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红模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4124阅读:10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口红模具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口红模具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充气方 式脱模的口红模具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l、 2、 3所示,为一种已知的扩张式口红模具装置,用于成 型制作一支口红1的一个口红本体11,所述口红1还包含一个图未示 出并供该口红本体11紧密结合的基座。该口红模具装置包含数个连续 排列呈一体的成型单元2,每一成型单元2包括 一下模21、 一内模 22、 一固定件23,以及一上模24。该下模21包括一个底壁211,以 及一个自该底壁211周缘向上环绕延伸并共同界定出一内模安装道 210的围壁212,所述围壁212具有一个横向贯穿其内外表面而连通该 内模安装道210的通孔213。该内模22是由硅胶材质制成而可变形扩 张地设置在该内模安装道210,并具有一个位在该底壁211上的接触 壁221,以及一个由该接触壁221向上环绕延伸的内模壁222,且内模 22是与该上模24共同界定出一开口朝上的填料空间220。在制作成型该口红本体11时,先将用于形成口红本体11的液态 口红原料倒入该填料空间220,等到口红原料凝固时就形成固态的口
红本体ll,就可以进行脱模的动作。脱模时是利用真空抽气的方式, 也就是将该内模安装道210中的空气经由该通孔213而向外抽出(如图3箭头所示),使该内模22呈向外扩张状并触贴该下模21的内周面, 此时内模壁222与该口红本体11分离而不接触,接着将该上模24取 下,使口红本体11的顶端外露,再由操作人员把前述口红1的基座朝 该口红本体ll移动,让口红本体11顶端紧密塞装于基座中,最后把 基座与口红本体11 一并取出,就完成口红l的制作。但是上述使用真空抽气来辅助脱模的方式,当该内模壁222与该 口红本体11分离后,该接触壁221与口红本体11底部仍保持接触状 态,因此会影响脱模的顺畅性,此外,上述装置除了利用真空抽气方 式来协助脱模外,后续还要另外进行该口红本体11与基座结合的动 作,使其制程繁复费时,而且借由操作人员将该基座朝该口红本体11 移动结合时,难免会有对位不准确的情况发生,如此将影响口红本体 11脱模后的品质与美观性,因而降低良率,所以上述的口红模具装置 在使用上不尽理想。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可以利用充气方式进行脱模,以 简化制程步骤并提高良率的口红模具装置。本实用新型口红模具装置,包含 一个成型单元,该成型单元包 括 一个界定出一内模安装空间的底模、 一个可变形扩张地设置在该 内模安装空间中的内模,以及一个可分离地结合在该底模上的基座安
装模。该底模包括一个底壁,该底壁具有一个供外部气体注入的导通 孔,该内模包括一个位于该底壁上并具有一连通该导通孔的进气孔的 进气壁、 一个自该进气壁周缘向上环绕延伸的内模壁,以及一个由该 进气壁与内模壁共同界定并受到自该导通孔注入的气体作用而可变形 扩张的填料空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借由该内模的可变形扩张设计,外 部气体经由该等导通孔、进气孔后向上流入该填料空间,并使填充于 该填料空间中的口红本体与该内模完全分离,借此简化脱模步骤并提 咼良率。


图1是一种以往口红模具装置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2是该口红模具装置的一组合剖视图;图3是一类似图2的剖视图,同时显示一内模壁远离一口红本体;图4是本实用新型口红模具装置之一最佳实施例之一立体分解图;图5是该口红模具装置之一组合剖视图;图6是一类似图5的剖视图,同时显示外部气体填充至一内模中 并将一口红本体向上推挤至一基座中;图7是一剖视分解图,显示该基座连同该口红本体远离该内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参阅图4、 5、 6,本实用新型口红模具装置的最佳实施例是用于成型制作一口红6,所述口红6包含一个具有一容槽610的基座61, 以及一个延伸设置于容槽610的口红本体62,该口红模具装置是用于 成型出该口红本体62,再使口红本体62与该基座61固定结合,并包 含数个邻并连接排列的成型单元,每一个成型单元包括 一底模3、 一个设置在该底模3中的内模4,以及一个可分离地组合在该底模3 上的基座安装模5。所述底模3是由金属材质制成,并界定出一个内模安装空间30, 且该底模3包括一水平的底板31,以及一个间隔设置在该底板31上 方的架板32。该底板31为中空设计,并具有一个贯穿其上下表面并 界定出一个底部窄縮的导通孔311的内周面312,以及二个等角度间 隔地自该内周面312朝该导通孔311突出的突抵块313,该架板32也 为中空设计,并具有一个贯穿其上下表面的架孔321。前述内模安装 空间30是由该底板31、架板32,以及底板31与架板32间的中空部位共同形成。该内模4是由软质而具有弹性的材质制成,在本实施例中是使用 硅胶材质制成,并设置在该内模安装空间30中,并包括一个对应该底 板31而设置的进气壁41、 一个绕一中心轴线地自该进气壁41周缘向 上环绕延伸的内模壁42、 一个由该进气壁41与内模壁42共同界定出 且具有一位于顶缘的入料口 431的填料空间43、 一个环绕设置在该内 模壁42顶端周缘而叠置在该架板32的上表面的环壁44,以及一个自
