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休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2094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折叠休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折叠休息装置,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可附加在行李车、拉杆箱、 购物车等上面的可折叠休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发现可附加在行李车、购物车、拉杆箱等上面的可折叠休息装置, 仅有几款整体功能相似的产品和专利。市场上公知的多功能行李车,是在折叠椅背后加上 一个旅行包架,腿部加轮构成行李车,虽稳定性好,但整体过于笨重,高度固定,不适合 旅游使用。另通过专利查询,较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163116Y,
公开日1994 年4月27日,发明创造名称为带有折叠凳的行李车,虽然各种功能均可单独使用,但 其不足之处是主要机件凳板没有闭合后固定装置,形体散乱摆动;从其说明书内容和附 图所述凳板4及其两个滑槽架13由塑料一次成形压出,锁片12由螺钉固定在凳板上;
其所述滑槽架13为弧形,锁片12的功用不大,主要机件凳板及滑槽架制造工艺较为复杂;
U形脚架5受力点集中到U形支承架6中部位置,座凳的承载能力小,凳板左右稳定性差。 另有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1108115Y,
公开日2008年9月3日,发明创造名称为多功
能行李车;其不足之处为就坐部分采用上翻方式,整体高度大,使用连杆过多,折起后
出现连杆罗列的拥挤现象,外观不美,且受力结构还要依附车身,体积与重量大;与车身 连接处采用铰接方式,打断了伸縮拉杆的通道,使其又额外的添加了一根伸縮式拉杆;且 活动座椅的上连杆间距大,横向所占体积也大,不便出行;活动座椅的上连杆间距做小时, 会使使用者刚好坐在两根连杆上,舒适度不佳。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折叠休息装置,解决现有凳面折叠后高度大,体积大、重量大、使 用材料多、不方便旅途携带、舒适度低,且可附加在传统的行李车、拉杆箱、购物车等一 侧,使人们在旅途、购物、排队中没有座位或座位不够时即可携带旅游用品又可随时休息 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方案是由伸縮架、支撑架、行李架、转动轮等组成的行李车、 拉杆箱或购物车的另一侧装有可折叠休息装置。可折叠休息装置由凳面、两交叉脚架、挡 杆或转动滑槽、折杆、转动机件等组成。
为方便说明,将两交叉脚架根据其所处基本位置分别定为外脚架与内脚架;凳面靠 近支撑架一端称为凳面前端,凳面远离支撑架一端称为凳面后端。
凳面前端装有转动机件与手拉机件,后端或两侧装有固定机件,下部装有滑动机件。 凳面前端与支撑架由转动机件连接,转动机件即可转动又可沿支撑架滑动。根据安装、运转的情况需要,所述凳面前端的转动机件可以是转动滑杆或转动滑槽,所述的转动机件 还可以是T形滑块或U形滑块。根据安装、运转的情况需要,所述的手拉机件可以是凳面 的前端部分,也可以是转动机件的连体部分,还可以是外脚架的上端;根据安装、运转的 情况需要,所述的固定机件可以是固定卡或固定夹或固定挂钩或绳索固定,所述的固定机 件还可以是吸附磁铁或粘布;固定机件的固定方式和位置可以灵活设置,固定卡可以设置 在外脚架中部转动滑槽的位置,也可以设置到凳面的下部位置,还可以设置到凳面的左右 两侧,都能达到使凳面与两交叉脚架叠合在同一平面的目的。根据安装、运转的情况需要, 所述的凳面下部滑动机件可以是滑槽或滑杆。
外脚架上部与凳面前端连接,外脚架通过连接机件与内脚架连接,外脚架下部通过折 杆与支撑架下部或下部横梁或转动轮轴或内脚架连接。
内脚架上部与凳面下部滑槽连接,内脚架通过连接机件与外脚架连接,内脚架下部与 支撑架下部横梁或转动轮轴连接。
根据安装、运转的情况需要,所述两交叉脚架的连接机件可以是两交叉脚架的挡杆; 所述的连接机件还可以是转动滑槽。
-折杆与拉杆连接,拉杆与外脚架或转动滑槽或挡杆连接,拉杆可跟随外脚架一起活动; 折杆用来限制两交叉脚架下部活动宽度;拉杆用来限制当两交叉脚架叠合在一起时折杆收 起方向。以上所述折杆、拉杆均可由塑胶、编织品、纺织品或金属杆制成,根据安装、运 转的情况需要,所述的拉杆也可使用轻质弹簧或弹性绳。
