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透气的摩托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6966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透气的摩托鞋的制作方法
可透气的摩托鞋 本发明涉及摩托鞋。已知,与鞋的使用相关联的问题中的一个,特别是在摩托车赛期间,是封闭在鞋内 的脚的过热,这代表了对于使用者来说的一个主要问题。更普遍地,脚透气的问题已经是许多研究的对象,并且已知许多解决方案,在这些 解决方案中孔主要以特定的排列被设置在鞋的踏面(tread)中,以防止在下雨时水的进 入。还已知其他解决方案,例如对于用于单线溜冰的鞋的情况,其中鞋帮设置有被透 气性材料(例如以细网的形式)保护的透气开口,使得在鞋的使用期间,通过这些透气开口 或窗进入的空气流经脚的前部分。然而,对于摩托鞋的具体情况来说,要求提供冷却空气的大量的流并且确保这种 流经脚的整个底部表面,而不限于前部分。这种结果尚未被现有技术提出的解决方案实现,并且因此构成主要的技术问题并 且是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更具体的目的是提供适合于被称为摩托越野赛的具体规则的设置有用 于冷却使用者的脚的鞋底的装置的类型的摩托鞋。本目标以及其他的目标借助于具有如权利要求1所限定的特征的摩托鞋被实现。由本发明实现的主要优势是确保对整个脚鞋底的真正的有效的冷却和透气,而不 会不利地影响鞋的结构。本发明的特征和优势将从按照优选的实施方案并且参照附图的描述中显的更加 清楚,在附图中

图1和图2分别是鞋底或踏面的侧视正视图和从下方看的平面图;图3显示了鞋的壳体的立体投影图;图4和图5分别是根据图3的壳体的前视图和后视图;图6显示了鞋的鞋帮的立体投影图;图7显示了根据图6的鞋帮的两个部件的分解图;图8显示了通过鞋的鞋帮的鞋内底的细节的横截面;图9显示了鞋的内靴(inner bootie)的侧视图;图10显示了根据图9的内靴的后视图;图11显示了整个鞋的分解图,以及图12显示了已组装的鞋的横截面图。参照附图,本发明涉及的鞋具有作为主要部件的壳体20、鞋底或踏面22、内靴24 和鞋帮52。首先考虑踏面22,踏面22包括设置有通常在这种类型的鞋中找到的模制的样式 的基部30以及凸出的外周边缘32,凸出的外周边缘32在前部,即在鞋的脚趾端,具有三个 开口 34,三个开口 34在踏面接合于壳体20时起到下文描述的功能。特别地,外周边缘在外部接合于壳体的底部边缘部分,形成加固带。
如果现在参照图3、图4和图5考虑壳体20,那么壳体20由刚性的壳(casing) 组成,刚性的壳部分地呈鞋的形式,即包括脚趾部分(toe pieCe)36、具有与鞋的轴向中间 平面(axial mid-plane)基本上对齐的开口的前鞋帮部分38,前部分以两个侧颊(side cheek)40的形式延伸并且在后部在靴刺状元件(spur-like element)42中终止。壳体20的脚趾 端设置有借助于金属网48被封闭的开口 46,使得当踏面固定于壳 体以使得它的凸出的边缘32环绕和包围壳体20的底部边缘时,三个开口 34被排列为与开 口 46重合,形成空气进口。壳体20也在后部具有被网保护的相似的开口 50,开口 50作为经过上文描述的空 气进口进入的冷却空气的出口。如果现在考虑图6和图7,那么图6和图7显示了鞋的腿部的鞋帮(leg-piece upper),其包括全部由参考数字52表示的实际的鞋帮以及在特别的情况下由图8中的横截 面所示的一层材料组成并且可以名称Air Spring商购获得的鞋内底54。如可以从图8看到的,这种材料由两层基本上刚性的聚酯纱线织物组成,在这两 层之间限定了并排并且彼此平行地排列的管状通道56。因为两层织物是完美地可透气的,所以当空气流沿着通道56的长度流经通道56 时,通道56以与它们的轴线成直角的方向分配所述空气。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形成鞋内底54的材料设置有平行于鞋的纵轴的管 状通道56。从图11,可以看出鞋的鞋帮还设置有用于围绕使用者的脚封闭和紧固的紧固装置 70。因为这些由这种类型的鞋中的常规的部件组成,所以不更详细地描述它们。鞋帮52在内部容纳可以被称为内靴24(图9和图10)的由柔软部分64组成的部 分。这和与脚的形状匹配的并且由允许空气自由经过的透气织物制成的成形的袜子 相似。内靴24最终以可移除的方式容纳由在上文被称为Air Spring的同一种材料制造 的鞋内底,使用者的脚的脚底直接踩在所述材料上。