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8522阅读:5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纽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锁止衣物接缝的纽扣和主要作为装饰用的装饰扣等,其中,将布料夹置于纽扣本体和锁止件之间进行安装。
背景技术
现有纽扣为将布料夹置于纽扣本体和锁止件之间而安装的。该纽扣具有形成有凹部的纽扣本体、和前端部插入于该凹部的锁止件。
该类型的现有纽扣如图4A~4D所示。
图4A表示被称之为F型的、常用的一般形状的纽扣本体50。该纽扣本体50具有形成有弯曲的凹部50A的卡合部50B;从该卡合部50B的开口端缘大幅地折返而形成的折返部50C;从该折返部50C向外侧延伸、且朝开口端侧倾斜的凸缘部50D。
图4B表示被称之为E型的、常用的一般形状的纽扣本体51。该纽扣本体51具有形成有大体为矩形的凹部51A的中心部51B;从该中心部51B的开口端缘小幅地折返而形成的折返部51C;从该折返部51C向外侧平直地延伸的凸缘部51D。
图4C表示作为与纽扣本体50、51成套的锁止件、即扣脚式铆钉52。该铆钉52具有凸缘部52A和设置于该凸缘部52A的中央部的轴52B。该轴52B的前端部很锋利。图4D表示作为与纽扣本体50、51成套的锁止件、即盖式铆钉53。该铆钉53具有凸缘部53A和设置于该凸缘部53A的中央部的轴53B。该轴53B的前端部的角部被切掉。
在图4A~图4D所示的现有例中,将布料夹置于纽扣本体50、51和铆钉52、53之间,为了压住布料,形成纽扣本体50、51的卡合部50B、51B开口端部的部分从凸缘部50D、51D突出。因此,纽扣本体50、51的凸缘部50D、51D和铆钉52、53的凸缘部52A、53A之间的空间变大,从而不能密实地压住薄布料。如不能密实地压住布料,则纽扣本体50、51和铆钉52、53就可能从布料剥落,也有可能在布料与纽扣本体50、51和铆钉52、53之间夹入异物或人的指甲。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想到在不改变纽扣本体50、51的形状的情况下,将铆钉的凸缘部形成为倒圆锥形状(酒杯形状),但是,实际上却难于将凸缘部加工成倒圆锥形状。
因此,为了将纽扣安装于薄布料,现有例中采用了图5A和图5B所示的、具有特殊形状的纽扣本体和锁止件的纽扣。
图5A表示具有纽扣本体60和锁止件61的纽扣。该纽扣本体60被称为凸头,形成有凹部60A。该锁止件61由薄板材成形而成、被称之为端柱。
锁止件61具有凸缘部61A和形成于凸缘部61A的中央部的脚部61B。在该脚部61B的前端向外侧进行扩开加工而形成喇叭部61C。在该喇叭部61C和纽扣本体60的凹部60A之间切断布料。因此,为了在其与喇叭部61C之间切断布料,纽扣本体60的凹部60A形成为开口端缘狭窄、而朝其深处扩张的特殊形状。
图5B表示一种纽扣,该纽扣具有被称之为G型的纽扣本体62和被称之为端柱铆钉的锁止件63。
纽扣本体62为具有正面部62A和卡止部62B的特殊形状。该正面部62A为弯曲其端缘而形成的。该卡止部62B的外侧缘卡止于该正面部62A的端缘,且在内侧形成锋利的切断缘62C。锁止件63具有凸缘部63A和形成于该凸缘部63A的中央的脚部63B。该脚部63B具有用于在其与卡止部62B的切断缘之间切断布料的倾斜部63C。
另外,作为纽扣的现有例,有如日本实愿昭54-73456号(实开昭55-173907号)微缩胶片(文献1)所公开的纽扣。
文献1的纽扣具有具有圆锥状的突出部的纽扣本体;与圆锥状的突出部相抵接、且前端部可以弯曲的卡止部;在中央部安装该卡止部的凸缘。卡止部形成为在其与纽扣本体之间切断布料的多个刃状边缘呈环状排列。
在图5A及图5B所示的现有例中,由于纽扣本体的形状特殊,从而出现该安装结构不能直接利用于F型或E型等常用的纽扣本体的问题。
特别是,在图5A所示的纽扣中,由于固定了与锁止件61的喇叭部相配合的凹部的形状,所以不能使用图4A~图4B所示的F型或E型的纽扣本体以与该锁止件61相配合。
而且,由于锁止件61的喇叭部的前端部形成的较薄,所以在安装于粗斜纹布料等的厚布料时,就无法完全切断喇叭部前端和纽扣本体的凹部之间的粗斜纹布料。如果非要安装于该厚布料的话,则喇叭部的前端就会变形,进而更加难于安装。
在文献1中,在布料较厚、较硬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刃状边缘变形或破损的问题。相反,在布料较薄、较软的情况下,就会出现无法完全压住布料、进而在切断时绞入布料而无法正确地将纽扣安装于布料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纽扣,该纽扣可使用常用的一般形状的纽扣本体,且不管布料的厚度及硬度如何、均可安装于布料。
