皮带23作为一个物品管理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设置有第二识别介质的标签等安装在皮带等上。这样,可进行皮带的物流管理和皮带以及扣具的真伪判定。
图21是表示将第一识别介质50内置于转环25中的示例。第一识别介质50内置部位内置于转环25的本体26b内。也可以不内置于本体26b内,而内置于钩26a内或设置在皮带23上。在将转环25和皮带23作为一个物品管理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设置有第二识别介质的标签等安装在皮带23等上。这样,可进行皮带23的物流管理和皮带23以及转环25的真伪判定。
图22是将第一识别介质50内置于绳带闭锁装置27中的示例。作为第一识别介质50的内置部位,内置于绳带闭锁装置27的滑动体27b内。也可以不内置于滑动体27b内,而内置于本体27a内,或设置在绳带28上。在将绳带闭锁装置27和绳带28作为一个物品管理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设置有第二识别介质的标签等安装在绳带28等上。这样,可进行带有绳带闭锁装置的绳带的物流管理和绳带以及绳带闭锁装置的真伪判定。
图23是将第一识别介质50内置于子母扣29中的示例。作为第一识别介质50的内置部位,内置于凹部件29b内。也可以不内置于凹部件29b内,而内置于凸部件29a内或设置在安装有子母扣29的布料30上。
图24是将第一识别介质50内置于纽扣31中的示例。作为第一识别介质50的内置部位,内置于纽扣31内。也可以不内置于纽扣31内,而通过粘接等适当的安装方法安装在纽扣31的外周面上。
图25是将第一识别介质50设置在搭扣19上的示例。作为第一识别介质50的设置部位,通过粘接等适当的安装方法安装在搭扣19的底层部件19c上。如作为图25的横剖面的图26所示,在将底层部件19c安装在物品54上时,在由物品54覆盖的底层部件19c的部位上设置第一识别介质50,由于第三者不能确认第一识别介质50的设置,因此很理想。
图27是将第一识别介质50设置在子母扣33上的示例。作为第一识别介质50的设置部位,通过粘接等适当的安装方法安装在子母扣33的底层部件33c上。如作为图27的横剖面的图28所示,在将底层部件33c安装在物品54上时,在被物品54覆盖的底层部件33c的部位上设置第一识别介质50,由于第三者不能确认第一识别介质50的设置,因此很理想。
图29是将第一识别介质50设置在卡合部34a与被卡合部34b可自由离合的导轨拉链34上的示例。作为第一识别介质50的设置部位,通过粘接等适当的安装方法安装在导轨拉链34的拉链带34c上。如作为图29的横剖面的图30所示,在将拉链带34c安装在物品54上时,在被物品54覆盖的拉链带34c的部位上设置第一识别介质50,由于第三者不能确认第一识别介质50的设置,因此很理想。
如以上说明那样,对将第一识别介质设置在连接制品或安装有连接制品的物品中,通过该第一识别介质进行连接制品或安装有该连接制品的物品的真伪判定,将第二识别介质可拆装地安装在物品上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上述的示例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示例,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
并且,在第一识别介质使用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第二识别介质使用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的情况下,在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和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之间,通过形成可进行信号的发送和接收的结构,即使在外部的读取装置间也可以通过第二识别介质对存储在第一识别介质内的数据进行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并且,在上述的说明中,以第一识别介质使用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第一识别介质并不局限于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也可以使用上述的近距离确认用的识别介质。近距离确认用的识别介质可以以适当的形式形成在连接制品上,也可以以适当的形式形成在物品上。
实施例2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不使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识别介质而使用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天线,将该天线可拆装地连接在第一识别介质上,将连接有天线的第一识别介质作为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识别介质使用,通过拆下天线,将第一识别介质作为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识别介质使用。因此,对于与实施例1中所说明的相同的结构,使用与实施例1中所使用的部件符号相同的部件符号,省略其说明。
图31是表示将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天线形成在薄膜上、可将该薄膜可拆装地连接在作为第一识别介质的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上的示例。图32表示图31的横剖视图,图33表示将薄膜连接在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上的变形例。图34是表示在拉链的拉手上可拆装的天线的结构的立体图,图35表示图34的横剖视图。图36表示可安装在拉链的拉手上的天线的变形例。并且,图37表示可安装在拉链的拉手上的天线的其他变形例。
图38表示将第一识别介质设置在物品的口袋上的情况下的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天线的连接结构,在图39~图41中表示在纺织或编织的拉链带的纺织线或编织线的一部分上设置天线的示例。并且,在图42中,表示在内置有第一识别介质的扣具中连接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天线的示例。
如图31所示,通过使用导电性涂料的印刷等的适当的方法在薄膜36上形成天线用线35a,在天线用线35a的两端部形成接点35b。在除了接点35b以外的薄膜36的端部形成粘接部37。也可以如图33所示地形成磁性部件60取代粘接部37。另外,在形成磁性部件60的情况下,需要使左右的接点35b、35b之间不形成电导通地形成磁性部件。
在图31中,从内置于上止动部5中的作为第一识别介质50的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起延设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天线连接端子51、51,使天线连接端子51、51露出在上止动部5的表面上。如图32所示,通过将薄膜36的粘接部37粘贴在上止动部5的上面,分别连接天线用线(アンテナ線)35a的接点35b、35b和天线连接端子51、51。这样,可以将第一识别介质50作为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进行使用。并且,通过将薄膜36从上止动部5上剥下,可将第一识别介质50作为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
