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伞具扣伞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3086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良的伞具扣伞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伞具技术领域,特指一种伞具扣伞结构。
技术背景
现有技术中,伞具开伞系由下巢沿中棒上移推动伞骨打开而实 现;对于手动伞具,下巢上移后需要有定位才可实现持续开伞使用。 一般手动伞具是在中棒上设有弹弓来支顶下巢,该结构需要在中棒上 开设有弹弓的弹收通孔,通孔则会破坏中棒的结构强度,使之易发生 折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弹弓支顶定位,确保中棒 之结构强度的改良的伞具扣伞结构。
本实用新型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安全的改良的伞具扣 伞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改良的伞具扣伞结构,该结构系采用偏心压锁定位原理,主要包
括有伞骨、中棒及下巢,下巢活动套接于中棒,下巢有一下延段,下
延段之外圆与下延段内部供中棒穿设的中孔相对偏心设计; 一活动的
旋转件与下延段轴向衔接,旋转件有一内圆孔与下延段外圆套接,旋 转件之内圆孔与旋转件之供中棒穿设的中孔也为相对偏心设计。
所述下巢之下延段的外圆设有外螺纹,旋转件的内圆孔设有内螺 纹与下延段的外螺纹螺接。
上述方案还可如下设计下巢之下延段设有挂扣,而旋转件之衔 接端设有内扣缘扣接下延段的挂扣;旋转件之内扣缘系为与旋转件一 体成型制作;或者将旋转件之内扣缘设计为环形,该内扣缘与旋转件 粘连或扣接组合;还可将旋转件之内扣缘设计为一扣块,该扣块为嵌 入式连接于旋转件上。
上述方案中,中棒为直棒或大管在上的两折或多折中棒。
本实用新型还可由以下方案实现改良的伞具扣伞结构,该结构 系采用偏心压锁定位原理,主要包括有伞骨、中棒及下巢,下巢活动 套接于中棒,下巢有一下延段,下延段内部有一轴向内螺纹孔,该内 螺纹孔与下延段之供中棒穿设的中孔连通并相对偏心设计; 一活动的 旋转件与下延段轴向衔接,旋转件有一螺纹段螺接于下延段的内螺纹 孔中,该螺纹段外圆与旋转件之供中棒穿设的中孔也为相对偏心设 计。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利用下延段和旋转件之间对应结构相对偏心错位衔接,使下 延段和旋转件之相应孔壁相对夹压中棒,限制滑动而定位下巢,由下 巢支顶伞骨,实现开伞,该结构不需设置弹弓,避免中棒开孔,使中说明书第3/7页
棒保持完整,结构强度好,不易折断。
2、没有弹弓,开收伞安全且使用方便。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图1之结构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附图3为图2之结构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附图4a、 4b为图l之结构的开伞定位示意图; 附图5为图1之情形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图6之结构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附图8为图7之结构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附图9a、 9b、 9c为图7之结构的实例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附图10a、 10b为图6之结构的开伞定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1~4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中棒为直棒的伞具上,包括有伞 骨、中棒1及下巢2,下巢2活动套接于中棒1,下巢2有一下延段 21,下延段21之外圆与下延段21之供中棒穿设的中孔22相对偏心 设计; 一活动的旋转件3与下延段21轴向衔接,旋转件有一内圆孔 32与下延段21套接,该内圆孔32与旋转件3之供中棒1穿设的中 孔31也为相应偏心设计。利用下延段和旋转件相对偏心错位衔接而
