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垫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6458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颈垫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帽的颈垫的安装结构,其用于在乘摩托车、 四轮汽车等各种移动车辆、汽艇、自行车、船舶等移动工具时配戴, 目的是为了保护头部及面部。
背景技术
作为与本发明相关联的现有技术文献信息,例如有以下的专利文 献l。
专利文献l:实开平6-4028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l中,对在乘摩托车、四轮汽车等各种移动车辆、汽 艇、自行车、船舶等移动工具时,为保护头部及面部而配戴的安全帽 中具有的装卸自如的颈垫的安装结构进行了叙述。
在上述颈垫的安装结构中,公开了如下内容被设置于颈垫上的 垂直边部(插入板)可拔插自如地被插入在帽体和沖击吸收衬垫之间, 在被插入的状态下,通过垂直边部的卡合部相对于沖击吸收衬垫的卡 定部卡合,保持颈垫的安装状态。而且公开了在此安装状态下,若拉 力作用于将颈垫从帽体拔出的方向上,则具有卡合部移动至卡定部, 两者的卡合状态变得更加牢固的作用效果。
另外,在上述颈垫的安装结构中,关于颈垫的安装,公开了将垂 直边部插入在帽体和冲击吸收衬垫之间,使卡合部越过卡定部,由此, 使之卡合,进行安装。另外,关于颈垫的拆卸,公开了通过将颈垫的 端部(构成颈垫的卡定部件的端部)向外拉,使卡合部对卡定部的卡 合从端部侧向中央部错开,由此,颈垫被拆卸下来。

发明内容
然而,因上述颈垫的拆卸是通过卡合状态牢固的拉动作进行的,所以,当卡合部对卡定部的卡合被错开时,产生因卡合部和卡定部的 接触引起的阻力及因卡合部和卡定部的变形引起的阻力,由于存在此 抵抗,所以需要某种程度的拉力。
本发明是以应对这样的问题为课题的,其目的在于,在确保颈垫 的安装状态的可靠性的基础上,以较小的力简单地进行该颈垫的拆卸。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颈垫的安装结构
至少具有以下的结构
即,所述颈垫的安装结构可相对于安全帽装卸自如地安装确保配 戴安全帽时的配戴感和安全帽的稳定性的颈垫;具有插入板,所述插入 板可以在安全帽的脱戴用开口部的开口方向上拔插自如地被插入在设 置于构成安全帽的最外层的帽体与装设于该帽体内的沖击吸收衬垫之 间;所述颈垫的安装结构的特征在于,能够使插入板在上述间隙内沿脱 戴用开口部的周方向移动;在上述插入板上具有卡合部,另一方面,在
卡定部;卡合部及/或卡定部具有向安全帽的厚度方向施加作用力的弹 性,卡合部及/或卡定部具有在安全帽的厚度方向作用的弹性,当在安 装颈垫之际向上述间隙内插入插入板时,上述卡合部依靠弹性越过卡 定部,而当插入结束时,上述卡合部相对于卡定部弹性卡合在阻止插 入板拔出的方向上;伴随着插入板在周方向的移动,卡合部相对于卡定 部而言移动至非相对位置,该卡合部相对于卡定部的卡合被解除,由 此,能够拔出插入板。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所述的是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本发 明颈垫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对上述插入板向卡定部侧加载 的加载机构,依靠该加载机构的加载力,能够抑制插入板在间隙内向 厚度方向的移动。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安全帽,只要是具有颈垫的结构的,全面型安 全帽或喷射型安全帽皆可。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颈垫,是与配戴安全帽者的颈部接触、安装于 从安全帽的脱戴用开口部的后头部侧至侧头部侧的整个范围内的部