另外,在使用将图33所示的磁性部件60设置在一端部的薄膜36的情况下,通过增大天线连接端子51、51的露出面积,可使用作用于天线连接端子51、51的露出面积部分和磁性部件60、60之间的磁力,通过磁力固定天线连接端子51、51和接点35b、35b,连接两者。通过克服磁力将薄膜36从上止动部5上剥下,可将第一识别介质50作为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
在将图31~图33所示的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天线形成在薄膜上的情况下,通过将形成在薄膜上的天线与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连接,可将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作为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使用,在用于物流管理等情况下,可进行远距离间的物流管理用的数据收发。并且,通过将形成有天线的薄膜状的部件从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剥下,可作为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使用。
并且,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由于形成为安装在连接制品上的状态,因此,可用于判定连接制品以及安装有连接制品的物品的真伪。另外,虽然就将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设置在上止动部上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的设置部位不局限于上止动部,也可以设置在构成拉链的部位上。
而且,形成在薄膜上的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天线并不局限于与拉链连接,在上述实施例1中的图19~图30所示的各连接制品中,可将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天线与设置有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的部件连接。
图34~图36是表示将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天线可拆装地与设置在拉链拉手上的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进行连接的示例。这种情况下,与将上述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天线形成在薄膜上的情况相同,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通过连接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天线可作为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进行使用,并且,通过拆下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天线,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可作为能够进行近距离相互通讯的RFID使用。
图34是表示在滑块2的拉手3上安装设置有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天线的罩38的示例。在滑块2的拉手3上作为第一识别介质50内置有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该RFID的天线连接端子51、51露出在拉手3的外表面的一部分上。
在罩38上形成插入拉手3的插入口56,在插入口56内,可弹性变形的卡合片57将卡合突部57a形成并设置在一端部上。并且,设置在罩38内的天线用线35a的端部作为接点35b、35b露出并形成在插入口56内。如图35所示,一旦将拉手3插入到插入口56内,则作为第一识别介质50的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的天线连接端子51、51与接点35b、35b连接,同时,卡合突部57a与拉手3的孔部58卡合、可将罩38安装在拉手3上。
这样,可将作为第一识别介质50的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作为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使用。并且,一旦克服卡合片57的弹力将罩38从拉手3中抽出,则可将作为第一识别介质50的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用于近距离相互通讯。
图36是表示图34所示的插入拉手3中的罩的变形例。在图36所示的变形例中,用以下的形式形成罩39,即,用绝缘性的合成树脂等形成本体39a,用导电性的合成树脂等在本体39a的两侧边部形成天线39b。并且,可插入拉手3的插入口39c形成在本体39a和天线39b之间。
通过将罩39插入图34所示的拉手3中,可将天线39b与设置在拉手3内的作为第一识别介质50的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的天线连接端子51、51进行连接。这样,可将作为第一识别介质50的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作为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使用。并且,通过将罩39从拉手3拆下,可将第一识别介质50作为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使用。
图37是表示在具有与拉手3的卡合孔部40b卡合的卡合突部40a的装饰部件40上设置天线用线35a的示例。在装饰部件40上形成嵌合槽部40c、在拉手3上形成与该嵌合槽部40c嵌合的嵌合突部41,用于在连接天线用线35a的接点35b、和设置在拉手3上的作为第一识别介质50的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的天线连接端子51、51时进行定位。
通过使装饰部件40与拉手3卡合,可以将天线用线35a的接点35b、35b分别与设置在拉手3内的作为第一识别介质50的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的天线连接端子51、51连接。这样,可将作为第一识别介质50的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作为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进行使用。并且,通过将装饰部件40从拉手3上拆下,可将第一识别介质50作为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使用。