当外脚架与内脚架使用挡杆连接时,外脚架中部两侧各装有1根挡杆,靠近支撑架的 外脚架挡杆的垂直高度高于远离支撑架的外脚架另一侧挡杆的垂直高度;内脚架穿过外脚 架的挡杆之间的横向空间,且其中部靠近支撑架的一侧装有l根挡杆,挡杆位于外脚架挡 杆之下。外脚架挡杆的作用之一为约束内脚架的活动范围,使内脚架在叠合时与外脚架 同在一个平面;其作用之二在外脚架拉动时通过外脚架的挡杆并结合内脚架的挡杆给内 脚架以力的作用,使内脚架能克服上部与凳面下部滑槽之间的摩擦阻力,能顺利绕下部横 梁或车轮轴转动;内脚架挡杆的作用为传导外脚架挡杆对内脚架的作用力。
当外脚架与内脚架使用转动滑槽连接时,外脚架两侧中部与转动滑槽固定端固定连 接,内脚架两侧中部与转动滑槽的滑动端滑动连接;内脚架上部装有手拉杆,手拉杆既可 增加内脚架的强度,又可以手工拉动来克服凳面下部滑动机件对内脚架的摩擦阻力,使两 交叉脚架顺利张开。
同等效果当凳面为软性可折叠界面时,两交叉脚架上部均做成闭合件或上部装上连 接横梁,内脚架上部与凳面后端连接,凳面的下部滑动机件取消,软性可折叠界面与外脚 架上部连接;两交叉脚架或支撑架装有固定机件,两交叉脚架可以通过固定机件相对固定, 也可以通过固定机件与支撑架相对固定。根据安装、运转的情况需要,所述的固定机件可以是固定夹,也可以是固定卡,还可以是固定按扣或固定挂钩,根据安装、运转的情况需 要,所述的软性可折叠界面可以是塑胶、编织品、纺织品等或为其联合制品,这里可以使 用的材料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悉,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采用两交叉脚架相对滑动的方式,中间没有打眼、钻孔,不会造成应力集 中,增大了承载能力,而且也巧妙地解决了凳腿拉动刮地的隐患;可以和公知的拉杆装置 伸縮突榫定位孔式手拉杆和偏心轮定位手拉杆等拉杆配合使用;另外公知勾股定理直角 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本实用新型采用以第三边作为最大极限折叠高度,在 保证稳定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的縮短了折叠后的高度;并可附加在支撑架一侧,与行 李车、拉杆箱、购物车等有机结合,凳面不使用时只需上提手拉机件就可方便的折叠成一 个平面,使整个设备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高度小,重量轻,承载能力大,且携带方便, 制造工艺简单;在载着行李的同时,可展开凳面,与支撑架等组成座椅,供休息坐用;特 别适合外出旅游、购物、排队等场合使用.。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亦作为说明书摘要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五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3外脚架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3内脚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折杆与拉杆连接示意图。
图11为图2或图4的A-A剖视图。
图12为凳面后视图。
图13为
图12的I-1剖视图。
图14为转动滑槽结构示意图。
图15为转动滑槽结构示意图。
图16为转动滑槽结构示意图。
图17为转动滑块结构示意图。
图18为转动滑块结构示意图。
图19为转动滑杆结构示意图。图中1、伸縮架,2、支撑架,3、转动滑槽,4、凳面,5、固定卡,6、手拉杆,7、 内脚架,8、转动滑槽,9、拉杆,10、外脚架,11、折杆,12、车轮轴,13、脚轮,14、 定位器,15、包,16、外脚架下挡杆,17、外脚架上挡杆,18、内脚架挡杆,19、滑槽, 20、固定端,21、滑动端,22、手柄,23、下部横梁,24、行李架,25、转动滑杆,26、 固定卡。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伸縮架(1)插入支撑架(2)内,由定位器(14)约束伸缩长短。转动滑 槽(3)装在凳面(4)前端。手柄(22)可以装在凳面(4)上也可以装在转动滑槽(3) 上。
固定卡(5)装在凳面(4)左右两侧,当凳面(4)叠合时,固定卡(5)可以连接在 支撑架(2)或外脚架(10)上或转动滑槽(8)上。
外脚架(10)上部与凳面(4)前端连接,下部通过折杆(11)与车轮轴(12)连接; 折杆(11)通过拉杆(9)与转动滑槽(8)连接。
内脚架(7)下部与车轮轴(12)连接,通过转动滑槽(8),上部与凳面(4)下部图 11中所示滑槽(19)连接,内脚架(7)上部装有手拉杆(6)。
使凳面(4)展开时,松开固定卡(5),使凳面(4)与支撑架(2)下部分离,下压 手柄(22),凳面(4)会自动翘起,向外拉动手拉杆(6),凳面(4)即可展开。
使凳面(4)收起时,上拉手柄(22),其它机件均会在转动滑槽(8)与拉杆(9)的 力的传递下自动收起,合成一个平面,将固定卡(5)与支撑架(2)或外脚架(10)或转 动滑槽(8)固定即可。