4件。另外,与构成与配戴者的头部接触的头部垫及与脸部接触的脸部 垫及与颚部接触的颚部垫(全面型安全帽)等的内装体的各部件一起 具有确保配戴安全帽时的配戴感和安全帽的稳定性等的功能。
内装体使用聚氨酯泡沫材料或具有与之同等柔软性的材料,是将 被成型为与安全帽中的颈部、头部、脸部、颚部对应的形状的緩冲材 料以具有柔软性和伸缩性的包覆部件包覆构成的。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帽体,是构成安全帽最外层的帽体,例如,是 用使强化纤维材料(碳纤维、玻璃纤维等)浸渍了热硬化性树脂材料
(环氧树脂材料、酚醛树脂材料等)的强化纤维树脂材料(GFRP、 CFRP 等),或热可塑性树脂材料(聚碳酸酯等)而成型为规定的形状(全面 型安全帽形状、喷射型安全帽形状)的。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沖击吸收村垫,是使用泡沫苯乙烯材料或具有 与之同等冲击吸收性能的材料而成型为与帽体的头部对应的形状的, 是被安装于帽体的里侧的冲击吸收衬垫。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安全帽的脱戴用开口部,是用作配戴者戴或脱 安全帽的开口部,在配戴了安全帽的状态下,是朝向下方(配戴者的 肩方向)的开口部。另外,脱戴用开口部的形态,在全面型安全帽中, 是包围配戴者的颈部全周那样的椭圆状的形态,而在喷射型安全帽中, 是包围从配戴者的后头部侧至侧头部侧的整个范围的半圆状的形态。


图1是具有本发明的颈垫的安装结构的安全帽的带有局部剖的侧 视图。
图2是颈垫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主要部分放大图,表示安装了颈垫的状态。 图4是拆卸了颈垫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5是图3的(5)-(5)线剖视图的展开图。 图6是图3的(6)-(6)线剖视图。 图7是图4的(7)-(7)线剖视图的展开图。图8是拆卸颈垫的工序图,(a)表示从卡合部的卡合状态向周方 向移动插入板解除卡合的状态,(b)表示解除卡合部的卡合而拔出插 入板的状态。
符号说明
a:安全帽 1:颈垫2:卡合部件 3:卡定部件 4:卡合部 5: 卡定部 11:垫主体 12:插入板 12a:脱戴用开口部 1a:帽体 2a:沖击吸收衬垫 s:间隙 41:前端部 52:倾斜面部 53:卡 定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基于

实施本发明所涉及的颈垫安装结构的最佳方 式。本方式的颈垫1的安装结构,例示适用于全面型安全帽(以下简 称"安全帽")a的结构。另外,本方式简要性地图示了安全帽a的结 构。
本方式的安全帽a是具有以下周知的结构的全面型安全帽,即, 帽体ia,其形成有为露出配戴者的脸面而开口的前侧开口部11a及 为配戴者脱戴安全帽a而开口的脱戴用开口部12a;沖击吸收衬垫 2a,其被装设于该帽体1a的里侧;内装体3a,其由装设于该冲击吸 收村垫2a的里侧的头部垫及脸部垫及下颚部垫等(未图示)构成; 颈垫1,其可装卸地装设于与从上述脱戴用开口部12a的后头部侧至 侧头部侧的整个范围相对应的部位上;防护屏4a,其开闭上述前面开 口部iia。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上述前侧开口部iia侧称作前方,将上述 脱戴用开口部12a侧称作下方。
如图1乃至图4所示,本方式的颈垫1由呈马蹄形的垫主体11 和从该垫主体11在上下方向上立设的插入板12构成。垫主体11是用 包覆部件(未图示)包覆緩沖材料(未图示)而构成的具有緩冲性的 部件,是与配戴者的颈部周围接触的部件。插入板12,例如是使用了 聚酰胺类树脂(例如尼龙(杜邦公司注册商标))等合成树脂材料的薄板状的结构,被立设在上述垫主体11的全长上,并且如图3及图4 所示,是可拔插自如地被插入在帽体1A和沖击吸收衬垫2A之间的间 隙S内的插入板。而且,在插入板12和帽体1A的整个范围内,构成 了颈垫l的安装结构。