该内模壁42的内周面朝该填料空间43突出的图文部45。其中,该进 气壁41包括一个开合部411、 一个位于开合部411下方并可以连通该 导通孔311与填料空间43的进气孔412,以及二个等角度间隔地自其 外表面内凹而可供该等突抵块313突入的定位槽413,该等定位槽413 与上述突抵块313的配合设计可以增加该内模4与底模3组装后的稳 固性。所述图文部45是可以形成一些字形或图案,借此于制作口红6 时,将品牌的图案、文字等识别图像成型于口红本体62的表面上。该基座安装模5为中空设计,设置在该底模3的架板32上而覆盖 该内模4,并包括一个界定出一上下贯穿的安装孔510的内环面51, 该安装孔510是供该口红6的基座61安装摆放。本实用新型在成型口红6时,先将内模4设置在该底模3的内模 安装空间30中,再将用于形成口红本体62的液状口红原料自该入料 口 431倒入该填料空间43。接着,将口红6的基座61设置在该基座 安装模5上,并使基座61的容槽610的开口朝下,续将基座安装模5 连同该基座61对应该内模4地设置在该底模3上,等到口红原料凝固 时形成口红本体62,就可以继续进行脱模的动作。需要说明的是,此 时,该口红本体62的外表面上,是对应该图文部45而形成内凹的图 案或文字。参阅图6、 7,本实用新型在脱模时,先将该导通孔311连接一图 未示出的进气装置,自外部输送而来的气体会经由导通孔311流入该 进气孔412,并向上流入该填料空间43中。由于该内模4为软质且具 有弹性的材料制成,因此当气体流入后,会迫挤该内模壁42以及图文 部45朝远离口红本体62的方向向外扩张变形,于是气体填充于口红 本体62与内模4间,使进气璧41、内模璧42与图文都4S不苒与该 口红本体62接触,此时再借由气体压力向上推动,该口红本体62会 向上移动至该基座61的容槽610中,并与该基座61紧密结合而完成 脱模。最后将该基座61连同口红本体62自该基座安装模5上取下, 就完成口红6的制作。由以上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借由该可变形扩张的内模4的设计, 并利用气体由下往上流动推挤作用使该内模4与口红本体62完全分 离,因此,该口红本体62上的图案、文字于脱模时,是不会接触到该 内模4而可以完整成型。而且该口红本体62脱离该内模4后,再直接 利用气体的推动使其向上移动而与基座61固定结合,也就是说,借由 充气方式可以同时达到脱模,以及使该口红本体62与基座61固定结 合的效果,改善以往脱模程序复杂费时的缺点,所以本实用新型确实 具有脱模简单方便、省时,且可以提高良率等优点。
权利要求1.一种口红模具装置,包含一个成型单元,该成型单元包括一个界定出一个内模安装空间的底模、一个可变形扩张地设置在该内模安装空间中的内模,以及一个可分离地结合在该底模上的基座安装模,其特征在于该底模包括一个底板,该底板具有一个供外部气体注入的导通孔,该内模包括一个位于该底板上并具有一个连通该导通孔的进气孔的进气壁、一个自该进气壁周缘向上环绕延伸的内模壁,以及一个由该进气壁与内模壁共同界定并受到自该导通孔注入的气体作用而可变形扩张的填料空间。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口红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底模还包括 一个间隔设置在该底板上方并配合该底板界定出该内模安装空间的架 板,该架板具有一个贯穿其上下表面的架孔。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口红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内模还包括一个环绕设置在该内模壁顶端周缘而叠置在该架板上的环壁。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口红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内模还包括 一个自该内模壁的内周面朝该填料空间突出的图文部。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口红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底板还具有 二个间隔地朝该导通孔突出的突抵块,该进气壁还具有二个间隔地自其 外表面内凹而可供该等突抵块突入的定位槽。
专利摘要一种口红模具装置,用于成型制作一口红,并包含数个连续排列呈一体的成型单元,每一个成型单元包括一个界定出一内模安装空间的底模、一个设置在该内模安装空间中的内模,以及一个可分离地结合在该底模上的基座安装模。该底模包括一个底板,该底板具有一个供外部气体注入的导通孔,该内模包括一个对应该底板并具有一连通该导通孔的进气孔的进气壁、一个自该进气壁周缘向上环绕延伸的内模壁,以及一个由该进气壁与内模壁共同界定并可连通该导通孔的填料空间。借由该内模的可变形扩张设计,外部气体经由该等导通孔、进气孔后向上流入该填料空间,并使填充于该填料空间中的口红本体与该内模完全分离,借此简化脱模步骤并提高良率。
文档编号A45D40/00GK201048675SQ20072014655
公开日2008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15日
发明者洪海川 申请人:洪海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