图34、图36所示的设置有天线的罩以及图37所示的装饰部件40的形状仅是示例,也可形成为其他形状。并且,罩38、39以及装饰部件40从拉手3上拆下后,通过安装在其他拉手上,可作为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天线进行再利用,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图38是表示将设置有作为第一识别介质50的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的搭扣44用于开关口袋42的口袋盖43的示例。通过将设置有天线用线35a和接点35b、35b的另外的搭扣带45、与设置有作为第一识别介质50的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的搭扣44进行卡合,可以使天线用线35a的接点35b、35b与作为第一识别介质50的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的天线连接端子51、51连接。
这样,可将作为第一识别介质50的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作为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使用。并且,通过将搭扣带45拆下,可将第一识别介质50作为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进行使用。
在图36和图38的示例中,作为天线示出了使用两根天线的例子,但是作为天线,也可以使用将两根天线的端部彼此进行连接的环状的天线取代使用两根天线。
在图39~图41中,示出了在纺织或编织的拉链带的纺织线或编织线的一部分上设置天线用线的示例。如图39~图41所示,作为天线用线48,可将导电性纤维材料作为纺织线或编织线、在进行拉链带46的底布的纺织或编织的同时进行纺织或编织。也可以使用金属线、金属薄板或者由导电性树脂等构成的导电材料代替导电性纤维材料。另外,在图39~图41中表示的是为了容易理解纺织线圈、编织线圈而进行夸张放大的状态。
通过将天线用线48与无图示的第一识别介质的天线连接端子断开或连接,可以将作为第一识别介质的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作为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进行使用,或作为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进行使用。天线用线48与第一识别介质的天线连接端子断开或连接的方式,可以是先将天线用线与第一识别介质的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连接使用,在不需要进行远距离相互通讯时,可通过切断天线用线作为第一识别介质的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使用。
并且,在连接的状态下通过使天线用线的接点与第一识别介质的天线连接端子分离等,可以进行天线用线48与第一识别介质的天线连接端子的断开或连接。天线用线48除了设置在拉链带的底布上以外,也可以通过纺织或编织设置在构成覆盖连接制品的物品的布等上。或者作为天线用线,可使用由金属线、金属薄板或导电性树脂等构成的导电部件,通过粘接等适当的安装方法设置在拉链带或物品上。
这些天线用线的设置结构可根据使用天线用线的连接制品或物品的使用方式采用适当的方式。
图42是将天线用线35a设置在空的凸部件60中的扣具22的示例。扣具22的形状利用在图19中所说明的扣具22进行说明。因此,关于图42中使用的扣具22的部件的说明,使用与图19中相同的部件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设置在凹部件22内的第一识别介质50的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具有天线连接端子51、51。在空的凸部件60中,具有与凸部件22a相同的形状,在内部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天线用线35a以及该天线用线35a的端部作为接点35b、35b露出。通过将空的凸部件60与凹部件22b卡合,可以使天线用线35a的接点35b、35b分别与作为第一识别介质50的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的天线连接端子51、51连接。
这样,通过将空的凸部件60与凹部件22b卡合,可以将作为第一识别介质50的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作为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使用,通过将空的凸部件60从凹部件22b上拆下,可以将作为第一识别介质50的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作为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部件进行使用。
并且,在进行远距离相互通讯的使用结束时,将空的凸部件60从凹部件22b上拆下,通过与另外的具有作为第一识别介质50的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的扣具卡合,也可以对其他的扣具进行远距离相互通讯。这样可以进行空的凸部件60的再利用。
在实施例2中,与可拆装的天线相同,通过将电源电池与作为第一识别介质50的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连接,可以向不具有电源电池的RFID设置电源电池,可以进一步扩大远距离相互通讯的距离。
权利要求
1.一种安装有识别介质的物品,安装有近距离相互通讯用或近距离确认用的第一识别介质,其特征在于,在该物品上还可拆装地安装有第二识别介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识别介质设置在安装于上述物品上的连接制品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识别介质可拆装地安装在上述连接制品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制品是拉链,上述第二识别介质可拆装地安装在上述拉链的拉手上。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识别介质设置在安装于上述物品的标签上。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识别介质是真伪判定用的识别介质。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识别介质是物流管理用的识别介质。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识别介质是近距离确认用的识别介质,上述第二识别介质是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
