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伞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9651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安全伞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伞,特别是伞的安全伞架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伞架,一般包括上部为中空的伞杆,固定套接于伞杆顶部的上蜂巢,活动套接于伞杆上的下蜂巢,分别与上、下蜂巢连接的数个主骨和支骨,以及设置于伞杆上部中空处的弓片,伞杆上部设有弓片上端可伸出及压入的开口。下蜂巢一般由成一体的基座及巢体构成,在基座上的巢体下方设置有可使弓片伸出的开口。当要收拢使用这类伞架的伞时,需要用手将伸出的弓片上端压下,同时下拉下蜂巢下端,这样容易使手受伤,而且给操作带来不便,尤其是当小孩使用伞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问题。
现在广泛使用的散架的下蜂巢通常与伞杆形成活动连接,当伞张开的时候,由于下蜂巢与伞杆间的存在间歇,伞就经常发生晃动,尤其刮风的时候。因此这种伞容易在使用中受到破坏,也会对用伞者造成影响。
另一方面,由于弓片在一个方向上伸出,支撑时不稳定,使伞容易晃动。而且伞杆细,其壁通常也较薄,在伞杆上设置开口后使伞杆的强度降低。
中国专利01203674.9公开了一种伞架用的蜂巢,其上蜂巢固定并有弹性臂向下方伸出,弹性臂下端具有卡头,在其下蜂巢上有相应的斜槽,当伞张开时开头伸入到斜槽中形成卡扣。使用这种蜂巢的伞虽然能避免在伞杆上部设置开口及安装弓片,但是张开的时候必须使弹性臂下端贴近杆壁,使卡头伸入到斜槽中形成卡扣,操作很不方便。而且这种伞也不容易收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容易张开及收拢的安全伞架结构,以避免可能对使用者造成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且使用中不易发生晃动的伞架结构。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安全伞架结构,包括伞杆、伞骨、置于伞杆上部中空处的弓片及连接伞杆与伞骨的上巢及下巢,其特征在于弓片下端设有一凸起;伞杆上与弓片上端及下端凸起相对应处分别设有使其可穿过的上开口及下开口;下巢由基座和巢体组成,基座主体为管状体,基座上部的管状体上设有一与弓片上端配合的开口;所述管状体的下部,相对应设有两个带有止头的滑臂,在所述滑臂上套接有与其配合的活动巢,活动巢内壁上设有与带有止头的滑臂相配合的凸缘及沟槽;活动巢内壁上对应弓片下端凸起处,设有一当活动巢在滑臂上滑动时可拨动弓片下端所设的凸起的凸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相对弓片下端凸起对面的下巢上设有一穿通巢体和基座的通槽,设于该通槽的伞骨端设有一当伞打开时可与伞杆相接触的加长部。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相对弓片下端凸起对面的下巢上设有一穿通蜂巢体和基座的通槽,设于该通槽的伞骨端套接有当伞打开时可与伞杆相接触的抵接块。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伞杆内由顶部开始填充有塞子,塞子延伸到超过弓片下端的相应伞杆位置处,塞子上开设有供弓片活动的狭缝。
本实用新型的安全伞架结构,结构稳定,容易操作,而且能够减少张开及收拢过程中可能对使用者造成的伤害。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伞架张开时的示意图,A为沿伞杆上开口剖开的局部剖视,图中右下方为A的放大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伞架张开时的示意图,B为沿与伞杆上开口垂直的方向剖开的局部剖视,图中右下方为B的放大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伞架收拢时的示意图,C为沿伞杆上开口剖开的局部剖视,图中右下方为C的放大图,相对于图1和图2,本图有所放大。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实施例的伞架的下蜂巢、活动巢和伞骨的拆开示意图,图中只画出了一根主骨和支骨,相对于图1和图2,本图有所放大。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图3,伞杆1包括下杆11、中杆12和上杆13,各部分可以活动连接,也可以固定连接。下杆11、中杆12和上杆13均为圆管,并且外直径按顺序依次递减。
弓片5为条状薄片,在靠近弓片5下端位置处设置有一凸起51,在弓片中央位置处有一通孔52。一铁栓4穿过通孔52,并将弓片5嵌接于上杆13内部。在弓片5的通孔52以上位置处有一凹槽53,一弹簧7嵌接于凹槽53与上杆13的内壁之间。
在上杆13上相应于弓片5的上端和凸起51位置处分别开有上开口133和下开口132。上开口133的宽度与弓片5的厚度相当,并可使弓片5上端能伸出上伞杆13。下开口132宽度与弓片5的厚度相当,可使凸起51能伸出上伞杆13,并且能阻止弓片5的下端伸出上伞杆13。
由顶部开始,在上伞杆13内部填充有塑胶塞131,并延伸到下开口132下方。在塑胶塞131上开设有供弓片5活动的狭缝。塑胶塞塞131可以增加上伞杆13的强度,使伞架变得更加稳定。
上巢9为基座和巢体构成的中空筒状体,通过螺纹等连接到上伞杆13顶部。在上蜂巢的巢体外周上沿轴向设置有数个竖狭槽,在巢体外壁还设有环状凹槽绕外壁一周。