以下,说明颈垫l的安装结构,如图2乃至图8所示,本方式的 安装结构是由固定于插入板12上的3个卡合部件2和固定于帽体1A 上的卡定部件3构成的,通过插入插入板12,卡合部件2相对于卡定 部件3进行弹性卡合,由此安装了颈垫l,在插入了插入板12的状态 下,通过使该插入板12在周方向上移动,将卡合部件2相对于卡定部 件3解除卡合,由此进行了颈垫l的拆卸。
卡合部件2,如图2乃至图7所示,例如是使用了聚酰胺类树脂 等的合成树脂材料的具有弹性的薄板状的结构,在颈垫l的后侧中心 部固定着1个,以该后侧中心部为界,在其两侧分别固定着l个。在 卡合部件2的与卡定部件3面对的面上形成有卡合部4。该卡合部4 在除上方以外的三边上设有切口 ,与此同时,其下方的前端部41是以 从上方的基端部42起朝向卡定部件3侧的方式切开翘起形成的。即, 这样构成的卡合部4,因对向前方按压的力作用有向后方的反弹力(加 载力)作用,所以,能够从向前方的压扁变形恢复至原来的形状。
如图3乃至图7所示,卡定部件3例如是使用了聚酰胺类树脂等 的合成树脂材料的带状的具有弹性的薄板状的,是以与卡合部件2面 对的方式相对于帽体1A的里侧被固定的。在卡定部件3的与卡合部4 面对的面上,在卡合部4的方向上一体地突出设有与该卡合部4分别 卡合的3个卡定部5。该卡定部5形成有从下方的基端部51向上方朝 着上述卡合部4的方向的倾斜面部52,在该倾斜面部52的上端侧, 在周方向上平坦地形成了由上述卡合部4的前端部41从上方接触并卡 定的卡定面53。
上述结构的卡合部4对于卡定部5的卡合动作,在安装颈垫l的 动作中,当在使卡合部4相对于卡定部5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的状态下 插入插入板12时,卡合部4的前端部41 一边与卡定部5的倾斜面部52接触, 一边向上方移动,伴随着此移动,卡合部4向前方进行压扁 变形。当进一步插入插入板12时,前端部41越过倾斜面部52,在越 过的同时,卡合部4依靠反弹力的作用从压扁变形恢复至原来的形状, 由此,成为前端部41相对于卡定部5的卡定面53从上方相面对地械_ 卡定的卡合状态。即,根据此结构,像拿着颈垫l拎安全帽A时的那 样,当对颈垫l作用有拆卸方向的拉力时,在卡合部4上作用有力, 使之向下方移动,由于依靠此力,卡合部4相对于卡定部5牢固地卡 合,所以,颈垫1不会从安全帽A脱落。
在上述冲击吸收衬垫2A中,安装有对被插入到间隙S内的插入 板12向卡定部5方向赋予加载力的加载机构6。该力口载机构6是用产 生从压扁变形恢复至原来的形状的反弹力(加载力)的弹性泡沫聚氨 酯材料或橡胶材料等弹性材料形成的,被收容在凹设于冲击吸收衬垫 2A中的收容凹部21A内。另外,加载机构6是以从收容凹部21A的 后方开口部21B突出的状态^皮粘接在收容凹部21A内的。
上述加载机构6,当插入板12被插入在间隙S内时,加载机构6 因该插入板12而发生压扁变形,在此压扁变形的同时,恢复至原来的 形状的反弹力发挥作用,能够向卡定部5方向推压插入板12。而且, 通过以此反弹力向卡定部5方向推压插入板12,能够抑制插入板12 在间隙S内的前后方向的移动,可靠地保持卡合部4相对于卡定部5 的卡合状态。
另外,收容凹部21A被形成在与卡合状态的卡合部4在前后方向 上正对的位置上,通过使加载机构6的上述反弹力集中地作用于卡合 部4,更可靠地保持了卡合部4相对于卡定部5的卡合状态。
以下,基于图5~图8 (a)及图8 (b)的拆卸工序图,说明根据 本方式的颈垫1的安装结构的颈垫1的拆卸动作。需要说明的是,拆 卸工序图是示意性地表示卡合部4和卡定部5的卡合解除时的动作的。
颈垫l的拆卸动作是,首先如图5~图8 (a)所示,拿着垫主体 11,沿安全帽A的周方向移动已被插入的插入板12,使卡合部4的前 端部41移动至与卡定部5的卡定面53非相对的位置,由此,解除卡合部4对卡定部5的卡合状态,成为插入板12可从间隙S拔出的状态。 而且,如图5及图8(b)所示,通过将垫主体11向下方拉下、从间 隙S中拔出插入板12,能够拆卸颈垫l。