9.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识别介质是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上述第二识别介质是以与上述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不同的频率进行动作的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
10.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识别介质是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识别介质是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在上述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与上述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之间可进行信号的收发。
12.一种安装有识别介质的物品,具有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第一识别介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识别介质是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上述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具有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天线连接端子,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天线可拆装地与该天线连接端子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物品,其特征在于,在可拆装地安装有上述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天线的上述物品的部位上设置有上述天线连接端子。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识别介质设置在安装于上述物品上的连接制品上。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物品,其特征在于,电池可拆装地与上述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连接。
16.一种物品的真伪判定以及物流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具有近距离相互通讯用或近距离确认用的第一识别介质、且可拆装地安装有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第二识别介质的物品,根据直接或间接地从上述第二识别介质的储存器中读出的数据以及/或向上述储存器中写入的数据进行上述物品的物流管理。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真伪判定以及物流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将直接或间接地从上述第一识别介质的储存器中读出的数据与事先设定的标准数据进行比较,进行上述物品的真伪判定。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真伪判定以及物流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上述第二识别介质从上述物品上拆下后,通过利用近距离相互通讯将直接或间接地从上述第一识别介质的储存器中读出的数据与事先设定的标准数据进行比较,进行上述物品的真伪判定。
19.如权利要求16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真伪判定以及物流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上述第二识别介质从上述物品上拆下后,将该拆下的上述第二识别介质作为对其他的新的物体的第二识别介质进行使用。
20.一种物品的真伪判定以及物流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品作为第一识别介质具有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且在与上述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连接的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天线连接端子上可拆装地连接有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天线,对于该物品,利用通过与上述RFID连接的上述天线而进行的远距离相互通讯,根据直接或间接地从上述第一识别介质的储存器中读出的数据以及/或写入上述储存器中的数据进行上述物品的物流管理。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真伪判定以及物流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上述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天线从上述RFID的天线连接端子上拆下之后,通过利用近距离相互通讯将直接或间接地从上述第一识别介质的储存器中读出的数据与事先设定的标准数据进行比较,进行上述物品的真伪判定。
22.如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真伪判定以及物流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上述天线从上述物品上拆下后,将该拆下的上述天线作为其他的新的物品的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天线进行使用。
全文摘要
在拉链的上止动部(5)上内置作为第一识别介质(50)的近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在滑块(2)的第一拉手部件(3a)中的该第一拉手的孔部(3c)上可拆装地安装第二拉手部件(3b)。在该第二拉手部件(3b)上设置作为第二识别介质(52)的远距离相互通讯用的RFID,可拆装地安装在安装有第二识别介质(52)的无图示的物品上。这样,可将进行物品以及连接制品的真伪判定的识别介质和进行物品的物流管理的识别介质分别安装在物品上,并且,通过将进行物流管理的识别介质从物品上拆下,可以确保进行物流管理的识别介质的机密性。并且,可以将拆下的进行物品的物流管理的识别介质安装在其他的新的物品上进行再利用。
文档编号A44B19/00GK1898685SQ20048003854
公开日2007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29日
发明者姿知成, 佐藤祯晃 申请人:Ykk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