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眼皮用胶带及其保持体以及双眼皮形成方法

文档序号:708763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眼皮用胶带及其保持体以及双眼皮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贴于眼皮上而使眼皮成为双眼皮的双眼皮用胶带、其保持体、以及使用该双眼皮用胶带的双眼皮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日本人中单眼皮的人居多。一般来说,都认为双眼皮看起来较可爱,所以在专利文献1中提供了能使单眼皮暂时成为双眼皮的双眼皮用胶带及其保持体。根据图9~图11来说明以往的双眼皮用胶带及其保持体。如图9~图11所示,双眼皮用胶带50由两层构造构成,一层为流线型且透明的非粘性材料的基部52,一层为在其一面上所粘接的粘接剂54。而具有多个双眼皮用胶带50的保持体56由底纸(分隔片)58和薄片构件60构成,底纸58具有容易剥离粘接剂54的面部,薄片构件60与该底纸58相同大小且粘贴于底纸58上。在该薄片构件60的内部包含有剪下形成的多个双眼皮用胶带50。也就是说,薄片构件60由多个双眼皮用胶带50及多个双眼皮用胶带50以外的剩余部62构成。剩余部62由与透明的基部52相同材料的基部64、及在其一面粘接的粘接剂66构成。
当要从保持部56取出双眼皮用胶带50时,如图11所示,在沿与双眼皮用胶带50的长轴方向成直角的方向纵断的弯折线68(一点虚线)的位置上将保持体56弯折。使双眼皮用胶带50的一端从底纸58浮起而从底纸58脱离。以小夹子、镊子、或手指等抓持工具70来抓持双眼皮用胶带50的从该底纸58脱离的部分,将双眼皮用胶带50从底纸58拉开。然后,将双眼皮用胶带50贴在距离睫毛3毫米左右的眼皮位置上。通过将双眼皮用胶带贴在眼皮上,使流线型的双眼皮用胶带50将眼皮撑起,使单眼皮成为自然的双眼皮。由于该双眼皮用胶带50是透明的,所以可在其上进行化妆。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77316号公报如图11所示,当将双眼皮用胶带50从保持体56取出时,是用抓持工具70来抓持双眼皮用胶带50的一端。因此,在双眼皮用胶带50的粘接剂54之中,抓持工具70接触过的部位的粘接力在粘贴于眼皮时较弱。尤其是,如果抓持工具70是手指,则手指上的油脂会使双眼皮用胶带50的粘接剂54的粘接力变弱。结果,在将双眼皮用胶带50贴于眼皮之后,双眼皮用胶带50可能会从抓持工具70抓持过的部位剥落。
另外,当使用双眼皮胶带50时,为了不使双眼皮用胶带50的粘接力变弱,必须非常小心地尽量减少抓持工具70接触的部位,如果不是很熟练的话,则很难形成漂亮的双眼皮。
而且在使用传统的保持体56时,当要从保持体56取出双眼皮用胶带50时,如图11所示,要在弯折线68的位置将保持体56弯折,使双眼皮用胶带50的一端从底纸58浮起。当在弯折线68的位置将保持体56弯折时,如图11所示,位于弯折线68上的全部双眼皮用胶带50的一端都会从底纸58浮起。因此,不需要用的双眼皮用胶带50的粘接剂54会接触到抓持工具70,导致接触过的部位的粘接剂54的粘接力变弱,或不需要的双眼皮用胶带50粘贴到抓持工具70上而从底纸58剥落。并且,由于双眼皮用胶带50粘贴于底纸58上,所以要使双眼皮用胶带50的一端从底纸58浮起很费事。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形,其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双眼皮用胶带,可避免双眼皮用胶带的粘接力在贴于眼皮之前变弱。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双眼皮用胶带的保持体,既可容易地取出所需的双眼皮用胶带,又可防止暂不需要剥离的双眼皮用胶带脱离底纸。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双眼皮用胶带的形成方法,能够容易地形成自然、漂亮的双眼皮。