使两者内部对应的孔壁相对夹压中棒l,限制滑动而定位下巢,由下 巢支顶伞骨,实现开伞。收伞时,则回转旋转件,使下延段之偏心中
孔22和旋转件之偏心中孔31同轴,即可恢复下巢2在中棒上滑动, 实现收伞。
图2、 3、 4a、 4b所示,下延段21的外圆设有外螺纹23,旋转件 3之内圆孔32设有内螺纹,由内螺纹与下延段的外螺纹23螺接,从 而实现下延段21和旋转件3相连,且可相对旋转。
图4a、 4b所示,下延段21与旋转件3活动套接中棒1时,下延 段21之中孔22与旋转件3之中孔31处于同一中轴线,即两孔在一 线上分布,这时,下巢2、下延段21及旋转件3可在中棒1上自由 滑动。图4a、 4b所示,转动旋转件3,则下延段21之中孔22与旋 转件3之中孔31相对错开,中棒1在两孔内受到相对的孔壁摩擦夹 压,下延段21及旋转件3相对定位在中棒1上,不可滑动,由此也 就实现将下巢2定位在中棒1上,配合开伞使用。外螺纹23与内圆 孔32内的内螺纹提供连接作用,防止旋转件3脱离下延段21。
图5所示,下延段21与旋转件3连接部分也可以如下设计,下 延段21设有螺纹孔23a,该螺纹孔23a与中孔22连通,两者相对偏 心;旋转件3设有外螺纹段32a螺接于下延段的螺纹孔23a内,外螺 纹段32a之外圆与旋转件3之供中棒1穿设的中孔31偏心设计。该 结构同样实现旋转件3和下延段21轴向衔接,防止旋转件3脱离下 延段21,并提供相对转动之空间。转动旋转件3,则下延段21之中
孔22与旋转件3之中孔31相对偏心错开,中棒1在两孔内受到相对 的孔壁摩擦夹压,下延段21及旋转件3相对定位在中棒1上,不可 滑动,由此也就实现将下巢2定位在中棒1上,配合开伞使用。
附图6~10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中棒为大管在上的两折或多折中 棒的伞具上,包括有伞骨、中棒1及下巢2,下巢2活动套接于中棒 1,下巢2有一下延段21,下延段21之外圆与其供中棒穿设的中孔 22偏心设计; 一活动的旋转件3与下延段21轴向衔接,旋转件3有 一内圆孔32与下延段外圆套接,该内圆孔32与旋转件3之供中棒1 穿设的中孔31也为相应偏心设计。利用下延段21和旋转件相对偏心 错位衔接而使两者内部对应的孔壁相对夹压中棒1,由此定位下巢, 实现开伞。收伞时,回转旋转件,使下延段之偏心中孔22和旋转件 之偏心中孔31同轴,即可恢复下巢2在中棒上滑动,实现收伞。图 7、 8、 9a、 9b、 9c所示,下巢2之下延段21设有挂扣24,挂扣24 为环形,而旋转件3之衔接端设有内扣缘33扣接下延段的挂扣24上, 实现旋转件3与下延段21活动轴向衔接。
图10a、 10b所示,下延段21与旋转件3活动套接中棒1时,下 延段21之中孔22与旋转件3之中孔31处于同一中轴线,即两孔在 一线上分布,这时,下巢2、下延段21及旋转件3可在中棒1上自 由滑动。图10a、 10b所示,转动旋转件3,则下延段21之中孔22 与旋转件3之中孔31相对错开,中棒1在两孔内受到相对的孔壁摩 擦夹压,下延段21及旋转件3相对定位在中棒1上,不可滑动,由
此也就实现将下巢2定位在中棒1上,配合开伞使用。挂扣24与内 扣缘33提供连接作用,防止旋转件3脱离下延段21,并提供相对转 动之空间。
图7所示,旋转件3之内扣缘33系为与旋转件3 —体成型制作, 这时内扣缘33具有涨收之功效,以实现内扣缘33套入下延段21, 而扣接挂扣24;涨收性可为材料本身之特性,也可以通过结构设计 获得涨收性,如设计剖切槽。
图9a所示,旋转件3之内扣缘33设计为一带缺口的环形,利用 缺口实现内扣缘33之涨收功效,以便安装扣接在下延段21的挂扣 24上,该内扣缘33与旋转件3粘连或扣接组合。组合时,先是将内 扣缘33和旋转件3分别套入下延段21,内扣缘33恰好扣在下延段 21的挂扣24上,然后再将内扣缘33和旋转件3粘连或扣接在一起, 即实现旋转件3与下延段21活动轴向衔接。图9b所示,内扣缘33 也可设计为半环形,将半环形内扣缘33扣接于挂扣24上后再与旋转 件3粘连或扣接组合。