本发明的纽扣,具有纽扣本体和锁止件,使布料夹置于上述纽扣本体与锁止件之间,按压固定上述锁止件,其中在上述纽扣本体上形成供上述锁止件的前端部插入的收容部;上述锁止件,在上述前端部和从该前端部连续形成的筒状部之间形成有肩部;该肩部具有切断部,该切断部在其与上述纽扣本体的收容部的插入端之间切断上述布料。
根据本发明,在将布料夹置于纽扣本体和锁止件之间的状态下,相互按压纽扣本体和锁止件,则在锁止件的前端部按压布料的同时,在形成于肩部的切断部和纽扣本体的收容部的插入端之间、切断布料,从而安装钮扣。
由此,在本发明中,在形成于锁止件的肩部的切断部和纽扣本体的收容部的插入端之间,切断布料。肩部的板厚也可做成不薄于现有例所示的喇叭部和边缘,所以,即使在切断部集中有较大的力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破损的问题,此外,也不会降低调心性。因此,在本发明中,不论布料的薄厚,也可以不损伤锁止件地、容易地进行切断。而且,在本发明中,由于纽扣本体形成有收容部,从而通过选用F型或E型等相同的一般形状,可直接利用常用的纽扣本体。
在本发明中,最好上述切断部为形成于上述肩部的角部。在此,上述角部的曲率半径R为0.5mm以下,最好为0.3mm以下。
在本发明中,切断部为形成于前端部和筒状部之间的角部,所以,可容易地进行切断部的加工,容易地进行锁止件的制造。
另外,在本发明中,最好上述切断部连续或间断地形成于上述肩部的圆周上。
在本发明中,沿收容部的插入端,可妥当且容易地切断布料。
而且,最好上述肩部的外周部,从上述筒状部沿径向鼓出而形成。
在本发明中,肩部难于变形,可以更加有效地防止切断部的破损。
另外,最好上述前端部具有从上述肩部突出的突出部。
在本发明中,当在锁止件的切断部和纽扣本体的收容部的插入端之间切断布料时,由于从肩部突出的突出部按压并张紧布料,从而容易切断布料,可不破损切断部地、顺畅地切断布料。
而且,最好当由上述纽扣本体按压前端部时,上述前端部被按入、并可向侧方鼓出的同时,鼓出的前端部卡止于上述收容部。
在本发明中,在安装纽扣时,通过由纽扣本体按压的前端部被按入、并向侧方鼓出,从而前端部的侧部完全地按压纽扣本体的收容部的侧面,所以,提高了纽扣的剥离力(分离力)。因此,不会出现由于意外而导致纽扣本体从锁止件剥离的情况。
而且,如果将锁止件的凸缘部制成容易按压薄布料的板状,从而即使从板材开始进行加工,也可以设置作为本发明的切断部的角部12F,甚至可以设置突出部12E,可容易地进行布料的切断。作为锁止件的材料的板材的厚度为0.2mm~1mm较为理想,如为0.3mm~0.6mm则更佳。


图1A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纽扣的剖面图,图1B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纽扣的剖面图。
图2A表示将第1实施例的纽扣安装于布料的状态的剖面图,图2B表示将第2实施例的纽扣安装于布料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3A和图3B分别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纽扣的剖面图。
图4A~图4D为分别表示不同的现有例的图。
图5A~图5B表示与上述图4A~图4D的现有例不同的现有例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纽扣,在牛仔裤以外的衣物中作为装饰扣而使用。
图1A表示第1实施例的剖面图。
在图1A中,纽扣10具有纽扣本体11和锁止件12。纽扣本体11和锁止件12将布料1夹置于它们之间而相互扣合。
纽扣本体11与图4B所示的纽扣本体具有相同的结构,被称之为F型。该纽扣本体11是通过对铝、铁、不锈钢合金·含黄铜的铜合金、其他金属或合金,进行冲压等适当的加工而形成的。
纽扣本体11为将中心部11B、折返部11C和凸缘部11D一体成形的结构。该中心部11B形成有作为收容部的凹部11A。该折返部11C为从作为该中心部11B的插入端的开口端缘稍稍折返而形成的。该凸缘部11D从该折返部11C向外侧平直地延伸而形成。
中心部11B为有底的圆筒状,其内面形成为凹部11A。该凹部11A为大体矩形形状,其开口端11E形成为具有一定曲率的圆棱。
折返部11C从其中心部11B折回,自其端部开始,以大体直角形成凸缘部11D。凸缘部11D形成为宽幅的大体环状。
锁止件12与纽扣本体11同样地,也是通过对铝、铁、不锈钢合金·含黄铜的铜合金、其他金属或合金,进行冲压等适当的加工而形成的。
锁止件12为将前端部12A、筒状部12B、肩部12C和凸缘部12D一体成形的结构。该前端部12A为插入于凹部11A的大体圆盘形状。该筒状部12B为从该前端部12A连续形成的大体圆筒形状。该肩部12C形成于前端部12A和筒状部12B之间。该凸缘部12D为在上述筒状部12B的端部连续形成的宽幅的大体环状。