本发明的双眼皮用胶带用于贴于眼皮,所述双眼皮用胶带由在非伸缩性的基部的两面具有粘接剂的主胶带部;以及以容易分离的状态连接于该主胶带部的两端、外面为非粘性的把手部构成。
本发明的双眼皮用胶带的上述把手部如下构成在两面或一面具有粘接剂的非伸缩性基部上贴附非粘性的构件而使外面成为非粘性。或者,上述把手部的非伸缩性的基部不具有粘接剂,使外面成为非粘性。
本发明的双眼皮用胶带的上述把手部经过着色处理。
本发明的双眼皮用胶带的保持体是由包含双眼皮用胶带的薄片构件、覆盖构件、以及底纸构成,所述双眼皮用胶带由在非伸缩性的基部的两面具有粘接剂的主胶带部、以及以容易分离的状态连接于该主胶带部的两端且外面为非粘性的把手部构成,所述覆盖构件贴附于所述薄片构件的一面上,所述底纸贴附于上述薄片构件的另一面上,将上述薄片构件中的上述主胶带部和该主胶带部的周边部作为用上述粘接剂粘贴于上述底纸的第一区域,将上述薄片构件中的上述把手部和该把手部的周边部作为不粘贴于上述底纸的第二区域。
本发明的双眼皮用胶带的保持体将上述薄片构件及上述覆盖构件的周缘部形成于上述底纸的周缘部的内侧。
本发明的双眼皮用胶带的保持体使上述第二区域的周边部的端部较上述把手部的边缘端部更突出。
本发明的双眼皮用胶带的保持体的上述把手部通过在两面或一面具有粘接剂的非伸缩性基部贴附非粘性的构件而使外面成为非粘性。或者,上述把手部不在非伸缩性的基部设置粘接剂,由此使外面成为非粘性。
本发明的双眼皮用胶带的保持体的上述把手部或上述覆盖构件经过着色处理。
本发明的双眼皮形成方法是用双眼皮用胶带来形成双眼皮,所述双眼皮用胶带由在非伸缩性的基部的两面具有粘接剂的主胶带部、以及以容易分离的状态连接于该主胶带部的两端且外面为非粘性的把手部构成,手持上述把手部,将上述主胶带部的一面粘贴到眼皮上,并将上述主胶带部的另一面粘接到眼皮的其它部位,且在上述另一面粘贴到眼皮的其它部位时,将上述把手部从上述主胶带部分离。
本发明的双眼皮形成方法利用工具将上述主胶带部的另一面粘接到眼皮的其它部位,并且将眼皮进行调整。
在本发明的双眼皮形成方法中,上述把手部通过在两面或一面具有粘接剂的非伸缩性基部上贴附非粘性的构件而使外面成为非粘性。或者,上述把手部不在非伸缩性的基部设置粘接剂而使外面成为非粘性。
在本发明的双眼皮形成方法中,上述把手部经过着色处理。
发明效果本发明的双眼皮用胶带是将用来贴附于眼皮的主胶带部与容易从其分离的把手部连接后形成的,通过用抓持工具来抓住把手部,避免主胶带部的粘接剂接触眼皮以外的部分。由此,在本发明中,主胶带部的粘接力不会变弱,与传统的胶带相比,不容易脱离眼皮。另外,由于在主胶带部的两面具有粘接剂,所以使主胶带部在眼皮上的固定力增强,能形成理想的双眼皮。
本发明的双眼皮用胶带的保持体是将薄片构件中由主胶带部与其周边部构成的第一区域粘贴于底纸上,而由把手部与其周边部构成的第二区域不粘贴于底纸。因此,把手部容易从底纸或薄片构件的剩余部浮起,容易抓持把手部。
另外,通过使薄片构件及覆盖构件的面积小于底纸的面积,且使薄片构件及覆盖构件的周缘部形成于底纸周缘部的内侧,因此粘接剂不会从保持体侧面露出,即使在保管保持体的情况下,相邻的保持体彼此也不会粘在一起。
另外,通过使第二区域的周边部的端部较把手部的边缘端部更突出,使其周边部容易抓持,所以在从保持体取出双眼皮用胶带时,容易先剥离周边部。
在使用本发明的双眼皮用胶带来形成双眼皮时,由于把手部连接于主胶带部的两端,所以容易抓持,能简单地将其贴在眼皮。此时,若使把手部的宽度较主胶带部更宽,则更容易抓持且更容易使用。而通过将主胶带部及把手部做成非伸缩性,就不需要在主胶带部与把手部的连接部位加工切口等,只要拉开就能简单地分离。此时,若使该连接部位的横宽较其它部位更细,则更容易分离。另外,通过将把手部或覆盖构件着色,能容易地识别出主胶带部或底纸,因此容易从保持体取出。而当将把手部着色时,可以将构成把手部部分的非伸缩性基部、粘接剂、非粘性构件的其中之一或全部予以着色,而一般来说,若采用在非粘性的构件上实施印刷处理或涂敷非粘性涂料等的方法,制造较容易且成本较低。
另外,若使用工具,能简单地形成漂亮的双眼皮。所谓工具,例如是具有容易握持的握持部的小型轻量的棒状构造(推压片),尤其是,为了适宜地推压眼皮,最好是前端为双叉状的形状。