下巢3活动套接于伞杆1上,包括成一体的基座31及巢体32,可在上伞杆13与中伞杆12之间滑动。基座31主体为管状体,其内直径比中伞杆12的外直径稍大。基座31的管状体的部分管壁向下延伸形成两条相对的滑臂311,绕滑臂311下端外壁上设置有止头3111。巢体32外壁上沿基座31的管体的轴向上设置有数个竖狭槽322,在巢体32外壁上还设有环状凹槽323绕外壁一周。在巢体32上方的基座31的管体部分上设有开口313,该开口313在伞架装配好时可与上开口133部分叠合使弓片5上端伸出。在开口313正下方的基座31的管体部分上设有一通槽312,在巢体32的相应位置设有通槽321,两通槽312和321部分叠合并与弓片上凸起51相对。
活动巢2整体为管状体。在活动巢2内壁中下部位置处设有两个凸缘22,其可与止头3111配合防止活动巢2滑离下巢3。在凸缘22下方的活动巢2内壁上设有与止头3111配合的沟槽21,可以防止活动巢2的在其圆周方向上的转动。活动巢2内壁上还设置有可与弓片5的凸起51相配合的凸台23。
伞骨8包括互相活动连接的主骨和支骨84构成。主骨包括骨节81、骨节82和骨节83,各部分通过鸡眼或销等枢接,骨节81的一端通过上巢9上的竖狭槽和凹槽及金属或其它细丝绑接(图中没有表示出来)。支骨84一端与头骨81枢接,另一端通过下巢3上的竖狭槽322和凹槽323及金属或其它细丝绑接(图中没有表示出来)。其中一根支骨的下端还带有一个加长部841,该加长部841与通槽312和321相配合,当张开伞架的时候加加长部841与伞杆抵紧,可以防止因伞杆与基座31间的间歇而造成的晃动,还可以配合下拉活动巢2使凸台23拨动凸起51以利于收拢伞架。
参考图4,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其它结构与上述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用抵接块6替代支骨端的加长部。抵接块6为可容置于通槽312和321中的多面体,其一面为与伞杆外表面向配合的弧形曲面。抵接块6上开设有两面开口的狭槽,狭槽的两边壁分别设有与凹槽323和支骨84下端轴孔相配合的两个相对的定位孔。抵接块6与其中一个支骨84的下端配合,将支骨84与巢体32连接。在使用中,当伞张开时,由于支骨84的推力作用,抵接块6与伞杆密切配合,使伞不容易晃动。同时抵接块6还可以配合下拉活动巢2使凸台23拨动凸起51以利于收拢伞架。
由于以上所描述的伞架结构,在张开或收拢伞时,只需要上推或下拉活动巢就可以实现,不需要用手与其它部件接触,也就减少了对使用者造成伤害的可能性,因此其操作也变得简单及安全。另一方面,由于有塑胶塞的存在,使伞杆的强度增加,因此其结构也变得更加稳定。而且使用支骨加长部或抵接块也减少了使用中伞的晃动,由此减少了对用伞者的影响。
以上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是实施例不应该理解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在权利要求范围内所作的任何修改均受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权利要求1.一种安全伞架结构,包括伞杆、伞骨、置于伞杆上部中空处的弓片及连接伞杆与伞骨的上巢及下巢,其特征在于弓片下端设有一凸起;伞杆上与弓片上端及下端凸起相对应处分别设有使其可穿过的上开口及下开口;下巢由基座和巢体组成,基座主体为管状体,基座上部的管状体上设有一与弓片上端配合的开口;所述管状体的下部,相对应设有两个带有止头的滑臂,在所述滑臂上套接有与其配合的活动巢,活动巢内壁上设有与带有止头的滑臂相配合的凸缘及沟槽;活动巢内壁上对应弓片下端凸起处,设有一当活动巢在滑臂上滑动时可拨动弓片下端所设的凸起的凸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伞架结构,其特征在于相对弓片下端凸起对面的下巢上设有一穿通巢体和基座的通槽,设于该通槽的伞骨端设有一当伞打开时可与伞杆相接触的加长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伞架结构,其特征在于相对弓片下端凸起对面的下巢上设有一穿通蜂巢体和基座的通槽,设于该通槽的伞骨端套接有当伞打开时可与伞杆相接触的抵接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伞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块的一面是弧形曲面,在抵接块上设有两面开口的狭槽,狭槽两相对边壁上分别设有用于与伞骨端部轴孔相对应的定位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安全伞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伞杆内由顶部开始填充有塞子,塞子延伸到超过弓片下端的相应伞杆位置处,塞子上开设有供弓片活动的狭缝。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日常生活必需品领域,提供一种安全伞架结构。安全伞架结构,包括伞杆、伞骨、置于伞杆上部中空处的弓片及连接伞杆与伞骨的上巢及下巢,其特征在于弓片下端设有一凸起;伞杆上与弓片上端及下端凸起相对应处分别设有使其可穿过的上开口及下开口;下巢由基座和巢体组成,基座主体为管状体,基座上部的管状体上设有一与弓片上端配合的开口;所述管状体的下部,相对应设有两个带有止头的滑臂,在所述滑臂上套接有与其配合的活动巢,活动巢内壁上设有与带有止头的滑臂相配合的凸缘及沟槽;活动巢内壁上对应弓片下端凸起处,设有一当活动巢在滑臂上滑动时可拨动弓片下端所设的凸起的凸台。本实用新型的伞架结构稳定,操作简便、安全。
文档编号A45B25/00GK2884979SQ2006200546
公开日2007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25日
发明者谢溢河 申请人:谢溢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