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次构造的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7658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层次构造的鞋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鞋底的结构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具有多层次结构的鞋底。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运动鞋的鞋底,大多设为具有上、下两层,其上层通常称其为中底,大多以物理性质较为柔软且可挠性较高的材料,例如PU、EVA发泡材料,或以纤维织品、不织布等制成,而下层通常称为大底,大多以物理性质较硬且较耐磨的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等为主要成份所制成。
使用时,与使用者足部接触的柔软中底,可以提供使用者较佳的舒适感;而用以与地面接触的耐磨大底,则可以减缓其磨损以增加该运动鞋的使用寿命。
就中底与大底间的结合技术而言,虽然,已有传统的以粘胶来贴合,以及如美国第4,579,871号以及第5,637,407号等专利所公开的,以不使用粘胶的方式结合该二者的技术。然而,各该技术及专利中,均没有就中底与大底间,是否具有不同区块形状或排列方式有进一步的揭露。
但是在实际的使用上,由于大底与中底软硬程度不同,因此该鞋底所能达成的功能,也会随该二者所共同构成的形状的不同,而有所改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层次构造的鞋底,其是由附著于中底下方的至少二种不同大底区块以产生多层次的构造者。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层次鞋底构造,其大底具有不同硬度或颜色的多数个区块,以产生舒适感以及与众不同的外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多层次鞋底构造,包含有一中底,具有预定的形状;一大底设于该中底的下方,且包含有至少一第一区块,主要成份为橡胶并具有预定形状,其上端面连结于该中底的下端面;至少一第二区块,主要成份为橡胶并具有预定形状,其朝上的一预定部位连结于该第一区块朝向下方的一对应部位。
一种多层次构造鞋底,包含有一中底,是以发泡材料制成,并具有预定的形状;若干个大底,彼此间相隔预定距离,且又分别包含有至少一第一区块,是呈筒状而具有贯通其上下端面的一通孔,其上端面连结于该中底的下端面至少一第二区块,具有预定形状并位于该第一区块的通孔内,并以其上端面连结于该中底的下端面。
藉此以使该鞋底不但具有较佳的外观,而且可以经过调整各大底区块的硬度与颜色,以使其在不同部位可以具有不同的柔软度,或是同时既具有耐磨部位又具有吸震部位,而且又具有较显目的外观等优点。
现举若干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鞋底10主要是由一中底12,以及固定于该中底12下端的多个独立块状大底13所构成,各该大底13可以分别具有不同面积或颜色,且彼此相隔适当距离。
各该大底13,分别由一第一区块14与一第二区块16所共同组成;各该第一区块14与第二区块16的主要成份,可以分别为天然橡胶Natural Rubber或人造橡胶例如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tyreneButadiene Rubber(SBR);或聚丁二烯橡胶PolyButadiene Rubber或海绵橡胶Sponge Rubberr等,或是各该天然橡胶与人造橡胶各占适当比例的混合体等。
该中底12,其可适用的材料种类相当多,其可为由PU、EVA材料发泡而成,或为纤维织品、不织布等,并具有适当的柔软度与形状,用以承置一鞋垫(图中未示)在其上方,以及用以供各该第一区块14与第二区块16固着于其下方。且其固着方式可为直接烧结结合,也可利用粘胶间接地予以结合。
该第一区块14,具有适当的高度与顶、底面积,本实施例的图式是以圆锥柱为例;其上端面连结于该中底12的下端面。
该第二区块16,同样呈圆锥柱状,其上端面连结于该第一区块14的下端面,而下端面则用以与地面接触。
于本实施例中还进一步将该第一区块14顶端的面积设得较该第二区块16顶端的面积为大,使该二者结合成为一个体积更大的圆锥柱状大底13,而且,使该第一区块14可以选用较该第二区块16略为柔软的材料或配方,以及使该二者各自选用不同的颜色。
通过上述各构件间的组合,将使该鞋底10具有自上到下由各具不同颜色的各该中底12、第一区块14、第二区块16组合而成上、下堆叠的多层次外观。
在结构上,通过各该第二区块16、第一区块14、中底12等,由下到上柔软度以及截面积均逐渐增加的设计,将使该鞋底10在使用时,由地面向上传递的震动,会分别因为连续通过多层次不同柔软度材料,以及传递震动的面积逐渐增大的双重减震作用,而达到降低使用者足部可能受到伤害的效果。
如图3、4所示,其中所揭示的各该第一区块14分别设有由其下端面中央朝上延伸适当深度的一凹孔15而各该第二区块16则以其上端面连结于该凹孔15朝向下方的底面。