图1是显示本发明的双眼皮用胶带与其保持体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线分解及粘接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线分解及粘接剖视图。
图4是显示将双眼皮用胶带从保持体取出的状态的A-A线剖视图。
图5是显示将双眼皮用胶带贴附于眼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显示将双眼皮用胶带的主胶带部与把手部脱离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显示使用推压片来调整眼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将本发明的双眼皮用胶带用于其它用途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显示传统双眼皮用胶带与其保持体的主视图。
图10是图9的C-C线剖视图及其分解剖视图。
图11是显示从保持体取出传统双眼皮用胶带的状态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10双眼皮用胶带 12主胶带部 14把手部16基部 18粘接剂20覆盖构件22底纸 24保持体26薄片构件28覆盖构件 30a周边部(剩余部)30b周边部(剩余部) 32a第一区域 32b第二区域
34抓持工具36推压片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发明。
图1是显示本发明的双眼皮用胶带与其保持体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A-A线分解及粘接剖视图,图3是图1的B-B线分解及粘接剖视图。图4是显示将双眼皮用胶带10从保持体24取出的状态的图1的A-A线剖视图。图1为了说明上的方便,是显示将覆盖构件剥离的状态。
本实施例的双眼皮用胶带10,是在主胶带部12的两端连接着把手部14。
主胶带部12是由三层构造构成非伸缩性且非粘性的材料的基部16及设于该基部16的两面的粘接剂18。基部16为厚度25μ左右的透明聚酯薄膜,通过在基部16的两面设置丙烯类的粘接剂18,使主胶带部12的总厚度成为90μ左右。
与主胶带部12连接的把手部14从主胶带部12的两端朝外侧延伸而与主胶带部12形成为一体,是由五层构造构成基部16、设于基部16两面的粘接剂18、通过该粘接剂18而粘贴于基部16两面的非粘性材料覆盖构件20。也就是说,在把手部14的外面没有粘接部位。把手部14的基部16也是厚度25μ左右的透明聚酯薄膜,在基部16的两面经由粘接剂18粘接的覆盖构件20的厚度为12μ左右。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容易抓持,把手部14较主胶带部12的宽度更宽(图1)。
主胶带部12与把手部14间的连接部位设定成在拿着把手部14以从底纸22剥离双眼皮用胶带10时不会断裂,而在施力以使把手部14从主胶带部12断开时把手部14与主胶带部12间的连接部位即断开。因此不需要剪刀等工具,非常方便。尤其是,通过用非伸缩性基部16来构成主胶带部12及把手部14,无需在主胶带部12与把手部14间的连接部位加工切口,只要拉开就能简单地分离。也可如本实施例那样,使连接部位的横宽较主胶带部12或把手部14更细,使拉开时应力集中而容易断裂。
像本实施例那样将把手部14与主胶带部12形成为一体的方法从制造手续或成本的观点来看较好,但也可以是在以其它方式形成之后再将主胶带部12与把手部14连接。
如图1~图3所示,保持体24是由底纸22、粘贴于该底纸22上且面积小于底纸的薄片构件26、以及粘贴于该薄片构件26上的覆盖构件28构成。
薄片构件26在其内部包含有剪下状态的双眼皮用胶带10。也就是说,薄片构件26是由双眼皮用胶带10和双眼皮用胶带10以外的剩余部(周边部)30a、30b构成。该薄片构件26如图1所示,其构造是分成三个区域一个第一区域32a和位于其两端的两个第二区域32b。第一区域32a与第二区域32b间的交界部是双眼皮用胶带10的主胶带部12与把手部14间的连接部位。