前端部12A在其中心部具有朝凹部11A侧突出的有底的圆筒状的突出部12E。该突出部12E在由纽扣本体11按压时,可被按入。锁止件12,由于具有所谓的铆钉功能,所以在突出部12E被按入前端部12A的平面部时,前端部12A整体向侧方鼓出,从而该鼓出的前端部12A按压凹部11A的侧面而被卡止(参照图2A)。
凸缘部12D的外周缘朝向纽扣本体11侧逐渐倾斜地形成。
肩部12C形成有在其圆周上相连续、且位于外周缘部的角部12F。该角部12F作为在其与纽扣本体11的凹部11A的开口端11E之间切断布料1的切断部。在此,角部12F的曲率半径R为0.5mm以下,最好为0.3mm以下。上述曲率半径R越小越好,但在本实施例中,为0.3mm~0.2mm。另外,角部12F的外径尺寸与凹部11A的开口端11E的内径尺寸相同或比其稍小。
肩部12C的外周部从筒状部12B沿径向鼓出。
为了将该结构的第1实施例的纽扣10安装于布料1,将布料1夹置于纽扣本体11和锁止件12之间,并按压锁止件12的前端部12A,以将其插入纽扣本体11的凹部11A中。
这样,在由锁止件12的前端部12A的突出部12E按压并张紧布料1的状态下,在形成于肩部12C的角部12F和纽扣本体11的凹部11A的开口端11E之间、切断布料1。
进一步,若朝凹部11A按压前端部12A,则如图2A所示,突出部12E被按入前端部12A的平面部。由此,前端部12A和筒状部12B整体向侧方鼓出、按压凹部11A的侧面而卡止。
因此,在第1实施例中,可以起到如下的作用效果。
(1)在纽扣本体11上,形成供锁止件12的前端部12A插入的凹部11A。锁止件12,在前端部12A和从该前端部12A连续形成的筒状部12B之间,形成肩部12C。该肩部12C具有作为切断部的角部12F,该角部12F用于在其与纽扣本体11的凹部11A的开口端11E之间切断布料1。因此,即使在角部12F作用较大的力,由于肩部12C的板厚较厚,从而肩部12C不会破损,不论布料的薄厚如何,均可容易地进行切断。而且,纽扣本体11形成有凹部11A,所以可以直接使用F型的纽扣本体。
(2)由于切断部为形成于肩部12C的角部12F,从而切断部的加工变得容易,可容易地进行锁止件的制造。
(3)由于肩部12C的外周部从筒状部12B向径向鼓出,从而肩部12C难于变形,可以更有效地防止锁止件12的破损。
(4)因为前端部12A具有从肩部12C突出的突出部12E,所以,当在锁止件12的角部12F和纽扣本体11的凹部11A的开口端11E之间切断布料1时,由于从肩部12C突出的突出部12E按压并张紧布料1,从而布料的切断变得容易,可不破损作为切断部的角部12F地、顺畅地切断布料1。
(5)当朝纽扣本体11按压突出部12E时,突出部12E被按入、前端部12A可向侧方鼓出的同时,鼓出的前端部12A卡止于凹部11A。因为突出部12E具有上述结构,所以,在安装纽扣时,由于将前端部12A的侧部完全按压于纽扣本体11的凹部11A的侧面,从而提高了纽扣的剥离力(分离力)。因此,不会出现由于意外而导致纽扣本体11从锁止件12剥离的情况。
(6)由于将锁止件的凸缘部制成容易按压薄布料的板状,从而即使从板材开始进行加工,也可以设置作为切断部的角部12F,甚至可以设置突出部12E,可容易地进行布料的切断。作为锁止件的材料的板材的厚度为0.2mm~1mm较为理想,如为0.3mm~0.6mm则更佳。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在第2实施例中,仅纽扣本体的结构有所差异,而锁止件的结构与第1实施例的锁止件12的结构相同。在此,在第2实施例的说明中,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结构部件采用相同的符号,其说明从略。
本实施例为适用于装饰扣的纽扣。
图1B表示第2实施例的剖面图。
在图1B中,纽扣20具有纽扣本体21和锁止件12。纽扣本体21和锁止件12将布料1夹置于其中而相互扣合。
纽扣本体21具有与图4A所示的纽扣本体相同的结构,被称之为F型。该纽扣本体21,与第1实施例的纽扣本体11同样地,通过对铝、铁、不锈钢合金·含黄铜的铜合金、其他金属或合金,进行冲压等适当的加工而形成。纽扣本体21为将中心部21B、折返部21C和凸缘部21D一体成形的结构。该中心部21B形成有作为收容部的凹部21A。该折返部21C从该中心部21B的开口端缘稍稍折返而形成。该凸缘部21D从该折返部21C向外侧延伸。
中心部21B为有底的圆筒状,其内面形成为凹部21A。该凹部21A弯曲地形成,其开口端21E形成为具有一定曲率的圆棱。
折返部21C从其中心部21B折回、并延伸至中心部21B的顶部附近,自其端部开始,以大体直角形成凸缘部21D。凸缘部21D形成为宽幅的大体环状。