图9c所示,旋转件3之内扣缘33还可设计为一扣块,该扣块为 嵌入式连接于旋转件3上,旋转件3上开设有供内扣缘33嵌入安装 的扣孔;组装时,先将旋转件3和下延段21套接,再从外侧将内扣 缘33由对应的扣孔嵌入安装,而内扣缘33之内端凸入旋转件3,并 扣接在挂扣24上,这样即可实现旋转件3与下延段21活动轴向衔接。
上述实施例的结构均可适用中棒1为直棒或大管在上的两折
多折中棒之伞具;旋转件3之手握部分的外形可依照实际情况做成易 握旋之外形,如圆形、四角形、六角形、扁形等。
以上实施例仅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限制本案使用范 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结构做等效的变化、修饰均涵盖于本实用新 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改良的伞具扣伞结构,该结构系采用偏心压锁定位原理,主要包括有伞骨、中棒及下巢,下巢活动套接于中棒,其特征在于下巢有一下延段,下延段之外圆与下延段内部供中棒穿设的中孔相对偏心设计;一活动的旋转件与下延段轴向衔接,旋转件有一内圆孔与下延段外圆套接,旋转件之内圆孔与旋转件之供中棒穿设的中孔也为相对偏心设计。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伞具扣伞结构,其特征在于 下巢之下延段的外圆设有外螺纹,旋转件的内圆孔设有内螺纹与下延 段的外螺纹螺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伞具扣伞结构,其特征在于-下巢之下延段设有挂扣,而旋转件之衔接端设有内扣缘扣接下延段的 挂扣。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伞具扣伞结构,其特征在于 中棒为直棒或大管在上的两折或多折中棒。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良的伞具扣伞结构,其特征在于旋转件之内扣缘系为与旋转件一体成型制作。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良的伞具扣伞结构,其特征在于旋转件之内扣缘系为环形,该内扣缘与旋转件粘连或扣接组合。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良的伞具扣伞结构,其特征在于 旋转件之内扣缘系为一扣块,该扣块为嵌入式连接于旋转件上。
8、 改良的伞具扣伞结构,该结构系采用偏心压锁定位原理,主 要包括有伞骨、中棒及下巢,下巢活动套接于中棒,其特征在于下 巢有一下延段,下延段内部有一轴向内螺纹孔,该内螺纹孔与下延段 之供中棒穿设的中孔连通并相对偏心设计; 一活动的旋转件与下延段 轴向衔接,旋转件有一螺纹段螺接于下延段的内螺纹孔中,该螺纹段 外圆与旋转件之供中棒穿设的中孔也为相对偏心设计。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改良的伞具扣伞结构,其特征在于中棒为直棒或大管在上的两折或多折中棒。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伞具技术领域,特指一种伞具扣伞结构。该结构系采用偏心压锁定位原理,主要包括有伞骨、中棒及下巢,下巢活动套接于中棒,下巢有一下延段,下延段之外圆与下延段内部供中棒穿设的中孔相对偏心设计;一活动的旋转件与下延段轴向衔接,旋转件有一内圆孔与下延段外圆套接,旋转件之内圆孔与旋转件之供中棒穿设的中孔也为相对偏心设计。利用下延段和旋转件之间对应结构相对偏心错位衔接,使下延段和旋转件之相应孔壁相对夹压中棒,限制滑动而定位下巢,由下巢支顶伞骨,实现开伞,该结构不需设置弹弓,避免中棒开孔,使中棒保持完整,结构强度好,不易折断。开收伞安全且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A45B25/08GK201197438SQ20082009473
公开日2009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16日
发明者刘福田 申请人:刘福田;苏滨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