第一区域32a是由主胶带部12与其周边部30a构成,第二区域32b是由把手部14与其周边部30b构成。也就是说,在双眼皮用胶带10中的主胶带部12处于第一区域32a,双眼皮用胶带10中的把手部14处于第二区域32b。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区域32b的周边部30b的端部较把手部14的边缘端部14a更突出,周边部30b在长尺寸方向上较把手部14更长。
第一区域32a的周边部30a与主胶带部12同样,是由三层构造构成基部16和设于其两面的粘接剂18(图3)。第二区域32b的周边部30b与把手部14同样,是由五层构造构成基部16、设于基部16两面的粘接剂18、以及通过该粘接剂18而粘贴于基部16两面的非粘性材料的覆盖构件20(图3)。
而包含把手部14与周边部30b的第二区域32b由五层构造构成基部16、粘接剂18及覆盖构件20,且为非粘性的构造,但也可做成只有非粘性材料的基部16一层(省略图示)。不过,由于第二区域32b是从三层结构的第一区域32a延长的,所以使覆盖构件20接触设有粘接剂18的基部16而形成的五层构造与第二区域32b不设粘接剂18而只由非粘性基部16构成的一层构造相比,构造较简单且制造成本较低,并且把手部14的厚度增加,便于抓持。
为了容易识别把手部14,也可以在把手部14部分或第二区域32b部分整个基部16或覆盖构件20上实施印刷处理或涂敷非粘性涂料等进行着色处理。也可以在把手部14部分安装混入有颜料、经过着色处理的粘接剂16。另外,在把手部14上,为了增加厚度或进行印刷处理,也可以再安装一层构件。
具有容易剥离粘接剂18的面的覆盖构件28粘接在薄片构件26上与粘接底纸22的一侧相反一侧的面上,是厚度50μ左右的聚酯薄膜等一层构造,其形状与薄片构件26相同。覆盖构件28的内部是被剪开的状态,能够分离成与包含于薄片构件中的双眼皮用胶带10及周边部30a、30b相同的形状。而覆盖构件28与把手部14同样,也能予以着色以容易识别。
具有容易剥离粘接剂的面的底纸22粘接在薄片构件26上与粘接覆盖构件28的一侧相反一侧的面上,是厚度75μ左右的聚酯薄膜等一层构造。底纸22的形状例如是长方形等,为了能够包含薄片构件26及覆盖构件28,成为较薄片构件26及覆盖构件28更大的面积。也就是说,薄片构件26及覆盖构件28的周缘部位于底纸22的周缘部的内侧。
以下针对从保持体24取出双眼皮用胶带10的情况来加以说明。
在本发明的保持体24上,薄片构件26仅在第一区域32a与底纸22及覆盖构件28粘接。也就是说,薄片构件26上包含双眼皮用胶带10的把手部14的第二区域32b并没有粘贴于底纸22上。因此,包含把手部14的第二区域32b稍微浮起(图2及图3)。
首先,将双眼皮用胶带10两侧的多余部分(周边部30a、30b)与周边部30a、30b上的覆盖构件28一起剥离。也就是说,抓住包含在浮起的第二区域32b中的一边的周边部30b并持续向上拉,就从周边部30b经过周边部30a直到相反侧的周边部30b,都从底纸22分离。在两侧反复进行该动作,就将双眼皮用胶带10两侧的周边部30a、30b完全剥离。此时,由于周边部30b的端部较把手部14的边缘端部14a更突出,所以容易抓持。
接着,将双眼皮用胶带10上面的覆盖构件28剥离。然后,用手指等抓持工具34将把手部14的一方抓起,将主胶带部12(双眼皮用胶带10)从底纸22取出(图4)。这样,在本发明中,由于把手部14并没有粘贴于底纸22,所以容易抓住所需的双眼皮用胶带10的把手部14。
以下说明将从保持体24取出的双眼皮用胶带10贴在眼皮上来形成双眼皮的方法。
对于从底纸22拉开的双眼皮用胶带10,在此后抓着两端的把手部14的状态下,将主胶带部12对准(例如距离睫毛3毫米处)要形成双眼皮线的位置贴于双眼皮上(图5)。这样,由于在主胶带部12的两端连接着把手部14,所以能以两手稳当地拿着双眼皮用胶带10简单地将其贴在眼皮上。不过,在贴双眼皮用胶带10之前,最好以棉布或纸巾等来擦拭眼皮上的油脂,并用推压片36(后述)预先确认双眼皮线。