为了将该结构的第2实施例的纽扣20安装于布料1,与第1实施例同样地,将布料1夹置于纽扣本体21和锁止件12之间,并按压锁止件12的前端部12A,以将其插入纽扣本体21的凹部21A中。
这样,在锁止件12的前端部12A的突出部12E按压并张紧布料1的状态下,在形成于肩部12C的角部12F和纽扣本体21的凹部21A的开口端21E之间、切断布料1。
进一步,若朝凹部21A按压前端部12A,则如图2B所示,突出部12E被按入前端部12A的平面部。由此,前端部12A整体向侧方鼓出、按压凹部21A的侧面而卡止。
因此,在第2实施例中,可以起到与第1实施例的(1)~(6)相同的作用效果。
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也包括那些,在能达到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进行的各种变形、改良等。
例如,在上述第2实施例中,收容部为凹部21A,插入端为开口端21E,但是收容部和插入端的结构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示。例如,如图3A所示,可将纽扣本体21的收容部做成在顶部形成开口部21G的形状。在该情况下,插入端21H为与开口部21G相反侧的开口部。符号30表示纽扣的安装工具。而且,在本发明中,如图3B所示,也可以在锁止件12的凸缘部12D上安装罩12G。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对适用于装饰扣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为适用于锁止衣服接缝的、主要以实用性为目的的纽扣。而且,本发明的纽扣也适用于衣服以外的物品。
另外,在本发明中,筒状部12B除了形成为圆筒状以外,也可形成为方形形状。
而且,切断部也不限于连续形成于肩部12C的圆周上,也可间断地形成。在该情况下,可在布料1上加入缝纫孔,将切断部按压于布料1,即可切断布料1。
权利要求
1.一种纽扣,具有纽扣本体(11,21)和锁止件(12),使布料(1)夹置于上述纽扣本体(11,21)与锁止件之间,按压固定锁止件(12),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纽扣本体(11,21)上形成供上述锁止件(12)的前端部(12A)插入的收容部(11A,21A);上述锁止件(12),在上述前端部(12A)和从该前端部(12A)连续形成的筒状部(12B)之间形成有肩部(12C);该肩部(12C)具有切断部,该切断部在其与上述纽扣本体(11,21)的收容部(11A,21A)的插入端(11E,21E)之间切断上述布料(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纽扣,其特征在于,上述切断部为形成于上述肩部(12C)的角部(12F)。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纽扣,其特征在于,上述切断部连续或间断地形成于上述肩部(12C)的圆周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纽扣,其特征在于,上述肩部(12C)的外周部,从上述筒状部(12B)沿径向鼓出而形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纽扣,其特征在于,上述前端部(12A)具有从上述肩部(12C)突出的突出部(12E)。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纽扣,其特征在于,当由上述纽扣本体(11,21)按压前端部(12A)时,上述前端部(12A)被按入、并可向侧方鼓出,同时,鼓出的前端部(12A)卡止于上述收容部(11A,21A)中。
全文摘要
在纽扣本体(11)形成供锁止件(12)的前端部(12A)插入的收容部(11A)。锁止件(12),在前端部(12A)和从该前端部(12A)连续形成的筒状部(12B)之间,形成肩部(12C)。并且,该肩部(12C)具有切断部,该切断部在与上述纽扣本体(11,21)的收容部(11A,21A)的插入端(11E,21E)之间切断上述布料(1)。不必在角部(12F)作用较大的力,即可容易地切断任意厚度的布料。
文档编号A44B1/28GK1644126SQ20051000561
公开日2005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22日
发明者长谷川建二, 大林宗正, 森下晶, 高村芳男 申请人:Ykk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