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旅行箱包的伸缩拉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6729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旅行箱包的伸缩拉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旅行箱包,特别是一种旅行箱包的拉杆。
背景技术
现有的带伸縮拉杆的箱包在拖运行李时,特别是当行李较重时,易出现伸縮拉杆的外管管口裂开的情况,给使用者带来不便。参照


图1,现有的带伸縮拉杆的箱包的伸縮拉杆主要包括内、外管和连接内、外管的衬套,衬套安装定位在外管管口。拖运行李过程中,对外管而言,内管对外管的作用力通过衬套直接作用在外管的管口处,极易导致外管管口破裂。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原理简单、结构巧妙、易于生产、使用效果好、可避免外管管口开裂的旅行箱包伸縮拉杆。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旅行箱包的伸縮拉杆,包括嵌套安装的内管和外管,内管通过安装于外管管口的衬套内嵌装于外管内,内管上位于外管内的一端连接有定位活塞,衬套上对应于外管口部管壁处设有凹部,凹部上边缘的位置高出或平齐于所述外管的管口 ;凹部设于衬套与外管相结合的衬套外侧侧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设有凹部的衬套后,在拖拉旅行箱包过程中,内管作用至衬套上的外力不再作用在外管的管口位置,而是下移至管壁上,避免了外管管口开裂情况的发生,改善了伸縮拉杆的内部受力状况,提高了拉杆的耐用性,给使用者带来极大方便。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伸縮拉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伸縮拉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伸縮拉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伸縮拉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旅行箱包的伸縮拉杆,包括嵌套安装的内管1和外管2,内管1通过安装于外管2管口的衬套3内嵌装于外管2内,内管1上位于外管2内的一端连接有定位活塞10,衬套3上对应于外管2 口部管壁处设有凹部30,凹部30上边缘的位置高出或平齐于所述外管2的管口,凹部30设于衬套3与外管2相结合的衬套外侧侧面上。伸縮拉杆的衬套通常是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制作,通过在衬套颈部即衬套与外管2相结合处减胶的方式即可实现凹部30的,型。
通常的旅行箱拉杆的衬套结构如
图1所示。拖运行李过程中,内管1作用至衬套3的作用力主要通过A、 C两处作用至外管2上,而A处即外管管口处相对而言是强度比较薄弱的位置,因此,使用过程中易使外管管口破裂。当在衬套上设置凹部30后,在同样的使用条件下,内管1对衬套3的作用力将主要通过B、 C两处作用到外管2上,这样B处的作用力不再在外管2的管口处,而是在管壁上,这就极大提高了外管2的抗张强度。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结构而言,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将受力点由A处移动 B处。参照图4,凹部30贯通衬套3的侧壁,这样可以更可靠地保证受力点下
移至B处。
参照图5,凹部30设于衬套3与内管1相配合的衬套内侧侧面上。由于衬套3 —般为塑胶件,并且在设置凹部30后,其壁变薄,当内管1作用至衬套3时,凹部30下缘受到作用力后,会向靠近外管2的方向变形,直至抵住外管2内壁,使作用力仍然能主要地作用在B、 C两处,实现受力点从A处往B处的转移。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伸縮拉杆后,外管管口的受力点下移至管壁上,改善了管口的受力状况,增加了伸縮拉杆的耐用性,给使用者带来了方便,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旅行箱包、拖拉箱包等。
权利要求1、一种旅行箱包的伸缩拉杆,包括嵌套安装的内管(1)和外管(2),内管(1)通过安装于外管(2)管口的衬套(3)内嵌装于外管(2)内,内管(1)上位于外管(2)内的一端连接有定位活塞(10),其特征在于衬套(3)上对应于外管(2)口部管壁处设有凹部(30),凹部(30)上边缘的位置高出或平齐于所述外管(2)的管口。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旅行箱包的伸缩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30)设于衬套(3)与外管(2)相结合的衬套外侧侧面上。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旅行箱包的伸縮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30)贯通衬套(3)的侧壁。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旅行箱包的伸縮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30)设于衬套(3)与内管(1)相配合的衬套内侧侧面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旅行箱包的伸缩拉杆,包括嵌套安装的内管和外管,内管通过安装于外管管口的衬套内嵌装于外管内,内管上位于外管内的一端连接有定位活塞,衬套上对应于外管口部管壁处设有凹部,凹部上边缘的位置高出或平齐于所述外管的管口。采用设有凹部的衬套后,在拖拉旅行箱包过程中,内管作用至衬套上的外力不再作用在外管的管口位置,而是下移至管壁上,避免了外管管口开裂情况的发生,改善了伸缩拉杆的内部受力状况,提高了拉杆的耐用性,给使用者带来极大方便。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旅行箱包、拖拉箱包等。
文档编号A45C13/26GK201393663SQ200920054939
公开日2010年2月3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15日
发明者吴世泉 申请人:吴世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