在将主胶带部12贴附于眼皮之后,将把手部14朝外侧拉动或扭转,以便切断其与主胶带部12间的连接部位。由此使把手部14从主胶带部12分离(图6),并通过主胶带部12一面上的粘接剂18而只将主胶带部12贴附在眼皮上。采用本发明的双眼皮用胶带10,手指等不会接触要贴在眼皮上的主胶带部12的粘接剂18,所以主胶带部12的粘接力不会变弱。又由于手指等不会接触粘接剂,所以把手部14容易从手指等分离,即使在使用双眼皮用胶带10之后,手指也不会感觉到粘粘的不舒服。
不过,当将把手部14与主胶带部12分离时,若一边一边地将把手部14切断,则除了能将主胶带部12全体漂亮地贴在眼皮上之外,还不会因为过强的拉力而伤到肌肤(眼皮)。而即使主胶带部12的端部浮起,也可以用推压片36等工具轻轻按压,以使其紧贴于眼皮。
一旦将主胶带部12的一面贴附于眼皮上,接着就将主胶带部12的另一面(粘接剂露出的面部)按压在眼皮的其它部位。此时,用推压片36等向主胶带部12推压,以使眼皮折入,并调整出双眼皮线(图7)。这样,由于在主胶带部12的两面都具有粘接剂18,所以能提高在眼皮上的固定力。而且在完成双眼皮之后,能够进行眼部的化妆,能成为美观且自然的双眼皮。
推压片36如图7所示,是具有容易抓持的握持部的小型且轻量构造简单的棒状物,由塑料等具有一定硬度的廉价材料构成。尤其是,为了能适当地拉动或推压眼皮,最好是前端为双叉状形状的构造。使用本实施例的形状的推压片36,能简单地形成更自然且漂亮的双眼皮。
形成双眼皮时的顺序能够以使用者的喜好或使用方便性自由更换。例如,也可在使把手部14从主胶带部12分离之前使主胶带部12的两面粘贴于眼皮上。也就是说,也可以在完成双眼皮之后再将把手部14切断。也可在将贴附于主胶带部12的覆盖构件28剥离之前将双眼皮用胶带10从保持体24取出。也可以不预先将覆盖构件28剥离,而是在保留覆盖构件28的状态下将主胶带部12的一面粘贴于眼皮上,然后再将覆盖构件28剥离。
也可以在将周边部30a、30b剥离之前将双眼皮用胶带10从保持体24取出。在这种场合,为了容易先抓持把手部14,最好是与本实施例相反,使把手部14的边缘端部14a较周边部30b的端部更突出。
另外,如图8所示,也可以将本实施例的双眼皮用胶带10(主胶带部12)作为假睫毛3的粘接工具。也就是说,可将假睫毛38粘贴在主胶带部12的一面上,而将另一面粘在眼皮上(假睫毛38的安装位置)。在图8中,与图1~图4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构件,从保持体24取出的方法及在眼皮上的贴附方法沿用上述说明。
权利要求
1.一种双眼皮用胶带,用于贴在眼皮上,其特征在于,由在非伸缩性基部的两面具有粘接剂的主胶带部;以及以容易分离的状态连接于该主胶带部两端、外面不具有粘性的把手部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眼皮用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部如下构成在两面或一面具有粘接剂的非伸缩性基部上贴附非粘性的构件而使外面不具有粘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眼皮用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部的非伸缩性基部不具有粘接剂,从而外面不具有粘性。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眼皮用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部经过着色处理。
5.一种双眼皮用胶带的保持体,由包含双眼皮用胶带的薄片构件、覆盖构件、以及底纸构成,所述双眼皮用胶带由在非伸缩性基部的两面上设有粘接剂的主胶带部、以及以容易分离的状态连接于该主胶带部两端且外面没有粘性的把手部构成,所述覆盖构件贴附于所述薄片构件的一面上,所述底纸贴附于所述薄片构件的另一面上,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薄片构件中的所述主胶带部和该主胶带部的周边部作为用所述粘接剂粘贴于所述底纸上的第一区域,将所述薄片构件中的所述把手部和该把手部的周边部作为不粘贴于所述底纸的第二区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眼皮用胶带的保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薄片构件及所述覆盖构件的周缘部形成于所述底纸的周缘部的内侧。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双眼皮用胶带的保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周边部的端部较所述把手部的边缘端部更突出。