即,本方式的颈垫1的安装结构,通过向周方向移动插入板12 而拔出插入板12,能够拆卸颈垫l。另外,通过卡合部4的前端部41 在卡定部5的卡定面53上向周方向移动,能够进行卡合部4对卡定部 5的卡合解除。因此,卡合解除时的阻力小,能够以小的力进行平滑 的卡合解除动作。另外,因卡定面32在周方向是平坦的,所以从周方 向的任一方向都能进行卡合解除动作。另外,卡合部4对卡定部5的 卡合,如上所述,当对颈垫l作用有拉力时,因为卡合部4对卡定部 5的卡合变得更牢固,所以能够保持可靠的卡合状态。
因此,本方式的颈垫l的安装结构,在能够确保颈垫l的安装状 态的可靠性的基础上,能够以更小的力简单地进行该颈垫l的拆卸。
另外,为了将颈垫1安装在正确的位置上,也可将表示该安装位 置的标记设置在颈垫1和帽体1A、或颈垫1和冲击吸收衬垫2A上(未 图示)。另外,在上述颈垫1的安装结构中,虽然是以将卡定部件3 固定在帽体1A上的方式例示的,但也可以采用将卡定部件3固定在 沖击吸收衬垫2A上的方式(未图示)。另外,在上述颈垫l的安装结 构中,虽然是以将形成卡合部4的卡合部件2作为独立的部件固定在 插入板12上的方式例示的,但也可以釆用将上述卡合部4直接形成在 插入板12上的方式(未图示)。另外,在上述颈垫1的安装结构中, 虽然是以卡合部4具有弹性、依靠此弹性被卡定在卡定部5上的方式 例示的,但也可以采用卡定部5具有弹性、依靠此弹性使得卡合部4 相对于卡定部5被卡定的方式(未图示)。另外,在上述颈垫l的安装 结构中,虽然是以将加载机构6设置于与卡合部4正对的部位上的方 式例示的,但也可以采用将该加载机构6设置于插入板12的全长上或 包含全部的卡合部4的一部分上的方式(未图示)。
9
权利要求
1.一种颈垫的安装结构,可相对于安全帽装卸自如地安装确保配戴安全帽时的配戴感和安全帽的稳定性的颈垫,具有插入板,所述插入板可以在安全帽的脱戴用开口部的开口方向上拔插自如地被插入在设置于构成安全帽的最外层的帽体与装设于该帽体内的冲击吸收衬垫之间,所述颈垫的安装结构的特征在于,能够使插入板在上述间隙内沿脱戴用开口部的周方向移动,在上述插入板上具有卡合部,另一方面,在上述间隙内具有上述卡合部在插入板的拔出方向上相对地进行卡合的卡定部,卡合部及/或卡定部具有在安全帽的厚度方向作用的弹性,当在安装颈垫之际向上述间隙内插入插入板时,上述卡合部依靠弹性越过卡定部,而当插入结束时,上述卡合部相对于卡定部弹性卡合在阻止插入板拔出的方向上,伴随着插入板在周方向的移动,卡合部相对于卡定部而言移动至非相对位置,该卡合部相对于卡定部的卡合被解除,由此,能够拔出插入板。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颈垫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对 上述插入板向卡定部侧加载的加载才几构,依靠该加载才几构的加载力, 能够抑制插入板在间隙内向厚度方向的移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确保颈垫的安装状态的可靠性的基础上,以较小的力简单地拔出该颈垫的颈垫的安装结构。在间隙(S)内沿脱戴用开口部(12A)的周方向移动自如的插入板(12)上具有卡合部(4),另一方面,具有通过向上述间隙(S)内插入插入板(12)使该卡合部(4)在插入板(12)的拔出方向上相对地进行弹性卡合的卡定部(5);伴随着插入板(12)在周方向的移动,卡合部(4)相对于卡定部(5)移动至非相对位置,解除对卡定部(5)的卡合,由此可拔出插入板(12)。
文档编号A42B3/04GK101524194SQ20081010842
公开日2009年9月9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6日
发明者新井理夫 申请人:株式会社新井安全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