从图10,可以看出,内靴在后部具有用于在冷却空气已经经过鞋底和脚的鞋帮表 面的一部分后使冷却空气离开的洞66,所述洞被排列为相应于在壳体中形成的开口,以进 行这种功能。根据本发明的鞋的结构可以从图11和图12被更全面地理解。—旦骑摩托的人登上摩托并且开始比赛,使用者的脚的冷却和透气马上开始。车的移动导致空气经过由踏面中的三个前开口形成的空气进口以及壳体中形成 的开口进入。金属网防止外来物如沙砾的进入。来到的空气流进入在鞋帮的底部鞋内底中的管状通道的前端,流经鞋帮的整个底 部表面。同时,该空气流以与内靴的下基部成直角的方向被转移,并且经过内靴的透气织 物流至内靴的内部鞋内底,鞋内底的管状通道完成空气的在使用者的脚的几乎全部底部表 面上的分配。
然后空气经过 在内靴中形成的后开口、在鞋帮中形成的开口以及最终地在壳体中 的后部形成的有遮蔽的开口。用这种方法,解决了使用者的脚的冷却和透气问题,防止了(特别是在运动比赛 如摩托车越野赛中)特别发生在困难和漫长的比赛中的脚的过热。可以理解,概念上和结构上等效的变体是可能的并且可以被设想,特别是在为了 使本发明适应在常规的部件方面有区别的鞋设计的情况下。换句话说,可以设想使其他类型的摩托鞋适应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包括提供前空 气进口(优选被保护系统遮蔽的)、以及基本上与鞋的纵向轴对准的并且能够以与它们的 轴线成直角的方向分配空气使得空气到达使用者的脚的鞋底的多个管状通道。
权利要求
1.一种摩托鞋,包括鞋底或踏面(22)、固定于所述踏面的刚性壳体00)和与所述刚 性壳体相关联的鞋帮(52),所述鞋帮(5 具有由多个管状通道(56)形成的基部鞋内底 (M),所述多个管状通道(56)在所述鞋帮的所述鞋内底(54)的下表面的大部分上延伸并 且适合于允许空气以与其轴线成直角的方向经过,并且所述壳体00)在前部分中具有与 所述管状通道(56)的前端连接的空气进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通道(56)由双层刚性的聚酯纱线织物形成并且平行于彼此并 且平行于所述鞋的纵轴取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进口包括在所述壳体OO)的脚 趾端中形成的并且被网G8)保护的开口 0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鞋,其特征在于所述踏面02)的凸出的 边缘(32)在前部设置有开口(34),该开口(34)被布置为在所述踏面02)接合于所述壳体 (20)时与所述壳体OO)的所述开口 06)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OO)还包括至少一个后空气出 口开口(50),所述后开口与所述空气进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靴(M),所述内靴04)用于 插入所述鞋帮(5 中并与所述鞋帮(5 共同插入所述壳体OO)中,所述内靴由透气织物 制造。
6.根据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鞋,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纱线织物的第二 层被设置为被放置于所述内靴04)内部的鞋内底的形式。
7.根据权利要求5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摩托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靴04)的后部分 设置有相应于所述壳体OO)中设置的所述开口(50)的冷却空气出口洞(66)。
全文摘要
一种摩托鞋包括鞋底或踏面(22)、刚性壳体(20)和与刚性壳体相关联的鞋帮(52);此外,鞋帮具有由多个管状通道(56)形成的基部鞋内底(54),管状通道(56)在鞋底(54)的底部表面的大部分上延伸并且允许空气以与它们的轴线成直角的方向经过;壳体在前部具有与管状通道的前端连通的空气进口。
文档编号A43B7/06GK102098936SQ200980128450
公开日2011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25日
发明者吉尔瓦尼·马扎罗洛 申请人:阿尔皮纳塔尔研究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