8.如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眼皮用胶带的保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部在两面或一面具有粘接剂的非伸缩性基部贴附非粘性构件,由此使外面不具有粘性。
9.如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眼皮用胶带的保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部的非伸缩性基部不设粘接剂,由此使外面不具有粘性。
10.如权利要求5~9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眼皮用胶带的保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部或所述覆盖构件经过着色处理。
11.一种双眼皮形成方法,是用双眼皮用胶带来形成双眼皮,所述双眼皮用胶带由在非伸缩性的基部的两面具有粘接剂的主胶带部、以及以容易分离的状态连接于该主胶带部的两端且外面不具有粘性的把手部构成,其特征在于,手持所述把手部,将所述主胶带部的一面粘贴到眼皮上,并将所述主胶带部的另一面粘接到眼皮的其它部位,且在将所述另一面粘贴到眼皮的其它部位时,将所述把手部从所述主胶带部分离。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眼皮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工具将所述主胶带部的另一面粘贴到眼皮的其它部位,并且将眼皮进行调整。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双眼皮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部通过在两面或一面具有粘接剂的非伸缩性基部上贴附非粘性的构件而使外面不具有粘性。
14.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双眼皮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部不在非伸缩性的基部设置粘接剂而使外面不具有粘性。
15.如权利要求1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眼皮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部经过着色处理。
全文摘要
一种双眼皮用胶带(10),在主胶带部(12)的两端连接容易切断、外面没有粘性的把手部(14),在主胶带部(12)的基部(16)的两面设有粘接剂(18)。保持体(24)利用粘接剂(18)将主胶带部(12)与其周边部(30a)安装于底纸(22)上,把手部(14)和周边部(30b)不粘于底纸(22)上。在抓着把手部(14)而将主胶带部(12)贴于眼皮上后,将把手部(14)分离,并用推压片(36)来调整双眼皮。本发明可避免双眼皮用胶带的粘接力在贴到眼皮上之前减弱,容易取出所需的双眼皮用胶带,并且可避免暂不需要剥离的双眼皮用胶带脱离底纸,能容易地形成自然漂亮的双眼皮。
文档编号A45D44/00GK1969710SQ20061013741
公开日2007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22日
发明者白川康治 申请人:株式会社蔻吉本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