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照明及警示作用的伞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2193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照明及警示作用的伞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伞把,尤其指一种具照明及警示作用的伞把。
背景技术
在一般用以临时照明的工具中,应首推手电筒;然而,现今的手电筒使用时机,绝 大部份均是临时性的,如临时性停电、身处较暗处的照明或是对修理物的指示照明等,一 旦碰上急需使用时,手电筒的取得往往没有想象中那么方便;因此,兼具有照明作用的其它 物件与创意孕育而生,如具照明的钥匙圈、具照明的笔等。 针对现有的各式伞具物件而言,有关伞具变化、创意与想象空间无穷,如造型伞、 自动伸縮式伞具以及具有警示作用的发光伞具等,相当繁多且特别;其中又以具有警示作 用的发光伞具一物,最受消费者所青睐,需求性最强。其主要是因为雨天所伴随着昏暗天色 与所潜藏的危险因素较多,而伞具若能具有显眼的发光特性,除可具有光效性的警示效果 外,相形之下,必然能降低行人持伞的危险因素。 因此,遍查有关具警示性的发光伞具产品,现有发光伞具的发光件均设于伞具的 伞顶帽头;虽然,该种发光形式确实具有警示效果,但其在开与关的控制上却相当困难;同 时,再加上伞具伞顶帽头为支撑伞具重量的主要承力点与碰撞点,因此现有发光伞具的耐 用性与发光稳定性,往往因此产生缺憾,很难具有真正的实用性。 此外,现有的另一类具安全警示作用的发光伞具,在设计及功能上较为单一,至于 结构也无法很好地融合于伞具之内,而使其不会造成伞具的累赘及增加成本;例如中国台 湾专利第268569号《(可置于伞具的夜间闪光警示装置》一案,即属于附加装置造成额外负 担的例子,其真正实际的"好用性"实无法发挥与实现;其主要是因为该种伞具的发光装置 体积过于庞大,又属独立单体装置,除无法融入于伞具本体结构之内的缺陷外,更会造成高 成本负担,使消费者很难接受并加以推广;至于在使用方面,更因需多一道锁合手续,因而 相当麻烦与不便,且日后所产生的脱落、遗失实为可预见的缺点;而且该伞具对于伞具的本 体结构,并无照明效能的增进。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照明及警示作用的伞把,尤指一种对现 有的伞具加以改进,并以伞具把手为标的物,以应用于伞具于夜间、昏暗的雨天或身处于光
线不足等环境,起到照明与安全警示效果。 本实用新型伞把主要是由一个伞把主体、一个照明球体与一个中空锁盖元件所 组成,其中伞把主体以顶部与伞具主骨锁接,以成为整个伞具的把手,而伞把主体的底座设 有一凹球空间,恰可供一照明球体配置而入,前端再通过一中空锁盖而螺配于伞把主体的 底座211,即可将所配置的照明球体,枢接于伞把主体底座的凹球空间内,并使照明球体仅 能在伞把主体底座的凹球空间内,以小于180度角的方向旋动,进而达到旋动调整及定点 广角照明与警示的作用。针对于控制发光件的开与关的设计,是将覆压式开关配设于伞把主体内部的照明球体的后端所实现的。 依据前述照明球体的设计原理,照明球体为一独立的发光照明元件,主要以所配 置的电池为电源供应;在此基础上,该照明球体由一透明盖、发光件、球主体、电池与一覆 压式开关所组成,该发光件、电池与覆压开关相互电连接;其中覆压式开关由一外接导线 与发光件电路板构成一电流回路,而覆压式开关压钮则起到导通或断开电源的作用,使照 明球体呈现出开与关两种状态。具体为当触压照明球体的压钮时,覆压式开关的导电座会 接触电池,照明球体即会通过电池供电呈现为开状态,使照明球体发出亮光;当再次触压照 明球体的压钮时,覆压式开关的导电座即会切断电源供应,让整个回路呈现为关的状态,以 关掉照明。 因此,本实用新型伞具的发光件的控制与使用,则显得相当便利,不论是手持呈开 伞状的伞具或收伞状的伞具,均可便于使用者获得一种最佳照明与安全警示作用的伞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将照明球体置入伞把主体底座下的 凹球空间内,使得其结构非常简单,且不会增加其附加成本。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具照明及 警示作用的伞把结构中,并没有外设控制开关,完全仅由触压于整个照明球体进行启动或 熄灭照明,即,使用者只需利用触压照明球体即可控制照明球体的开与关,不仅具有新颖的 使用性,更具有操作方便与快速机能,完全符合机动性、安全性、照明性与警示性四大需求, 给使用者带来了莫大的便利性。 为使贵审查委员能对本实用新型的精神、特征及其结构特性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在此将配合最佳实施例的附图与实施方式详细说明如后。

图1 :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2 :本实用新型伞把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 :本实用新型伞把的照明球体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 :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元件符号说明l伞具11主杆2伞把21伞把主体211底座 212凹球空间213定位槽22照明球体221透明盖 222球主体2221电池槽223发光件224电池 225覆压式开关2251压钮2252导电座226外接导线 227电路板2271导电头23中空锁盖