其中的一实施例中的该第二区块16,是设为与该凹孔15深度相同,而使各该第一、第二区块14、16的下端面,位于可共同与地面接触的同一平面上。通过此一设计,使其具有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功效,而在外观上则更富于变化。
另一实施例中的该第二区块16,其为高度略小于该凹孔15的深度,使各该第一、第二区块14、16的下端面不在同一平面上,惟由于该二者的高度相差不大,且又都具有适当的弹性,因此并不影响其避震效果,而在外观上则更具有立体感。
再如图5所示,此实施例中主要是以贯穿该第一区块14上、下端面的一通孔17,以取代前述的凹孔15。
此一实施例中,是将该第一区块14设成筒状,而呈柱状的该第二区块16则设为位于该第一区块14的内部,并直接以其上端面连结于该中底12的下端面,同时,使其直径较小的周缘外壁与该通孔17内壁之间,形成一环状的间隙。
通过调整各该第一、第二区块14、16的软硬度与颜色,以及其分别与地面接触时的面积大小,同样使其能达到良好的避震与视觉效果。
前述各实施例中,该中底12固然可为由PU或EVA等发泡材料,或以纤维织品、不织布等制成的单层材料,然而,于实际的运用上,该中底12可设为具有一发泡层与一布料层(图中未示),并使该布料层被结合各该发泡层与大底之间,以其形成一层次更为多样的鞋底构造;惟此一构造仍应为本实用新型前述技术范畴所涵盖。
权利要求1.一种多层次构造鞋底,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中底,并具有预定的形状;若干个大底,彼此间相隔预定距离,且又分别包含有至少一第一区块,具有预定形状,并以其上端面连结于该中底的下端面;至少一第二区块,具有预定形状,并以其预定部位连结于该第一区块的对应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层次构造鞋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区块具有由其下端面朝上延伸预定深度的一凹孔,该第二区块以其上端面连结于该凹孔的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多层次构造鞋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区块的高度等于该凹孔的深度,使该第二区块的下端面与该第一区块的下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多层次构造鞋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区块的高度大于该第二区块的高度,且各该第一区块与第二区块的下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层次构造鞋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区块以其上端面连结于该第一区块的下端面。
6.一种多层次构造鞋底,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中底,是以发泡材料制成,并具有预定的形状;若干个大底,彼此间相隔预定距离,且又分别包含有至少一第一区块,是呈筒状而具有贯通其上下端面的一通孔,其上端面连结于该中底的下端面至少一第二区块,具有预定形状并位于该第一区块的通孔内,并以其上端面连结于该中底的下端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多层次构造鞋底,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区块与第二区块的高度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多层次构造鞋底,其特征在于该中底以纤维织品、或不织布、或主成份为PU或EVA的可发泡材料制成,而各该第一区块与第二区块则由主成份为橡胶的材料制成,并直接烧结固设于该中底的下端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多层次构造鞋底,其特征在于该中底包含有以PU或EVA材料制成的一发泡层,以及介于各该中底与大底之间由纤维织品或不织布制成的一布料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层次构造鞋底,其包含有一中底,具有预定的形状;一大底由至少一第一区块与至少一第二区块所组成,且该第一区块主要成份为橡胶并具有预定形状,其上端面连结于该中底的下端面,该第二区块主要成份为橡胶并具有预定形状,并其朝上的一预定部位连结于该第一区块朝向下方的一对应部位。由此使该鞋底不但具有较佳的外观,而且可以经由调整各不同部位或不同区块的硬度,以使其在不同部位可以具有不同的柔软度,或是在同一部位既具有耐磨部位又具有吸震部位等优点。
文档编号A43B13/14GK2852774SQ20052013330
公开日2007年1月3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17日
发明者郭志雄 申请人:加久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