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子微雕面部凹坑修复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8675阅读:6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因子微雕面部凹坑修复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部整容技术,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因子微雕修复面部凹坑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治疗面部凹坑的整容技术主要有磨削术和微晶磨削术两种1、磨削术借助小型磨削机对表皮和真皮浅层进行磨削,确能改进面部缺陷,治疗身体某些皮肤疾患,如天花坑、水痘坑等;磨削术需要在医疗机构中具有医师资质的人操作,且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治疗面部凹坑需要半年至一年重复操作一次,一般需要46次,疗程长,由于手术,需要包扎,住院,所需费用及病人心理压力都很大,同时会伴有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特别是黄种人,色素沉着的发病率为95%以上。2、微晶磨削术采用一种微型皮肤磨削机,治疗面部凹坑时利用晶体以极高的速度打击皮肤表面,受微晶打击而损伤的皮肤呈窝状分布,从而有利于新鲜组织的再生,微晶磨削术是磨削术的一种延伸,但无须麻醉和手术,所使用的晶体须经Y射线全面消毒,普通美容场所多不具备此条件。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磨削术和微晶磨削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把面部凹坑的修复由手术转变为美容互利,减少副作用,以便于消费者接受。
发明内容本发明是将钻石微雕仪的操作方法加以改进,应用于面部凹坑的修复,钻石微雕仪通过真空吸管,对面部皮肤分泌的皮质栓抽吸排出,疏通毛囊,为皮肤的修复再生创造一个清洁的环境,在面部涂抹一层耦合剂,增加钻石微雕仪与皮肤之间的亲和力,利用抗压吸附原理,对凹坑进行吸附剌激,使凹陷处由内向外生长,从而把凹坑的修复由磨削转变为再生,与原有健康皮肤颜色保持一致。钻石微雕术与磨削术、微晶磨削术的区别:<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column></row><table>优点及积极效果:1、避免了手术的风险与痛苦。2、减少了Y射线消毒晶体的繁琐。3、不影响工作学习,不损伤肌肤,没有副作用。4、美容,兼具有净化疏通毛囊,修复填平面部凹坑,收细毛孔,紧致提升面部轮廓,细小皱纹的功效。附图为本发明的操作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1、先用一种凹坑皮肤清洁剂处理所操作部位的皮肤,这种清洁剂要有足够温和的性能。2、常规再次消毒所处理部位的皮肤。3、在处理部位附一层木棉纸质的覆盖物,在覆盖物上涂抹可以使凹坑皮肤松软及毛囊扩张的制剂。4、用钻石微雕仪进行基础处理,钻石微雕仪接触皮肤的直径大于凹坑直径的23mm。5、重复第1步的清洁处理。6、在面部涂抹一层耦合剂,增加钻石微雕仪与皮肤之间的亲和力,从而增加了钻石微雕作用于皮肤的强度。7、钻石微雕仪再次作用于面部凹坑。本技术自2004年9月应用于临床,接近两年的时间里共接受顾客千余例,每周作一次,最快修复时间为一个月,最长修复时间为14个月,平均为46个月。临床例1:徐姓女,1972年生,面部密集型痤疮留下的凹坑,无色印,皮肤硬,凹坑深,运用本方法,每周一次治疗,共治疗22次,面部凹坑全部变平。临床例2:杨姓女,1978年生,面部密集型痤疮留下的凹坑,皮肤油,毛孔粗大,偶发性痤疮,皮肤硬,重度凹坑,运用本方法,每周一次治疗,自2005年8月至2006年4月,面部凹坑90%平复,皮肤细致。临床例3:李姓女,1980年生,面颊部凹坑,有色素印,运用本方法治疗4个月,凹坑平复,痤疮印消失,皮肤变白。权利要求1、一种因子微雕面部凹坑修复技术,其特征在于使用钻石微雕仪和耦合剂营养液修复填平面部疤痕凹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因子微雕面部凹坑修复技术,其特征在于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用一种凹坑皮肤清洁剂处理所操作部位的皮肤;第二步、常规消毒所操作部位的皮肤;第三步、在处理部位附一层木棉纸质的覆盖物,在覆盖物上涂抹可以使凹坑皮肤松软及毛囊扩张的制剂;第四步、用钻石微雕仪进行基础处理,钻石微雕仪接触皮肤的直径大于凹坑直径的23mm;第五步、重复第1步的清洁处理;第六步、在面部涂抹一层耦合剂;第七步、钻石微雕仪再次作用于面部凹坑。全文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因子微雕面部凹坑修复技术,将钻石微雕仪的操作方法加以改进,应用于面部凹坑的修复,钻石微雕仪通过真空吸管,对面部皮肤分泌的皮质栓抽吸排出,疏通毛囊,为皮肤的修复再生创造一个清洁的环境,在面部涂抹一层耦合剂,增加钻石微雕仪与皮肤之间的亲和力,利用抗压吸附原理,对凹坑进行吸附刺激,使凹陷处由内向外生长,从而把凹坑的修复由磨削转变为再生,与原有健康皮肤颜色保持一致。文档编号A45D44/00GK101125094SQ20061010690公开日2008年2月20日申请日期2006年8月15日优先权日2006年8月15日发明者刘龙国,陈迎红申请人:陈迎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