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以伞具1的伞把2为标的物,伞把2与伞 具1的主杆11相螺固,进而成为不改变伞具1的形状并具有照明及警示作用的伞把2的实 用新型。 续请参阅图2所示,前述的伞把2主要由一伞把主体21、一照明球体22与一中空 锁盖23所组成,其中伞把主体21的底座211设有一凹球空间212,且在凹球空间212的内 壁面,另开设有数个定位槽213,以供照明球体22后端的压钮2251配合,使照明球体22在
4旋转于各种方向时,也能实现定位照明的作用;前述的照明球体22配置于该凹球空间212 内部,外端再通过一中空锁盖23螺配于伞把主体21的底座211上,即在中空锁盖23与底 座211的结合部设有相互配合的螺纹,借此,可将所配置的照明球体22,枢限于伞把主体底 座211的凹球空间212之内,并使照明球体22仅能在伞把主体21的底座211的凹球空间 212内,实现小于180度角的旋动,达到旋动照明球体22整体定点性广角照明与警示作用, 如图4所示。其中,中空锁盖23与底座211还可以卡扣、连接件等方式结合。 再请配合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伞具的照明球体22本身为一独立的发光照明元 件,其发光机能完全与伞把主体21及中空锁盖23无关;因此,照明球体22主要所配置的电 池224为电源供应,且结构组成是由一透明盖221、一球主体222、发光件223、电池224与 一覆压式开关225所组成;其中覆压式开关225邻近一电池槽2221,且覆压式开关225配 设于球主体222后端,并由一外接导线226将开关225与发光件的电路板227连接,进而构 成一电流回路;其中,位于覆压式开关225后端的压钮2251,可起到接触按压的作用,进行 导通或断开电源,使照明球体呈现开与关两种状态,且该两种状态仅需以覆压方式循序呈 现。 前述的电池224则配置于球主体222的电池槽2221内,并以正、负极端分别压触 于发光件电路板227的导电头2271与覆压式开关225的导电座2252,以构成一电池224配 装后的电流回路;依据上述结构原理与组成,当使用者触压显露于中空锁盖23外的照明球 体22外露的透明盖221时,覆压式开关后端的压钮2251会被凹球空间212的内壁所压触, 借此,迫使覆压式开关225前端的导电座2252与电池224接触,使照明球体22的电流回路 呈现为开,进而启动照明发出亮光;当再次触压于照明球体22外露的透明盖221时,覆压式 开关225后端的压钮2251抵触到凹球空间212的内壁,而回弹复位,其后端的导电座2252 会离开电池224,即切断电源供应,让整个电流回路呈现为关的状态,进而达到熄灭照明的 作用。
权利要求一种具照明及警示作用的伞把,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伞把主体,该伞把主体具有一个形成有凹球空间的底座;一个照明球体,为一个独立的发光装置,该照明球体容置于该底座的凹球空间内;一个中空锁盖,设有与该底座相配合的结合部,并可拆卸地结合于该底座上;其中,该照明球体部分显露于该中空锁壳外。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照明及警示作用的伞把,其特征在于,该发光装置由一个透明 盖、一个球主体、发光件、电池与一个开关所组成,该发光件、电池与开关相互电连接,该发 光件为朝向该透明盖方向安装。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具照明及警示作用的伞把,其特征在于,该开关为覆压式开关,且设置于该照明球体的后端。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具照明及警示作用的伞把,其特征在于,该底座的凹球空间的内 壁面上开设有数个定位槽,且该覆压式开关的后端设有一个与该些定位槽相配合的压钮。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具照明及警示作用的伞把,其特征在于,该电池配置于该照明球 体上所设有的一个电池槽,且该电池以正、负极端分别压触于该发光件的导电头与该覆压 式开关。
6. 如权利要求2所述具照明及警示作用的伞把,其特征在于,另设有一根连接该发光 件与该开关的外接导线。
7.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具照明及警示作用的伞把,其特征在于,该照明球体的透明盖 显露于该中空锁壳外。
8. 如权利要求1、2或6所述具照明及警示作用的伞把,其特征在于,该照明球体内部另 设有一个电路板,该电路板与该发光件相连接。
9. 如权利要求3所述具照明及警示作用的伞把,其特征在于,该覆压式开关为以覆压 方式而循序呈现开与关的开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照明及警示作用的伞把,主要以伞具把手为设计标的,并将伞把设计成为具照明或警示双重作用的结构;其结构特征主要是在一个伞把内设有凹球空间,并于凹球空间内容纳一照明球体,使该照明球体可在伞把的凹球空间内以小于180°角的方向旋动照明;同时,该照明球体可通过覆压的循序动作,即可让照明球体完成光亮的开与关的循序动作,借以可让伞把具有绝佳的照明或安全警示作用。
文档编号A45B3/04GK201438879SQ20092015191
公开日2010年4月21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30日
发明者王茂盛 申请人:王茂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