在图3所示另一实施例中,外脚架(10)上部与凳面(4)前端连接,下部通过折杆 (11)与车轮轴(12)连接;折杆(11.)通过拉杆(9)与外脚架下挡杆(16)连接。
内脚架(7)上部与凳面(4)下部
图11中所示滑槽(19)连接,穿过外脚架(10) 的外脚架下挡杆(16)与外脚架(10)上挡杆(17)之间的横向空间,与下部横梁(23) 连接;内脚架(7)装有内脚架挡杆(18),位于外脚架(10)上挡杆(17)之下。
当凳面(4)展开时,首先松开固定在支撑架(2)或外脚架(10)或外脚架(10)上 挡杆上的固定卡(5),凳面(4)顺势下落,轻轻下按凳面(4),外脚架(10)的外脚架 上挡杆(17)通过作用在内脚架挡杆(18)的力,使内脚架(7)沿
图11中滑槽(19)向 后伸开,凳面(4)随即展开。
当座凳收起时,向上拉起手柄(22),外脚架(10)通过外脚架下挡杆(16)力的作 用使内脚架(7)沿图ll中所示滑槽(19)向前合拢,将凳面(4)左右两侧固定卡(5) 固定在支撑架(2)或外脚架(10)或外脚架(10)上的挡杆上即可。在图7所示另一实施例中,外脚架(10)上部与凳面(4)前端连接,下部通过折杆 (11)与车轮轴(12)连接;折杆(11)通过拉杆(9)与转动滑槽(8)连接。
内脚架(7)下部与车轮轴(12)连接,通过转动滑槽(8),上部与凳面(4)后端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外脚架(10)和内脚架(7)的固定方式及固定位置很灵活,在外脚架 (10)和内脚架(7)的任何部位只要加上固定卡或固定夹或固定挂钩,都可以使两交叉 脚架固定,也都能达到与行李车、拉杆箱或购物车折叠在一起的目的。
使凳面(4)展开时,松开固定卡(26),使凳面(4)与支撑架(2)下部分离,下压 手柄(22)或拉动内脚架(7)上部,凳面(4)会在转动滑槽(8)的作用下自动打开。
使凳面(4)收起时,上拉手柄(22),其它机件均会在转动滑槽(8)与拉杆(9)的 力的传递下自动收起,将固定卡(26)与外脚架(10)或支撑架(2)固定即
权利要求1、一种可折叠休息装置,其特征是由伸缩架、支撑架、行李架、转动轮组成的行李车或拉杆箱的另一侧装有可折叠休息装置;凳面前端与支撑架由转动机件连接,凳面前端与外脚架上部连接,外脚架通过挡杆或转动滑槽与内脚架连接,外脚架下部通过折杆与支撑架下部或下部横梁或转动轮轴或内脚架连接;凳面下部滑动机件与内脚架上部连接,内脚架通过挡杆或转动滑槽与外脚架连接,内脚架下部与下部横梁或转动轮轴连接;折杆与拉杆连接,拉杆与外脚架或转动滑槽或挡杆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休息装置,其特征是凳面前端的转动机件可以是转动 滑槽或转动滑杆,还可以是转动滑块。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休息装置,其特征是凳面前端的转动机件既可转动又可沿支撑架滑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休息装置,其特征是凳面下部的滑动机件可以是滑槽或滑杆。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折叠休息装置,其特征是凳面后端或两侧装有固定机件。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休息装置,其特征是凳面为软性可折叠界面时两交叉 脚架或支撑架上装有固定机件。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折叠休息装置,其特征是凳面为软性可折叠界面时内脚架 与凳面后端连接,凳面下部不再设滑动机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折叠休息装置,本装置采用两交叉脚架相对滑动的方式,中间没有打眼、钻孔,不会造成应力集中,增大了承载能力;可以和公知的拉杆装置伸缩突榫定位孔式手拉杆和偏心轮定位手拉杆等拉杆配合使用;本实用新型采用以第三边作为最大极限折叠高度,在保证稳定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缩短了折叠后的高度;并可附加在支撑架一侧,与行李车、拉杆箱、购物车等有机结合,凳面不使用时只需上提手拉机件就可方便的折叠成一个平面,使整个设备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高度小,重量轻,承载能力大,且携带方便,制造工艺简单;在载着行李的同时,可展开凳面,与支撑架等组成座椅,供休息坐用;特别适合外出旅游、购物、排队等场合使用。
文档编号A45C15/00GK201405893SQ20092014875
公开日2010年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27日
发明者翟连德 申请人:翟连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